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090、胶艾汤

    [组成用法]
    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
    1.出血不止或反复发作。
    2.腹中痛,按之软弱无力。
    [现代应用]
    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妊娠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复旧不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者。
    [经验参考)
    胶艾汤是—张妇科良方,临床广泛应用于经、孕、产、乳诸妇科疾病,但主要用于妇人的子宫出血。从方剂构成来看,也应该是四物汤的源头所在,因此可以认为足后世妇科之“祖方”。但本方的应用不限于此,凡各种出血,属虚而赃中痛者,男女皆可用之。《类聚方广义》说“又肠痔下血,绵绵不止,身体萎黄,起则头眩,四肢无力,或血痢不止,腹无热满实证,惟腹中挛痛者,此方屡效”。开封名老中医崔玉衡也认为胶艾汤的运用不仅限于妊娠腹中痛、产后血下,而且扩大到妇科、内科的一些疾病,常取得—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总结为:一治妇人血虚冲任不固之经水过多及漏下症;二治产后冲任虚拟、气血虚寒之恶露不绝;三治妊娠后胞中气血不和,系胞无力,胞脉受阻的腹痛及胎动不安症;四治冲仟虚寒性痛经、闭经;五治气血虚亏、冲任不足、胎孕不固的胎漏症;六治凡属血虚偏寒之各种出血症、便血、溺血、血亏(刘渡舟《当代医家沦经方》)。虚寒性出血往往表现为出血反复发作,绵绵不休,如胡希恕先化治—患者,冈腭裂手术后出血不止,用尽扦种止血药均无效,后用此方加石膏、党参、白术,一剂而止。此人症状:神识尚清,但日喜闭而不愿看入,烦躁汗出,面色苍门,双鼻孔见紫黑血块,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有见血染,脉细滑数(《经方传真》)。河北中医学院吕志杰教授治疗一30岁患者,每次同房时阴道内疼痛.同房后阴道少量出血,因而惧怕同房,以致夫妻不睦,用胶艾汤治之,三剂不再出血(《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717)。对于本方主治病症的特征,日本汉方家认为“需寒证之出血,或有贫血”是此方的主治,而更重要者为有瘀血之症,左腹直肌挛急,腹部一般软弱无力,下腹部知觉钝麻,四肢烦热,下腹疼痛等为用方目标。综合来看,虚寒性出血夹有瘀血或出现贫血者为本方正证。
    黄土汤也可以治疗妇人血证,以药测证,其所主之病当为寒证甚而尤腹痛及瘀血见证。另外,据日本汉方医西冈氏分析考证,芎归胶艾汤还有一首同名异方。西冈氏认为其原方应为四味(川芎、当归、阿胶、艾叶),其他药味为后人添加,非仲景之方。其原方之临床效果优于现在之芎归胶艾汤。矢数道明曾治一女结婚三年未孕,消瘦、贫血、慢性脾胃虚弱及呈现寒症。四个月来经期延长,每月持续二十余日。子宫内膜糜烂,行刮宫术无效。至今月经已持续十四日,其量更多,下血块、眩晕、动悸、倦怠,动则疲乏无力。用四味胶艾汤(川芎、当归、阿胶、艾叶),服药两剂,第三日出血全止,全身状况显著好转,终止一切医院治疗。继服两个半月,贫血痊愈,元气恢复,月经正常(汉方临床,2卷8号)。《妇人良方》所载的胶艾汤仅为阿胶、艾叶两味,治疗妊娠损伤,下血腹痛。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原文点睛]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早产后囚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四条)
    芎劳、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注论精选]
    尤在泾:妇人经水淋沥,及胎产前后下血不止者,皆冲任脉虚,而阴气不能守也,是惟胶艾汤为能补而固之,中有芎、归能于血中行气,艾叶利阴气,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也(《金匮要略心典》)。
    程林:胶艾主乎安胎,四物主乎养血,和以甘草,行以酒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金匮要略直解》)。
    魏荔彤:用芎劳,行血中之凝,阿胶甘草当归地黄芍药五味,全补胞血之虚。艾叶,温子藏之血。寒证见,加干姜,热证见者,干姜烧灰存性,温经散寒,开凝通阻,而血反止矣。干姜之加,乃注中所增,实不易之药,余治妇人经血,屡试屡效者也,故竟僭而添人方中,高明鉴焉(《金匮要略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