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蟾酥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味甘、辛,性温,有毒。入心、胃、肾经。功能:解毒、消肿、强心、止痛、开窍。主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蟾酥中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该类物质均有强心活性,在化学上属甾族化合物(Steroids),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则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Bufadienolide),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蟾蜍它灵(Bufotalin)、华蟾蜍精(Cinobufagin)、华蟾蜍它灵(Cinobufotalin)、蟾蜍灵(Bufalin)、远华蟾蜍精(Telocinobufagin)、日本蟾蜍它灵(Gamabufotalin,亦名日本蟾蜍甙元Gamabufo- genin)、去乙酰华蟾蜍它灵(Desacetyl cinobufotalin)、惹斯蟾蜍甙元(Resibufogenin)、华蟾蜍它里定(Cinobufotalidin)、蟾蜍它里宁(Bufotalinin)、华蟾蜍精醇(Cinobufaginol)、沙蟾蜍精(Arenobufagin)、异沙蟾蜍精(Bufarenogin)、去乙酰华蟾蜍精(Desacetyl cinobufagin)、去乙酰蟾蜍它灵(Desacetyl bufotalin)、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即嚏根草甙元Hellebrigenin)、惹斯蟾蜍精(Resibufagin)等。
    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Cinobu- fotoxin),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Suberic acid)和精氨酸。辛二酸可与蟾蜍甙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酯。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无甚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Cholesterol)、7α-羟基胆甾醇(7α-Hydroxy- chol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族化合物(Bufosteroids)。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Seroton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华蟾蜍色胺(Cin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蟾蜍硫堇(Bufothionine)、去氢蟾蜍色胺(Dehydrobufo- tenine)、色胺(Try ptamine)。
    此外,蟾蜍还含有肾上腺素(Adren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辛二酸。从蟾酥中还分出吗啡(Morphine)。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蟾酥具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强动物离体心脏的收缩力。其主要强心成分是蟾毒配基(即蟾蜍毒甙),这些蟾毒配基的化学结构与植物强心甙的甙元极为相似,二者均有甾族的骨架。在甾环 C17 位置上皆有不饱和内酯环。在蟾毒配基中内酯环的完整及双键的存在,对强心作用极为重要。如破坏其内酯环和双键,则完全丧失其对心脏的特殊作用。实验表明:蟾酥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蛙心收缩,大剂量则使麻醉猫、犬、兔、蛙心率变慢,继之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最后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华蟾蜍精的稀溶液静脉注入全麻的猫与犬,可引起心率减慢,心室收缩振幅变大,心律不整,继而动物因心动过速而死亡。醚麻醉猫的心电图显示:P-R 间期延长,心室率变慢,异位节律,期外收缩,束枝传导阻滞;T 波变平或倒置,最后因心室纤颤而死亡。如先注射阿托品,再注射蟾毒配基,则对房室传导及心搏率无任何影响,且大多数动物,在迷走神经切断后,对蟾酥毒甙的毒性反应有敏感倾向。可以认为,蟾酥毒甙对心脏的作用是通过迷走神经的中枢或末梢来实现,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与洋地黄强心甙明显不同的是,蟾酥毒甙无蓄积作用,此可能与它们的结构中无糖基有关。关于蟾酥毒甙强心作用的机制,有人认为,是由于心肌细胞内游离 Ca++ 浓度增加所致。以蟾酥为主要成分的六神丸的强心作用提示,它能加强心肌功能,随剂量的变化而呈反向转向的调节作用,对改善局部组织和修复是有益的。实验表明:蟾酥制剂与毒毛旋花子甙 K用于麻醉犬,二者增进其心肌收缩力程度及作用时间过程基本相似。然而,早期给药,蟾酥组中各项参数指标比毒毛旋花子甙 K 组明显提高,因此认为蟾酥对心肌具有双重正性变力作用。
    蟾酥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血栓性冠状血管狭窄而引起的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肌循环障碍,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氧。
    实验研究表明:蟾毒灵、华蟾毒配基、脂蟾毒配基均可引起多种动物血压上升。蟾毒配基的升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也可被α-受体阻断剂阻断。蟾蜍色胺能引起肾上腺素释放,并使动物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脂蟾毒配基灌胃,对低血压猫具有明显的长时间的升压效应和兴奋呼吸作用。鼻腔喷射给药,对低血压兔具有一定升压作用。蟾酥强心甾体对于血管平滑肌与心脏一样,也具有增强收缩力的作用,伴随着强心作用而引起血压上升。有人认为,蟾毒配基升压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它的强心作用,部分由于周围血管的收缩。
    2. 局部麻醉作用 实验表明:蟾酥80%乙醇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实验中,其作用比可卡因强而持久,其最低有效浓度为0.5%,但经煮沸消毒30分钟后颜色变深,麻醉力明显减弱,而在室温中是稳定的。蟾酥中以蟾蜍灵局麻作用最强,其次为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日本蟾蜍它灵等。
    蟾蜍灵(Bufalin)的局麻作用较可卡因强数十倍,较普鲁卡因强数百倍,而且作用的持续时间长。局麻作用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
    3. 对呼吸及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 研究表明:蟾酥有兴奋呼吸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蟾蜍灵、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及日本蟾蜍它灵给麻醉兔静脉注射,有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作用。惹斯蟾蜍甙元除对兔外,对猫亦能兴奋呼吸,其作用较尼可刹米、戊四氮、洛贝林等为强,并能拮抗吗啡的呼吸抑制。有报告认为,强心甾体蟾毒内酯有中枢兴奋作用,甙元比甙作用强,其原因是甙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同时蟾毒内酯比与之对应的强心内酯的中枢兴奋作用强。而且当改变甾体骨架以及侧链时,对强心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几乎是相同的。
    但亦有关于抑制作用的报告,还可见到延长巴比妥盐的催眠时间和抑制苦毒素(Picrotoxin)等痉挛作用的报告。
    4. 抗炎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蟾酥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中的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蟾酥对甲醛滤纸球引起的大鼠皮下“肉芽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局部感染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肌注蟾蜍耳后腺新鲜分泌物加工制成的注射液或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均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但在体外无抗菌作用。实验证明:蟾酥总甙注射液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蟾酥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一定关系。
    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蟾酥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活性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浓度的作用。对细胞免疫皮试、巨噬细胞活力测定、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蟾酥制剂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已知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处理抗原,又能直接杀伤细菌和抑制细菌生长。有人认为,蟾酥具有类似免疫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在于整个机体功能的调节。
    5. 抗肿瘤和抗辐射作用 蟾蜍内酯类物质对小鼠肉瘤180、兔 B.P. 瘤、子宫颈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在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亦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蟾酥对大鼠气管体外诱癌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亦具有逆转大鼠气管上皮的异型性鳞状化生,促进气管受损黏膜的修复和保护气管上皮正常分化的作用。在 MCA作用下可见纤毛细胞增生和化生。蟾酥对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并能使已下降者回升,且不再下降。
    蟾酥制剂对X线(800伦琴,50千伏)局部照射的豚鼠的脱毛有保护作用,如加大到1600伦琴,或对小鼠全身致死量照射引起的损害,蟾酥制剂则无保护作用。
    6. 对平滑肌、横纹肌的作用 蟾毒内酯对肠管平滑肌及气管平滑肌都有作用,开始时引起收缩,然后转为松弛,增高浓度时转为松弛作用加快。蟾毒内酯对子宫和输尿管的收缩力也有增强作用。蟾酥特尼定能收缩离体兔肠,并不受阿托品的影响,故为直接作用;其剂量为10~20μg/ml时,分别引起离体大鼠及豚鼠的子宫收缩,且无快速耐受现象。在用国产蟾毒制剂作抗炎试验时,曾引起一只孕兔流产。蟾蜍灵低浓度在大鼠横膈标本上,对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先促进后抑制。蟾蜍灵能部分的拮抗镁离子的神经肌阻断作用,对胆碱酯酶则并无抑制作用。蟾蜍特尼定引起蛙腹直肌收缩作用的强度,介于烟碱与乙酰胆碱之间,箭毒可阻断此种收缩,但毒扁豆碱却不能增强此作用。惹斯蟾蜍甙元对蛙腹直肌的收缩,与咖啡因有所不同,有膜电位的改变;与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呈逆行关系,而在无钾溶液中,则不引起收缩;对钾离子引起的收缩有增强作用。
    7. 其他作用 预先皮下注射蟾蜍色胺,对 5-羟色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组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则无效。蟾酥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祛痰效果较差,毒性较强。蟾酥水提取液对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其作用弱于吗啡。
    蟾酥有镇痛作用。蟾蜍灵给大鼠静脉注射可引起强直性痉厥,此时全脑的乙酰胆碱总含量降低,而脑中游离乙酰胆碱则有显著增加;对小鼠亦有致痉作用,东莨菪碱有抑制作用,而毒扁豆碱则有增强作用,此种情况与戊四氮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蟾蜍它灵的致惊部位在脑干。
    蟾蜍内酯有促进糖原的产生、抑制乳酸产生的胰岛素样作用。该作用与离子主动运输的抑制机制有关。蟾蜍内酯对去甲肾上腺素等所引起的脂肪分解有拮抗作用。
    强心甾体蟾毒内酯具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此作用受二苯基乙内酰脲拮抗。蟾蜍内酯对唾液腺分泌亦有抑制作用。
    蟾酥醇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减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有报告指出,蟾酥针剂内含有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物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频发性早搏 将蟾酥用胶囊分装或制成片剂,每粒(片)含蟾酥1mg。开始每次口服1mg,日服3次,如见效,从第四日起每次剂量增至2mg,如仍无效,于第七日再增量至3mg,以后不再增加剂量。疗程1个月。治疗频发性早搏 80例(室上性19例,室性61例),显效26例,有效29例。室性早搏的有效率为68.9%,室上性早搏的有效率为68.4%;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者有效率为69.6%,原因不明者为67.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3):227〕
    2. 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干蟾粉每次 1.0g,强地松每次10~15mg,每日3次口服;紫金锭每次2片,日服2~3次。治疗13例,治愈7例,有效6例,多数在用药后10天内粒细胞开始下降。〔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2(2):35〕
    3. 治疗白血病 125g重蟾酥15只,去内脏洗净加黄酒1500ml,放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热,煮沸2小时,过滤备用。成人每次15~30ml,每日 3次,饭后服,儿童酌减。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服药15天,间歇15天,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等。治疗32例,完全缓解8例,基本缓解24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4;8(4):18〕
    4. 治疗皮肤癌 蟾酥10g,研细,放入30ml生理盐水中,浸泡10~48小时后,蟾酥成糊状,再加入外用的磺胺软膏拌匀,制成含10%或20%的软膏备用。
    肿瘤周围以75%乙醇消毒后,将软膏均匀地涂肿瘤上。治疗40例,19例癌肿消失,活检后未发现癌细胞,有效率为47.5%,五年治愈率为22.5%。〔肿瘤防治研究 1980;(2):57〕
    5. 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1%蟾酥酊涂患处,每日2~3次。治愈经多种方法未能治愈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8例,对明显苔癣样硬化者效果较好。〔浙江中医杂志 1985;(9):403〕
    6. 治疗结核性瘘管 蟾酥0.1g磨细过筛,加香油100ml搅匀,装瓶备用。用细导尿管插入瘘管引流后,再用纱条浸本药充填伤口,保留1~2小时,开始每日换药1次,以后隔日1次。治疗40例,临床痊愈36例(其中3个月以内痊愈者20例),好转 4例。〔中药通报 1981;6(6):35〕
    7. 治疗牙痛 以鲜蟾酥涂于痛牙,1个耳后腺的浆液可涂两个痛牙1次,1日涂3次,疼痛不止时,可半小时涂1次。涂药后10分钟吐出较多的分泌液,则疼痛渐止。〔新医学 1973;(3):47〕
    8. 用于局部麻醉a. 将蟾酥溶于75%乙醇,制成1%~4%的酊剂备用。用消毒棉球蘸2.5~3.0ml,涂咽后壁、咽前弓、咽后弓及扁桃体,共涂 2次。涂药3~5分钟后行扁桃体切除术,每次用量相当于25~50ml生药。观察150例,麻醉优良率达 98%。〔吉林医学 1980;1(2):24〕
    b. 蟾酥4.5g,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各6g,细辛9g,共研细末,过筛成粉,分10余次用。外敷麻醉用于鼻腔手术55人,无痛者54人,微痛者1人。
    〔中华医学杂志 1962;(10):640〕
    方剂选用:
    1. 治疗疔肿:蟾酥一枚,为末,以白面和黄丹丸如麦颗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济生方》蟾酥丹)
    2. 治疗一切恶疮:蟾酥、干胭脂、轻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钱,百草霜不问多少。上为细末,丸如黄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葱一根,刀剖开,将药包裹在里,用生丝线缚,文武火烧葱熟,将葱带药,口内嚼碎温服,用衣服盖之,汗出为效。(《普济方》蟾酥托里丸)
    3. 治疗瘰疬:蟾酥如大豆许,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处,再研,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纳入针窍中。如脓未尽,再用数丸,以脓尽为度。(《医学正传》蟾酥膏)
    4. 治疗牙痛:蟾酥一字(汤浸,研)。上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太平圣惠方》)
    5. 治疗风蛀诸牙疼痛: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景岳全书》蟾酥膏)
    6. 治疗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诸症,茶汤不能进者;并治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兼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危在顷刻:关西黄一钱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烧酒化),上辰砂一钱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当门子一分五厘。上药共研细末,米浆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视病势轻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配伍效用:
    蟾酥配伍朱砂、麝香、牛黄 蟾酥解毒消肿止痛;朱砂清心解毒;麝香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消肿止痛;牛黄清热解毒豁痰。诸药伍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壅阻之喉痹失音、口舌腐烂、咽痛腮肿及痈疽疮疖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本品有毒,孕妇忌服。严重胃溃疡、胃炎慎服。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毒副作用:蟾酥用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是:腹腔注射为36.24mg/kg,静脉注射为41.0mg/kg,皮下注射为96.6mg/kg。
    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蟾酥后小鼠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惊厥、心律不齐,最后麻痹而死。
    临床应用本品,服用剂量偏大或注射速度太快时可有中毒反应,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多在用后30~60分钟。
    本品中毒的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流涎,口腔黏膜可出现白色斑块,部分病人可有腹痛腹泻、水样便、甚者脱水;头痛、头晕、嗜睡、口唇及四肢发麻、膝反射迟钝或消失,但患者神志多清楚,严重者可因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发生惊厥;心悸、心慌、心率减慢或呈窦性心动过速、并伴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降、T波变形等洋地黄所致典型改变,严重的传导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中毒晚期可出现呼吸急促、变浅变慢、不规则,口唇青紫,终至呼吸衰竭,昏迷而死亡。
    一般中毒症状经有效治疗后1~12小时多逐渐消失。如未能及时治疗,则病情发展迅速,重度中毒患者可于服本品后迅速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体温不升、汗出、脉搏细弱、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蟾酥误入眼中可引起眼睛红肿、剧烈疼痛、羞明流泪、甚至失明。
    阿托品对蟾酥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效。蟾酥经煮沸毒性大减。
    临床曾有服用六神丸过量致休克的报告;亦有内服蟾蜍引起剥脱性皮炎以及用蟾蜍皮敷眼致心房纤颤的报告。
    中毒救治:
    1. 催吐、洗胃、导泻,以减少毒物吸收。必要时高压灌肠,内服蛋清等保护剂,并大量饮水或饮浓茶。
    2. 酌情补液,促进毒物排泄。并给予大量的维生素B1、B6、C,有尿后加入适量氯化钾缓慢静脉滴入。
    3. 如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重者静脉注射,轻者皮下注射,每日3~4次。如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先兆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等渗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如有室性心动过速时可加用利多卡因,以防止发生室性颤动;休克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4. 若误入目中,应先用大量冷开水冲洗,再用紫草汁滴洗。亦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并酌情用抗生素或可的松类眼药点眼。
    5. 中草药治疗:①鲜芦根120g,捣汁内服;②生大黄15g,煎汤代茶频服。
    【医家论药】
    “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杂他药内,勿单服也。”(《本草求真》)
    “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解一切淤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本草汇言》)
    “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本草便读》)
    “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本草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