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028、射干麻黄汤

    [组成用法]
    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
    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
    [方证]
    1.麻黄体质而上气咳逆,喉中痰鸣漉漉,咽喉不利或疼痛者。
    2.小青龙汤证而痰盛咽肿,目热、舌干、口臭、大便偏于者。
    [现代应用]
    1.以喉中痰鸣漉漉、哮鸣、喘鸣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腺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空洞型肺结核等。
    2.其他如白喉、扁桃体炎、滤泡性咽炎、口腔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结核性胸膜炎等也可运用本方。
    [经验参考]
    “喉中水鸡声’’是本方应用的特征,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多见此症。从名医的经验来看,似乎都以此方证为必见。如曹颖甫治冯仕觉,白去年初冬始病咳逆。倚息,吐涎沫,白以为痰饮。诊得两脉浮弦而大,舌苔腻,喘息时胸部作水鸡之声,肺气不得舒畅当无可疑。昔人以麻黄为定喘要药,便以射干麻黄汤加远志、桔梗,数剂而愈(《经方实验录》)。刘渡舟先生治疗周某,咳喘多年,至深秋及冬令之时始作。发时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气鸣作响,甚则不能平卧,面色黑,舌苔白滑,脉沉弦。处方:麻黄10g,射干10g,紫菀6g,款冬花6g,半夏12g,生姜12g,五味子3g,细辛6g,大枣7枚。同时记载—王姓男子。亦久患喘促,冬季寒冷时发作尤为严重。晨起漱口时常呕吐痰涎盈碗,清稀如鸡子白,夜卧则喉中漉漉作响,口干,两眼周围出现黑圈。舌质淡胖,昔白润,脉沉弦而滑。用射千麻黄汤加干姜、甘草,一剂喘咳减轻,呕吐止。将方中干姜加至6g(原用3g),二剂而安(《经方临证指南》)。吴考榘先生治疗土某,咳叶涎沫,甚或气喘,胸有痰声,冬天易作,已有多年,近来人春未解.有时腹痛,便不易解。舌苔微腻,脉息弦滑,与《金匮》射千麻黄汤加味,处方:射干,净麻黄,洗半夏,细辛,五味子,炙紫菀,炙冬花,鲜生姜,川厚朴,全栝楼。三剂,咳喘都减,腹痛亦因便解而平。同时治周女,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遇寒即作,已有多年。脉息微弦,舌苔微腻,乃感寒引及伏饮泛滥,治节为病。与射干麻黄汤合苏葶法。处方:射干,净麻黄,细辛,五味子,洗半夏,炙紫菀,炙冬花,苏子,鲜生姜,红枣,葶苈子。一剂即减,陶剂痊愈。“喉中水鸡声”,曹颖甫认为是“呼吸之气引胸膈之水痰出纳喉间,故喉中如水鸡声,格格而不能止”。其实,喉中水鸡声是一种形象比喻,其真正日的无非是提示呼吸道狭窄和分泌物增多而已。麻黄可解除呼吸道痉挛,射干能减少呼吸道分泌。
    除了上述的典型方证外,历代医家们都对本方的活用作厂不同程度的发挥。如叶天士治疗一肺痿病人,5月自北方到南方,湿蒸受热,夜坐而又着凉。初起寒热,本属轻邪。某医竟用滚痰丸下夺,致使表邪闭结不出。肺痿音哑喉瘪,咽物艰难。仿徐之才轻可去实,用有气无味之药。处方:炙麻黄,射干,囫囵滑石,连皮杏仁,大力子,蝉衣,生甘草(《叶天士医案精华》)。丁甘仁先生治疗闻某,因外感风寒,袭于肺胃,膏粱厚味,酿成痰浊,血瘀凝滞,雍结肺叶之间,至成肺痈。是以咳嗽气粗,痰秽如脓,胁痛难于转侧,振寒发热,舌苔白厚而腻,脉象浮紧而滑。病来涌急,非猛剂不为功。急仿《金匮》射干麻黄汤合皂荚丸,一以散发表邪,一以荡涤痰浊。处方:嫩射干,净麻黄,嫩紫菀,甜葶苈,苦桔梗,光杏仁,象贝母,生甘草,生苡仁,冬瓜子,川郁金,皂荚末(蜜丸,吞服)。二诊时,汗出寒热已解,咳嗽亦减轻,而痰浊腥秽依然,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腻,脉滑数,胶粘之痰浊,蕴蓄之瘀湿,结于肺叶之间,一时难以肃清,宜制小其剂,蠲化痰浊,清肃肺气,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处方:嫩射干,炙紫苑,生甘草,生苡仁,冬瓜仁,桃仁泥,光杏仁,嫩前胡,净蝉衣,象贝母.橘红,橘络,桔梗(《了侨仁医案》)。于氏还治一肺胀病人,虚满而咳喘。因肺为至高之位,位主上焦,职司清肃,寒客于肺,肺气壅塞,清肃之令,不得下行。先哲云:“喘咳之为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肺仑之实喘,拟温肺散寒.射干麻黄汤加减。如属寒包热者,则川麻杏石甘汤治之。处方:净麻此,嫩射干,仙半夏,炙冬花,栝楼皮,清水炒枇杷叶,桑白皮,薄橘红,川贝母.牛甘草,光杏{:(《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类聚方广义》载用射干麻黄汤治疗久咳不止,或产:后喘咳颈项生痰病,累累如贯珠者,去细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
    本方是宣肺下气,化痰除饮的方剂,在结构和功效上与小青龙汤相似,都能治疗寒饮射肺的咳喘,痰多、色清、质稀,倚息不能平卧。但相对来讲,小青龙汤外寒内饮皆偏重,以邪实为主;射干麻黄汤则内饮较重,且病势相对来讲缓和一些,属病实人虚。小青龙汤由于水饮肆虐,故变证繁多,上下侵扰。而本方却属痰饮阻肺,症状较局限于咽喉、气管和肺部。尽管这样,二者的区分还是很难的。从药证上来看,本方射干、紫菀、冬花都有利咽散结、下气宣肺的功效,只是寒温不同而已。本方所适用的患者,平素就多见咽喉不利、肿痛或感冒前鼻咽热燥等射干药证;和舌红唇暗、咳嗽、水肿、不易出汗等麻黄体质。而小青龙汤中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可以温肺散寒、解表平冲。所以对于发热、恶寒、胃寒、胃痛、肺寒吐涎+心悸或肢体疼痛等证,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本方中之麻黄、射干两味药,就如同小柴胡汤中的柴、芩一般,有相反相成之功。所以为方中主药。笔者常用射干、麻黄、细辛、半夏、连翘、马勃、僵蚕治疗外感表证而咽痛明显者。紫菀、冬花这一药对,无论在经方中,还是现代配方中,都是常用的组合。《卫生易简方》单用紫菀治疗“肺伤咳嗽”,《千金要方》两味药同用治疗“三十年咳”,从这些记载来看,这两味药是有补肺、润肺作用的。所以《千金方》中的杏仁煎、射干煎、款冬煎等都是以这一药对为基础加减而成。以药测证,射干麻黄汤证应该还见到鼻咽干燥.胸胁支满、痰稠色黄、咳唾脓血、眩冒心悸、气短痿蹶或咳则遗泻等证。另外,《千金》补帅汤即由本方加味而成,由于该方具有散寒化饮、和益肺气、平咳喘的良好疗效,临床对于一些表证不太明显,但却久咳不愈的年老患者,疗效颇显。方为;射干、麻黄、紫菀、冬花、干姜、五味、细辛、桂心、杏仁、半夏、甘草、人参、苏子、桑白皮,水煎,日三夜二服。原书主治:肺气不足,咳逆上气,牵绳而坐,吐沫唾ml,不能食饮。
    [原文点睛]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七篇第六条)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大枣七枚。
    [注论精选]
    张路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片,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和药性也(《张氏医通》)。
    胡希恕: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尤长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麻黄、生姜发表散邪。半夏、细辛、大枣降逆逐饮,故亦是外邪内饮而致咳逆的治剂,与小青龙汤所主大致相同,而侧重于上气痰呜者(《经方传真》)。
    浅山宗伯:本方用于后世之哮喘。水鸡声占—,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射干、紫菀、冬花利肺气;合麻黄、细辛、生姜之发散;与半夏之降逆,五味子之收敛,大枣之安中,而成一方之妙用。比西洋合炼之制药,.较胜多矣。故恩师和田曰:本方用于急性肺炎,大势解后,有妙效(《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高学山:此即前小青龙,并越婢汤之兼证也。小青龙汤为肾中水寒之气上犯,越婢汤为胃中燥热之气上蒸。本方足手太阴阴阳两虚,合子母而两吸之。遂令水土之邪,交并于清虚,肾中浊阴,胃中浊阳,双起而乘之,而成稠粘黄滞之痰。呼吸激之,则有声矣。此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之应也。盖因手太阴之阴阳两虚,故以凌冬弩芽,从大寒中生具生阳之气之款冬花,挑动其阳神;以润软柔宛,而善于补血之紫菀,深滋其津液;因肾家之浊阴上泛,故以细辛、五味子温敛下焦;因胃家热气上侵,用半夏、麻黄降散中焦;射干多节,而性尤专于祛湿,故以名汤,是取其走肺,开拓其痰气之意明矣;再加辛甘发散之姜枣为佐,则肾胃之逆下消,肺中之满外泄。其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有不帖然自静者乎。此比前小青龙条无躁证,故去干姜。尤风因,故去桂芍及石膏尔(《高注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