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山豆根

    (宋《开宝》)
    【释名】解毒(《纲目》)、黄结(《纲目》)、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名。
    【集解】颂曰∶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
    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鼠,取肠胃曝干,解毒攻热效。
    【气味】甘,寒,无毒。
    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开宝》)。
    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苏颂)。
    气 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时珍)。
    【附方】旧十,新三。
    解中蛊毒∶密取山豆根和水研,服少许,未定再服。已禁声者,亦愈。
    五般急黄∶山豆根末,水服二钱。若带蛊气,以酒下。
    霍乱吐利∶山豆根末,橘皮汤下三钱。
    赤白下痢∶山豆根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白汤下,三服自止。(以上并《备急方》)
    卒患腹痛∶山豆根,水研半盏服,入口即定。
    头风热痛∶山豆根末,油调,涂两太阳。
    头上白屑∶山豆根末,浸油,日涂之。
    牙龈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所。(以上并《备急方》)
    喉中发痈∶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就能言语。(《永类方》)
    麸豆诸疮,烦热甚者∶水研山豆根汁,服少许。(《经验方》)
    疥癣虫疮∶山豆根末,腊猪脂调涂。(《备急方》)
    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二、三口即愈。
    (杨清叟《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