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关格论治

    下不得出为关,二便俱闭也。上不得入为格,水浆吐逆也。下关上格,中焦气不升降。乃阴阳离绝之危候。
    景岳以此为阳亢阴竭,元海无根。症见粒米不能下咽,渴饮茶汤,少顷即吐,复饮复吐,热药入口随出,冷药过时亦出,大小便俱阻。关无出之由,格无入之理,急症难从缓治。《内经》以阴气太盛,则阳不能荣,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弗能荣,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因是症气逆于上,津涸于下,与噎膈反胃同,而势较骤,最忌燥热劫阴,法宜甘润滋液,生脉散加甜杏仁、玉竹等。
    或甘酸化阴。参、麦、阿胶、地黄、白芍、乌梅、牛膝等。如脉洪大者先降火,山栀、犀角、竹茹、黄连等。
    沉滑者先豁痰,大半夏汤。兼虚弦者先和阴,甘露饮去茵陈、黄芩。喘满者先降逆,降气汤去桂。阳结者先通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液虚者主通润,一阴煎。真阴素亏者滋化源,大营煎。气血两不足者填虚损,大补元煎。尝治一老人,吐欲死,便不通,上格下关,用参、苓、归、芍、山药、牛膝、麦冬、百合等。吐止,用炒粳米汤,浓煨三阴煎调理,便通获愈,可以审所治矣。
    关格脉候
    经言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为平人。寸口即太阴气口,《内经》本以人迎察六腑之阳,气口察五脏之阴。若人迎盛至四倍,且大且数,名溢阳,为外格。此孤阳独存,水不济火,阴为阳格也。寸口盛至四倍,且大且数,名溢阴,为内关。此元阴失附,气不归精,阳为阴关也。人迎气口俱盛,且大且数,为关格,与之短期。此阳气不藏,故阴中无阳,阴气不升,故阳中无阴,阴阳相离,死不治。越人以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及仲景、东垣等,以在尺为关,在寸为格,皆与经背。
    附方
    〔滋液〕生脉散 见一卷暑。
    〔豁痰〕大半夏汤 参 夏 白蜜
    〔和阴〕甘露饮 见二卷衄血。
    〔降逆〕降气汤 见二卷失音。
    〔通痞〕半夏泻心汤 见一卷温。
    〔液虚〕一阴煎 见二卷咳嗽。
    〔滋阴〕大营煎 熟地(三钱) 当归 杞子 杜仲(各二钱) 牛膝(钱半) 肉桂 炙草(各一钱)
    〔填虚〕大补元煎 人参 山药 当归 杞子 杜仲(各二钱) 熟地(三钱) 萸肉 炙草(各一钱)
    〔调理〕三阴煎 见二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