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蒲公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 cum sinicum Kitag.、或异苞蒲公英 Taraxacumheterolepis Nakai et H· Koidz. 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内服:煎汤,10~30g(大剂60g);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2. 保肝、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3. 抗胃溃疡作用 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时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5. 其他作用 有报道认为,蒲公英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有关。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胃脘痛 蒲公英20~30g,丹参、白芍各15~30g,甘草10~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185例,显效139例,好转41例,无效5例。用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23天。〔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2):33〕
    2. 治疗消化性溃疡 每天取蒲公英20g,用开水浸泡30分钟代茶饮,第二天换新药,1月为1个疗程。治疗91例,治愈51例,好转35例,无效5 例。〔中医药学报 1991;(1):41〕
    3. 治疗急性食道炎 蒲公英30g,黄连、清半夏各10g,瓜蒌15g,煅瓦楞子1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87例,痊愈76例,有效6例,无效5例。
    〔河北中医 1991;13(2):8〕
    4. 治疗尿毒症 公英30g,煅牡蛎20g,生大黄粉10g(后入煎3分钟),加水煎汁为3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7~14天为1疗程。病情改善后可改为每周灌肠2次或1次。也可用生大黄粉 0.2g,装入胶囊内口服,1日3次。治疗尿毒症20例,好转18例,死亡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5;(5):19〕
    5.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蒲公英60g,水煎2碗,温服1碗,剩下1碗乘热熏洗,每天1次。治疗甲亢术后突眼加重症3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80;(8):362〕
    6. 治疗腮腺炎 鲜蒲公英30g(或干品2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搅匀,再加冰糖适量,共捣成糊剂,摊于纱布上外敷耳前及下颌角区的肿胀处,每日换药1次。治疗40例,全部治愈。退热时间最短1天,最长2天;消肿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新中医 1972;(10):49〕
    7. 治疗脓疱性毛囊炎 蒲公英90g,明矾、黄柏、苦参各30g,加水2500ml,煎40分钟。先将头部毛发剃净,待药温降至40℃左右时,用干净白毛巾一条,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4~6 次,复用药液时再加温,每日更换1剂。治疗48例,均愈。〔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0):36〕
    8. 治疗乳痈 蒲公英、金银花各60g,白芷、生甘草各20~30g,水煎服,每日2剂,每剂煎2次,6小时服药1 次。治疗40例,2天痊愈者7例,3天痊愈者24例,4天以上痊愈者9例。〔陕西中医 1988;9(4):174〕
    9. 退乳 山楂60g,蒲公英6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同时趁热将药渣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在乳房上熨贴。回乳20例,一般用药1~2剂即收到良好效果。〔新中医 1976;(4):9〕
    10. 治疗小儿便秘 蒲公英(鲜)全草或干品全草60~90g,水煎至50~100ml,鲜品煮20分钟,干品煮30分钟,加适量白糖或蜂蜜,每日1剂,顿服。
    治疗小儿热性便秘30例,全部治愈。〔中级医刊 1987;22(6):54〕
    11. 治疗眼疾 鲜蒲公英120g,白菊花15g,加水约3大碗,煎至2碗,温服1碗,将余下的1碗连药渣仍放在药锅内,用湿毛巾熏洗患眼,每次10~20分钟。1天内可熏洗2~3次,但每次必须重新煮沸乘热熏洗。〔中医杂志 1966;(6):30〕
    方剂选用:
    1. 治疗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2. 治疗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本草纲目》)
    配伍效用:
    蒲公英配伍车前子 蒲公英清热利湿;车前子利水通淋。二者合用,有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淋漓热痛等。
    蒲公英配伍瓜蒌 蒲公英甘苦而寒,入胃、肝二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瓜蒌甘寒清润,清热消肿、宽胸理气、化痰散结。二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乳痈初期,红肿热痛者。
    蒲公英配伍菊花 蒲公英清热解毒;菊花平肝明目。二者伍用,有解毒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蒲公英配伍夏枯草 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行滞通络;夏枯草清肝散淤。两药合用,有清肝行滞、解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痰核、黄疸、胁肋疼痛、乳痈初起等证。
    蒲公英配伍茵陈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茵陈清利湿热而退黄。二者合用,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蒲公英毒性很小,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g/kg。小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0.5ml/只,24小时内未见死亡。小鼠、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临床应用本品,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
    【医家论药】
    “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本草经疏》)
    “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本草求真》)
    “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本草正义》)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