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六、白塞氏综合症

    1.城关医院司药宝莲,40岁,1981年12月23日初诊。患口腔溃疡,外阴溃疡6年,发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当日,交节之时刻一到,立刻发病。经治多年无效。诊视,见舌红如柿,无苔,口干极而不欲饮。口角内侧,舌边尖部,白色溃疡成片。外阴不便诊查,据诉,每发病,先觉外阴辣痛,旋即口舌生疮。头晕如腾云驾雾,面部轰热如潮。按脉沉细,双膝独冷。其症发病甚急,说来就来,一二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此症,《金匮》谓之”孤惑”,现代谓之“白塞氏综合症”。本论谓由湿热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治以清湿热而杀虫。此例病经多年,反复发作,未见湿热积毒征象。从脉证推断,恐系肾阴久亏,阴不恋阳。适逢冬至节令,一阳来复,龙雷之火不仅上燔,且肾与前阴相关,又且下焚,姑予引火汤一试。
    12月27日,药后诸症皆愈。此法并治45岁以上之男子多人,服药1剂,口舌疮即退,服3剂下阴部之溃疡亦了无痕迹。
    2.富家滩商店张家珍,男,34岁。1981年7月25日初诊,病已8年之久。其症,先觉左手掌鱼际部痒肿,随即上唇亦肿,口腔粘膜开始溃烂,紧接龟头亦痒肿,患处皆奇痒难耐,稍一搔之则其痛钻心。初病时寒热如疟,二三年后仅感目干涩不欲睁,思睡而难入睡,身体沉重困乏,辗转不宁。口苦粘腻,脉沉滑数。见证与经文描述大同小异。《金匮》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蚀于上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此例与经文描述不同处为:目不得睁,而部无黑白变化,痛痒极重。本例病机,属内蕴湿热,外受风邪引发。从治湿热解毒,驱风止痒立法,以三妙散加味进治:
    生苡仁45克,苍术、黄柏各15克,川牛膝、苦参、生地、首乌、白蒺藜各30克,白鲜皮60克,胡黄连、甘草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3剂。
    上方服1剂,病退强半,2剂痒止肿消,3剂服完已了无痕迹。患者惜药,以药渣煎汤熏洗龟头,止痒消肿效果极好。1982年10月,患者又因暴饮大醉,引发旧疾,即按所留旧方,内服外洗,2剂而愈。追访10年未犯。方中首乌蒺藜对药,余定名为“定风丹”,养血驱风,治血虚晕眩,诸般瘙痒极效,久服可极治白癜风。上方经治6例35岁以下之青壮年患者,皆获根治。35岁以上,病程旷日持久者,多转为引火汤证,虽不能根治,却见效迅速,使病人免除许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