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第十二

    此一卷。说药证并药方加减法。所谓药证者。药方前有证也。如某方治某病是也。伤寒有证异而病同一经。药同而或治两证。类而分之。参而伍之。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然后用之万全矣。又况百问中一证下有数种药方主之者。须是将病对药。将药合病。乃可服之。假如下利而心下痞。称十枣汤、大柴胡、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桂枝人参汤之类。虽均是治下利而心下痞。其方有冷有热。仔细详药证以对治之。则无不中矣。所谓药方并加减法者。仲景伤寒方一百十三道。病与方相应。乃用正方。科有差别。即随证加减。昔人云。学方三年。无病可医。疗病三年。无方可治。往往世传为名论。竟不知执方疗病。或中或否。不知加减。移咎于方。古人用药。如斗运转。故攻病的而取效速。一服知。二服愈。假如理中丸证。肾气动者。去白术。小柴胡汤证。小便不利者。加茯苓。盖脾恶湿。肾恶燥。白术治湿。茯苓利水。故肾气动者去白术。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此推之。然后知不可执方疗病。须是随证加减。今于逐方下说病证用药加减。庶几修合之际。便见治法。兼古方凡称 咀者。直云锉如麻豆大。云一升者只用一大白盏。以古准今。易晓而通用也。寻常疾势轻者。只抄粗末五钱匕。水一盏半。入姜枣。煮七八分。去滓服之。未知再作。病势重者。当根据古剂法(古之三两。即今之一两也。二两即今之六钱半也。古之三升。即今之一升也。料例大者。只合三分之一是也)
    桂枝汤(一)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发热汗出。恶寒鼻鸣干呕者。宜服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宜服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宜服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服桂枝汤。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得之便厥。咽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厥愈。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伸。若胃气不和。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如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服。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解外宜服。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服。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也。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服。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服。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小便清者。知不在里。当发汗。宜服。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热烦。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服。
    ○伤寒医下之。清谷不止。身疼痛。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不可攻痞。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其解外宜服。(以上属太阳)。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未解宜服。
    ○病患烦热汗出解。如疟状。日晡发热。脉实者。宜大承气汤。脉浮虚者宜服。(以上属阳明)
    ○太阴病脉浮。可发汗宜服。(属太阴)
    ○下利腹胀满。身疼痛者。先温里。乃攻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服。(属厥阴)
    ○吐利止。身痛不休。宜桂枝汤小和之。(属霍乱)
    桂枝 芍药(各三钱) 甘草(二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子二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须臾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佳。
    ○(加减法)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行之无不应验。江淮间唯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证可加黄芩一分。谓之阳旦汤。夏至后有桂枝证可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或加升麻一分。若病患素虚寒者。正用古方。不在加减也。
    ○戒曰。桂枝最难用。虽云表不解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须是病患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作微冷。少顷却温。身虽微似烦而又增寒。始可行之。若病患身无汗。小便数。或手足冷。不恶寒。或饮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证服汤已。无桂枝证者。尤不可再与。
    桂枝麻黄各半汤。(二)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服。(属太阳)
    桂枝 芍药 甘草(炙。各八钱) 麻黄(半两。汤泡焙秤) 杏仁(一十二个。汤浸去皮尖两仁者)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又见辩误)
    桂枝二麻黄一汤。(三)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服。(属太阳)
    桂枝(八钱半) 芍药(五钱半) 杏仁(八个。沸汤浸去皮尖) 甘草(二分半炙)麻黄(三钱一。字。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温服。以微汗为度。(又见辩误)
    桂枝二越婢一汤。(四)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服之。(属太阳)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半两) 石膏(六钱。捶碎) 麻黄(半两。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又见辩误)
    桂枝加桂汤。(五)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此药。(属太阳)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桂枝汤加桂。以桂能泄奔豚之气也)
    桂枝加附子汤。(六)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宜服之。(属太阳)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附子(炮去皮。用半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去芍药汤。(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宜服之。(属太阳)
    桂枝(一两半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芍药味酸。脉促胸满。恐成结胸。故去芍药。佐则单用辛甘发散毒气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八)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寒者。宜服之。(属太阳)
    桂枝(一两半去皮) 甘草(一两炙) 附子(去皮尖半个炮)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九)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疼。小便不利者。此主之。(属太阳)
    芍药 茯苓 白术(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十) 伤寒脉浮。医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此主之。
    桂枝 蜀漆(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牡蛎(二两半) 龙骨(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十一)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 人参(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加芍药汤。(十二) 太阳病下之。因腹满痛属太阴。此主之。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六两。下利者先煎芍药三四沸)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加大黄汤。(十三) 太阳病反下之。因腹满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此主之。
    桂枝(六分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大黄(二两) 痛甚者加大黄(大实痛者。加一两半。羸者减之)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又见辩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四)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半两去皮) 甘草(炙) 牡蛎(熬) 龙骨(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甘草汤。(十五)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桂枝人参汤。(十六)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此主之。
    桂枝(一两三钱) 甘草(一两三钱炙) 干姜(炮) 人参 白术(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夜一服。
    桂附汤。(十七)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属太阳)
    桂枝(一两三钱。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一两三钱) 附子(一个炮去皮)
    甘草(三分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桂枝加葛根汤。(十八) 太阳病。项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此主之。(伊芳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
    桂枝 甘草(炙) 芍药(各六钱三字) 葛根(一两三钱) 麻黄(一两一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服。覆取微汗。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十九)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 甘草(六钱三字炙) 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浓朴(去皮。姜汁炙。六钱三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
    麻黄汤。(二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者宜服。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宜服。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服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此主之。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衄。此主之。(以上属太阳)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服。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服。若不溺腹满加哕者。不治。(以上属阳明)
    甘草(半两炙) 桂枝(一两) 杏仁(三十五个去皮尖) 麻黄(一两半。去节。百沸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不须啜粥。(加减法)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太温。夏至后麻黄汤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盖麻黄汤性热。夏月服之。有发黄斑出之失。唯冬及春。与病患素虚寒者。乃用正方。不在加减。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二十一)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此服之。(属太阳)
    甘草(一两炙) 石膏(四两碎绵裹) 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麻黄(二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二十二)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可与此药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属少阴)
    麻黄(二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相次三两服。以身微汗为度。
    麻黄细辛附子汤(二十三)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此主之。(属少阴)
    麻黄(二两。去节。汤炮去黄汁。焙干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二十四)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此主之。(属阳明)
    麻黄(一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甘草(一两炙) 赤小豆(半升)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 生梓白皮(切二两) 连翘(一两。或作半两连翘根是)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麻黄升麻汤。(二十五)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此主之。(属厥阴)
    麻黄(二两半。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升麻 当归(各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葳蕤(各三分) 芍药 麦门冬(去心)桂枝(去皮) 茯苓 甘草(炙) 干姜(炮) 石膏(碎绵裹) 白术(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相次一炊久。进一服。汗出愈。
    葛根汤。(二十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又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利。此并主之。(属太阳)
    葛根(二两) 桂枝(去皮) 甘草(炙) 芍药(各一两) 麻黄(一两半。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汗为度。
    葛根加半夏汤(二十七)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此主之。(属太阳)
    葛根(四两或作一两) 半夏(六钱一字) 麻黄(三分。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甘草(炙) 桂枝(去皮) 芍药(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十八)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此主之。
    葛根(四两) 黄芩(一两半) 黄连(六两或作二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进二三服。
    小柴胡汤。(二十九)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设胸满痛。与服。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痛。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此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邪正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此主之。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发汗吐下之后。四五日柴胡汤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即愈。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表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令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服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腹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以上属太阳)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服之。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身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此药主之。(以上属阳明)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此主之。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小柴胡汤证罢。此为坏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以上属少阳)
    ○呕而发热者宜服。
    ○伤寒瘥已。后更发热。此主之。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属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
    黄芩(一两半。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两半。芍药或作三分。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二两)人参(一两半。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微汗愈。若咳嗽者。去人参并枣子加五味子一两一分干姜一两) 枣子(六枚。若胁下痞硬。去枣子加牡蛎二两熬。牡蛎或作一两) 半夏(一两一分汤洗。若胸中烦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用四分之一。若渴者。去半夏更加人参三分栝蒌根二两) 柴胡(四两去芦) 甘草(一两半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三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