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瓦楞子(《名医别录》)

    瓦楞子为软件动物泥蚶和毛蚶或魁蚶的贝壳。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及辽宁等地的海滨地带。原动物为海边常见软件动物,喜栖息在风浪较小的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上附近的软泥滩涂上,以藻类为食,对自然海区的温度和盐度适应性均强。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临床用名瓦楞子。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血块,散痰积。连(毛蚶)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疟有效。
    《本草蒙筌》:味咸,气温。无毒。消妇人血块立效,虽症瘕并消;逐男子痰癖殊功,凡积聚悉逐。
    《本草备要》:即蚶壳。泻,消症散痰。
    甘咸。消血块,散痰积。煅红醋淬三次,为末,醋膏丸,治一切气血症瘕。
    《本草求真》:﹝批﹞泻肝经血分积块。
    瓦楞子专入肝。即今所谓蚶子壳者是也。味咸而甘,性平。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积,为妇人血块症瘕,男子痰癖积聚要药。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谓之积。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积聚之症,非止根于偶尔食积不化之可用以化气消导之剂。缘经有言:卒然饱食多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伤于阳络,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伤于阴络,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伤于肠胃之络,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且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是即阳明宗气所出之道。凡人饮食不节,渐以留滞,而致痞积成于左胁膈膜之外者,即此候也。是以昔人有云,此与鳖甲、虻虫同为一类,皆能消疟除积,但虻虫其性最迅,此与鳖甲其性稍缓耳。
    《本草分经》:甘、咸走血,平。消痰,破血癖。
    【现代药理研究】
    ·瓦楞子有收敛、制酸、止痛作用,其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减轻胃痛、嗳气等症状。
    ·体液具有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