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槟榔(《名医别录》)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原产马来西亚。喜高温湿润气候,耐肥,不耐寒,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多系栽培。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味辛、苦,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临床用名有槟榔、焦槟榔。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辟,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药性论》:君,味甘,大寒。能主宣利五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海药本草》:味涩,温,无毒。主贲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脚气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治脚气壅毒,水肿浮气。秦医云:槟榔二枚,一生一熟捣末,酒煎服之,善治膀胱诸气也。
    《日华子本草》:味涩。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去伏尸,疗寸白。
    《本草衍义》:言其快锐速效,屡尝试之,果如其说。
    《药类法象》:气浊,味辛。
    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
    《药性赋》:味苦、辛,气温,无毒。降也,阴也。其用有二:坠诸药性如铁石,治后重验如奔马。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苦,味厚气轻,阴中阳也。纯阳,无毒。
    《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
    《心》云: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珍》云: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虫,去伏尸,疗寸白虫。
    《本草衍义补遗》:纯阳,破气,泄胸中至高之气。《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坠诸药于至下。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苦,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中阳也。破滞气下行,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纲目》: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饱能使之饥,又且赋性疏通而不泄气,禀味严正而更有余甘,有是德故有是功也。
    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本草经疏》:槟榔得天之阳气,地之金辛,故味辛气温无毒。大明言涩。元素言苦,以其感盛夏火之气耳。气薄味厚,阳中微阴,降也。入手、足阳明经。夫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道之官,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成痰癖,或湿热停久则变生诸虫。此药辛能散结破滞,苦能不泄杀虫,故主如上诸证也。甄权: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日华子: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健脾调中,破症结。李珣:主贲豚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温走散,破气坠积,能下肠胃有形之物耳。
    简误:槟榔性能坠诸气,至于下极病,属气虚者忌之,脾胃虚,虽有积滞者不宜用。下利,非后重者不宜用。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攻咬者不宜用。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而非肠胃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味厚气薄,降也,阴中阳也。无毒。逐水谷,除痰辟,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若服过多,又泻胸中至高气也。
    谟按:槟榔服之,苦以破滞气,辛以散邪气。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诸枳壳、青皮,此尤甚也。夫何岭南烟瘴之地,平居无病之人,朝夕如常猛噬?云:可辟除山岚瘴气之疾。习以成俗,至今为然。吾儒有仕于彼者,亦随其俗而噬之,使一身冲和胃气,竟常被其耗析矣。正所谓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因习之弊,死而无悔者焉!罗谦甫曰:无病服药,如壁里安鼠,诚哉是言也!尝闻用药如用兵,朝廷不得已而行之,以御寇尔。若无寇可平,而无故发兵,不惟空费粮饷,抑且害及无辜。戒之!戒之!
    《本草乘雅》:说文云:向阳者槟;向阴者榔。谓其概节如候,渐积而成允升者也。故高者抑之,如奔豚之上逆,脚气之冲心,忽忽眩冒而巅疾也。下者举之,如泻利之后重,清气之下沉,胸痛引背,下则两肋胠满也。有余者平之,如水饮之留癖,症瘕之坚积,胸腹痞满燥实也。不足者辅之,如藏形之劳极,三焦之失阖,脾土萎黄,饮食不能为肌肤也。阖者开之,如藏府之壅滞,窍节之窒塞,五膈反胃,水谷不纳也。开者阖之,如飧泄之肠澼,吐呕之涌逆,霍乱自汗,烦闷欲死也。醉者醒之,惺然顿释也。醒者醉之,熏然颊赤也。饥者饱之,充然气盛也。饱者饥之,豁然气散也。乃若杀三虫,驱伏尸,灭寸白,逐诸虫伏匿百骸,致病久不瘥,变生惊奇形证者,道以丽继万物之生阳,反乎响晦幽深之死阴耳。
    《药性解》:槟榔,味辛甘涩,性温,无毒,入胃、大肠二经。主消谷逐水,宣利脏腑,功坚行滞,除痰癖,杀三虫,却伏尸,疗寸白,攻脚气,解诸虫,坠药性如铁石,治厚重如奔马。
    按:槟榔甘温之品,宜于胃家,沉阴之性,宜于大肠,考诸功验,取其下坠,非取其破气,广闽多服之者,盖以地暖湿蒸,居民感之,气亦上盛,故服皮以降之耳。尖长者,快锐速效。
    《药鉴》:气温,味苦辛,无毒,降也,阴也。坠诸药下行,故治里急后重如神,取其坠也,必兼木香用之。《补遗》谓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由其性沉重,坠气不行,则怫郁之气散,至高之气下矣。又曰能杀寸白者,非能杀虫也,以其性下坠,故能逐虫下行也。
    《景岳全书》:味辛涩,微苦微甘,气微温。味厚气薄,降中有升,阴中阳也。能消宿食,解酒毒,除痰癖,宣壅滞,温中快气。治腹胀积聚,心腹疼痛喘急,通关节,利九窍,逐五膈、奔豚、膀胱诸气,杀三虫,除脚气,疗诸疟瘴疠湿邪。《本草》言其治后重如马奔,此亦因其性温行滞而然。若气虚下陷者,乃非所宜。又言其破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人,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
    《本草备要》:泻气行水,破胀攻坚。
    苦温破滞,辛温散邪,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攻坚去胀,消食行痰,下水除风,杀虫醒酒。治痰癖症结,瘴疠疟痢,水肿脚气。脚气冲心,尤须用之,童便姜汁温酒调服。治大小便气秘,里急后重。同木香用,木香能利气。过服则损真气。岭南多瘴,以槟榔代茶,其功有四: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然泄脏气,无瘴之地忌用。
    《本经逢原》:槟榔泄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故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及治诸气壅、腹胀后重如神。胸腹虫食,积滞作痛,同木香为必用之药,其功专于下气消胀,逐水除痰,杀虫治痢,攻食破积,止疟疗疝,脚气瘴疠。若气虚下陷人,及膈上有稠痰结气者得之,其痞满昏塞愈甚。又凡泻后疟后虚利,切不可用也。闽广瘴毒之乡,人常食此,必以蒟叶裹,嚼之。所云饱能使之饥,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气也;去饥能使之饱,醒能使之醉者,以蒟叶辛温,能开发中外之气,以散瘴疠之邪也。
    《本草求真》:﹝批﹞治胸膈瘴疠膨胀。
    槟榔专入肠胃。辛苦而温,书何言其至高之气,彼独能泻,使之下行以至于极,以其味苦主降,性如铁石之重,故尔有坠下之力耳。是以无坚不破,无胀不消,无食不化,无痰不行,无水不下,无气不除,无虫不杀,如阴毛住虱,用此煎水以洗。无便不开,凡开二便药内,多有用此。故凡里急后重,同木香用。岚瘴疠疟,如达原饮治疫用此。并水肿脚气,酒醉不醒,无不因其苦温辛涩之性,以为开泄行气破涟地耳。至书所云饱能使之饥,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气也。饥能使之饱,醒能使之醉者,以槟榔必用蒟叶裹嚼。
    《得配本草》:甘、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泄胃中至高之气,坠诸药至于下极,达膜原而散疫邪。治泻痢,破滞气,攻坚积,止诸痛,消痰癖,杀三虫,除水胀,疗瘴疟。
    得童便,治脚气上冲;或入姜汁。得橘皮,治金疮呕恶。配良姜,治心脾作痛;配麦冬,治大便秘及血淋;配枳实、黄连,治伤寒痞满。
    疟非瘴气,气虚下陷,似痢非痢者,禁用。
    《本经疏证》:草木有节,必因中空,中不空,必因有枝,不中空又无枝櫱而有节者,则惟槟榔。草木之叶丛生者,心由地起,不由地起,亦必有枝櫱,既非地起,又无枝櫱,而发于木杪者,亦惟槟榔。是其叶间所生之果,上行极而下者,非特行于内无或留阻,即行于外纵有留阻之迹,亦不碍其流转之气,然槟榔之通行节间无复留碍,而主消谷逐水,何竟与甘遂之有节中实除留饮宿食破症瘕积聚利水谷道者同其理?盖根是生发所攸系,故主升;实为退藏所归着,故主降。甘遂草根,槟榔木实,甘遂既可因味苦气寒而下趋,槟榔又何不可因味辛气温而上出。况一株直上,旁无歧互,至五七丈方得发叶,是其气之坌涌上出甚烈,但以归根复命,其升甚者降亦必甚,故其实为下行。物既沾水土,旋可上生,则降之后仍复能升,本不必以其味辛气温也。是故消谷者引谷下行,及抵土中使之消磨,还能令气上出。逐水者导水下行,俾及通调之道,还能令精微上奉。是其行中道之功,除痰癖者搜剔之疏通之,不使隐处遐僻,是其行旁侧之力,水谷通调,气机流鬯,自无邪气敢干其间,生虫作祟。若一于降而总为破泄,有如甘遂,则人之比于果实,终日咀啮,何不见猝有大害耶?可以知其故矣。
    《本草新编》:槟榔,味辛、苦,气温,降,阴中阳也,无毒。入脾、胃、大肠、肺四经。消水谷,除痰癖,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若服之过多,反泻胸中至高之气。善消瘴气,两粤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损真气,劝人调胃,而戒食槟榔。此亦有见之言,然而非通论也。岭南烟瘴之地,其蛇虫毒气,借炎蒸势氛,吞吐于山巅水溪,而山岚水瘴之气,合而侵人,有立时而饱闷晕眩者。非槟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槟榔感天地至正之气,即生于两粤之间,原所以救两粤之人也。况此物降而不升,虽能散气,亦不甚升,但散邪而不散正,此两粤之人所以长服而无伤。至身离粤地,即不宜长服,无邪可散,自必损伤正气矣。
    或问槟榔乃消瘴之物,似宜止治瘴气,何以治痢必须?曰:槟榔虽可治痢,亦止宜于初起,而不宜于久痢也。痢无止法,用槟榔,所以下其积秽也,故初起之痢断须用之。痢久则肠中无积秽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则虚者益虚,而痢者益痢矣,是久痢断不可和槟榔也。然吾以为初痢亦不可纯用槟榔,用当归、白芍为君,而佐之槟榔,则痢疾易痊,而正气又复不损,实可为治痢之权衡也。
    或疑槟榔去积滞,即宜独用之,何以反佐之以当归?当归虽补犹滑,以助其攻也。何以更用白豆酸收,偏能奏功哉。不知槟榔必得补以行其攻也。夫积涟不行也,由于气血之干涸。倘徒用槟榔以攻其积滞,则气血愈伤,而瘀秽愈阻而不通,故必须当归以生气血,则大肠自润。有可通之机。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则火旺,火旺必烁干气血。当归所生,不足以济其所克,故必须益之芍药以平肝,则肝不克脾,而芍药酸中又能生血,以助当归之润,故同群共济,以皮槟榔之功,然则收之,正所以能其攻也。
    《本草分经》:苦、辛,温。能坠诸药下行,攻坚破胀,消食行痰,下水散邪,杀虫醒酒,泻胸中至高之气至于下极。凡气虚下陷者宜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
    ·槟榔碱是槟榔驱虫的有效成分,有驱绦虫作用。槟榔对猪肉绦虫有较强麻痹作用。
    ·槟榔有抗血吸虫作用。
    ·槟榔有抗真菌作用。
    ·槟榔有抗病毒作用。
    ·槟榔有拟胆碱作用,槟榔碱刺激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
    ·槟榔含鞣质与所含生物碱作用相反,对动物妊娠期子宫能引起痉挛,故孕妇应用时须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