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哮症论治

    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拽锯,甚则喘咳,不能卧息。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络。宿根积久,随感辄发,或贪凉露卧,专嗜甜咸,胶痰与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热壅气逆,故声粗为哮。须避风寒,节浓味,审其新久虚实而治之。大率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喉如鼾声者虚,如水鸡者实;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为实;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为虚。其盐哮、酒哮、糖哮,皆虚哮也。冷哮有二,一则中外皆寒,宜温肺以劫寒痰;温肺汤、钟乳丸、冷哮丸,并以三建膏护肺俞穴。一则寒包热,宜散寒以解郁热。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如邪滞于肺,咳兼喘者,六安煎加细辛、苏叶。冬感寒邪甚者,华盖散、三拗汤。外感寒,内兼微火者,黄芩半夏汤。热哮当暑月火盛痰喘者,桑白皮汤,或白虎汤加芩、枳、栝蒌霜。
    痰壅气急者,四磨饮、苏子降气汤,气降,痰自清。痰多者吐之,勿纯用凉药,须带辛散。小青龙汤探吐。
    肾哮火急者,勿骤用苦寒,宜温劫之。用椒目五六钱,细研,分二三次,姜汤调服。俟哮止后,因痰因火治之。
    治实哮,用百部、炙草各二钱,桔梗三钱,半夏、陈皮各一钱,茯苓一钱半,一服可愈。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一服可愈。此煎剂内,冷哮加干姜一钱,热哮加元参三钱,盐哮加饴糖三钱,酒哮加柞木三钱,糖哮加佩兰三钱,再用海螵蛸火 研末,大人五钱,小儿二钱,黑砂糖拌匀调服,一服除根。其遇浓味而发者,清金丹消其积食。伤咸冷冻饮料食而发者,白面二钱,沙糖二钱,饴糖化汁捻作饼,炙熟,加轻粉四钱,食尽,吐出病根即愈。年幼体虚者,分三四次服,吐后,用异功散加细辛。脾胃阳微者,急养正,四君子汤。久发中虚者,急补中,益气汤。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
    总之,哮既发,主散邪;哮定,则扶正为主也。
    附方
    〔冷哮〕温肺汤 见本卷咳嗽。
    〔温肺〕钟乳丸 钟乳石(甘草汤煮研) 麻黄(醋汤泡焙干) 杏仁 炙草 蜜丸。
    〔温肺〕冷哮丸 麻 杏 辛 草 星 夏 川乌 川椒 白矾 牙皂 紫菀茸 款冬 神曲 糊丸。
    〔外治〕三建膏 天雄 川乌 川附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川椒 干姜(各二两) 麻油熬,加黄丹,摊贴肺俞。
    〔散邪〕麻黄汤 麻 桂 杏 草
    〔散寒〕越婢加半夏汤 见本卷咳嗽。
    〔痰嗽〕六安煎 见本卷咳嗽。
    〔疏利〕华盖散 见本卷咳嗽。
    〔疏解〕三拗汤 麻黄(不去节) 杏仁 甘草 姜
    〔清热〕黄芩半夏汤 白芍 半夏 甘草(各二钱) 黄芩(三钱) 枣(四枚)
    〔降火〕桑白皮汤 芩 连 杏 贝 栀 夏 桑皮 苏子 姜
    〔降火〕白虎汤 见一卷中风。
    〔降逆〕四磨饮 人参 沉香 槟榔 乌药 等分,磨汁,煎服。
    〔降逆〕苏子降气汤 见本卷失音。
    〔探吐〕小青龙汤 见本卷咳嗽。
    〔浓味〕清金丹 萝卜子(蒸晒,一两) 牙皂(烧存性,三钱) 姜汁为丸。
    〔脾虚〕异功散 见一卷中风。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摄肾〕肾气丸 见本卷虚损。
    哮脉案
    包 哮症每十日一发,嗽痰夜甚,脉形俱属虚寒。乃用六味滋阴,治不对症,焉能奏效。议补益中气为虚哮治法,用潞参、山药、茯苓、半夏、炙草、于术(炒)、杏仁、煨姜。数服而效。
    一小儿 冬春久哮,屡服治风痰之剂,不应。诊其脉,知其脾弱,不能化乳湿,用四君子汤加薏苡、山药、谷芽(俱炒)、制半夏。数服愈。
    汤氏 宿哮秋发,咳呕气急,暑湿为新凉所遏。宜辛平解散,用橘皮半夏汤加桔梗、象贝、杏仁、茯苓、枳壳、香薷、生姜。数服而平。
    王 丹溪治哮专主痰,每用吐法,不用凉剂,谓寒包热也。今弱冠已抱宿根,长夏必发,呼吸短促,咳则汗泄,不能平卧,脉虚,左尺搏大,不任探吐,乃劳力所伤。暂与平气疏痰,俟哮咳定,当收摄真元。
    先服桑白皮汤去芩、连、栀、夏,用桑白皮(蜜炙)、甜杏仁(炒研)、茯神、竹茹、贝母、苏子(炒研)、薄橘红。数剂后,服生脉散、潞参、五味、麦冬,加海浮石、海螵蛸、远志肉、山药、炙草、茯苓。
    巫妇 梅夏宿哮屡发,痰多喘咳,显系湿痰郁热为寒邪所遏。暂用加减麻黄汤温散。麻黄(三分)、桂枝(五分)、杏仁(二钱)、苏叶、半夏(制。各钱半)、橘红(一钱)、桔梗(八分)、姜汁(三匙),二服后随用降气疏痰:栝蒌皮、桑皮(俱炒,一钱)、贝母、杏仁(俱炒研。各二钱)、海浮石(三钱)、前胡、枳壳(各八分)、苏子(炒研,六分)、茯苓(二钱)、姜汁三匙。数服哮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