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白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根茎。亦名术(《本经》)、冬白术(《得配本草》)、于术(《本草纲目拾遗》)等。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内服:煎汤,5~15g;熬膏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白术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酮(Atractylon)、苍术醇(Atractylol)。亦含苍术醚(Atractylon)、杜松脑(Junipercamphor)、苍术内酯(Atractylolide)、羟基苍术内酯(Hydroxyatractylolide)、脱水苍术内酯(Anhydroatractylol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果糖(Fructose)、菊糖(Synanthrin)以及白术内酯(Atractylenolide)Ⅰ、Ⅱ、Ⅲ及 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8-β-Ethoxy Atractylenolide Ⅲ)。
    此外,尚含有维生素 A 类物质以及精氨酸、脯氨酸、门冬氨酸、丝氨酸等1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95.10mg/10g。
    药理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白术煎剂口服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的增长,使升高的谷-丙转氨酶下降,防止肝糖原的减少,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恢复。白术的主要成分苍术酮对四氯化碳肝损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苍术酮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所致过氧化脂质的形成,此抗氧化作用在其抑制四氯化碳肝损害的效果方面起重要作用。
    用白术乙酰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有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的作用。
    白术水煎剂(生药10g/kg/d)连续给小鼠灌胃7天,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研究表明:白术对胃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组胺引起的溃疡作用较弱,对幽门结扎溃疡、幽门结扎-阿司匹林引起的溃疡则无作用。白术丙酮提取物500mg/kg、苍术酮17.5mg/kg灌胃给药对盐酸-乙醇溃疡模型,几乎能100%地抑制溃疡的发生。白术丙酮提取物300mg/kg十二指肠给药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并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倾向。白术丙酮提取物经口灌胃给药,25mg/kg对大鼠小肠输送功能有促进作用;50mg/kg 对盐酸-乙醇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有防治作用;150mg/kg 能抑制大鼠胃排空。
    有报告认为,白术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加大(生白术较炒白术作用强),能明显拮抗 Ach 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
    但亦有报告指出,白术能使肠管平滑肌紧张度降低或无变化;收缩频率减慢。其对毛果芸香碱和氯化钡所引起的兔离体肠管强直性收缩,均无解痉作用。
    2. 利尿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白术煎剂和流浸膏对大鼠(静脉注射)、兔(灌胃或腹腔注射)和犬(灌胃或静脉注射)均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亦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胜于水的排泄。但其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亦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 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和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但亦有报告认为,白术并无利尿作用,亦不增加尿中钠、钾离子的排泄量。对人的利尿作用,有人认为有利尿作用,有人认为无利尿作用,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搏。白术煎剂0.1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其血压呈轻度下降,当剂量增加为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4. 对血糖的作用 实验证明:白术煎剂或浸剂给家兔灌服,血糖稍有降低。煎剂给大鼠灌服,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的作用。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原减少作用。但亦有报告认为,白术对正常兔无降血糖作用。
    5. 抗凝血作用 白术煎剂给大鼠灌服0.5g/kg,共1~4周,其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作用较双香豆素为差,但强于Butadion,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根煎剂(1:20),每次一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停药后10余天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乙醇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
    6. 抗菌作用 白术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术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术有强壮作用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白术煎剂给小鼠灌胃一个月,能促进其体重增加和增强其游泳能力。有报告指出,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在体外,白术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白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升白作用。白术亦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明显增加IgG 的含量。实验表明:白术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 C含量下降。
    8. 抗肿瘤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的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S180 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对小鼠S180 的抑制率大于30%。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及淋巴肉瘤腹水型均有抑制作用。白术挥发油尚能增强癌细胞的抗原性及抗体的特异性主动免疫。
    白术的抑瘤机制,同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细胞毒等有关。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防治美尼尔综合征a. 麸炒白术、泽泻、炒薏苡仁各3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防治美尼尔综合征,每获良效。〔湖北中医杂志 1983;(4):20〕
    b. 白术20g,制附片1.5g,炙甘草10g,生姜 6g,大枣2枚,适当加减。治疗33例,痊愈5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7;(6):56〕
    2. 治疗肝病 白术,治肝硬化腹水用30~60g,治迁延性肝炎用30g,治原发性肝癌用60~100g。苔腻或薄,有脾虚湿阻指征者用焦白术,舌光红少津或光剥,是真阴亏损之征,宜用生白术。并随证选方加减配用相应药物,疗效甚好。〔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4;(2):25〕
    3. 治疗便秘 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3例,有效11例。另以单味白术60g,治疗2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福建中医药 1981;1(1):36〕
    4. 治疗慢性腰痛 白术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l(以能浸没药材为度),加盖,加热煮沸后减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时,将药液倾出。药渣依上法重煎1次,两次煎液兑合,分早晚两次服,每天1剂,连服2~3剂,治疗慢性腰痛受寒湿或劳累加重者24例,疗效满意。〔中级医刊 1982;(6):
    57〕
    5. 治疗妊娠剧吐 炒白术15g,橘红、当归、炒香附、厚朴、竹茹、白参、沙参、石斛、生姜各10g,甘草、砂仁各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67例,服3剂痊愈者39例,5剂痊愈者22例,6剂以上痊愈者6例。〔吉林中医药 1984;(3):20〕
    6. 治疗小儿腹泻a. 白术20g、鸡内金12g,炒黄。研末过筛,苹果1个,连皮置瓦片上用武火煨烂后去皮核,取果肉50g捣烂,与上药混合成糊状,每服15g,每日4次。治疗婴儿腹泻45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江苏中医 1988;9(2):15〕
    b. 白术50g,丁香、肉桂各10g,晒干,共为细末,装瓶备用。食积腹胀加砂仁,发热加黄连。用法:先将患儿脐部洗净擦干,取药粉适量,以填满肚脐为度,用胶布固定,每1~2日换药1次,并用热水袋敷脐部,每日1~2次。治疗小儿腹泻(无明显脱水者)82例,痊愈80例,无效2例。敷药1次治愈者9例,2次治愈者55例,3次治愈者10例,4次治愈者6例。〔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8):51〕
    c. 白术(伏龙肝研末炒)200g、山药(麸炒)200g、枣树皮(炒黄)150g 、车前子(盐炒)150g,共研细末。1岁以内每次0.5~1.0g;2~3岁每次2~3g;4~6岁每次3~4g,每日3次,饭前服。治疗小儿腹泻320例,痊愈259例,好转56例,无效5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2;(2):107〕
    7. 治疗小儿流涎症 生白术10g,切碎,放小碗中加水适量,蒸汁,或再加食糖少许,分次灌服,治疗婴幼儿流涎,效果良好。〔江苏中医杂志1965;(12):1〕
    方剂选用:
    1. 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2. 治疗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3. 治疗虚弱枯瘦,食而不化:于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本草纲目拾遗》)
    4. 治疗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枳术丸)
    5. 治疗脾虚胀满:白术二两,橘皮四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6. 治疗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7. 治疗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简便单方》)
    8. 治疗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9. 治疗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备急千金要方》)
    10. 治疗盗汗: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11. 治疗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2. 治疗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配伍效用:
    白术配伍白芍 白术甘苦温燥,入脾经,功能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兼能补气安胎;白芍酸寒柔润,入肝经,长于柔肝养阴以藏血,并能缓急止痛。二药相使为用,共奏调肝和脾、补气养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肝旺之腹痛腹泻、脘闷胁胀、食欲不振;肝郁脾虚之胸胁郁闷不舒、善太息、经行乳房胀痛、月经不调以及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胎动不安等症。
    白术配伍苍术 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和中,功擅健脾,补多于散;苍术苦温,燥湿化浊、升阳散郁,长于燥湿,散多于补。二者伍用,其燥湿健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寒湿内停之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脾胃不健、湿邪中阻之食欲不振、纳差呕吐、胸脘满闷以及湿邪下注、水走肠间之腹胀、肠鸣、泄泻等症。
    白术配伍陈皮 白术健脾燥湿、益气固表;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二者伍用,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以及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白术配伍大腹皮 白术甘苦性温,补中益气、燥湿健脾,功擅补中而利水;大腹皮辛温,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湿、行气开壅、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失运、湿阻气滞之胃脘胀满、食少倦怠、腹满水肿等症。
    白术配伍防风 白术健脾燥湿和中,固表止汗;防风祛风散邪、舒肝散郁理脾。二者合用,共奏舒肝健脾和中、益卫固表御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侮脾之腹痛、腹泻以及卫气虚弱易于外感之自汗、恶风等。
    白术配伍茯苓 白术苦甘性温,补脾益气、燥湿和中,功擅健脾燥湿;茯苓甘平,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长于利水渗湿。二者伍用,其健脾燥湿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脾虚湿困之头晕目眩、胸满腹胀、四肢倦怠、口淡不渴、便溏泄泻以及水肿、小便不利,或妇女带下清稀。
    【注意事项】
    宜忌: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本品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证。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及气滞胀闷者忌服。
    毒副作用:白术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3±0.7g/kg。
    白术煎剂0.25g/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多数血压急剧下降,平均降至原水平的52.8%,3~4小时内未见恢复。每天给大鼠灌服白术煎剂0.5g/kg,共1~2个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用药 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某些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家论药】
    “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癎,或腹满肢肿,面色萎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又如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大抵此剂能健脾和胃,运气利血。兼参、耆而补肺,兼杞、地而补肾,兼归、芍而补肝,兼龙眼、枣仁而补心,兼芩、连而泻胃火,兼橘、半而醒脾土,兼苍、朴可以燥湿和脾,兼天、麦亦能养肺生金,兼杜仲、木瓜,治老人之脚弱,兼麦芽、枳、朴,治童幼之疳癥。黄芩共之,能安胎调气。枳实共之,能消痞除膨。君参、苓、藿、半,定胃寒之虚呕。君归、芎、芍、地,养血弱而调经。温中之剂无白术,愈而复发。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托脓。”(《本草汇言》)
    “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别录》以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淤血不敢稽留矣。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不自生也。安胎者,除胃中热也。”(《本草通玄》)
    “术……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本草经疏》)
    “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草崇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本经逢原》)
    “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长沙药解》)
    “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通溺止泄,消痰治肿,止热化癖,安胎止呕,功效甚多,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吐泻及胎不安,亦靡不因其脾健而悉平矣。故同枳实则能治痞,同黄芩则能安胎,同泽泻则能利水,同干姜、桂心则能消饮去癖,同地黄为丸,则能以治血泻萎黄,同半夏、丁香、姜汁,则可以治小儿久泻,同牡蛎、石斛、麦麸,则可以治脾虚、盗汗。”(《本草求真》)
    “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术之功用,自唐以前,止言其燥湿逐水,所谓暖胃消食,亦燥能健脾醒胃也。盖其气甚烈,故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然又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且以气胜者,流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气也。唐、宋以后,皆以为补益脾胃,其旨即从此出。颐谓白术、苍术在古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盖今之所谓冬白术者,质润而气香,健运脾阳,滋养胃阴之力不小,且其气既盛,不致呆守满中,允为健脾益胃之专剂矣。”(《本草正义》)
    “白术,气温,味甘苦而甘温,味厚气薄,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太阳少阴兼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淤血,除胃中邪热。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与二陈同用,则化痰除湿,消食健胃。与白芍当归枳实生地之类同用,则补脾而清脾家湿热。与干姜同用,去脾家寒湿。与黄连同用,去脾家热湿。大哉白术之功乎,其去诸经之湿药乎。痘家毒盛尿多,切宜禁忌。若见水泡之症,须用麻黄根汁浸透炒之,取其达表以利水道也。”(《药鉴》)
    附注:白术亦称生白术。用米泔水浸漂后捞出,切片晒干入药者称漂白术,漂制后可去燥性,且借谷气以益脾,能增强白术利湿止泻之效。冬天采集的药材经水浸泡、切片晒干入药者称冬白术,简称冬术。传统认为其品质优于其他季节采集者。白术采集后经冬日缓缓晒干者称生晒术,采集后立即用炕烘干者称烘术。产于浙江于潜天目山者称于白术,亦称于潜术。因系深山野生,亦称野于术或野白术,为道地正品,补脾益气之力较胜,但目前市上几乎绝见,今多将浙江新登县等地的人工栽培品充于白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