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无量寿经 > 细讲无量寿经_净空法师

第二十七集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十七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第八页,经文倒数第三行,我们将这段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段经文是接着前面,阿难尊者在法会里面代我们请法,请法的言词先对世尊称赞,称赞里面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今天我们念的这段文,是阿难尊者自己心里面在猜测,因为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形相太希有了。阿难是世尊的侍者,经常不离开佛身边,在他经验当中,他从来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今天这种殊胜奇特的光彩,我们一般人讲风釆,过去没见过。所以他在称赞里面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个住是心里面安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心里面的心思、念头,他这个心念殊胜,念头太好了,所以现的相就很特殊。这是我们世间人常说的相随心转,所以相会变,怎麽变?决定不是去美容,去化妆,那个变不了的,变了还要起副作用,还带来很多麻烦。相随心转,你心变了相就变了,不但相变了体质也变了。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说有一些特异功能,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美国遇到过,他们有能力看到人身上的气,他们叫气功,叫气;在佛法里面叫光;现在科学家里面称之为能,实际上都是说的一桩事情。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光或者是气,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大概有一、两个月的功夫,你就会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增强,你也可以能看到别人,别人身上放的光,或者看到别人的气。这个范围大小不相同,色彩不相同,完全从你的心念里面发射出来的,实在这个原理,就是念头的震动产生的波动的现象。一般人粗心大意你看不到,稍微细心一点,心清净一点的不难发现。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今天的光彩太奇特、太殊胜了,所以说出前面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上一次跟大家解释过。
  今天更进一步是他想到,这个念头、思想达到最殊胜、最圆满的无过於念佛。所以他心里想世尊今天,前面说过「威光赫奕,如融金聚」,是不是佛在念佛?否则的话,怎麽可能现这麽好的瑞相?从这个现相,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思想,所以思想的波动能够看到,好的相一定是好的思想的波动,好到极处无过於念佛。所以诸位你们常常到念佛堂来念佛,人家问你念佛有什麽好处?你要表现给人看,释迦牟尼佛念佛,「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你在这边念佛堂念得怎麽样?如果你在念佛堂里面,你念得容光焕发,光彩夺人,让人一见你就生欢喜心,你念佛功夫就表现在外面。愈念愈年轻,愈念身体愈健康,本来身上有很多毛病,这一念什麽病都没有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上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瞋痴这叫三毒,用现在话说是病毒。你心里面有病毒,外面环境浊恶。佛经上讲的,浊是什麽?染污,外面环境染污;恶就是念头不好,起心动念不是善念。外有浊恶就是有污染,内里面有三毒,内外交感,你怎麽会不生病?你生病的程度与你内外交感决定成正比例。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里面把病毒洗乾净了,把贪瞋痴拔掉,里面贪瞋痴拔掉了,跟诸位说,外面环境立刻就改变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明了、要肯定,心地清净光明,你就不受污染,不会接受污染,绝对不会遇到这些毒害。佛家教人要生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能解毒,能将所有一切毒素化解,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所以念佛真的念佛功夫得力,在讲堂里讲过很多,念佛最重要的心口要相应。所以诸位看「念」这个字,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没有的。文字是一种符号,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老祖宗聪明绝顶,对於後世子孙爱护无微不至,如何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传给後世的子孙,都要想一套传递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文字,又特别发明了一个希有的工具,文言文。古来的这些大德他们知道,语言是会随时改变的,如果语跟文要是相同,时代改变之後,这个文字就没有人看得懂。西方世界犯了这个毛病,欧洲的拉丁文现在没人懂了,印度的梵文现在也没人懂了。我们老祖宗聪明,知道这种情形就发明文言文,就是文跟语分开,语言随时会变,文永远不变。孔老夫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今天读《论语》,还就跟孔老夫子面对面通信一样,我们能看得懂他,能理解他的意思,这就是语跟文分开的好处,这个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我们才体会到祖先对於後世多麽的热爱,多麽的关怀,真正有智慧。
  文字也是充满了智慧,你看那个「念」,念是什麽意思?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可见得念不是口念,口念不行,现在心上真正有叫念,念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现在心上没有,嘴巴里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心上真有。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太太,老太太疼她的孙子,心上真有,她也不是一天到晚挂着孙子、孙子,没挂在口里,她心上真有,无论在什麽时候,她都会想到她的孙子,那个叫念。能够把这个念头,转换成阿弥陀佛那就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前些年有一位老太太她来看我,告诉我她念佛的功夫念得很不错,她说:「师父,我什麽都放下,就是孙子放不下怎麽办?」我就教给她,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所以念是心上真有。
  阿难尊者就连着想到了,十法界里面佛是无比的殊胜,佛的修行功夫圆满了,福慧二足尊。他的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两种圆满我们称它二足尊,足就是满足,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是有智慧、有福德人里面最尊最贵的,我们今天称之为尊敬的,真正值得人尊敬。菩萨有福有慧但是没有圆满,佛才达到究竟圆满。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也在念佛?真的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在念佛,所以他说『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去」是过去,「来」是未来,「现在」,这就讲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是「佛佛相念」。换句话说,佛的心里面常常念着一切诸佛。佛教给我们念佛有道理,因为他自己念佛。
  谁是佛?佛念佛,念过去佛我们容易懂得;念现在佛,现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那个数量也算不出,这个世界太大太大了。我们今天借重科学的仪器,探测到百万光年以外的星球,星球就是世界,已经感觉得空间无限大了。而实际上无论科技怎麽样发达,无论如何探测,也是在太虚空里面极小的一部分。这个话什麽意思?现代科学家懂得,我们能观察能够探测到的,跟我们同一个空间,我们今天讲三度空间,顶多达到四度空间,同一个空间你能够观察得到,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以上的,你就没有办法了,科学仪器也达不到。这个空间度数到底有多少?在理论上讲无量,这是真的。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十法界十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佛家这个讲法这是大别的来说,说成十类介绍方便。十不是数字,老同修都很清楚,十代表无量,空间是无量的。空间怎麽样造成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如何能够突破?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这是一种高深数学推理上发现的,但是现在不晓得怎样突破?这他找不到。
  佛告诉我们不同维次空间的形成,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每一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同,所以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怎麽突破?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统统舍弃就突破了。突破之後在佛法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很明显的呈现无量无边众生的生活空间,你对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生活的状况,事实的真相,你就完全通达明白了。通达明白,你才有能力解决问题。我们今天许多问题为什麽解决不了?迷惑,不知道,不晓得这个问题是怎麽起来的?也不晓得它将来怎麽变化?凭自己的意识,凭自己的猜测,在那里处理事情,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
  佛法教给我们高度的智慧,唯有高度智慧,你才能过得更幸福,过得更美满。智慧就展现在你生活之中,就在你工作里面,在你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平常用的是什麽心?诸佛如来他用的心是念佛的心。「佛」是什麽?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换句话说,念佛是念智慧、念觉悟。这个字是可以翻的,为什麽古人不翻?他不翻有他不翻的道理。从前翻经体例有五种不翻,这一种是尊重不翻,我们对於佛这个字很尊重它,不翻用音译过来。他说的智慧是无所不知,他所讲的觉悟是无所不觉,我们普通概念当中,智慧跟觉悟范围没有这麽大,也没有这麽深,所以他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觉悟,这是佛。换句话说,「佛佛相念」要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上,念念都不迷,那就是觉悟。
  同学们学佛,首先要接受三皈的传授,三皈的传授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佛法教学的纲领传授给你。三大纲领:第一个就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这叫三宝,这叫佛、法、僧。我们在生活当中,每一天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是不是做到觉而不迷?有没有做到正而不邪?正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惟,邪是错误的。有没有做到净而不染?保持你的清净心,没有被外面境界染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凡夫之人,顺自己心意的就起了贪爱,贪爱是染污,你被污染了;不合自己的意思,讨厌,讨厌也是染污,起心动念都被外面境界染污了。佛教给我们要净而不染,看得清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功,就不染着,心要做到真的清净。真清净了,在一切法里面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对,这佛教给我们的。那这个人是不是变成麻木不仁?人家笑板起面孔,人家哭也板起面孔,像个木头人一样,那这个佛也学错了;人家笑我也笑,人家哭我也哭,这是「恒顺众生」。他们笑、他们哭动感情,我这个笑、我这个哭是智慧不是感情,差别在此地。他有笑有哭,他是被污染了,我这个有笑有哭没有被污染。帮助他们、带领他们超越污染,这是佛菩萨。永嘉大师讲「分别亦非意」,意就污染了,佛菩萨分别是智慧不是意,人家高明的地方在此地,这就是「佛佛相念」,我们要学的就学这个,大学问,真功夫。
  这个说法还怕诸位同修听不清楚,你要搞不清楚,你就没有着手之处,从哪里学起?你就没有了,你就不会了。诸佛的相念,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智光互照」。一切诸佛心里头只念一桩事情,普度众生,这是佛所念,我们应当学的。什麽叫普度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随时随处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帮助人,别人不愿意接受我们帮助,那怎麽办?那就不要帮助他。所以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麽人叫无缘?他不能相信,他对你没有信心,而且甚至於对你怀疑,不愿意接受你,这个就决定不要勉强,佛度有缘人。什麽人有缘?肯相信,肯亲近,肯学习,这是有缘人。这是一门大学问。
  诸位同修都知道,佛教决定不是宗教。中国古时候古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言语文字都非常简洁,这是大家所欣赏的。我们称佛教,古人说佛教两个字意思大家都懂,「佛陀的教育」,都懂这个意思,绝对不会把它想作什麽宗教,古时候没有宗教这个名词。宗教这个名词是外来的,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西方宗教传到中国,明末清初,於是乎把佛教也列入宗教,这冤枉。佛教列入宗教,这个概念更晚,至多也不过两百多年,清朝初年都没有这个说法。可是佛门自己本身有宗教这个说法,但是跟我们现在宗教的定义不相同,我们称「宗」是指禅宗;称「教」,是禅宗以外所有的这些派别都称为教,叫「宗门教下」,简称为宗教,是这个意思,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的界说完全不相同。为什麽佛门里面要分宗门教下?他们教学的手段完全不相同,禅宗的教学不用教科书,没有书本,没有经本的。一开头就教你坐禅,就教你明心见性,开悟之後再读经,当然那个方法来得快,没有开悟之前决定不可以接触经本,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可是禅宗以外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哪一个宗派都有教科书,经典就是教科书,由浅而深按部就班的来学习,就如同学校上课一样,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逐渐向上提升,这个叫教下。所以宗门教下,是指教学方式不同而说的,这个要懂。
  佛法里面讲的佛,佛是谁?佛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你自己的真心称之为佛。佛家讲魔,魔是什麽?魔是你自己的妄心;所以说佛魔不二。你用真心你就叫佛;你用妄心你就是魔,折磨你自己,你有苦恼,你有烦恼,从妄心上生的。佛是说自己的性德,菩萨是讲修德,一切诸佛都是自己自性的德号,一切菩萨是自己修德的名称,除自己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这是「佛佛相念」。但是缘相当不容易,每一个人的缘不相同,但是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人遇缘有早晚,我们早遇到缘,早遇缘没成就;另外一个人遇缘很晚,他一遇就成就了,我们怎麽可以轻慢他?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用平等心看待人,用清净心看待人,用真诚心看待人,这就对了,对自己有决定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学佛,念念关怀众生,念念爱护一切众生,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你这个叫真正在学佛。学作佛,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
  所以底下这一句经文说,『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你是念「过去诸佛」?还是念「未来诸佛」?还是『念现在他方诸佛』?如果念现在佛,当然现在佛绝对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大家晓得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好像一个学校只有一位校长,佛是导师只有一个,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世界无量无边,所以现在诸佛也是无量无边。佛要念佛,如果念现在佛,一定是念他方世界诸佛,所以特别指一个「他方诸佛耶」,真的。『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为什麽你今天的威德,「神」是讲神奇,奇妙到极了,今天你所现的相容光焕发,显得特别的光明。光瑞,「瑞」是瑞相,好相,「殊」是殊胜,「妙」是微妙,到这样的程度。阿难是天天亲近佛,跟佛这麽久的时间,从来没有见到今天这样的瑞相。阿难尊者说得没错,想得也没错,不过他没有想到,现在释迦牟尼佛在念阿弥陀佛,所以现这麽好的瑞相。
  我刚才跟大家提到的,你们天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你们的相好光明能不能跟释迦牟尼佛相比?应当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什麽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真念,你在这里假念,差别就在此地。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一个妄想都没有,你在这里念阿弥陀佛,还是夹杂好多妄想在里头,所以你的瑞相就不如释迦牟尼佛,道理在此地。果然能够像释迦牟尼佛那个心念阿弥陀佛,你所现的瑞相决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哪里会有差别?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能念得容光焕发,自己要惭愧,读这个经要惭愧。释迦牟尼佛念怎麽会念这种相,我们现在怎麽这个样子,常常反省警策自己,希望自己勇猛精进,所以这个意思很好。阿难说了之後,最後向释迦牟尼佛请求,『愿为宣说』,希望世尊为我们大家说说,今天你的相貌为什麽这麽好?为什麽有这麽好的光彩?我们大家都想听,他请教的言词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下面释迦牟尼佛给他做一个说明,「赞请许说」。请看经文第九面第一行:
  【於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释迦牟尼佛在没有答覆他之先,先赞叹他,这个意思很深。『告阿难言』,「告」是告诉他,告是上对下,老师对学生用告;学生对老师用白,你看前面「而白佛言」,这是敬词,尊敬的语气。『善哉善哉』,这两个「善哉」就是你问得好、问得好,连续赞了两声,你问得太好了。这两个里面还是有很深的意思,一个是你能够体会老师的意思,老师的心思被你看出来,所以赞叹你,善哉。另外一个善哉,众生机缘成熟,你这一问问得正好,佛要把这个微妙的法门告诉大家,所以两个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阿难所问的,称机,众生机缘成熟了;当法,这个法门正是这个时候应当跟大众宣扬;第三个非常契合时机,时节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所以佛赞叹他。你为的是「哀愍」,哀愍是指众生无量劫来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疏忽掉了、迷失了,迷失了自己。觉悟的人他明白,所以生起无限的同情心,这叫做哀愍。「利乐」就是帮助他,利是利益,要给一切众生最殊胜、最圆满的利益,要帮助他离苦得乐。
  佛法的教学,它的宗旨目标只有八个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佛教怎麽会迷信?它要破除迷信,教你智慧现前,帮助你开悟,这是在因上说的;果上就离苦得乐了。佛知道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你才有苦。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人生不指大众,是指自己本人,外面这些大众都是我们生活环境,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这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的人事环境。这里面它所用的词,所用的字,真正的意思我们都要懂得,所以它讲宇宙人生,就是讲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不了解、你迷了,所以你才有苦;你明白了之後,你就乐了。所以离苦得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老师能够帮助我们的,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所以从这些称呼上诸位也能够体会到,佛教不是宗教。我们跟佛菩萨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师生那是在教育里头的关系,我们称他为老师,本师,根本的老师。现前一般人称出家人叫和尚,其实搞错了,和尚是恭敬过了分,他根本不是你的和尚,你怎麽可以称他和尚,这都是对於名词的意义不了解。「和尚」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意思是亲教师,直接教导我的这个老师称和尚。如果现在在大学里面就是指导教授,直接指导我的,我才称他作和尚,在我学校里面教书的老师很多,不是直接指导我的不称和尚,没有这个关系。另外有个名词叫阿闍梨,称闍梨不称和尚,和尚是最尊贵的称呼,关系最密切,我们跟他没有这个关系,怎麽可以称他和尚。从这些地方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佛法确确实实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决定不是宗教。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大家讲经说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他的身分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他是一位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而且完全是义务的教学,并不取学生分文学费,没有缴学费的。佛接受学生的供养非常简单,三衣一钵,每一天只吃一餐饭,到外面去托钵,过的是这种生活,所以是真正一个义务教育的工作者。他的教学目的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说明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如此而已。今天留下来这麽多经典,就是他老人家当年教学的教科书,教科书不是他写的,他说的。佛灭度之後,过世之後,他的学生从记忆当中把它整理写出来,这才称为经典,一生讲得太多了,留下来的东西非常非常丰富。现在世间无论哪一个大学,里面科系再完备,说实实在在话,所有科系集合起来,全世界学校科系集合起来,还没有佛经讲得圆满,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在世界各地方常常走动,我最喜欢看的是学校,每到一个地方,我一定看这个地区最好的学校。我到北京首先就去看北大,北京师范大学,靠近北京的天津南开大学,在外国这些着名的大学,我常常去访问。今天真正能解决问题,确确实实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最精彩的是《无量寿经》跟《华严经》,这是大乘法里面的精华,真正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决定要从破迷开悟下手。
  阿难今天的问,目的也在此地,是为众生问,不是为他自己。佛为大家说明,也不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所以下面赞叹他『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如是微妙之义」就是这一部经所说的,也就是前面讲「佛佛相念」,佛佛相念,念的是什麽?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一切诸佛「佛佛相念」。如果把《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佛相念。现在《华严经》讲得很详细,很不容易,《无量寿经》这一次开讲,也跟大家细说,现在因为我们不受时间限制了。往年我每到新加坡来,大概都是一个月,一个月是有期限的,一个月当中一定要讲一部经,所以就不能够细讲。这一次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细说,但是细说时间就很长,配合《华严经》来讲,这《无量寿经》也能过得去。可是《华严经》目前这个说法,我也很担心,我原本想五年把它讲完,现在这个讲法,十年都讲不完。我也问问听经同修们的意见,他们喜欢我这个说法,我说那好了,咱们大家都无量寿了,照现在目前这种讲法,决定超过十年。但是细说有细说的好处,确确实实我们迷得太久了,不详细的解释分析,含糊笼统讲过去不得受用,我们的念头还是转不过来。换句话说,这个转过来,从迷转到悟,这叫转过来了,从邪转到正,从染转到净,这叫转过来。往日我们是「迷邪染」,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现在真转过来了,我们过「觉正净」的生活,觉正净那就是菩萨的生活,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迷邪染是凡夫,轮回心造轮回业,转过来就是佛菩萨,超凡入圣。阿难问的这是微妙之义。下面这一段,这是世尊用比喻赞叹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功德太大了。
  【汝今斯问。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我们乍听之下,释迦牟尼佛这个称赞,是不是过分了?提出这个问题,能有这麽大的功德吗?这是真的是假的?世尊在《金刚经》上说过,「佛是真语者」,真就不假,佛的言语是真语;「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佛说的话与事实真相一定相应,绝不过分也不不及,完全跟事实真相相符合,这叫如语。「不妄语,不诳语」,诳语是夸张,佛不夸张,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言语遵守的原则,他也这样教导我们,这个话那就是真实的了。真实,我们要想一想,他的功德是怎麽个算法?你今天在法会里面提出这个问题,『胜』是超胜、超过,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这功德实在是太大了。「阿罗汉」跟「辟支佛」,这佛常常讲的,这是我们世间人真正的福田,我们为什麽要供养他?供养,简单的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不让他在物质生活上有缺乏,这佛法里面的供养,佛说过四桩事情: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叫四种供养。阿罗汉跟辟支佛都是修行已经有殊胜成就的人,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可以担当得起教化众生的使命。换句话说,他们是道道地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真做到了。他们的言行、思想、行为,可以做为世间所有一切人的表率、模范,我们一般人讲的真善知识。他是社会的好老师,他们也都是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值得人尊敬,所以你对他要供养。你让他生活,他生活绝对不会奢侈,不会过浮华的生活,一定非常简单朴实,全心全力贡献社会,为社会大众来服务,所以我们能够供养这个老师,亲近这个老师,这个功德就很大了。一个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住在这个地方,影响这个地区,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有这麽多的好处,功德就大了。
  你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一天下」,一天下是数字。一天下,在我们佛经里面所讲的南赡部洲,这叫一天下。南赡部洲就是指我们的地球,觉华法师前天讲南赡部洲就是我们娑婆世界,讲错了,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南赡部洲是这个地球。假设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前这个世界人口没有这麽多,现在这个世界人口将近六十亿。在那个时代,三千年前那个时代,我们把它数字缩得再小,当然我们也没有法子统计过,全世界的人口,我们想像几千万应该是有的,全世界的人口,一、两千万应该是有的。这一、两千万尊的阿罗汉、辟支佛那还得了,那个福报多大,这麽多的好老师,这麽多的圣贤。辟支佛这三个字是梵语音译的,「辟支」翻成独,「佛」是觉悟的意思;也翻作缘,辟支佛翻作「缘觉」,或者翻作「独觉」,多半出现在没有佛、也没有佛法在这个世间。他很聪明,他在这个世间,他自己也能够觉悟。他所觉悟的程度跟阿罗汉平等,甚至於比阿罗汉还要超过。阿罗汉跟佛修学,是佛的学生,是接受教学而开悟的。缘觉,如果是跟佛修学而开悟的,称为缘觉;没有跟佛学的自己觉悟的就叫独觉,辟支佛里头有两种。这都是世间人的好老师,世间人的好榜样,我们对他们恭敬供养,向他们学习,这个功德就大了,这是举出一个比喻。
  下面说『布施累劫』,这是第二个比喻,也可以把这个连在一起来看都可以。「布施」,这是佛法修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佛教我们,佛教大众,我们要想求觉悟,你要想求觉悟,你从哪里学起?从布施下手,从布施学起。为什麽?佛知道你为什麽不觉悟?你为什麽迷惑颠倒?是因为你有贪心,你有悭吝心,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没有的就喜欢,贪而无厌,这是迷,这是不觉。你真正要想觉悟,你要把贪放弃,把悭吝放弃,於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没有贪心,自己有的可以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觉悟的人,所以佛教给我们,头一个就要学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分为这三大类。财布施一定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听到,我为了要想财富、想发财、想聪明、想健康长寿,我才修这三种布施,你做得对不对?不对,你做得不圆满。可是你这麽作法问一问,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能不能得到?肯定你能得到。能得到为什麽说你不圆满?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他也很聪明、也健康、也长寿,那都是过去生中修的因,现在得的果报,我们仔细去观察,然後你就晓得为什麽说不圆满。他还是个凡夫,他还是迷惑颠倒,他这一生福报享完了,来生怎麽办?问题大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布施,布施必定得这个果报,得这个果报怎麽样?得到之後还要把它舍掉,决定不能去享受,一享受就坏了、就迷了。所以佛家教我们舍得,你要舍,舍什麽?你得到的赶紧要舍,那你就高明了。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得到愈多赶紧把那个多统统舍掉,不可以留,那麽你财物的受用、智慧的增长、健康长寿,是永恒的,是真实的。这是佛给我们说出的意思,我们要能体会。
  佛经上常常讲,老同修们也都懂,不但懂你也会讲,可是怎麽样?你做不到。为什麽做不到?我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你教我统统布施掉,明天谁给我?换句话说,好像佛经上讲得不错,办不到,恐怕有问题,可能不是真的,万一我布施了,明天没饭吃怎麽办?所以不敢布施,於是对财、对法都吝啬,你不敢做。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固然有经本为依靠,我们对於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信心,其实这个信心是半信半疑,不是真的信,你不肯做。老师对我们修学关系就大了,太大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说老实话非常顽固,我对於这些宗教是完全不能接受,说是哪一个法师要来给我讲经,门都没有,他怎麽能劝我?我要跟他辩论的时候,几句话就把他说倒了,他怎麽能劝我?老师的关系大了。我们在一生当中,最敬仰的老师、最佩服的老师,我们亲近他跟他学东西,老师介绍我们的,那印象马上就不一样,信心就不相同了。我的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如果不是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叫我去相信佛,不可能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最反对的就是佛教,我对於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印象都还不错,唯独对佛教最糟糕,为什麽?迷信,讲不出一个道理出来。
  我在台湾跟方老师学哲学,他给我做一个很有系统的介绍,从西洋哲学讲到中国古代,中国最早的《易经》哲学,然後讲到朱子,讲到二程,阳明哲学。然後这个单元完了之後,给我介绍印度哲学,从印度哲学最後给我讲佛经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他的话,这才到寺庙里去找佛经看。我看佛经跟出家人不打招呼的,我把佛经当哲学来看,与它那个信教毫不相关,这是早年学佛的一个心态,所以方先生至少影响我三年。以後学了佛之後,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把我拉回来,才知道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是佛经里面的一部分,不是全体,全体比哲学高明太多了。不过这个方先生晚年他也契入了,所以晚年我们在一起非常快乐,晚年他契入境界了,我跟他学的时候,他才四十多岁,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所以善知识是个关键的人物,你要不是心目当中最佩服的老师,你很难接受他的教诲。我们一生得到的殊胜的利益,一生得到佛法的好处,感恩戴德。如果不是老师指点,不是老师提醒,我们怎麽知道世间还有这麽好的东西,不晓得。亲近章嘉大师之後,章嘉大师就教我修布施,我也真肯听话,他教我怎麽做,我就怎麽做,这是俗话讲感应不可思议,真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绝不保留。我现在这几年来,每一年的收入我概略估计一下,美金有一百万,可是身上什麽都没有,来了都去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留,留了就生烦恼,留了你看什麽货币贬值麻烦大了,那不是麻烦事情?要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流。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仔细去观察,你可以在这里面得到信心,证明佛讲的话没错。你看最近经济的灾难,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影响,唯有不受影响的是居士林,居士林不但不受影响,反而增加了,它为什麽会增加?布施太多了,它施得多得的就多,这个给我们做了很大的一个证明。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你要真正观察入微,你就相信,你的疑心就断掉了,你就敢做了。今年年初李木源居士还在担心,这个经济风暴的冲击,居士林这些信众统统都受影响,按理说居士林的收入也会减少一半。但是我们开讲《华严经》,念佛堂举办的时候,收入一下就增加了,比往年的时候收入更多。所以这一次我们对中国大陆的救灾,这数量相当可观,居士林肯舍、肯布施,财、法、无畏布施统统在做。
  这个供养每一天三餐,居士林下面的供养,平等供养,普遍供养,任何人到这边来吃饭都欢迎,不问你学不学佛,你信不信佛,不问,任何人来吃饭。我听说也有基督教徒,也有回教徒,甚至於还有毁谤佛法的,他也来吃饭,我们也欢迎、也喜欢,只要来吃饭我们就都喜欢,无条件的供应一分钱不要。李居士告诉我,居士林自从开张供养大家吃饭,一年三百六十天,每一天三餐,一天都不缺。往年他是大年初一休息一天,我跟他讲不可以休息,大年初一没饭吃怎麽办?那过什麽年?所以大年初一也照样供应,这好,这个才圆满。他说我们从来没买过米,从来没买过菜,没买过油,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送米、送油、送菜,欢欢喜喜送来,送来的吃不完太多了。所以这里不怕人来吃饭,愈多愈好,愈多愈欢喜。吃不完,吃不完我们就再往老人院送,往孤儿院送,照顾这些团体,愈施愈多。甚至於李居士讲,我们在外面买东西,人家送货送到居士林,一看居士林不收钱就走了,他不要钱就走了。我在此地很少坐计程车,坐过几次,从芽笼坐到此地,坐到这里计程车也不收我的钱。所以你不怕布施,真的是愈施愈多。居士林印经,这边的录像带、录音带、CD,你看看每年送多少,送全世界,全部是免费一分钱不收,真肯布施,这是法布施开智慧。所以现在居士林从上到下,做义工的个个聪明、个个有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尤其念佛堂开办,念佛堂开办不久还不到三个月,你看看多殊胜,证明佛给我们讲的话一点都不错。
  所以布施列在第一条,菩萨行,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行为,列入在第一条,肯布施,肯帮助别人,欢欢喜喜帮助别人,自己没有,不怕,不要为自己操心,没有好操心的。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人民,一切为众生,不要为自己,想都不要想。无论你从事於哪个工作岗位,抱着服务大众、服务众生这种心态,你说你多欢喜,多快乐,决定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你会生活得很快乐。菩萨第二个条件是持戒,持戒的意思就是守法。遵守佛对我们的教训,遵守国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规,人情、风俗、习惯、道德概念统统要遵守,守法是国家的好公民,是佛的好学生。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麽事,要有耐心你才能成就。精进是求进步,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求进步。禅定是自己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叫禅定。智慧是一切事、一切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般若智慧。佛给我们讲觉悟的人,在日常生活必须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在此地,就涵盖其余的五条。因为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智慧是属於法布施,所以用一个布施,把菩萨所有的行门统统包括尽了。
  布施多久?「累劫」,这个时间太长了。「劫」是佛法里面计算时间的单位,佛在经上讲有大劫、中劫、小劫。小劫怎麽算法?诸经所说的不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是佛说的。佛讲经不是在一个地方,佛当年在世,游化在世间,旅游到处都去,所以他讲经可能随着每个地方的习惯,每个地方人的知识程度不相同,因此说的数字不一样。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院校里面说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大家都晓得,叫增减劫,这个好算。佛说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这八万四千岁到顶了,每过一百年减一岁,这样一直减,减到十岁,十岁是最少的,然後从十岁又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时间的单位。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个数字能够算得出来的,很长,今天讲天文数字,这数字太大了。「布施累劫」,此地讲的累劫,通常都是讲大劫。布施谁?布施『诸天人民,蜎飞蠕动』,这两句连起来是六道众生。你能够布施一个人,帮助一个人,这个福就不小,你能够帮助六道一切众生,那个福报就太大太大了。
  学佛的同修,大概都能接受因果定律的说法。这是事实,绝对不是假的,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所以你布施一定得果报,你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种什麽样的因,决定会有果报的,果报通三世。人决定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这是给你讲宇宙人生真相,人不是一世。六道轮回怎麽来的?是我们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绝对不是别人造出六道给我们去受用,给我们去轮回,不是的,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制造的,在大乘经里面,佛给我们分析得非常详细。所以你做这些好事,『功德』就大了,「功」是讲你做事情,你在行善,「德」是得到的报应,你决定得善果。这在我们这个道场非常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今天修的这个布施功德,比这个经上所讲的差太远了。可是细细的再说,去思惟,冷静去观察,我们今天实际上也真的在做,所以这个功德实在讲也不可思议。佛将这个比喻说出来之後,实在说是怕我们後人听到怀疑不相信,所以下面接着给我们解释。
  【何以故】
  为什麽?为什麽你这一问会有这麽大的功德?『何以故』是为什麽。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他这个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的功德,理由就在此地。『当来』,是讲将来,佛那个时候讲将来,就包括我们现在;佛过世之後,那都是他所说的「当来」。不但人依照这个法门能成就。『诸天』,说「诸天」当然要包括鬼神。『一切含灵』,就是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是动物,他有灵性,他有感情。这现在泛指的动物,在佛经里面讲的九法界众生,都因为阿难你这一问,大家能够解决问题了,这刚才讲离苦得乐了,他是真的离苦,真的得乐了。这个离苦得乐,不是一时的,是永恒的,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所以功德是『百千万倍』,这一句话就落实了,一点都不假。
  因为阿难这一问,引出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这一部经,这个道理、方法,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者,全都得利益,所谓是「凡圣齐收,利钝悉被,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佛过去以往所说的这些方法、理论,我们修学都是有阶段的,都是有层次的,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定要用很长的时间你才能毕业,你才能把你的功课学完,这个样子超越三界难。可是今天佛给我们讲这个方法很特别,不需要那麽麻烦,方法很简单、很容易、很稳当,又非常快速。所以这个方法,不但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一切诸佛菩萨都讲是「难信之法」,真难信,哪有这麽容易?实在讲理太深,方法虽然很简单、很容易,理很深,谁能相信?如果理要不能透彻,我们对这个法门总是怀疑。尤其是对於现代的知识分子,我们都是知识分子,讲其余的大乘我们容易接受。我当年初学,方先生给我介绍,章嘉大师指引,我对於性、相两宗有浓厚的兴趣,对於念佛往生法门我不相信。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这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我仰慕他的道德,跟他学讲经。他劝我修净土,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了,读了之後我很佩服,不反对净土,肯不肯学?不肯学。老师劝我劝得非常恳切,他说自古以来那麽多祖师大德,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都修这个法门,如果真的修错了上了当,你也上一次当有什麽关系?这样劝我,苦口婆心,可是我还是没有认真去学。什麽时候我搞清楚了,所以我要不把东西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是叫我去做,很难。是我往年讲《华严经》,我讲了十七年,我在《华严经》上明白、了解的。这在讲经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学什麽法门?善财童子学什麽法门?仔细在经上一看的时候,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的确对我来说,很大的一个震撼,我没有想到他们是念佛求生净土,然後在这个经自始至终仔细观察,明白这个道理,肯定这个法门,一切诸佛赞叹,千经万论指归,古人讲这个经叫「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不可思议」,我才肯定这个说法,才不怀疑。所以我学佛实在讲搞了差不多三十年,我才肯定这个法门,真正不容易。我要没有这些好老师,可以说我遇到这三个老师,都是近代一流的高手,我学佛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幸运,没有走冤枉路,但是由於自己烦恼习气耽误了很多年。可是说老实话,如果当年李老师给我讲《弥陀经》,给我讲《无量寿经》,像我现在讲得这麽清楚明白,我早就相信了。他讲得真是含糊笼统,没这麽详细、没这麽透彻,所以搞得我搞了二、三十年,我才找到这个门道,才相信他老人家苦口婆心,相当不容易。今天时间到了。


佛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_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