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清热类简介

    以清泻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由于引起里热的病因不同,且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兼变证,故里热证型多种多样。对应于临床常见证型,清热药依据药性功效特点可以分为以下5类。
    清热泻火药:主要具有清热及泻火功效,多用于治疗各种实热证候,典型表现为高热,烦渴,谵语,甚至发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实有力等。本书列选如生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临床常用药物。
    清热解毒药:主要具有清热及解毒功效,用于各种热毒证候,如痈疮、斑疹、丹毒、痄腮、瘟疫、毒痢等。本书列选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临床常用药物。
    清热燥湿药:主要具有清热及燥湿功效,多用于各种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湿热痹证等。本书列选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临床常用药物。
    清热凉血药:主要具有清血分实热功效,多用于血分实热证及温病热入营血证候,临床可见斑疹,各种出血征兆,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或绛等。本书列选如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等临床常用药物。
    清透虚热药:主要具有清虚热、退骨蒸功效,多用于阴虚内热证及温热病后期余邪不尽之证,表现为低热不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不寐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本书列选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临床常用药物。
    由于清热类药物性多苦寒(燥),易伤脾胃阳气,苦燥又易劫伤阴津,故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应辨清虚热、实热,要注意顾护胃气及阴津,且中病即止,避免克罚太过,而犯「虚虚」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