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红花

    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花。亦名红蓝花(《金匮要略》)等。味辛,性温。入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去淤止痛。主治:
    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淤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内服:煎汤,3 ~6g;入散剂或浸酒,鲜者捣汁。外用:研末撒。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红花醌甙(Carthamone)、新红花甙(Neocarthamin)、红花甙(Carthamin)。红花甙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和红花素(Carthamidin)。
    亦含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从色素中分离出红色素和黄色素。
    红花及其油中尚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以及以棕榈酸,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脂肪酸组成的甘油酸酯类。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红花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大剂量红花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对心脏却有轻微的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煎剂 0.5g/kg 静脉注射可轻度兴奋在位犬心。红花注射液对离体兔心有较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大剂量的红花浸剂能使离体蟾蜍与大鼠心脏停止于舒张期。但洗去药液可迅速恢复心跳,幅度与频率有明显增加。动物实验证明:与乙酰胆碱、枸橼酸钾等心脏停跳药物相比较,红花浸剂有使心脏迅速恢复正常跳动而不易发生纤颤的优点。红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红花水提取液小剂量可增加麻醉狗冠脉流量。红花注射液 10mg/kg 静脉注射能使在位犬心冠脉流量增加 60.4%。红花亦能轻度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红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动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能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失调。动物实验表明:红花能使麻醉犬的心肌缺血程度减轻,急性冠脉闭塞后的梗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尤其对梗死的“边缘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挽救梗死边缘区濒危缺血心肌,并使心电图 ST 段抬高的幅度显著下降,这种有益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关。红花煎剂给大鼠或家兔腹腔注射,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给大鼠口服红花煎剂连续4天则无对抗作用。红花黄色素有改善微循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作用。但亦有报告指出,红花水提取液则使麻醉犬心肌耗氧量稍有增加。
    红花煎剂、水提取液、红花黄色素对麻醉猫、犬及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其作用迅速、短暂,并伴有呼吸兴奋。在大剂量时可引起血压骤降、呼吸抑制而死亡。有人认为,红花黄色素的降压作用机制与抑制中枢加压反射、阻滞α-受体、激动 H1-受体和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红花注射液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消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经用兔主动脉条片实验证实,这种作用是直接或部分的阻断α-肾上腺受体的结果。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对血管的作用与其机能状态有关。有报告认为,红花煎剂对蟾蜍全身血管、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收缩作用。亦有报告认为,红花煎剂对蟾蜍全身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红花煎剂0.2~2.0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能使之脾、肾容积缩小。红花黄色素及黄Ⅱ、黄Ⅲ有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作用,使血流加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和血细胞聚集程度减轻。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红花可使全血凝固时间及血浆(缺血小板)复钙时间显著延长。从红花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等作用。红花黄色素能延长家兔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表明其对凝血过程的内在凝血酶原及凝血酶-纤维蛋白的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红花黄色素、黄Ⅱ、黄Ⅲ既能抑制 ADP 或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亦可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黄Ⅲ能增强大鼠血液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黄Ⅱ及黄Ⅲ可抑制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有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
    3. 对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家兔、猫、豚鼠、狗等动物的在体或离体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使子宫紧张性与兴奋性升高,自动收缩,甚至痉挛。此作用对已孕子宫较未孕子宫更为明显。亦有报道,红花煎剂注射于摘除卵巢的小鼠阴道周围,能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其有雌激素样作用。
    4. 对血脂的作用 多数报告认为,红花油有降血脂作用。口服红花油可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的血总胆固醇、总脂、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红花油能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但增加肝内脂质及胆固醇。亦有报告指出,家兔口服红花煎剂 90 天血脂明显升高;红花油可致家兔肝内大量沉积胆固醇及早期肝硬化,并不能预防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 其他作用 红花注射液、醇提取物、红花甙,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红花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
    红花黄色素有镇静、镇痛和抗惊作用。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实验证明:红花黄色素有镇痛作用,并能增强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减少尼可刹米性惊厥的反应率和死亡率。
    红花50%甲醇及水提取物能抑制角叉菜胶所引起的足肿胀,提示其有抗炎作用。红花总黄素亦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红花煎剂能减少灌流豚鼠肺的流量,有收缩支气管的作用。对乙酰胆碱所引起的离体肠管痉挛有解痉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冠心病 红花100g,三七 100g,丹参、泽泻各50g,川芎50g,挥发油0.3g,刺五加干膏23g,制成胶囊内服,每粒0.45g。治疗245例,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1.2%,心电图有效率为57.8%。心律失常者63例经治疗后18例恢复正常,且还有降血压及降血脂作用。〔中药通报 1981;(4):36〕
    2. 治疗过早搏动 红花、苦参、炙甘草按 1:1:0.6 的比例配伍,制成浸膏片,每片0.5g,每次3片,日服3次,4周为1疗程。治疗45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3;(1):29〕
    3. 治疗高血压病 菊花、红花、大蓟、苍耳子、老鹳草(或怀牛膝)、漏芦、代赭石各30g,水煎,待药液温度下降至能耐受时,泡足洗腿至膝盖,每日1次,每次泡10~15分钟,同时按搓双脚涌泉穴。治疗10余例,效果满意。〔赤脚医生杂志 1976;(12):30〕
    4. 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红花60g,大枣10枚,加水400ml,文火煮至200ml,去红花加入蜂蜜60g,每日早晨空腹服200ml,连服20天为1疗程。治疗50例,治愈39例,进步11例。〔新医学 1973;(2):118〕
    5. 预防褥疮 红花3g,浸泡在100ml自来水中,冬天泡2小时,夏天泡半小时,待浸出液呈玫瑰红色即可使用。用时取4ml 浸出液于手掌上,轻轻揉擦褥疮好发部位,每次10~15分钟。预防50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褥疮。〔江苏医药 1975;(4):64〕
    6. 治疗冻疮 红花200g,当归250g,生姜250g,辣椒200g,樟脑10g,60%乙醇 6000ml。先将红花、当归、生姜轧成粗粉,置5000ml 乙醇中浸泡7天,过滤取液,另将樟脑溶于1 000ml 乙醇中,然后将两药液混合,用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4次,擦后用手轻揉按摩。治疗未溃破的Ⅰ度、Ⅱ度冻疮 33例,治愈29例,显效3例,好转1例。〔中成药研究 1983;(12):15〕
    7. 治疗扭挫伤 红花50g,当归50g,川芎 25g,75%酒精(或白酒)500ml,上药置酒精中浸泡48小时备用。用时以棉花蘸药液在局部涂、搽、揉,使局部充血发红为宜,但勿损伤皮肤,如有开放伤口,勿使药液流入,每日涂搽3~4次。治疗跌打损伤及预防褥疮500余例,效果较好,一般3~7天即可痊愈。〔新医学 1975;(12):19〕
    8. 治疗崩漏 鹿角霜30g,阿胶20g,当归15g,红花2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1例,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14例,3剂痊愈者7例,配合西药治疗而愈者2例。凡经血暗红挟块或舌质紫,舌边有淤斑者,均可服用本方。〔福建中医药 1985;(3):24〕
    方剂选用:
    1. 治疗一切肿:红蓝花,熟揉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
    2. 治疗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一两。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匮要略》红蓝花酒)
    3. 治疗喉痹壅塞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验方》)
    配伍效用:红花配伍肉桂 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痛;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二者伍用,有活血祛淤、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血滞之经闭、痛经等症。
    红花配伍三棱、鳖甲 红花活血祛淤;三棱破血祛淤、行气止痛;鳖甲软坚散结。三药合用,有行气破血、软坚散结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淤之癥瘕。
    红花配伍桃仁 红花、桃仁皆可活血祛淤。但红花质轻升浮,走上焦、通经络,擅祛在上在经络之淤血,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之功;桃仁质重沉降,走下焦、达脏腑,长于破脏腑淤血,有破血祛淤、润燥滑肠之效。二者合用,其活血祛淤之功效更显著,并能消肿止痛,用于治疗一切血淤之症。
    红花配伍香附 红花活血祛淤通经;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者伍用,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淤之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红花配伍紫草、大青叶 红花活血祛淤消斑;紫草、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三者伍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之功效,用于治疗斑疹属热壅血滞者。
    【注意事项】
    宜忌:孕妇忌服。溃疡病人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毒副作用:红花有一定的毒性,不宜大量久服,特别是红花注射液尤应慎重。
    红花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和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4±0.35g/kg、20.7g/kg。红花乙醇提取液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29g/kg。红花黄色素给小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35±0.14g/kg、5.49g/kg和5.53g/kg。
    红花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小中毒量为 1.2g/kg,最小致死量为2g/kg。中毒症状为萎靡不振、活动减少、行走困难。红花黄色素给小鼠腹腔注射7g/kg 或灌胃9g/kg 时,死亡率为100%。红花黄色素引起的中毒症状为活动增加,行动不稳,呼吸急促,竖尾,惊厥,呼吸抑制而死亡等。在小鼠饲料中混入6%红花粉,喂饲1个月以上,体重正常,但红花粉增加至8%~10%时则体重减轻,如红花粉增加至15%则引起死亡。
    临床应用本品,红花制剂对人体毒性较小,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偶可出现头晕、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和一过性荨麻疹等反应。治疗扁平疣时可使部分患者局部皮损加重,但时间短暂,很快即可消失。
    【医家论药】
    “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本草衍义补遗》)
    “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淤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本草经疏》)
    “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蹊不下;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
    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淤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本草汇言》)
    “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淤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药品化义》)
    附注:红花,古称红蓝花。《本草图经》云:“红蓝花,即红花也……叶颇似蓝,故有蓝名。”红花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处方用名,其中产于浙江宁波者称杜红花;产于四川者称川红花;产于河南怀庆者称怀红花;产于陕西地区者称草红花。又因其主产于我国南方地区,故亦用南红花之名(此名亦有指四川南充产者, 色如胭脂,品质较优而有此名)。本品为活血化淤之品,凡妇科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恶露不下,或伤科跌打损伤等淤血作痛者,皆可应用。与番红花相比,祛淤力强,但养血力弱,更无凉血解毒之功。
    附药 番红花番红花(《品汇精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 花柱的上部及柱头,经整理加工而入药者。原产于西班牙、法国、荷兰、印度及伊朗等国,早年经印度转入我国西藏,再运至内地,故称西藏红花,简称藏红花(《本草纲目拾遗》)、西红花。其性味甘寒而润,气微香,入口沁入心肺,具有与红花相似的活血祛淤之力,更有养血、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邪盛热郁、斑疹色不红活或疹出过于浓密、兼见高热神昏之证,可配伍紫草、银花、连翘、大青叶、淡竹叶、西河柳等同用。据有关资料报道,用其治疗肝脓疡有一定疗效,可配合清热解毒、托里排脓药如山慈菇、王不留行、炙山甲、黄芪、黄柏、甘草等。本品价格昂贵,临床较少应用。用量应比红花轻,且不入煎,只宜另炖兑服或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