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背发

    诸痈疡发于背者,无非危症,不可谓背属阳,信是阳症而轻视之也,然背之穴道甚多,苟不分言之,则经络舛错,未必能直中病情也。如生于大椎、陶道、身柱之穴,是发于脊之上也;生于神道、灵台、至阳之穴者,是发于脊之正中也;生于脊中之穴者,是发于脊之中下也,皆属督脉之经络。生于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之穴者,是发于背中之两旁也;生于膈关、阳纲、胞肓、秩边之穴者,乃发于背后之两旁也,皆属足太膀胱之经络。夫既是膀胱之经络,似与督脉无甚相干。然而背脊乃河车之正路,正路之气不通,则边旁歧路尽行秘塞,势必至水火无既济之欢,脏腑有各顾之苦,则周身前后筋脉拘急,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故治太阳之经,必须兼治督脉,以督脉之气可顺而不可逆也。凡气皆自上而下行,惟任督之气自下而上。自下而上者为顺,自上而下者为逆矣。且督脉,阳脉之海也。足太阳之经,原为督脉之所统领,通足太阳之气,正通督脉之气也。然而,督脉气通,而足太阳之气亦通矣,故治之必须兼也。以上诸疡有头向上者,有头向下者,有上下各有头而开发者,或如莲子,或如蜂窠。莲子言其头少,不过一二十也,蜂窠言其头多,不止五六十也。此等痈疡,阳症少而阴症多,总贵拥护心君,不可使火毒内攻。无奈背近于心,最易腐肉穿膜,及至穿膜,百不救一。必须于五日之前急早治之,以大剂酣饮,庶可夺命于垂危,返魂于将死也。凡疮头开展,止遏不住,不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亟宜用收毒等药,敷而围之,自不冲突也。如此救疗,胃气大开,断不至死。
    急消汤  岐天师传。治背心之间先发细瘰,后渐渐红肿,高突大痛。
    忍冬藤二两  茜草三钱  紫花地丁一两  贝母三钱   甘菊花三钱  黄柏一钱  天花粉三钱  桔梗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
    神散阳痈汤  伯高太师传。治背疽阳痈初起。
    天花粉五钱  生甘草五钱  茯苓五钱  车前子五钱  管仲五钱  羌活二钱  黄芩三钱  紫苑三钱  生地一两  柴胡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消大半,二剂全消。若已溃后,不可用矣。
    变阳汤  岐天师传。治背心初发小泡,痒甚,已而背重如山,隐隐发红晕,如盘之大,谵语胡言,断阴疽阴痈也,以此方救之。
    人参二两  黄芪二两  金银花半斤  附子一钱  荆芥炒黑,三钱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天花粉五钱  生甘草五钱  水十余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再服一碗。服后阴必变阳而作痛,再用一剂而痛亦消,再服数剂全愈。
    锦庇汤  伯高太师传。治阴痈初起。
    黄芪三两  肉桂三钱  生甘草一两  荆芥炒,三钱  天花粉三钱   贝母二钱  锦地罗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服,一剂即散大半,三剂全消。
    转败汤  岐天师传。治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不收,百药敷之,绝无一验,此方治之神效。
    麦冬一两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人参五钱  肉桂一钱  当归一两  忍冬藤一两  白术五钱  水煎服,五剂全愈。
    收肌饮  伯高太师传。治同前。
    熟地二两  白术二两  山茱萸一两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生甘草三钱  甘菊花三钱  肉桂三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一连四剂,疮口自合。必须节守房事一月,否则无功。
    定变回生汤  岐天师传。治背疽长肉,疮口已平,偶犯色欲恼怒,开裂流水,色变紫黑,肉变败坏。
    人参四两  黄芪三两  当归二两  北五味子二钱  麦冬二两 肉桂三钱  白术二两  山茱萸五钱  忍冬藤二两  茯苓一两 水煎服,四剂平复。或疑药料太重,然变出非常,不如此多用补剂,万难救死也。倘愈后再犯色欲,万无生机。
    补缝饮  伯高太师传。治背痈愈后开裂。
    人参二两  白芍五钱  当归一两  白术炒,二两  麦冬一两  肉桂二钱  附子一钱  熟地二两  北五味三钱  山药五钱  水煎服,十剂可安。
    助阳消毒汤  岐天师传。治夏生背痈,疮口不起,脉大无力,发热作渴,自汗盗汗,用参芪补剂,益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实,喘促呕吐,阴症似阳,此方主之。
    人参半斤  黄芪一斤  当归四两  白术四两  陈皮一两  附子五钱  水煎膏,作二服。连服数剂乃愈。此舍痈从症之法,盖症出非常,不可以平常细小之药从痈也。
    起陷神丹  伯高太师传。治症同前。
    人参二两  白芍五钱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白术二两  肉桂二钱   附子一钱  熟地二两  北五味三钱  山药五钱  水煎服,十剂可安。
    归花汤  秦真人传。治痈疽发背初起。
    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一碗,一气服之,一日即散绝,神方也。世人亦有用此者,不能多耳。不拘阴阳之毒,饮之立愈。但过四五日,则减半效,然亦无性命之忧。对口与无名溃毒亦可用,或略小其剂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