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无量寿经 > 细讲无量寿经_净空法师

第一七三集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七三集) 2005/4/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拟题:绝不受外境动摇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第三行,我们将经文先念一遍: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我们看这一节经文。『舍家弃欲』,这一句昨天虽然跟诸位说了很多,但是这里面的意思非常之深。为什麽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很少?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你不想在这一生往生,那就无所谓,你明不明了没有关系;如果真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那这就太重要了,这两品经比什麽都重要。
  「舍」,要一切都放下,舍就是放下。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华严经》上告诉菩萨,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是烦恼,严重的烦恼。佛教导我们,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个东西,这我们不能不知道。自性清净心是真心,每个人都有真心,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梦境,「梦里明明有六趣」,不但六道是个梦境,十法界也是梦境。如果要说真实,一真法界是真实的,这一真。一就是一心,就是这经上讲的『一向』,一向跟一真,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念佛的功夫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好、讲得简单「一心不乱」。我们念佛人这念佛功夫就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你要不能放下,你怎麽能得一心?一心真的不容易得到。
  我们在经教里面明了这十法界依正庄严缘起性空,它怎麽来的?为甚麽会有?佛法讲缘起。如果跟你讲真相,《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实是真实,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金刚经》同学们都念过,《金刚经》讲的是真相,《心经》讲得更简单。我们总结六百卷《大般若》,《金刚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纲领,《心经》是《金刚经》的纲要,我们把它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一切法」,这一切法就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包括我们的身心世界!这是给你讲真的。这个事实真相就在眼前,觉悟的人他认识,迷惑的人他在梦中在作梦,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梦。
  古大德教初学,所以初学我们不能够疏忽,初学是根基。我们今天学佛就是疏忽了基础,没有从基础上紮根,所以我们无论听经听多少年,念佛念多少年,功夫不得力。这些正是《无量寿经》所说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教你,你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昨天我跟诸位报告的,我学佛算是很幸运,遇到好老师。好老师他一生当中不是教我一个人,他教的人很多!这麽多学生当中,哪一个听话?听话的人他就得利益,不听话的人,那就没有法子。
  我自己学成之後在海外弘法,那个时候多半的时间在美国、加拿大,每年总是回台湾一、二次,回来一定见老师,向老师报告弘法的经过,请老师指导。我感到非常的孤单,希望老师多训练几个学生,我们就有同学,彼此互相协助,对於弘法利生的事情做起来就方便,老师也点头。我讲过很多次,最後一次老师不耐烦,他说: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学生。这句话说了之後,以後再不敢讲了,我到哪里去找学生,找一个百分之百服从的学生,找不到!对老师的话没有怀疑,不打折扣,依教奉行去做,这个学生真的我找不到。从此以後我不再说了,我就晓得非常艰难。
  今天这跟着我的人很多,有跟二、三十年的,对我讲的是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百分之百的相信而去做?跟诸位说,一个都没有!教你放下,他偏偏不放下。这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教给我们放下一切执着,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力。你今天念佛为什麽不得力?你有执着。有执着的人很难脱离六道轮回,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变现出来的。所以你没有执着,於一切法都不执着,执着的念头断掉,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了。
  所以我们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执着,我们念佛就能够得功夫成片,就能够得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功夫浅不是很深,但是往生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再进一步,能把分别也断掉,那你往生就生方便有余土;再要是把妄想断个一品、二品,你就往生实报庄严土。这妄想是什麽?起心动念,这最难断的,这叫无明烦恼。你会起心动念,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不好断。从起心动念就生分别,从分别就生执着,所以执着是最重的烦恼、最粗的烦恼,粗重。念佛的功夫不要问人问自己,我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淡薄?你一年比一年淡,你就有进步。如果执着,今年跟去年还一样,甚至於比去年还要增长,那就没指望!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阿赖耶识里种个金刚种子,这一生不能成熟,这一定要晓得。这说明我们念佛为什麽不能得一心,为什麽不能够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第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把一心不乱分成三品,上品的是理一心不乱,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下品的就是功夫成片。什麽叫功夫成片?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功夫成片。我们不要说是不念佛的时候胡思乱想,一面念佛是一面就胡思乱想,你还能得一心不乱吗?还能得功夫成片吗?那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天天想往生,那是你打妄想,你真能往生吗?不具备往生的条件。这个条件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句,你们看到上辈有,中辈也有,下辈也有,都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方向太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我们的方向。你如何能把其他的方向统统舍掉,专门走念佛这个方向,你才能走得通。你要是专注在这个方向,其他方向一定要放下,一定要舍、要放下。
  佛法里头,我想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古德常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不受外面环境影响就是古人讲的八风吹不动,你的功夫才叫成片。顺境善缘,佛法讲境就是物质环境、外面环境,讲缘,人事环境。我们生活环境很好,我们相处的、所见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善人,你在这里头生欢喜心,生贪恋的心,你就不能往生。你觉得这个地方还不错,还不希望走,念佛功夫再好,不要说一心,功夫成片你得不到。如果是逆境恶缘,我们生活环境不好,日子过得很辛苦,遇到的人也不好,都是跟自己意见相违背,很难和睦相处的。在这种环境里面,人常常生起怨天尤人,总觉得老天爷对不起自己,外面没有一个人对得起我,这个心不能往生。所以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会让你生贪瞋痴慢,你的心随着外头境界转,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的心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
  现在我们里面的烦恼非常严重,不是这一生的烦恼,生生世世累积的烦恼习气,外面的环境不好,外面环境都在诱惑你。你只要是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叫你生喜怒哀乐,都是叫你生贪瞋痴慢。这样的环境里面修行,能够修成功,能够往生,非常了不起。李老师说,他不是讲学别的法门,别的法门就不必说,太难了,就是讲念佛法门;一万个念佛人,真正临终往生只有一、二人而已,万分之一、二!那一、二人是在环境里面能做得了主的,也就是说绝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的,这种人就能往生。
  那我们要问问自己,别人赞叹我、恭维我,你会不会生欢喜?别人侮辱你、欺负你、毁谤你、陷害你,你有没有怨恨心?如果你有欢喜、你有怨恨,你的心就被染污了,你的功夫成片就破坏了。换句话说,你不能往生。最低限度的功夫,如如不动,不但如如不动,我在早年离开台湾到新加坡来,我写了六句话「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好像他们印了很多,我想同学们很多都看过。第一句「感激伤害我的人」,我们要感恩他,「因为他磨链了我的心智」,这禁得起考验!伤害你的人,你要有怨恨、要有报复,那你完了,你的麻烦大!为什麽?你肯定堕三途,来世冤冤相报。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这个痛苦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的,何必!我们能够原谅他,成就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他的功德。为什麽?没有他,我的德行没有经过考验,他是来考验我的,都要把他看作是佛菩萨。善财童子一生成就,他怎麽修的?就是这样修的。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他用很恶的方法对待我,就像老师,很严厉的老师,看到你都不顺眼,都想打你、骂你、教训你,老师!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你的心智才能够建立。
  「感激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早年,有一年我在旧金山在金山大桥,有一些台湾的同学们初到那边去,我陪他们一道去玩。在那个地方我的钱包被扒手扒去了,一群年轻人把我包围起来,外国人都是说说笑笑的,我也不留心,我的包背在背後,钱包被他拿去了,我很感激他。虽然损失了大概有一千多块美金,现金,我很感激他。为什麽?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正是想到中国去旅游,所以这个扒去之後,我就设计了一个腰包(也许有很多人看到,设计一个腰包),就知道防范,他拿去的少,让我警惕。如果他要不偷我的,如果到中国旅行,可能我损失更大,我感谢他!你们能有我这种想法吗?绝对不责备他,我们彼此双方都欢喜,等於说是我丢了这些钱上了这一课,他是我的老师,他给我上课,要让我在外面旅行要提高警觉。你看看,善念跟恶念都在自己一念之间,就看你怎麽想法。菩萨跟凡夫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想法不一样,他想法都善,我们要学。
  「感激鞭打我的人」,为什麽?「他替我消了业障」。这个鞭打不一定是拿着鞭子来鞭你,这就是用种种方法来陷害,使我们会受到伤害。我们这个念头一转,把这恶的都变成善的,这个学佛不能不学。
  「感激遗弃我的人」。我们被遗弃,我们离开台湾的时候,离开美国的时候,就像是被遗弃一样,「因为他教导我应当要自立」。所以到最後我们移民到澳洲,我在澳洲告诉大家,我们一生都在外面流浪,现在我们要落地生根,我们在澳洲落地生根。澳洲的条件许可,土地物业都很便宜,比这边便宜多了。这一边高级的住宅区,一层楼房都要卖三百多万,三、四百万。我们在澳洲整个道场,我那个净宗学院整个道场差不多才三百万,你看看我们那里差不多将近三、四个Acre的地,也那麽多的建筑物,很多同学们都去过,在新加坡是一层楼房的价值。我住在乡下,我乡下住的土地是二十八个Acre,比居士林要大好几十倍,两栋房子,十个房间,四个大厅,总共价钱多少?八十万。所以我们在澳洲可以落地生根,在新加坡我们就没有力量,现在新加坡寸土寸金。所以这个地方是贵人居住的,贵人居贵地。所以教导我们应当要自立。年轻的时候到处流浪还没有什麽感触,年老就不行,年老的时候确确实实要有一个小地方能遮避风雨,能够自立。
  第五句是「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最後一句「感激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定慧」。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个心境多麽快乐。一切人都是佛菩萨,一切人都是我的善知识,这是我跟善财学的。早年我讲《四十华严》,看到善财童子,那是我们的模范。你看看他五十三参,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看看他是用的是什麽心,怎样在环境当中学习,成就自己的道业,不断向上提升,没有障碍。障碍是生在自己,你自己有分别、有执着、有烦恼,你就有障碍。如果你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什麽样的环境都要经历,善财教给我们叫历事链心。所以「发菩提心」就比什麽都重要。
  菩提心,今天简单跟诸位说一说。在《观无量寿佛经》,这是我们净土主修的五经一论,《观经》里面讲菩提心讲了三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深心是自受用,就是你用什麽心对自己,你用什麽样的心对别人,回向发愿心是对别人,他受用。有体有用,体是至诚。《起信论》上讲的跟这个稍稍有点不一样,《起信论》上讲菩提心之体是「直心」,自受用,「深心」,跟经上讲的一样,他受用叫「大悲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直心就是真诚心,就是至诚心;深心,经论都是一样的;可是他受用说法不一样,经是讲回向发愿,论是讲大悲,我们就知道回向发愿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可是回向发愿的意思好。我们自己所修积一切功德利益,自己不要享受,给别人享受,回向。回向里面虽然是讲三种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最重要的回向众生。我有福让一切众生共享,不要自己去享,这里头真的有快乐,跟菩提、跟实际相应。
  古大德对於经论的注解,注得都很多,注得都很深,讲不容易,听当然更难听得懂,里面特别是深心。什麽叫深心?古大德有注解,我们在黄念祖居士这《大经解》里面可以看到,他这个注解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跟大家讲菩提心,我讲十个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讲了十个字,这个大家比较好懂。真,那不是假的,诚,则不是虚的。不能够虚假,要用真诚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用真诚心来对待。
  别人欺骗我,我还用真心对他,这样我不就吃亏上当了吗?对!你想到吃亏上当,你就想到我刚才讲的这六条。学佛学什麽?就是学吃亏,就是学上当。吃亏上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绝对不迷惑,糊里糊涂吃亏上当就真的吃亏上当。清清楚楚吃亏上当,你没有吃亏,你也没有上当,而是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哪里会吃亏上当!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学。学了之後,你才会像孔老夫子一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无比!你看看世间人吃亏上当愁眉苦脸,这菩萨吃亏上当欢喜得不得了,他不一样。一个不了解事实真相,一个清楚明了,凡圣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
  所以一定要用真诚心对别人,不管别人欺骗我也好,是怎麽样对我都好,我们绝不计较,就是学不执着、不分别。这不起心动念是做不到,说实实在在的话,这做不到,只要能做到不执着、不分别,无论跟什麽人相处,吃什麽样的亏,你都会很自在、都很快乐。为什麽?真的要是心里难过,把《金刚经》上几句话念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念个几句心就平,不再执着了,心开意解,快乐无比。吃亏上当总是自己业障,业障就消了。业障消了,你说多快乐,心得清净,智慧增长。所以一定要用真诚心,决定不可以有怨恨,不可以怨天尤人。责怪别人,那是很大很大的过失。
  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常常想到,受到极大的苦难,极大的伤害,我们要想大乘教里面歌利王割截身体,你能够想这个,你就化解了。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故事在《大涅盘经》里面讲得很详细,《金刚经》只是提一提而已,但是《金刚经》很多注解说得很详细。这个伤害是最严重的,忍辱仙人没有过失,冤枉,叫冤枉,受的伤害太重了,我们今天讲凌迟处死,不是好好的把你一刀杀死,不是,把你的肉用小刀一片一片割,割死,受这麽大的侮辱。忍辱仙人是什麽样的心态?一丝毫怨恨都没有,没有怨恨,没有报复,甘心情愿受这个刑罚,而且还发了个愿,将来我成佛头一个来度你。这是我们应当学的。那麽样的灾害都能够承受,其他的伤害那都叫鸡毛蒜皮,那算什麽!哪有不能忍的道理?这个要懂,这是我们真正向佛学习。
  忍辱仙人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没有成佛之前,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才看出释迦牟尼佛一丝毫瞋恚没有、怨恨没有,他提前成佛了。本来在贤劫千佛,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佛,第四尊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成佛;结果是在忍辱波罗蜜圆满的时候,他就超前了,他就在弥勒菩萨之前成佛,弥勒菩萨往後,这是《弥勒下生经》里面记载的,往後大概好像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後,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他提前了。
  所以忍辱仙人的话兑现了,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在释迦牟尼佛会下,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憍陈如,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不但没有一点怨恨,我成佛头一个度你。你学佛不从这个地方学,你从哪里学?小小不如意就发脾气,心里就怨恨,你学的是什麽佛?这就不知道了,这绝对不是学佛。我们在讲堂里这个话不晓得讲多少遍,哪个人肯听?我说的话是真的,没有一个真的在学,都是假的,我也知道!假的也好,阿赖耶识种个善根,知道你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所以善根成熟,生生世世,不是一生。你这一生要听到之後,你马上就回心转意,就依教奉行,是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累积在这一会下成熟。我们这些人都是没有成熟的,还要薰习,来生恐怕还不能成就,还不晓得要薰到多少生、多少世才会成熟。
  不过昨天跟诸位说过,善导大师讲得好,「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如果你遇的缘殊胜,你的善根会提前。善根虽然不够,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培养,加速度的培养,能够把这个善根提前。这一桩事情我的经验很丰富。我学佛五十四年了,如果真的要像从前算命看相的说,我只能活四十五岁。假如我四十五岁那一年就走了,要是能往生,大概也是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为什麽?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够标准。这是学佛寿命延长了,多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把我的善根福德大幅度的提升,纵然说不能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里头上辈往生我有分;方便有余土不敢讲、实报土不敢讲,但是凡圣同居土上辈是决定可靠。我们拿经典来跟自己对照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有这个把握!
  所以寿命还是很重要,这个世间修行比极乐世界修行猛力。古大德讲过,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认真修行,真修是真干,可以等於极乐世界修一百年。为什麽?极乐世界没有逆缘,没有人来磨链你,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你不会大落,你就大起,一落就是落到三途去了,所以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是平平稳稳的,没有什麽大起大落,所以他的进度很缓慢。所以这个世界还是有好处,对於真正干的人是有好处。根据经教祖师大德所说的,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如果真正是勇猛精进,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能够把自己提升到实报土上辈往生。
  古大德也举例子,像智者、永明延寿、莲池大师他们这些人,那就是提升得很高。所以要注重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真干,修真诚心。别人是虚伪对我,我对人要真诚,不能有丝毫虚伪,不能有丝毫自私自利,念念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这在修行当中,这就修正了。没有学佛之前,起心动念总是为自己想,不替别人想;现在我们知道,为自己想,错了!我们念念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为别人想是对的,为别人想,你前途是金色光明;为自己想是前途一片黑暗。这个念头要转过来,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基础。
  对自己,我们就是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深心。要修自己的清净心,心清净身就清净。我们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做得到,心清净身就清净,决定不受染污,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记住古大德的教诲「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这都是帮助清净心的好方法。世间拉拉杂杂的事情不要知道,知道多的时候,你的心就乱了,你心就不清净了;不需要认识的人不要去认识,认识人多是非多,不要去认识。所以诸位同学要晓得、要谅解我,我不认识人,见了面,我认识你的面孔,你姓什麽名字叫什麽,我从来不问的,绝对不会问你的电话号码,问你家住在哪里,不问这些,这样子心才会清净。所以我有四十年,至少有四十年没有看过报纸,没有看过电视,什麽广播统统不知道,每天天下太平,这个日子好。所以你们生在乱世,我生在盛世,我的生活是像极乐世界一样,什麽都不知道,好,心清净!所以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最近这几年参加了很多国际上的活动,那是大慈悲心。看到这个世界的动乱一年比一年严重,外国许多宗教讲的世界末日,那真的不是假话,几几乎乎现在这个社会让我们已经看到末日的现象现前了。我们如何能把这个现象化解,能把它减缓,能把它往後再推迟,这是一桩好事情。没有缘分,我绝对不会去做,佛教我们要随缘不要攀缘。可是我们到澳洲之後,这个缘成熟了,他来找我,不是我去找他。他来找我,我要不做,那慈悲心就没有了,一定要做。
  这个缘起,这个缘也很难得,我到澳洲,有同修介绍澳洲布里斯本有一个「多元文化论坛」,是政府官员主持的,阶级并不高,就是等於像县,这县市里面有一个多元文化局。它的局长是犹太人,犹太籍的澳洲人,他也是犹太教,他主持这个论坛。有同修介绍我去跟他认识,他很欢喜,请我在论坛里面做一次讲演,讲得大家听了很欢喜、很满意,就正式邀请我参加这个论坛,那时候我还在新加坡。我记得还有好几次特地为论坛到澳洲去一趟,头一天去参加论坛,笫二天回到新加坡来,还有这麽几次。
  那以後这就认识了在布里斯本他们那边一些宗教的代表,不是领导人,就认识了很多人。以後格里菲斯大学他们要成立一个多元文化中心,局长把这个事情告诉我,局长叫尤里,他告诉我有这麽个事情,我说好事情,当时我就捐了十万块钱澳币来赞助,他欢喜得不得了,我也不知道行情。到後来我才晓得这是我第一笔捐款,而且捐的数量很大,这就跟学校就结了缘。那捐出去之後,我们就不闻不问。以後听说佛光山跟进,好事情,他捐了十五万。过了一年多,我再到那里去的时候,我就问尤里:那怎麽样了?你们这中心(多元文化中心)建好了没有?他说:没有。他说:就是你捐的十万,佛光山出的十五万,一年来从来就没有人再捐过。他说很多宗教都说捐,但是钱都没有拿来。我就问他,你这个中心预算是多少钱能够建好?他说预算是一百三十万,我说:好,那你已经有了二十五万,我再给你一百万。这中心建起来。所以他学校对我这很感激。
  那校长邀请我,这校长也是很年轻、很有作为,现在他已经调到墨尔本大学当校长,升级了。格里菲斯大学在澳洲大概排名是第十几名的样子,墨尔本大概是前三名。校长就问我,那个时候我讲经弘法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七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还差两年)。校长问我:法师,你在这四十三年当中,有没有遇到问题你不能解答的?我想了一想,好像没有遇到过。他非常欢喜,你才是真正好校长!
  这次之後,这校长就发动在学校里面大概就提议赠送我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并且请我担任学校的荣誉教授。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们出家佛弟子对这个东西没有用处,你送这东西给我有什麽用处?我说如果我要是想要,早年,大概总在三十年前,我们韩馆长她的表哥在日本,跟日本学术界很熟,他也是个出家人。那个时候他就跟我讲,在日本大学里面他可以给我拿一个荣誉博士学位,我拒绝了,因为我们要这个东西没用处。所以我也跟校长说。校长说:不行,有用处。我说什麽用处?他说:现在国际上很多和平会议来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世界和平,这些会议邀请的都是专家学者,他不邀请法师。他说:我希望你能够参加,代表我们学校参加。我说:那这个可以,行!所以这样子接受他。所以联合国很多会议,我是代表格里菲斯大学。以後没有多久昆士兰大学来找我,也是聘请我做他们学校的教授。所以我是代表这两个学校在国际上参加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搞这个工作。
  缘,我们自己不能去攀缘,攀缘就错了,随缘就对了。这个事情真的是今天这个社会非常迫切的需要。上一次好像是去年,大概也是卫塞节的时候,印度教,小印度那边举行有一个宴会,我在宴会上遇到纳丹总统,纳丹总统对我这个情形了解一些,他鼓励我,他说:法师,这个非常重要,你一定要好好去做。所以什麽都是缘分。
  现在我们在澳洲,澳洲我们的净宗学院原来注册的是宗教团体,这二、三年我们在澳洲所做的、所表现的,澳洲政府,澳洲的一些大学、学术界肯定了我们的学院是学术、是教育,他不看待我们是宗教,他看待我们是搞学术跟教育,所以这个非常难得。我们住在山上,现在政府这些官员跟这些大学里面的校长教授们常常上山来看我,来跟我们研究这些问题。所以佛弟子要认真修行,你具足佛所讲的戒定慧三学,虽然这个世间事情我们不闻不问,但是一接触,我们有戒定慧的能力帮他化解,帮助他解决。
  今年这个缘是愈来愈膨胀,这个事情都是意想不到的。现在是联合国来找我,不是我找他,他来找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在澳洲的主席,我们曾经在开会的时候遇到,去年我们在一起相处一个星期就很熟了,他是代表澳洲;希望我们能够把和平的理念,化解冲突、促进和平的构想跟方法得到联合国的重视。他来找我希望我们联名,就他跟我两个联名向联合国提出一份建议,希望联合国能够成立一个,这个名称是我提的,「孔孟大乘教育基金会」。
  我们会提出这个名称,这就是受了汤恩比的影响。这在七十年代,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他这个话几乎现在全世界人都知道。所以我们就用「孔孟大乘教育基金会」来筹募基金,来推动儒佛的教学达到全世界,现在由联合国来推动,这就好办了,这个世界确实就有了一线光明。所以我全心全力来帮助他,我说好事情。今年大概五月间,我还要到巴黎总部去做一次访问,我们澳洲主席他大概四月份,这个月份他就要去,去做这联系的工作,给我安排的应该在五月、六月的样子,希望这个事情能落实。
  汤恩比说的话,没错!孔孟、大乘真的能救得了世界吗?你找这些学者专家都跟你高谈阔论,孔子一定是谈到是四书、五经、十三经;讲到大乘,那一定是《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这些大经大论,有没有用?绝对没有用。他讲的话有没有错?讲的话没错,我们对他的理解上有差别。他所讲的这个东西,这像一棵大树一样,那是花果;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的花果,这些大乘经论,这是佛法里头的花果。这个东西拿出来不能化解冲突,也不能促进到和平。你要不相信,我们《华严经》讲这麽多年了,你们有没有得受用?你们的冲突有没有化解?什麽冲突?昨天我跟你讲,你内心的冲突,一桩事情来的时候是自利还是利他,不就冲突了吗?你这个冲突有没有化解?由此可知,天天讲大乘没用处,化解不了冲突!
  什麽东西能化解冲突?那个树的根,根是活的。这花朵你采下来插在花瓶,死的,是很好看,不管用。所以我们今天对联合国、对全世界介绍,要介绍孔孟的根、大乘的根。大乘的根是什麽?《十善业道》,真管用。孔孟的根是什麽?《弟子规》。所以我今天在全世界许许多多重要会议上发言,我都是特别强调介绍这两样东西,《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可以能化解冲突,可以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安定和平,肯定有效。我们也做了好多次实验,讲《弟子规》,讲完之後听众痛哭流涕,你们开会发表那麽多讲演,有没有一个人流眼泪的?没有,听了无动於衷。真有感动的,真有忏悔的,当时跪在地下求忏悔,有回头的。
  这个东西要天天讲、要详细讲,不但要讲还要做。所以这个课程是全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这个社会问题才能化解,不是一部分人学。一部分人学,那一部分人不学,没用。你说这个地方教《弟子规》,《弟子规》能不能产生效果?我没有看到效果出来,为什麽?教小朋友学,父母没有学,教的老师也没有学。别的老师我不知道,我晓得悟忍师,我知道,悟忍师就没有做到。老师都没有做到,你怎麽能教学生?教的老师要做到,百分之百做到,父母要做到,小孩肯定会做,你才能把一个人教出来。所以这种讲座一定要有父母,要有老师、有小朋友一起学,才能收到效果。这是我们现在向联合国建议的,希望大力来推动。
  联合国在全世界接受他们赞助的学校,小学中学有八千多所,希望利用这个学校开课。这种课程,我们希望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来学习,可以先试办,试办有了效果,再向外推动。希望世界上每个地区我们都要去做,愈快愈好。这样子灾难不能说完全化解,可以减缓,可以延後,这就是无量功德!从哪里做起?从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做起。诸位要知道,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每个人都有,只是你被五欲六尘烦恼盖覆住了。自私自利的心、贪瞋痴慢的心是什麽?是变了质的菩提心,它就是菩提心,变质了,它现在长霉了,发酵了,变质了。我们怎样帮助他恢复正常,这个最重要,这要靠教育。
  所以现在我常常讲这中国的教育,在全世界讲教育,中国第一,中国教育有五千年的历史。你就晓得他们中国的教育,它的智慧、它的经验是多麽丰富,不可以忽略,这个应当要尊重。它这麽长的历史,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最近,我看到新加坡,好像上个月十五号,报纸上刊的有一篇文章,是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一番谈话,里面就讲到这个中国的问题,他认识正确,太难得了,绝不亚於汤恩比。这一边的同学把报纸寄到澳洲给我看,非常难得!他说得非常中肯、非常客观,尊重中国的历史传统。
  中国把教育看得第一重要,中国古圣先贤教人什麽?所教的就是伦理道德,五伦十义,就教这个,教了五千年。一直到民国初年才忽略了,逐渐逐渐大家把这个事情淡忘了,所以今天遭这麽样的困难。现在赶紧要回头,还要把中国老东西找出来,那个东西是宝,可以拯救社会。伦理的教育,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这五个纲领。这五个纲领如果诸位懂得能做到、能落实,这个世间绝对没有冲突。冲突还需要化解吗?不需要,没有冲突!这我们不能不重视。
  你讲化解冲突用什麽方法?伦理道德,自然的调整。我们要知道菩提心里头没有冲突,冲突是什麽?冲突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生起,妄想分别执着,佛教我们一定要断掉,儒家也是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也是几千年前,绝对不是跟佛学的,但是跟佛经讲的完全一样。你看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跟佛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异曲同工,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十善业道经》,经不长,但是这意思很深很深。你看那麽小小的一本,我讲过一遍,讲了好像是八十个小时,讲得很详细。後面这是讲到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根本,那一部分我们现在介绍给联合国把它删除,只留前面的一半。前面专门讲十善业道,跟《弟子规》可以配合,《十善业道》是纲,《弟子规》是目、细说。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你要问为什麽从《弟子规》学起?昨天我跟诸位报告过,我们净宗的同学修学指导纲领就是「净业三福」,我就是依这个三条来学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里面就落实在这两个教材上,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十善落实在《十善业道》。我用这两门功课落实净业三福头一条,头一条没有就没有第二条。所以必须在这里紮根。
  我要求我们净宗学院同学两年完成,一定要做到;要不做到,再两年。如果一生做不到,你一生就不能升级,你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百分之百做到,就好像盖大楼一样,这是地基、基础。你基础不稳固,怎麽能往上盖?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所以我们净宗学院虽然是讲九年,两年基础教育,三年是本科教育,四年是研究教育。如果这两年达不到我们的标准,那我们上面就不能办,永远停留在基础教育,你再往上办没有意思,学不到东西,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紮根,要从根本上来学习,发菩提心是根,要懂得修清净心,怎样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自己要懂得保护。现在这个世间诱惑的力量太强了,这报纸、杂志、广播都是诱惑,一定要知道怎样回避,不受它的诱惑。另外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闲话是非,张家长李家短,这统统都是染污,都不是清净。所以古大德真正教修行人,教你什麽?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为什麽不念佛去说闲话?多言必失,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言语要少。凡是说出来的话要利益对方,要利益社会。如果对人对事没有利益的,你又何必去说?这说话造口业!口业是三业里头最容易造的,不知不觉,果报不堪设想。江逸子居士画的「地狱变相图」,我们居士林也应该要有一张,这一比一的,我看我们这里差不多地方可以能够展览、展示。他这一幅画有六十米长。地狱变相图多看看,我们起心动念不可以不谨慎,不可以不收敛。
  再其次「平等心」。大乘经教里,世尊为我们说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是果报,果必有因。因缘无量,哪能说得清楚?所以佛为我们说的无量因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佛给我们说。佛法界的因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是真心,纯真无妄,平等心。这个东西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我跟人平不平等?总是觉得我比别人高,他不如我,那你就不平等了。为什麽不平等?因为有我,我就不平等。法相宗里面所说的,「我」是末那、我执,执着这个身是我,相宗里面讲四大烦恼常相随。你还能平等得了吗?你还能清净得了吗?不平等就不清净。清净跟平等有连带关系,像一湖水一样,水在平等的时候,平等没有风浪的时候,它就清净的,从上面可以看到底;它要起了大风大浪,它不平等了,它里面就有泥沙带着,就不清净了。所以平等很重要。
  我们供佛,诸位要知道,供佛最重要的是供水。你没有香没关系,没有灯也没有关系,最重要是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麽?清净平等,叫你看到这个水,我的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它是表法的,不是佛喝的,佛不要!是让我们天天看到之後就想到清净心、平等心,是代表这个意思的。怎样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用平等心来看待,没有分别就平等,没有执着就清净;有执着就不清净,有分别就不平等。
  由此可知,三大烦恼,你能够修清净平等,前面两种烦恼断了。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不容易断。先破尘沙、见思,见思破了就出六道,六道就不见;尘沙破了,这四圣法界就没有,往上去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极乐跟华藏都属於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面,你就晓得这个心多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执着、还有分别,自己就要警觉,这不行,这样念佛不能往生。分别、执着全断不容易,总要一年比一年减少,一年比一年淡薄,这样才能带业往生,这就是功夫真正得力,一年比一年少。去年人家毁谤我,我会生气,今年人家毁谤我,不会生气了,进步了;去年人家欺负我,我还想报复他,今年没有了,这念头没有了,进步了。年年有进步,烦恼要年年轻,智慧要年年长。
  所以诸位同学要晓得单靠念佛不能往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只有後头这一向专念,一向专念不能往生。你一定是要这完整的一句,这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那是善心,那是做一些好事,当然大概果报都在天上,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有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大概都是天道。如果说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最多最多也不过是欲界天,色界天没分。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如果一向专念里面还夹杂着名闻利养,还夹杂着自私自利,你就是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还是堕三途。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说的。你们看看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那里面就有。我是在学生时代读到这《疏钞》,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他讲念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就很疑惑,念佛是好事情,怎麽会堕阿鼻地狱?我就拿着这个本子去问李老师,李老师一看,他说:这个大问题!他说:我不跟你一个人说,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我们以後才晓得,一百条最後一条是上上品往生,看你用的是什麽心。你拿着佛法欺骗众生,图自己的名闻利养,堕阿鼻地狱,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念佛是好事情,一定要看他用的是什麽心,他的用意何在?他用的是什麽手段,他的目的又何在?这里头有邪有正。所以清净平等心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链,去锻链。
  第三个就是「正觉心」,就是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所以这部经好,非常非常圆满,真的是显密宗教圆融的一部大经。经文分量不多,教义是无比的圆满,所以古人把这个看作叫中本《华严》,这很有道理。换句话说,这里面跟《华严经》无二无别,只是《华严经》的分量大,这个地方分量小。中本《华严》,那还有小本,小本是什麽?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所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部经。讲得简单介绍《弥陀经》,再说详细一点,《无量寿经》,最详细的是《华严经》。我在过去也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你要能把《无量寿经》讲得好、讲得透,那你一定要读《华严》。你没有《华严》的基础,这个经你决定不能够把它讲得透彻。
  所以《华严》是佛法里面的根本falun。一切经都脱不了《华严》的关系,但是要知道一切经落实在十善业道,如果没有十善业道,这一切经都落空了。就像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这五教是五个科目,就是五伦;学习的次序也有五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是明理;理明了之後,要落实在生活上,所以後头有个「笃行」。笃行就是落实,你要不落实,你那个理是空的,空理!那有什麽用处?没有用,後头要笃行。大小乘教理那就是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後头落实,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十善业道。诸位这一点不可以不知道。没有十善业道,所有佛法都悬空不得受用。
  所以我们今天对全世界,因为大家都晓得这大乘佛法跟孔孟之道。我们把孔孟之道就是用《弟子规》介绍,大乘佛法就是用《十善业道》介绍,笃行。唯有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个学问是真实的,这实学,不说空话,我们真正得受用。从这个地方建立基础,无论你学世法、佛法,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学世法,你是圣贤君子;学佛法,你一定是佛菩萨、声闻、缘觉,你决定会有成就。你要不从这根本上结结实实奠定这个基础,那你无论学什麽,到後来没有一样有成就,这比什麽都重要。
  所以正觉,觉而不迷,这是这部经的经题。我们这个经题,「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这是果,「清净平等觉」是因,修因才能证果。大乘清净庄严是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在密法里头是密严世界,果报,都是修清净平等觉而证得。所以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菩提心里面的深心,自受用身。清净平等觉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僧这个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你看这经题里头具足三宝。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你看看三宝、三学具足,这个经上圆圆满满。所以你一看到经题就生欢喜心,圆满具足。经题跟经文的关系,经题像文章的题目一样,经文是经题的内容。
  落实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提升自己的境界,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後面的慈悲就是《观经》上讲的「回向发愿心」,这是利益众生的。我们成就了,要帮助一切众生,为什麽?自他是一体。这个道理大经上佛讲得透彻。整个宇宙是一个法身,你看看经上常讲,诸位也听得耳熟,「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问你,你有没有分?当然有分,为什麽?你是未来佛!三世佛是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谁是未来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共同一法身。佛菩萨的慈悲心就是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所以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众生与我同体,共同一法身,同体,不是别人,是一法身;无缘,没有任何条件,没有话好讲的,众生有苦难,你一定要帮助。
  苦难里面最严重的是他迷惑,所以救苦救难,最重要的是什麽?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那你就要教他,你不教他,你就不慈悲;你不教他,你就错了,一定要教他。怎麽个教他?你自己一定要做出样子给人看。佛教导我们,佛做了圆圆满满的好样子,我们跟他学习就没错。祖师大德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净土宗最近一代祖师,印光大师,我们提起印祖,大家都非常景仰。我的老师是印祖的学生,老师非常谦虚,多少次给我讲,他说我们是同学,他叫我要学印祖,以印祖为师。印祖虽然不在了,《文钞》在世,依照《文钞》修学就是印祖的学生。
  印祖在近代确实有一些做法与别人不一样,第一个他老人家一生不建道场,第二个不收出家徒弟。这是给我们後人做个好样子。为什麽不收出家徒弟?不忍心,因为你出家,出家是代表正法住世,代表佛陀的形象。如果你不持戒,你不如法,你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跟破和合僧罪是相同的,堕阿鼻地狱。不给你剃度就是不帮助你到阿鼻地狱去,好事一桩,是这麽一个原因。你做得不如法,社会上他不是骂你,他把整个佛教连诸佛如来统统都骂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真叫大慈大悲。
  印祖一生,这是李老师也跟他学习的,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为什麽?受了戒他做不到破戒的时候,你要是劝他,你要背因果责任。所以只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受戒是什麽?是你自己发心,皈依是个结缘皈依。真正皈依之後,你开始学习,你能不能学得如法,那是缘分的问题,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所以对人一定要慈悲,慈悲就是爱护,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很不是容易事情。祖师做出了榜样,我们要跟着学习。
  念佛是末法时期唯一得度的法门,印祖教给我们怎麽做法?在这个时代在一起共修的人,他老人家主张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道场不要太大。太大,经营不容易,尤其是过去中国这个地区,一般人民的生活环境都很贫困,没有钱来供养。你道场大,你维持不容易,你必须要攀缘,攀缘就错了,你的心就不清净。二十个人小道场容易维护,真正有成就。这真正成就就是看你这个道场有几个修行人真正往生,我们净宗是以往生为成就,你不能往生不算成就。这些祖师都做出好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学习,要常常记在心里。你攀缘,你心就不清净,你心就不平等;换句话说,你的菩提心没有了,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菩提心没有了,你这一生往生的缘断掉,你说这个多可惜!
  总而言之,我们纵然是为社会、为别人,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做,不能忘失菩提心。如果做这些事情对我们的菩提心有损害,那我们就退回来,我们就不能做,这不是不慈悲,这是什麽?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能力做不到,我一接触这个社会就被污染了,我自己控制不住,那怎麽可以做?那不能做。必须像一般所讲的八风吹不动,决定不受外面境界诱惑,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可以做。也就是说,你能够常常保持清净平等觉,你不会失掉,行!那就没有关系。那就是入《华严》清凉大师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个行,这个时候你就有义务、有责任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没有这个能力,还会受诱惑,心还会动摇,那你就不能做,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就没有错处。叫发菩提心,清净平等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慈悲心,佛经上讲的是四种「爱缘慈悲,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法身菩萨是无缘慈悲,权教菩萨是法缘慈悲,我们世间人的慈悲,好像一切都是能为众生想,为世界,为很多大家想,这是众生缘慈悲;在一般人的是,与我有关系的我喜欢他,这是我的亲人、这是我的朋友,我对他有慈悲心,爱缘慈悲,没有离开烦恼习气。所以有这四种,都要能辨别。那对於法缘、无缘,虽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要学习,要知道,对佛菩萨要敬仰。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前後左右都是的,只是我们不认识。如果你要把善财童子这五十三参学会了,你就晓得一切众生皆是善友,一切众生皆是佛菩萨,我们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这个心自自然然就生起。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句「发菩提心」,明天我们再来说「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佛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_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