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南瓜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的种子。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功能:杀虫。主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内服:煎汤,30~120g;研末或制成乳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亦含胡萝卜素(Carotene)。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药理作用:1. 驱虫作用 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给猫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均有明显的驱虫作用。40%的南瓜子粉煮液和30%南瓜子提取液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均有麻醉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而对头及未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 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第一周后(每天3g),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有报告指出,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行性变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3. 其他作用 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血吸虫病 南瓜子去油粉剂,每日用量分别为:成人服240~300g;10岁以下儿童减半;10~16岁服160~200g。或用南瓜子水浸膏(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急性病例每日用 180ml,慢性病例每日用60ml。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均以30天为1疗程。治疗73例,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服药1~5天体温即开始下降者占89%,部分病例的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变化。〔中华医学杂志 1960;(2):92〕
    2. 治疗牛肉绦虫病 ①南瓜子(炒,去壳)30~120g;②槟榔片40~120g,加水400ml,煎成 200ml。早晨空腹服南瓜子,半小时后再服槟榔煎剂,2小时后服硫酸镁20g,并饮水600~800ml。治疗23例,其中虫头驱出5例,驱出大部虫体14例,无效4例。〔中医杂志 1966;(2):23〕
    3. 治疗产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15~18g,去壳取仁,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连服3~5天即可见效。如将南瓜子炒熟吃或煮粥吃则无效。〔中医杂志 1966;(3):25〕
    方剂选用:
    1. 治疗蛔虫:南瓜子(去壳留仁)一至二两。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成为糊状,空心服。(《闽东本草》)
    2. 治疗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四川中药志》)
    配伍效用:
    南瓜子配伍槟榔 南瓜子主杀绦虫;槟榔杀绦虫且行气导滞。二者相须为用,其杀绦虫之功效更强,并能促使虫体排出,用于治疗绦虫病。
    【注意事项】
    宜忌:“多食壅气滞膈。”(《本草纲目拾遗》)
    毒副作用: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g/kg 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g,对肝、肺、肾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原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血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
    临床应用南瓜子治疗血吸虫病时,服药初期可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浸膏反应较粉剂为轻。而晚期病人服药后少数病例可见黄疸指数上升,甚至诱发肝昏迷。因此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