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第十八

    (大半夏汤)(六十四) 治痰饮及脾胃不和。半夏不拘多少。如法汤洗了。薄切干焙。每遇膈间有寒痰。用半夏白茯苓生姜各一分。细切。水二盏半。煎至一盏。滤去滓。临睡温呷。如有热痰。加炙甘草一分。如脾胃不和。去甘草。入陈橘皮一分同煎。
    (越婢汤)(六十五) 治风痹脚弱。
    石膏(四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焙干)
    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脾约丸)(六十六) 治老人津液少。大便涩。及脚气有风。大便结燥者。
    大黄(二两酒浸焙干) 浓朴(刮去皮用姜汁炙) 枳壳(麸炒去穣) 白芍药(以上各半两) 麻子仁(一两半微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不拘时候。未知加五丸十丸。止下利。服糜粥将理。
    (黑神丸)(六十七) 治温疫时气有积食者。巴豆(新好者一两轻捶去壳。以急流水约二碗浸一宿。然后更煮三五十沸后。冷漉出。去心膜。以帛子拭去水。然后研如膏。用浓纸十数层。裹以重物压去油。
    五灵脂(二分。黑色者为上) 杏仁(半两。烧过后研。入药再研) 大戟(半两。生用去皮。里面如粉白者为妙) 荆三棱(半两生用) 豆豉(二两须要新软者为妙。不得令晒干。与巴豆等同研匀细)
    上三味为极细末。方始入巴豆豆豉研匀。后入杏仁更研令匀细。别入飞罗面半匙。以井花水调如糊。渐次拌药。搜和得所。入臼中捣三二千下。丸如绿豆大。晒干。入瓷合内。频晒。或微火焙亦得。如遇伤寒有食积者。脉沉结。身体不热。即下之。量患人脏腑虚实加减丸数。服用煎姜枣汤吞下。取微利为度。不可太过。溏泄身热。下之则为痞气结胸。若病在上可吐者。同生姜干嚼三五丸。
    (神功丸)(六十八) 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津液内枯。大肠干涩。里急后重。或下鲜血。痰唾稠粘。风气下流。腰疼脚重。脐下胀痛。溺赤如金。
    大黄(三两) 人参(半两) 麻子仁(五两另研) 诃子皮(炮取二两)
    上杵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以通利为度。产后大便秘者。每服十丸米饮下。
    (五柔丸)(六十九) 治老人虚人脚气。亡津液。虚秘。大便结。调补三焦。
    大黄(四两) 前胡(一两) 半夏(洗七次) 苁蓉(酒浸) 芍药茯苓(去皮) 细辛 当归 葶苈(炒。各半两)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
    (大三脘散)(七十) 治三焦气逆。胸膈虚痞。两胁气痛。面手浮肿。大便秘涩。兼治脚气。
    独活(一两) 白术(三分) 甘草(三分微炙) 干木瓜(切焙干秤一两)紫苏(一两) 大腹皮(一两炙黄用) 陈橘皮(三分) 沉香(一两)木香(三分) 川芎(三分) 槟榔(三分)
    上十一味。同一处。杵为粗散。每剂秤一分。水二盏。同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带温服。取便利为效。如能临晚常进半剂。根据法煎服。即腑脏调和。风气人多秘滞。数宜服之。未通利者。根据法煎服。此药极不虚人气。经验多矣。脚气心腹气闷。大便秘滞者良。
    (槟榔散)(七十一) 治脚肿。
    橘叶(一大握) 沙木(一握) 小便(小盏) 酒(半盏。同以上药煎)
    上煎数沸。调槟榔末二钱。食后服。
    (薏苡仁酒法)(七十二) 治脚痹。
    薏苡仁 牛膝(各二两) 海桐皮 五加皮 独活 防风 杜仲(姜汁炙。以上各一两) 白术(半两) 枳壳(一两炒) 生干地黄(二两半)
    上锉为粗末。以生绢袋内无灰酒五升浸。春夏秋冬二七日。夏月盛热分作数剂。逐旋浸酒。每日空心温服一盏。或半盏。日三四服。常令酒气醺醺不绝。久服觉皮肤下如数百条虫行。即风湿气也。
    (木瓜散)(七十三) 治脚气。
    大腹皮(一枚) 紫苏(一分) 干木瓜(一分) 甘草(一分炙) 木香(一分) 羌活(一分)
    上细锉为散。分作三服。每服用白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通口服。
    (葱豉汤)(七十四) 治伤寒一二日。头项腰背痛。恶寒脉紧无汗者。此汤主之。
    豆豉(二大合) 葱白(十五茎) 麻黄(四分去节) 干葛(八分)
    上件以水二升。先煎麻黄六七沸。掠去白沫。干葛煎二十余沸。下豉煎取八大合。去滓分二次温服。如人行五六里。服讫良久。煮葱豉汤热吃。即取汗。
    (连须葱白汤)(七十五) 治伤寒已发汗。或未汗。头疼如破。
    生姜(二两) 连须葱白(寸切半升)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去滓。分作二三服。服此汤不瘥者。服葛根葱白汤。
    (葛根葱白汤)(七十六) 治头疼不止。
    葛根 芍药 知母(各半两) 葱白(一把) 川芎(一两) 生姜(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每服一汤盏。
    (雄鼠屎汤)(七十七) 治劳复。
    栀子(十四枚劈) 枳壳(三枚炒) 雄鼠屎(二七枚。即两头尖)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二寸。香豉三十粒。同煎一盏。分作二服。勿令病患知鼠屎。
    (黄芩芍药汤)(七十八) 治鼻衄。
    黄芩(三分) 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酒蒸黄连丸)(七十九) 治暑毒伏深。累取不瘥。无药可治。伏暑发渴者。此方尤妙。黄连(四两。以无灰好酒浸面上约一寸。以重汤熬干)
    上捣罗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滚水下三五十丸。胸膈凉。不渴为验。
    (茅花汤)(八十) 治鼻衄不止。茅花一大把。水三盏煎浓汁一盏。分作二服即瘥。如无花以根代之。
    (枳实理中丸)(八十一) 治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者。宜此治之。
    茯苓(二两) 人参(二两) 枳实(十六片麸炒) 白术(二两) 干姜(二两炮) 甘草(二两炒)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渴者加栝蒌根二两。下利者。加牡蛎二两 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八十二) 治诸呕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悸者。
    半夏(五两汤浸洗七遍) 白茯苓(三两去皮)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秤生姜四钱。取自然汁投药中。更煎两沸热服。不拘时候。
    (桔梗枳壳汤)(八十三) 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桔梗 枳壳(麸炒去穣。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
    (赤茯苓汤)(八十四) 治伤寒呕哕。心下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赤茯苓(一两) 芎 (半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一两去芦头) 白术(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穣焙)
    上件药捣罗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香薷散)(八十五) 治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为霍乱。此皆由饱食腥脍。复啖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餐。多饮寒浆。眠卧冷席。风冷之气伤于脾胃。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壅而不反。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不已。百脉昏乱。营卫俱虚。冷搏于筋则转筋。宜服此方。浓朴(去皮二两) 香薷(穗一两半) 黄连(二两。二味入生姜四两。同杵炒令紫色用)一方有白扁豆尤良。上捣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用新汲水频频浸换。令极冷顿服之。药冷则效速也。仍煎服时不得犯铁器。慢火煎之。兼治非时吐利霍乱。腹中撮痛。大渴烦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两脚转筋。疼痛不可忍者。须井中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有神效。
    (犀角地黄汤)(八十六)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主消化瘀血。兼治疮疹出得太盛。以此解之。
    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一两) 犀角(一两为屑。如无。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属两途)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更不用黄芩也。
    (黄连解毒汤)(八十七) 治时疾三日已汗解。或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
    黄连(三分) 黄柏(半两) 黄芩(一两) 栀子(四枚劈)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一汤盏。去滓服。未知再服。进粥以此渐瘥。外台云。凡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眠。皆传此方。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热毒。除酷热。不必饮酒剧者。
    (酸枣汤)(八十八) 治伤寒吐下后。心烦乏气。昼夜不眠。
    酸枣仁(四升) 甘草(一两炙) 知母(二两) 茯苓(三两去皮)川芎(三两) 干姜(三两)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栀子乌梅汤)(八十九)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
    栀子(半两) 黄芩(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 柴胡(一两) 乌梅肉(十四枚微炒用)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豉五十粒。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橘皮干姜汤)(九十) 治哕。
    橘皮 通草 干姜(炮) 桂心(各二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羌活附子散)(九十一) 治咳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大枣许大)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即止。
    (半夏生姜汤)(九十二) 治哕欲死。
    生姜(二两切) 半夏(洗一两一分)
    上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分温二服。
    (黑膏)(九十三) 疗温毒发斑。
    好豉(一升) 生地黄(半斤切)
    上二味以猪膏二斤。合露之。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滓。用雄黄麝香如大豆者。内中搅和。尽服之。毒便从皮中出则愈。忌芜荑。
    (葛根橘皮汤)(九十四) 疗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寒解。冬温始发。肌中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青汁。服此汤即静。
    葛根 橘皮 杏仁(去皮尖研炒) 知母 黄芩 麻黄(去节汤泡)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
    (玄参升麻汤)(九十五)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
    (大青四物汤)(九十六)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及吐利后。热不除。身上斑出者。
    大青(四两) 豆豉(八合) 阿胶(一两炙)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旋入胶再煎合烊。
    (知母桂心汤)(九十七) 治伤寒后不瘥。朝夕有热如疟状。
    知母(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甘草(一两炙) 芍药(一两) 黄芩(一两) 桂心(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一盏去滓。取八厘清汁温热服。日三。温覆令微汗。若心烦不眠。其人欲饮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
    (三黄丸)(九十八) 治吐血黄胆。
    黄连(三两) 大黄(一两) 黄芩(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滚白汤送下。
    (桔梗半夏汤)(九十九) 治伤寒冷热不和。心腹痞满。时发疼痛。顺阴阳。消痞满。
    桔梗(一两微炒细切) 半夏(一两姜汁制) 枳实(半两麸炒赤用) 陈橘皮(汤浸去穣焙干。以上各一两)
    为末。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热服。
    (三黄熟艾汤)(一百) 治伤寒四五日而大下。热利时作。白通汤诸药多不得止。宜服此汤除热止利。
    黄芩 黄连 黄柏(三分) 熟艾(半鸡子大)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薤白汤)(一百一) 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毒。悉皆治之。
    豉(半斤绵裹) 薤白(一把) 栀子(七枚。大者破之。)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升半。先煎栀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许。下豉煎取一升二合。去滓。每服一汤盏。
    (赤石脂丸)(一百二) 伤寒热利。
    黄连 当归(各二两) 赤石脂 干姜(炮。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吞下。日三服进之。
    (地榆散)(一百三) 治伤寒热毒不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并宜治之。
    地榆(一两切) 犀角屑(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茜根(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薤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连阿胶汤)(一百四) 治伤寒热毒入胃。下利脓血。
    栀子仁(半两) 黄柏(一两微炙切)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 阿胶(一两切碎炒令黄)
    上件药捣为粗末。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桃仁汤)(一百五) 治 。(女力切。虫食病)
    槐子(碎一两) 艾叶(一两) 大枣(十五枚去核) 桃仁(一两去皮尖双仁炒)
    上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三服。
    (黄连犀角汤)(一百六) 治伤寒及诸病之后。内有疮出下部者。
    黄连(半两) 乌梅(七个) 木香(一分) 犀角(一两。如无以升麻代用之)
    上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三服。
    (雄黄锐散)(一百七) 治下部 疮。
    雄黄(研)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二分) 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上为散。以生艾捣汁和。如枣子核大。绵裹纳下部。扁竹汁更佳。冬间无艾。只用散绵裹纳下部亦得。
    (百合知母汤)(一百八) 治百合病发汗后者。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每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滑石代赭汤)(一百九) 治百合病下之后者。
    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分碎绵裹) 代赭(如弹丸大一枚斫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鸡子汤)(一百十) 治百合病吐之后。
    百合(七枚劈) 双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鸡子黄搅令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洗方)(一百十一) 治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地黄汤)(一百十二)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
    百合(七枚劈)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如漆。
    (栝蒌牡蛎散)(一百十三) 治百合病渴不瘥。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捣罗为散。饮服方寸匕。日进三服。
    (滑石散)(一百十四) 治百合病变发寒热。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杵罗为散。饮服方寸匕。日进三服。当微利者。止勿服之。寒热即除。
    (治中汤)(一百十五) 治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腹疼气不和。
    人参 干姜(炮) 白术 甘草(炙) 陈橘皮(汤洗) 青橘皮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数沸热服。寻常入盐点之。
    (阳旦汤)(一百十六) 治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
    桂心 芍药(以上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取八厘清汁。温服。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心。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旦汤主之。
    煎时入胶饴为佳。若脉浮紧无汗发热者。不可与也。
    (白虎加苍术汤)(一百十七) 治湿温多汗。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苍术(三两) 粳米(三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七味葱白汤)(一百十八) 许仁则治伤寒。或因起动劳复。或因吃食稍多。皆成此候。若复甚者。一如伤寒。初有此症。宜服此汤。
    干葛(切三合) 新豉(半合绵裹) 葱白(连须者切半升) 生姜(切一合)麦门冬(去心三两) 干地黄(三两) 劳水(四升以勺扬之一千过。名曰劳水)
    上七味用劳水煎之三分。减去滓。分二服。渐渐服取汗。
    (增损四顺汤)(一百十九) 治少阴下利。手足冷无热候者。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龙骨(二两) 黄连 干姜(炙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
    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日三服。不瘥。复作甚良。若下利腹痛。加当归二两。呕者加橘皮一两。
    (化斑汤)(一百二十) 治斑毒。人参(半两) 石膏(半两) 葳蕤 知母 甘草(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糯米一合。煎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官局桔梗汤)(一百二十一) 治干呕。桔梗 半夏 陈橘皮(各一两) 枳实(半两)
    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七分服之。
    (麻黄加术汤)(一百二十二) 治中湿。
    麻黄(一两半去节汤泡) 甘草(半两炙) 桂枝(一两去皮) 苍术(半两) 杏仁(三十五枚去皮尖)
    上锉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
    (竹皮大丸)(一百二十三) 治虚烦。
    生竹茹(二分) 石膏(三分) 桂心(一分) 甘草(三分炙) 白薇(一分)
    上为细末。枣肉丸。弹子大。米饮服一丸。日三夜一。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枳实一分。
    (古今录验橘皮汤)(一百二十四) 疗春冬伤寒。秋夏冷湿。咳嗽。喉中鸣声。上气不得下。头痛方。
    陈橘皮 紫菀 麻黄(去节汤泡) 杏仁(去皮尖) 当归 桂心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
    (黄连橘皮汤)(一百二十五) 治温毒发斑。
    黄连(四两去毛) 陈橘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炙) 麻黄(去节汤泡) 葛根(各二两) 浓朴(姜汁制) 甘草(各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用水一小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下利当先止。
    (麦门冬汤)(一百二十六) 治劳气欲绝。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甘草(炙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先用水二小盏。入粳米半合。煎令米熟去米。约得水一小盏半。入药五钱。枣二枚。竹叶十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能服者。绵滴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