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白芍药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亦名白芍(《药品化义》)。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痛、泻痢腹痛、头痛、眩晕、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 )、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不能被纳络酮阻断,亦不影响低频电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白芍的镇痛作用不是兴奋阿片受体所致。白芍总甙(1~40mg/kg)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延长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期,作用高峰在0.5~1小时。不同的疼痛指标,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枢的功能活动,甩尾反应主要由脊髓参与完成,而嘶叫、舔后足反应在高级中枢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绪活动。白芍总甙对甩尾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应,表明白芍总甙作用部位在高级中枢。
    白芍总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活动;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芍总甙(5~4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体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高峰在0.5~1小时,其降温作用受环境影响。给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白芍总甙(2.4mg/kg)亦有明显降温作用。H1-受体阻断剂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显拮抗白芍总甙对大鼠和小鼠的降温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白芍总甙的降温作用与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但是白芍总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对正常豚鼠和家兔则无明显降温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芍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
    在体实验表明:白芍有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白芍总甙可使兔舒张压升高,dp/dtmax 增加,心率减慢,酚妥拉明对其升压无阻断作用,还有增强 NA 升压作用,增强心音强度的作用。然而,白芍总甙对离体兔耳血管,则能使其扩张,使每分钟内的滴数和容量(ml)均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增加NA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
    3. 解痉作用 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解痉作用是它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的结果。芍药甙及芍药的浸出液对豚鼠离体小肠均有抑制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的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无明显作用,但可抑制氯化钡引起的肠管收缩。通过对芍药甘草汤解痉作用的研究,有人认为,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游离,具有突触前抑制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认为与腺苷样物质有关,但茶碱不能完全抑制芍药的作用,因此芍药的作用除了与腺苷样物质有关外,尚有其他物质参与。
    芍药的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 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 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 SGPT 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
    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GPT 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
    5. 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
    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 B4 的产生有关。
    白芍对细胞免疫亦有一定影响。实验表明:白芍能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水平。应用体内、外诱导特异性与非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实验模型和 McAbs 直接检测 T 细胞亚群的方法,观察白芍总甙对T调节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芍总甙在体内和体外,不仅可促进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诱导,亦可增加非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诱导。白芍总甙诱导不同的T调节细胞有明显的机能和浓度依赖性特征,这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基础。有报告指出,每天用白芍总甙200mg/kg给小鼠灌胃,连续 8天,可使正常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但每天用小剂量白芍总甙(5mg/kg)腹腔注射,连续8天,对正常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作用不恒定,或增强或抑制或无明显作用;但对环磷酰胺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或抑制均有明显对抗作用。白芍总甙能促进刀豆素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新城鸡瘟病毒诱导的人脐血白细胞产生α-干扰素,且对刀豆素诱导大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呈双向调节作用。有人认为白芍总甙促进这些活性物质的释放与其拮抗环磷酰胺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有关。
    研究表明:白芍尚能影响体液免疫。白芍能促进脾细胞抗体的生成,特异性地增强小鼠对免疫红细胞的体液反应性。每天用白芍总甙5mg/kg腹腔注射,连续4天,对正常小鼠的抗体生成量无明显影响,对地塞米松引起的小鼠溶血素生成抑制亦无拮抗作用,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抗体生成量降低,则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7. 耐缺氧作用 有报告认为,白芍水溶物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白芍总甙可能通过降温作用和直接改善细胞呼吸功能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与 H1-受体有关。实验表明:从亳白芍提取的白芍总甙(5~4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延长其常压缺氧存活时间;20mg/kg腹腔注射可延长小鼠减压缺氧存活时间,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并有降温作用;40m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小鼠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的存活率。氯苯吡胺能明显拮抗白芍总甙的耐缺氧作用。用少量白芍总甙(2.5~5mg/kg)注射于小鼠侧脑室,也有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的作用,但该作用亦能被氯苯吡胺所拮抗。
    8. 抗溃疡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白芍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鼠,芍药甙及甘草甲醇提取物二者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9.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白芍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特点。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芍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白芍煎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表现抑制作用。
    体外实验发现,白芍提取物能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对 ADP 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对抗作用,而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则为抗血栓和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
    白芍提取物高浓度对大鼠胰腺淀粉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浓度不大于16mg/ml时不影响酶活力,但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诱导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的效价降低10倍,却不影响促胰液素刺激的分泌。这一选择性作用说明白芍水溶性成分中可能有某种活性物质,可拮抗胰腺腺泡细胞膜上的八肽胆囊收缩素受体。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 生白芍、夏枯草各150g,洗净,水煎2次,得煎液500ml,浓缩至100ml,另取白果仁、川贝各150g,压成细粉,与上浓缩液混合拌匀,干燥后再压成细粉,装胶囊。2岁以内每次0.5g,2~3岁每次1g ,3岁以上每次1.5g,日服3次。治疗百日咳痉咳期患者76例,治愈69例,无效7例。〔黑龙江中医药 1981;(4):40〕
    2. 治疗哮喘 白芍30g、甘草15g,共为细末。每次以30g 加开水100 ~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35例,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23例,药后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中医杂志 1987;28(9):66〕
    3. 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芍21g,甘草14g,制成颗粒冲剂100g。成人每次30g,日服2次;不满12岁者减半。急性黄疸型肝炎45天为1疗程,急性乙型无黄疸型肝炎60天为1疗程,慢性肝炎3~6个月为1疗程。治疗急性黄疸型81例,治愈7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急性乙型无黄疸型46例,治愈37例,好转4例,无效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 14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6):4〕
    4.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白芍200g、甘草 150g、冰片15g、白胡椒20g,共研细末,5g/次,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连服2个月后复查。治疗105例,痊愈86例,显效15例,无效4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2;(1):26〕
    5. 治疗肠道激惹综合征 白芍30~40g,陈皮、炒白术各10g,防风、生甘草各6g。每日腹泻4次以上者,加石榴皮、乌梅;便秘者,加炒莱菔子、郁李仁;腹胀甚者,加炒枳壳;脾气虚者,加党参;阴寒甚者,加甘姜、吴茱萸;湿热甚者,加川连、茯苓。共治疗74例,结果痊愈54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治愈者多数服药在20~30剂之间。〔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10):445〕
    6. 治疗习惯性便秘 生白芍24~40g,生甘草10~15g,水煎服,一般2~4剂即可见效。气虚加生白术24~32g,阴寒凝滞加附子10~15g,阴亏血燥加阿胶9~15g,血虚偏寒加当归9~15g,兼气滞者加麦芽10g,血压高系肝旺者去甘草加代赭石20~30g,血压高而偏于湿盛者去甘草加半夏、陈皮。治疗60余例,奏效迅速。〔中医杂志 1983;(8):79〕
    7. 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 杭芍30~60g,炙甘草10~1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治疗32例,均在服药6剂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云南中医杂志 1991;12(1):20〕
    8. 治疗肌强直综合征 白芍40g,甘草12g,木瓜、牛膝各25g,僵蚕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先天性肌强直10例,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5例。
    治疗萎缩性肌强直10例,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8):494〕
    9. 治疗腓肠肌痉挛 生白芍24g,炙甘草12g,生龙骨30g,水煎服。治疗10例,效果满意。〔陕西新医药 1979;(4):3〕
    10. 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白芍15g,甘草15g,加水3杯,煎至1杯,分2次服,日暮1次,两小时后再服1次。治疗54例,痊愈48例,显效但反复者6例。
    〔河北中医 1984;(3):29〕
    11. 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芍50g、炙甘草30g、酸枣仁20g、木瓜10g,水煎服,日1剂。治疗42例,服药7~25剂,疼痛全部缓解,随访1年未复发者30例,半年后复发者,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明显减轻者 12例。〔中医杂志 1983;(11):9〕
    12. 治疗面肌抽搐 白芍45g,炙甘草10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治疗32 例,控制2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1):43〕
    13. 治疗骨质增生a. 白芍30~60g,木瓜12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水煎分服,每日1剂。治疗骨质增生症160例,其中颈椎病85例(加葛根12g),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关节病75 例(加杜仲12g,怀牛膝12g),近期疗效为:痊愈109例,显效42例,进步9 例。远期疗效为:痊愈158例,显效1例,进步1例。〔新中医 1980;(1):18〕
    b. 白芍、木瓜、葛根、鸡血藤、威灵仙、桑枝各20g,怀牛膝15g,川芎、陈皮各9g。水煎服,日1剂,5剂为1疗程。有头痛头晕及合并腰椎骨质增生者酌情加减。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症37例,结果基本痊愈28例,显效5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100%。〔山东中医杂志 1986;(1):25〕
    14. 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型用炒白芍60g,炙甘草30g;寒凝血滞型重用炒白芍90g,加肉桂10g,炙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原发性痛经44例,疗效满意。〔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6):16~17〕
    方剂选用:
    1. 治疗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2. 治疗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3. 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4. 治疗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配伍效用:
    白芍配伍柴胡 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和解退热。二者合用,一散一敛,一补一泻,共奏养血柔肝、解郁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配伍甘草 白芍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补中益气、缓急和中。二者伍用,酸甘化阴,共奏调和肝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脘腹挛急作痛、手足拘挛、头晕头痛、痛经等症。
    白芍配伍枸杞子 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枸杞子甘平,入肝、肾、肺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者合用,肝肾同补,滋水涵木,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心悸怔忡、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属肝肾阴虚所致者。
    白芍配伍石决明 白芍平抑肝阳而敛阴;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合用,有平肝潜阳养阴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筋脉挛急等症。
    白芍配伍熟地 白芍养血敛阴;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合用,可加强其补血滋阴之功效,用于治疗精血亏虚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反藜芦。
    毒副作用:白芍基本无毒,一般剂量很少出现副作用;芍药甙的毒性也很小。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镇静作用,活动减少,大剂量时反呈呼吸急迫,出现间歇性痉挛。每天用白芍3g/kg 给犬灌胃,连续6个月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肝、肾功能和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医家论药】
    “芍药,《图经》载有两种:金芍药色白,木芍药色赤。赤者利小便散血,白者止痛下气,赤行血,白补血,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甘酸相合用,补阴血通气而除肺燥。”(《本草经疏》)
    “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本草纲目》)
    “芍药,白者味甘补性多,赤者味苦泻性多。生者更良,酒炒微平,其性沉阴,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火之实,固腠理,止热泻,消痈肿,利小便,除眼疼,退虚热,缓三消诸证,于因热而致者为宜。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止血虚之腹痛,敛血虚之发热。白者安胎热不宁,赤者能通经破血。
    此物乃补药中之稍寒者,非若极苦大寒之比。若谓其白色属金,恐伤肝木,寒伐生气,产后非宜,则凡白过芍药,寒过芍药者,又将何如?如黑神散、芍药汤之类,非皆产后要药耶?用者还当详审。若产后血热而阴气散失者,正当用之,不必疑也。”(《本草正义》)
    “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故谓白芍能补复能泻,专行血海,女人调经胎产,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调和血气。其味苦酸性寒,本非脾经药,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能收之,胃气热能敛之。主平热呕,止泄泻,除脾虚腹痛,肠胃湿热,以此泻肝之邪,而缓中焦脾气,《难经》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若久嗽者借此以收肺。又治痢疾腹痛,为肺金之气,郁在大肠,酸以收缓,苦以去垢,故丹溪治痢,每剂用至三、四钱,大有功效。若纯下血痢,又非其所宜也。若痘疮血不归附者,用以敛血归根,惟疹子忌之。”(《药品化义》)
    “血之盛者,必赖辛之为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至于书载功能益气除烦,敛汗安胎(同桂枝则敛风汗,同黄芪、人参则敛虚汗),补痨退热及治泻痢后重,痞胀胁痛,肺胀嗳逆,痈肿疝瘕,鼻衄目涩,溺闭,何一不由肝气之过盛,而致阴液之不敛乎?是以书言能补脾肺者,因其肝气既收,则水不克土,土安则金亦得所养,故脾肺自尔安和之意。”(《本草求真》)
    “《本经》芍药,虽未分别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绎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药也;一为逐血导淤,破积泄降,则赤芍药也。成无己谓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药。”(《本草正义》)
    “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泻,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然能泻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玉楸药解》)“白芍药,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至一盏。酒浸引经、止中部腹痛,去皮用。”(《医学启源》)
    附注:白芍经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实验表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白芍的五种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煎液均能使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振幅加大,剂量增加,则作用增强,醋炒品作用最强;生品对氯化钡引起的兔肠收缩加强有拮抗作用,且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其他炮制品对氯化钡的拮抗作用不明显。白芍的五种炮制品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兔肠痉挛性收缩,均无明显拮抗作用。白芍醋炒、酒炒、清炒对肾上腺素引起肠管活动抑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尤以醋炒品拮抗作用最为明显,但生品和麸炒品则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