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扁豆

    为豆科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 的白色种子。别名白扁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主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内服:煎汤,9~18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种子每百克含蛋白质22.7g,脂肪 1.8g,碳水化合物57g,钙46mg,磷52mg,铁1mg,植酸钙镁(Phytin)247mg,泛酸1232μg,锌2.44mg。
    种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细胞凝集素 A、B;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苏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淀粉、氰甙、酪氨酸酶等。
    还含有对小鼠 Columbia SK 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均有。
    豆英含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药理作用:扁豆中含有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 其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对牛、羊红细胞并无凝集作用。
    在扁豆中可分出两种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凝集素A不溶于水,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于食物中喂饲大鼠,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为减弱,因此凝集素A是粗制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B可溶于水,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为非竞争型的。在15~18℃(pH 值3~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蒸压消毒或煮沸1小时后,活力消失94%~86%。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在体内不易消化,在1mg/0.1ml 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秒延长至60秒。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慢性胃炎 白扁豆、枳实、白术、云茯苓、白芍、生姜各10g,柴胡12g,甘草6g,大枣5枚。水煎服,日服1剂,早晚分服。随证加减。治疗70例,痊愈16例,显效51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0;(5):12〕
    2. 治疗婴幼儿腹泻 扁豆、怀山药各20g,茯苓、莱菔子各10g。每日1剂,浓煎,少量频频服之。治疗150例,服药1~2剂,痊愈1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1;26(11):492〕
    方剂选用:
    1. 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2. 治疗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本草汇言》)
    4. 治疗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配伍效用:
    扁豆配伍山药 扁豆甘温芳香,健脾止泻、消暑化湿,功擅和中化湿;山药味甘性平,益肺健脾补肾,补而不滞,长于补脾益阴。二者合用,为平补之剂,有健脾益胃、和中化湿之功效,用于治疗久病大病之后,脾胃虚弱之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便溏泄泻以及妇女带下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宜生用。
    【医家论药】
    “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始,亦调脾胃。”(《本草纲目》)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品。又取其色白,气味清和,用清肺气。故云清以养肺,肺清则气顺。下行通利大肠,能化清降浊,善疗肠红久泻,清气下陷者,此腑虚补脏之法也。”(《药品化义》)
    “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药共用为佳。或谓白扁豆非固胎之药,前人安胎药中往往用之何故?盖胎之不安者,由于气之不安,白扁豆最善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气耳,胎因和而安,谓之能安胎也亦可。单用此味以安骤动之胎,吾从未见能安者矣!”(《本草新编》)
    “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禀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苦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实,则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阴暑湿之邪,自尔克消,安能复藏于脾,而有渴、泻之病乎。但多食壅滞,不可不知。”(《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