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石榴皮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的果皮。亦名酸石榴皮(《肘后备急方》)、酸榴皮(《本草纲目》)。味酸、涩,性温,有毒。入大肠、肾经。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内服:煎汤,3~10g;或入散剂。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石榴皮含鞣质10.4%~21.3%、蜡0.8%、树脂4.5%、甘露醇1.8%、糖2.7%、树胶3.2%、菊粉1.0%、黏质0.6%、没食子酸4.0%,尚含苹果酸、果胶、草酸钙及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石榴皮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皆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石榴皮煎剂对4种痢疾杆菌皆有抗菌作用,但程度上有所差异,以对志贺痢疾杆菌作用最强(1:320),对施氏、弗氏痢疾杆菌次之(1:80),而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1:20)。平板法的抗菌效果低于试管法。其抗菌作用机制与其所含多量鞣酸有关。
    另外,石榴皮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石榴皮的水煎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石榴皮尚有抗病毒作用,先将药液注入鸡胚尿囊腔,半小时后接种甲型PR8株流感病毒,或先接种病毒再注射药物,孵育48小时后再进行血细胞凝集试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 1:10000~1:100000 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此作用也可能与其所含大量鞣质有关。
    2. 驱虫作用 新鲜石榴皮及石榴皮煎剂均含有大量鞣质,能使生物碱变成难溶而难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可以充分的对肠寄生虫发挥作用,使其肌肉陷于持续收缩状态,故有驱虫效果。但石榴皮毒性较大,现已被更好的药物代替。
    3.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雌性大鼠或豚鼠服石榴皮粉后可减少受孕率。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干石榴皮30g,加水200~300ml,煎至30~50ml,一次服,每日1剂;或将煎剂浓缩烘干,制成0.5g的片剂,每次4片,日服4次。
    连服7~10日为1疗程。治疗72例,用药1疗程后,粪便镜检恢复率为97.22%,细菌阴转率为 89.47%,治愈率为 95.83%。〔新医药学杂志 1973;(7):
    10〕
    2.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石榴皮30~40g,青霉素160~240万单位,链霉素1.0g。取清水500ml浸泡石榴皮30分钟,然后文火煎至100~150ml,过滤去渣,待药液降温至30℃左右时,再与事先稀释好的青、链霉素混匀备用。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10日为1疗程(适用于皮试阴性者)。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中国肛肠病杂志 1985;(3):21〕
    3. 治疗肛管直肠脱垂 石榴皮90g,五倍子 30g,明矾15g,文火煎熬,趁热熏洗,同时将脱出部分轻轻托回,早晚各1次,治疗小儿脱肛24例,5~7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6例,其余3例病程超过2年,经熏洗1个月,加服补中益气汤而愈。〔新医药学杂志 1976;(1):47〕
    4. 治疗烧伤 石榴皮500g,加水500ml,文火煎至250ml,滤过后置瓶中备用(若夏天使用,可少加防腐剂)。根据疮面大小,将1Cm2的纱布块用药液浸湿,一块一块贴于患处,直至痊愈,纱布块自行脱落。治疗45例,皆愈(深Ⅱ度10例,浅Ⅱ度34例,Ⅰ度1例)。〔吉林中医药 1983;(5):29〕
    5. 治疗臁疮 石榴皮、五倍子、枯矾、儿茶各30g,鸡内金、青黛各20g,冰片5g。将五倍子、石榴皮、鸡内金焙黄,研极细末,枯矾、儿茶、冰片亦研成粉,再加入青黛,各药混匀,过筛,高压消毒即成。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洗净患处,清除坏死组织后,将药粉适量均匀撒于疮面,继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用纱布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以愈为度。〔新中医 1985;(2):43〕
    6. 治疗足癣感染 石榴皮、黄柏各20g,孩儿茶、鲜马齿苋各35g,土茯苓、蛇床子各30g,枯矾15g。上药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浸泡患足后拭干,用无菌纱布包敷,5剂为1疗程。治疗184例,皆愈。治愈时间最快3天,最慢11天,平均治愈时间7.3天。〔辽宁中医杂志 1991;(11):25〕
    7. 治疗蛲虫病 石榴皮(红色者佳)30g,轧粗末,加水500ml,煮开后加食醋15ml,适温,熏洗肛门,每晚睡前1次。效果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2):34〕
    8.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干石榴皮30g,冰片2g。先将石榴皮放在瓦或炉上烤焦,晾冷,捣碎并入冰片,共研细粉,储瓶密封备用。使用前,用双氧水把耳内脓液及分泌物洗净,用棉签擦干,再用一细纸筒取上药粉少许,吹入耳内,日1次或隔日1次。治疗36例,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5%。〔山东中医杂志 1984;(4):42〕
    方剂选用:
    1. 治疗久痢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普济方》神授散)
    2. 治疗粪前有血,令人面黄: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周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备急方》)
    4. 治疗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脱上之。(《医钞类编》)
    5. 治疗妊身暴下不止,腹痛:安石榴皮二两,当归三两,阿胶二两(炙),熟艾如鸡子大二枚。上四物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产经方》石榴皮汤)
    【注意事项】
    宜忌:泻痢初起忌服。
    “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本草从新》)
    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石榴皮水煎内服有轻微头痛、头晕、耳鸣、视觉障碍、嗜睡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疗程结束后,短期内能自行消失。用量较大时,除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外,尚可出现反射亢进,惊厥,甚则肌肉软弱无力、瞳孔散大、视力障碍、复视、虚脱、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救治:
    1. 中毒症状轻微者,无须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 中毒症状较重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洗胃、导泻。用碘酊1ml加水至100ml口服,忌用蓖麻油导泻。
    3. 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鱼肝油。
    4. 对症治疗。
    5. 中草药治疗:
    a.当归、大黄(后下)各9g,明矾30g,甘草15g,水煎服。
    b. 如惊厥时用天麻9g,蜈蚣2条,钩藤(后下)15g,琥珀(冲服)1.5g,水煎服。
    【医家论药】
    “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药性论》)
    “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本草纲目》)
    “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滇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