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始糖,据《别录》载:“补虚乏。”又据孙思邈说:“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消痰,润肺,止 嗽。”桂枝温运脾阳,白芍和营止痛,二药合用,温阳而不燥,养阴而不寒。甘草、大枣补中健脾。重用饴糖甘温补中。本方之主要作用为温养脾胃,通阳和营以建 中气。仲景用来治疗因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所引起的多种病证。《伤寒论》说;“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又说:“伤寒二、 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据有关文献载本方应用范围:
    1、虚寒性腹痛,其痛时作时止,按之痛势得减,腹部濡软,可用本方。
    2、自汗盗汗,自汗属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属阴虚营血不足。小建中汤能扶助中阳,调和阴阳,故自汗盗汗皆可以加减治疗。
    3、黄胖病,其证脸面浮而发黄,全身无力,动则气喘,脉象虚弱,舌淡不华,食欲减退。
    4、虚劳证,见到亡血失精,四肢痠痛,乏力,手足烦热,腹中痛,悸衄,恶寒内热等。
    实践证明,用本方可治疗脾虚胃寒,中阳不运而造成的胃腹疼痛、胀满、胃肠气虚下坠等证。但本方中必须加饴糖,如果去之不用,则起不到建中汤应有的作用。
    一、腹痛(属虚寒者)
    腹痛属于虚寒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多为饮食不节,或嗜食生冷,或因过多吐泻,时长日久,以致脾胃之阳气虚弱,运化失常,“阳虚则内寒”,不能 温养脏腑,故而腹痛。其临床表现为胃部或腹部隐隐作痛,喜热,喜按,或恶寒体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弱迟缓等。用小建中汤久服治疗此病,大多能收到 较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
    王XX,女,60岁。身形消瘦,胃脘及少腹胀痛三年余,经常隐隐作痛,并有坠胀感觉,喜热,喜按,伴有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易汗怕风。舌淡苔白,脉虚大无力。诊为脾胃虚寒,中阳不足,遂以小建中汤治之,加减化裁,共服本方20余剂,诸证悉愈。
    二、胃痛(属虚寒者)
    虚寒性胃痛,多因久病脾胃受伤,或素体虚弱,劳倦过度,中阳受损,致中焦虚寒。或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脉络失于温养而拘急疼痛。其主要临床 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作痛,喜热喜按,泛吐清水。全身常伴有精神疲惫,畏寒,易汗,面色萎黄,身形消瘦,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等。治宜温运中焦,补益脾胃之 气,使脾阳复,中焦健,中气恢复,气血充沛,虚寒之诸证自然消失。
    典型病例:
    崔XX,女,38岁。食欲不振,食后脘闷腹微胀满、隐痛,吞酸吐酸,日渐消瘦,上述诸证日有发展。数月之后消化更差,每日进食二至三两,食 后胃部胀满,疼痛不适,间作呕吐,终于不能坚持工作,住院治疗。经内科诊断为中度胃下垂,并怀疑有恶性肿物,要求中药治疗。患者生育较多,因而气血亏损, 素为体弱,更加长期饮食不规律,重伤脾胃之气,致中阳不运,中气下陷,故发生上述诸证,遂投以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苍术6克,生黄芪10克,饴糖100克,(分两煎冲服)。
    间服理气健脾汤,两方更替服用,病情日渐好转,共治疗40天,临床证状基本痊愈,出院上班,以后肌肉丰满,一直正常工作。
    三、腹胀(属虚寒者)
    腹胀虚寒者,其特点是:患者在坐,立、行走时就感到胀的厉害,睡卧在床上就觉得减轻.着冷更甚,着热好转。欲得矢气而不得,大便虽然不干 燥,但排出甚感困难。以上证状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中气虚寒,不能提摄,致肠虚下坠。本病的治疗原则当以温中健脾补虚之法治之。使脾胃的功能逐渐健旺,中气充 沛,恢复其提摄作用,则胀满自愈。切不可以行气消满之品攻勊,否则不但无功,反使中气愈伤,病情愈重。小建中汤治疗此病尚属满意。
    典型病例:
    任XX,男,60岁。患少腹胀而且隐痛半年多了,站立起就觉得痛和憋胀厉害,睡卧下就觉得减轻。如乘自行车颠波,少腹部胀痛的更是严重难 忍。大便燥结,数日不行,左少腹摸及条块状,累累若盘珠。曾在本县医院检查,怀疑有结肠癌,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怀着试探的心情,来求中医治 疗。当时除上述证状外,并有不思饮食,形寒肢冷,身体虚羸,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投以小建中汤加麻仁等温补之品以后,腹部胀痛减轻,排便通利,食欲稍增, 四肢转温。宗此方未作加减服十余剂以后,诸证消失,唯形体仍瘦,继服调补脾胃之剂以善其后。
    结语
    1、小建中汤以饴糖为主药。如《医方集解》曰:“昂按此汤以饴糖为君,故不名桂枝芍药而名建中,今人用小建中者,绝不用饴糖,是失仲景之遗意也。”
    2、本方治疗胃肠下垂,疗效明显,观察多例,对改善证状较为满意,若和理气健脾汤交替服用,效果更好。
    3、本方用量,一般成人量服汤剂,桂枝、白芍、炙甘草都不能低于15克,饴糖100克,分二煎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