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一、浮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①;如循榆荚②(《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③葱叶(黎氏)。
    注释
    厌厌聂聂① (nie,音镊):这里作为“舒缓、轻微”的形容词。
    榆荚②:即榆钱。
    捻③:这里作“按”解,应读作“捏(nie)”.
    轻取叫做举,重按叫做按。诊察“浮”的脉象,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得搏动有力;稍加重按,就显得没有力量了。打个比方,轻按浮脉的感觉,好象微风吹动鸟背上的毛羽一样,舒缓而轻微地搏动着;又象摸到轻柔和软的榆钱一般;又象感到如同木块浮在水面上那样的轻浮;又象按在葱管上,表面似乎有劲,里面却很虚软。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①,久病逢之却可惊。
    注释
    恙①:(yang),音样,病。
    诊察浮脉,只要在肌肉的浅层便能触到它的搏动,并很象轻轻地摩抚着柔软的榆钱和舒缓的毛羽一般。这种脉在秋天见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如果久病见此,就要引起警惕,是否阳气虚浮不能内守所致?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① .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②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③,散似杨花无定踪。
    注释
    悠悠① :这里作形容词“慢慢地”讲。
    豁②:(huo)音或,开通,敞亮。
    濡③:(ruan)音软,义同。
    正常的“浮”脉,有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轻缓地飘动着。如果浮而显大,稍重按却有一种中间空虚的感觉,这叫做“芤”脉;如果脉浮而拍拍地搏动有力,这叫做“洪”脉。“洪”脉,在触手的时候(来时)虽然感觉有劲,但当它下落(去)的时候,却又慢慢地减弱了。
    正常的“浮”脉,比较轻缓而平和,有如捻着葱管,劲不太大。假使脉浮而搏动迟缓、虽觉稍大,却是空豁无力的,这叫做“虚”脉;假使脉浮而柔弱细小,这叫做软脉;至于脉来漫无根蒂,去来不明,好象飞散无定的杨花一样,这是“散”脉了。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浮脉是人体阳气亢奋的征象,是最常见于外感而病在体表的时候。但它往往不是单纯地出现,浮而兼“迟”兼“紧”,多为风寒;浮而兼“数”,多为风热。风热病的脉浮,常见浮而有力;如果脉虽浮而搏动无力,那又属于血虚的里证了。
    【分部诗】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① 便不流通。
    注释
    溲① :(sou)音搜,大小便,一般指小便。
    寸、关、尺三部,可以诊察上、中、下三焦的病变。所以风邪在上而见头痛、目眩,以及风热痰浊聚积在胸膈上焦的疾病,寸部脉多见浮;脾气虚弱、肝气旺盛等中焦的疾病,关部脉多见浮;大小便不通利等下焦的疾病,尺部脉多见浮。
    按:浮脉是出现在肌肉浅层的脉象,手指不须用力便可摸到,就是所谓“从肉上行”,所谓“举之有余”。至于“如捻葱叶”,也只是从浮脉的“轻平”样子来说的,并不是形容脉的空虚,所以黎民寿在《决脉精要》里说:“哪捻葱叶,则混于芤脉矣。”后世医家也多用“葱叶”来形容芤脉,不用以形容浮脉。因葱叶中空,形容血少脉空,比较近似;如形容脉的轻按有余、重按无力,反而不足以说明了。临床诊察浮脉,最主要的是从有力和无力来分辨,有力,多为风、寒、痰、热等病邪的征象;无力,则是属于气血虚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