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

第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卷
  净空法师
  【皆於过去值无量佛,成就愿力,广兴供养。】
  这一些道场的护法神,每一尊护法神都在过去,曾经遇到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他们遇到没有一个空过,成就自己愿力。愿力通常讲四弘誓愿,大菩提愿,所以能广兴供养;兴是兴起。今天以护法神出现在道场,就是供养道场,供养诸佛,供养大众。我们今天怎样成就愿力,广兴供养?一定要把与会的一切大众,不是把他们当作诸佛菩萨,把他当作,你的心不真诚,假设他就是,差远了;他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见一切人、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念头,他是真的,他决定不是假的,全程肯定他是真正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真的,我的心是真的,他就是真的,境随心转。我认为他当作的,我的心就不真了,我把他当作,心不真、心不诚了,对面那个不是真佛。我是真心,一点虚假都没有,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道场、这个念佛堂就是净土,这个里面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真的阿弥陀佛,决定不假。我们在这里供养,供养阿弥陀佛,供养诸佛如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十二〕 主城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
  这一句经文是说明这一个团体的类别,他们的数量与前面我们所看到的相等,都是无量无数。“主城神”,我们从这个名称上就能够想像得到,有如现在的县市长,这是主这一个地区的地区首长,也能够看作保安防御护法神,两个意思都通。在表法里面也是表行德,如何防御法城,如何防御心城。防御法城是护法,怎样能够预防魔外不能够破坏佛法,这一类护法神他们的使命职责如是,这是护持佛法。另一个意思是我们自受用,我们如何防护自己的心城。佛在经上讲“守意如城”,防守我们这个意,也就是念头,就要像防守城池一样,那麽样的小心谨慎,不可以让非法之徒、盗贼入侵到城市里面来,使大家受到灾害。意就是念头,怎样防护不起邪念,这是表法的义趣。名号里面所表都不难懂,从名号的意思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主城神的使命,也能够在这个地方学习,如何防止邪思、如何防止邪法,非常非常重要。在这个时代,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确实如是。如果我们不懂得防护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就像城池一样,不能防护我们的正念,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干扰,很容易生起邪思恶念。这是由於自己无量劫以来习气烦恼太重,外面所遇到的都是恶缘,遇到善缘少,遇到的恶缘多,都是破坏我们正念,都是增长我们的邪思,非常非常的可怕。修行人为什麽不如古时候那一些大德们,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就有很殊胜的成就。我们现在想想自己学佛一辈子,学佛十几年、几十年了,没有成就,愈学烦恼愈多,愈学罪业愈重。什麽原因?不懂得防护自己的正念,不知道防范邪思的侵入。今天我们读这一段文,介绍上首大德,此地也列了十位,《华严》是以十代表大圆满。这十尊菩萨的名号里面的含义,就是教给我们如何防护心城。
  【宝峰光耀主城神。】
  “峰”是山峰,这是说高显之意。“宝峰光耀”四个字合起来看,就是金刚般若。所以没有智慧,就没有办法抗拒恶念邪思。如果让恶念不起,邪思不入,一定要高度的智慧,要真实的智慧。没有智慧怎麽办?一定要懂得求佛加持,求佛菩萨保佑。智慧,尤其是高度的智慧,表现的形式是什麽?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首先我们要真正能够体会到师道,师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对於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尽了孝心?换句话说,我们有没有做出对不起父母的事情?这是孝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在这个社会上顶天立地,做一个完美行善修德之人,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尊敬,这是父母希求儿女的。如果做儿女做了亏心的事情,做一些损人利己,实在讲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父母伤心。所以佛法,它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是想到要给父母增光,叫父母欢喜,不能做昧着良心的事,让父母听到、见到难过,那就大不孝。所以这是孝道,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建立的根本基础。佛经处处发扬孝道,处处提示孝道,从孝道这个地方再建道。我们做学生,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对得起老师,不能让老师蒙羞,老师教出这麽一个坏学生来,在社会上没有脸见人。这是世法、佛法的根本,我们讲主城、护城,一定要从这个地方说起。父母亲没有话说,我们生身父母只有一个父母亲。老师则不然,老师,在古时候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而老师什麽人来替你选择?父母替你选择。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阅历比我们深,他找一个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我们去亲近求学,所谓是启蒙的老师。到你年龄长了,智慧开了,有能力出去参学,这个时候你就要选择一位,你自己真正敬仰的、佩服的、仰慕的这麽一个人,来做自己的老师,向他学习。这个人的德行、言行,可以做我们一生的标准、榜样、模范,这叫师道,所以对於老师要慎重去选择。选定了之後,要以最极恭敬心奉事师长,一心向他学习,这就成就了师资之道。这是我们一生,无论是求学或是求道,成功失败的枢纽、成功失败的关键。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孝道衰没,师道已经不存在,这是我们修学比不上古人的原因,也是我们这一生福德因缘不及古人。真正高明的人,有德行的人,有修有证的人,愈来愈稀少。为什麽佛菩萨不来示现?佛菩萨应世,前面我们说得很多,是应众生之感而来的。现在人起心动念是什麽?纵然佛菩萨来应世,佛菩萨也不能示现一个圆满德行的人出现在世间。为什麽?大家毁谤。看到有道德的人,毁谤你,不肯相信。你要做一个好人,他想这个世间哪里会有好人?恐怕装模作样,後来我们会吃亏上当,他以疑心对待你。所以佛菩萨不是不出现,也出现,示现跟社会大众没有两样。让真正有缘的人,他见到这个现象他明了、他觉悟,他肯回头。一般人看到是,他跟我差不多,不至於生起嫉妒、毁谤、陷害之心。佛菩萨不会叫众生造更重的罪业,这就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实在讲可遇不可求,遇到是多生多劫的缘分。遇到之後,就是一心要向他学习,亲近一位善知识,到自己开悟;自己没有开悟,决定不能离开老师。换句话说,世出世法真假邪正、是非利害,我们还没有能力确切辨别的时候,就不能离开老师,决定不能用自己的意思。佛在经上讲,对我们六道凡夫来说,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我的看法如何,我的想法如何,我觉得如何,没有不造罪业的。佛说了,到什麽时候你才可以能够相信自己的意思?见思烦恼断了以後,成正觉位;正觉位是阿罗汉、辟支佛。你要证得阿罗汉、辟支佛位,佛说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要没有证到阿罗汉、辟支佛,如果相信自己的意思,恐怕没有不造罪业的。佛讲这个话道理很深,但是不难懂。佛讲得很明白、很清楚,见思烦恼没有断,烦恼的念头哪里会正?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还得了吗?阿罗汉为什麽可以相信自己意思?见思烦恼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换句话说,他是正知正见,他没有邪见。贪嗔痴慢疑、恶见,烦恼障也断了,心地真正达到清净平等。我们在过去初学的时候,总以为小乘人慧解,总是觉得不圆满。虽然是我执破了,法执犹存,这也常在经上看到的。想想他们还是有分别,既有分别,怎麽能破得了执着?不过他们的执着比我们轻,比我们淡而已。我们总是有这麽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随顺自己的意思,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阿罗汉大概是这个样子。其实我们一念《金刚经》就觉悟了,想错了,看错了。为什麽?《金刚经》上讲须陀洹,这不是阿罗汉,小乘初果已经不着四相了。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已经决不会自己以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没有这个念头。说明须陀洹这个地位,已经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我们想不到的。所以离四相功夫有浅深不同,差别很大。小乘初果见道位就离四相,就与般若相应,纵然不能圆满相应,他有几分相应。这是不读大乘经,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理解,总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看法,哪里晓得全错了!听信善知识的劝告,善知识的讲法,大概以为对的。哪晓得那个善知识也是我的想法、我的看法,结果是像经上讲的“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坑”。这麽一来,依靠一个善知识做老师,这就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到哪里去找老师?很难。有一些人常常想,也都是我自己怎样个想法,大概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很不容易接近,很难亲近。我们这种想法错了,完全错了,所以这种妄想,往往真正善知识,有许许多多人不敢亲近。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自己很感慨的跟我说,因为有许多人觉得他的地位很高,不敢亲近。他说: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任何人来看我,我一定接见。可见得不敢亲近的人,都是自己观念上产生了错觉。我们有缘亲近他老人家,老人是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跟他老人家坐在一起,真的是如沭春风。到章嘉大师圆寂了,火化之後捡出一万多颗舍利,轰动了台湾佛教界。有许多这些大法师,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亲近他老人家;没有机会是你们不肯亲近,不是他老人家拒绝,不是他老人家摆架子,他老人家一点架子都没有。所以毛病都出在: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出在这里,把大好机缘当面错过了。
  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也如此。无论什麽人到台中去拜访,他没有不接见的道理,只是他工作很忙,要跟你安排时间。章嘉大师没有那麽繁忙,随时可以找他。更早期我亲近方东美先生,这是当代的大哲学家,许多人对他都存敬畏之心,不敢亲近;由此可知,许多的因缘当面错过。方老师跟我说,古今中外几乎都一样,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他要找传人,世间人讲传宗接代,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个愿 。如果没有传人,自己修持再好,自己死了就断掉了。传人到哪里去找?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所以也是个缘分,可遇不可求。遇到什麽人?要有人真正肯亲近他。他再细心观察,再慢慢诱导,满他的愿 。我们有幸,听到方老师的名,我对哲学很有兴趣,跟他也不认识,也没有人介绍。自己写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写一篇文章,我那文章还在,写一篇文章、写一封信给他老人家。一个星期之後,他就回信给我,约我到他家见面,面谈。面谈就是考试、面试,这一面试他对我很满意,我就很幸运了。我的要求一点都不苛刻,决定不敢麻烦他老人家,只是希望在学校里旁听他的课,我希求如此。见面之後,我的收获出乎意料之外,他不让我到学校听课,叫我每一个星期,星期假日到他家里去,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每一个星期天上两个钟点课,在他家里,学生就我一个,这特别待遇。他为什麽要这麽做?大概他在一生当中还没有遇到第二个。好学、诚恳,真正肯用功,但是这个课程从来没学过,哲学的典籍没有读过,这些哲学的老师教授没有亲近过,所以他看到这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的,所以就非常珍惜。他曾经举比喻说,好像书法家写字、画画一样,纸张一定是白纸,如果你拿很肮脏的纸,他就表现不出来。你没有接触过,这是一张白纸,不让我到学校旁听是防止污染。到学校去一定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很多知见,一定会认识一些教授,这些教授个人有个人的说法,我会变成无所适从。
  那个时候我不懂什麽叫师承,他用这个方法来防止,专门跟他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给我奠定这个基础。我从他这个地方得知佛法的殊胜圆满,所以发心专攻佛法,这个缘分也殊胜。我接触佛教的经典不到一个月,有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看到我是初学佛,才一个月,他很欢喜,也像方老师的态度一样,让我每一个星期天到他的住所。他不是住在寺院,他是住在政府给他一楝日本式的房子,花园洋房,他的住处。每一个星期到他那边去一次,也是给我两个小时,这样我跟他三年,一个老师教。我们在外面接触到一些问题,问谁?回去问老师,向老师请教,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佛法是跟谁学的?张三说话你也听,李四说话你也受影响,你到底是跟谁学?你怎麽能有成就?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很容易被诱惑,很容易被动摇,你的前途就毁掉,你不能成就。
  这些人他教学的态度就是主城神,防御你的正念,防御你的正思惟。他护持很得力,叫你没有机会接触别的人种种异端的说法,不一样的说法,才能真正的帮助你。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我佛法上指导的老师失掉了,非常痛苦。在这个时候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老居士那个时候七十多岁,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几岁。朱老居士给我介绍忏云法师,又给我介绍李炳南老居士。我为了专修佛法,亲近章嘉大师三年,知道佛法的殊胜、知道佛法的好处,下定决心专修专弘,把工作辞掉,到忏云法师茅篷里面去参学。我跟他半年,学了一些出家人的生活规矩,他不讲经。我住山的时候,读《弥陀经疏钞》、《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我读《弥陀经》这三种注解。而且将这三种书的科判画成表解,做成科会。我对於科判产生兴趣就在那个时候,一展开之後全经的经义一目了然,章法次第有条不紊。同时在山上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文钞》是在那个时代,对净土生了信心。因为这麽一个基础,以後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专修净土,专弘净土。
  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的教学非常严格。因为过去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又曾经亲近忏云法师半年;换句话说,到他那个地方,他也觉得我已经有点污染了。不过还好,还不太严重,只经过两个人,这两个人李炳南老居士都非常佩服、非常尊敬。时间才三年,染污还不太严重,所以直截了当跟我谈条件。要到台中亲近他,拜他做老师,第一个条件,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所看的书,只要看的是文字,不管是世间的、出世间的,不经过他的同意不准看。我原先以为条件很苛刻,这条件是什麽?就是此地讲的主城神的任务,他的责任。他要护学生的正知正见,要防御邪知恶见渗透,他防得严。决定不可以听这个人说、听那个人说,这个人送个东西给你看,那个人送点,那还得了吗?你全都乱了。纵然你能保持正知见,你正知见里面已经有邪知见渗透在里面,已经不纯了,对你的修学自然就产生了障碍。所以现在学道非常困难,为什麽?你们看得太多,你们接触得太多了,你要想得清净心,谈何容易?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我们有念佛堂,真正要想来学教、学讲经,先到念佛堂老实念三年佛,然後再来学经教,没有问题。这三年把你一切邪知邪见、乱七八糟,洗得乾乾净净。到念佛堂不准有妄想,只一句佛号,三年把你恶见洗刷乾净。然後你再来学教,不一样了,你会开悟,一定的道理。我在台中李炳老会下受了十年的训练,十年就听一个老师的话,所以老师对我们真是叫了如指掌。你看过什麽东西,学过什麽,他都知道,他才能指你的路,才能指你的方向,帮助你走向成佛之道。如果你要不听话,阳奉阴违,表面顺承,私下还是偷偷的去看别的东西,还是喜欢听别人的闲言闲语,老师有慧眼,他有没有神通我们不知道,他一看就看出来了。看出来之後怎麽样?他对你很客气,你所有的过失,他不责备。我们曾经问他老人家,你为什麽这样?已经不能教了,不要做恶人,彼此好来好往,所以你有过失,他绝不说你。真正要教你的时候,对你很严厉,有打有骂,没有好脸色给你看,那是老师对学生。学生不听话,他就把他当朋友看待了,不是学生,朋友;客客气气,欢欢喜喜。相当不容易,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巧方便,才能帮助一个学生,一个真正有善心、有条件求学的学生。
  他如果要不全心全力帮助你、成就你,他对不起自己,他也对不起他的老师,也对不起他的父母。为什麽?他之後没有传人。我们在经典里面读过,传法重於弘法,弘法是福德,传法是功德,不一样。你自己讲经讲得再好,你死了後继无人,你怎麽对得起佛法?你怎麽对得起众生?所以一定要全心全力培养後学,真正做到续佛慧命、正法久住,这个世间人才尊称你是一代祖师,祖就是你有传。你没传,到你就断了,修得再好,人家对你是另一个看法,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在此地讲“宝峰光耀”,高度智慧,防止邪非,这才能真正成熟众生。所以第一句智慧,你没有智慧不行。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当中来。禅定在我们净宗是一心不乱。我们到念佛堂,念佛堂求什麽?念佛堂就是求一心不乱,不是求别的。要想得一心不乱,必须放下万缘,进入念佛堂之後什麽都不想,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才能相应,才能够成就一心。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定能开慧,开智慧就是宝峰光耀主城神,他表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真正能够防护自己的道业,防护自己的清净心,心城就是清净心,防护自己的平等心,防护自己觉而不迷之心,在我们初学师道第一,你能够守住师道,你就有办法。就是说我跟一个老师学,在我没有开悟,没有得一心不乱之前,我绝不亲近两个老师,我一生只跟定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说的我听他的,别人说的我不听,我们这个城才真正守得住,不会动摇、不会退却。
  现前这个世间,我们也不认识善知识,我们也找不到善知识,怎麽办?找古人。这个没有问题,古人里面的祖师大德都是善知识。不但当时公认,後代都公认,这还能错得了吗?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对我非常爱护、非常关怀,他教导我,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是他老人家的谦虚话,他说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他介绍我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对我的态度不是师生,是同学;他看我是同学,我尊他是老师,他看我是同学,我们都依印光大师做老师。印祖现在不在了,印祖的《文钞》在,每一天读诵《文钞》,深解义理,依教修行,印光大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换句话说,我们听听别人所说的话,听听别人的这些知见,回去再到《印光大师文钞全集》里面去翻翻,印光大师有没有说?没有说,不听。我听老师的,我遵从老师的,我这一生成佛之道能走得通,没有障碍。如果听信别人的那一些门道,就会把我们的正法破坏,至少他在我们菩提道上造成了障碍。我们纵然有能力突破也很费劲、也辛苦,哪里说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今天读到主城神,在这一个时代感慨实在是太深太深了。谁能帮助我们,守住我们的法城、守住我们的心城?佛菩萨慈悲,有感必应。我们自己要有感才行,自己没有正知正见,没有一个真诚的愿 ,佛不来应,妖魔鬼怪先来应,这就麻烦大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邪师说法,邪师相当高明。诸位如果读《楞严经》,看看《楞严经》末後有一卷半的经文,《楞严》有十卷,第九卷的下半部一直到第十卷。一卷半的经文相当长,讲什麽?五十种阴魔。那个境界如果真的遇到了,你怎麽知道那是魔境?我们决定会把它当作佛境界,决定跟他去了。我跟李老学《楞严》,李老特别教导我们这些学生,魔的伎俩高明,他也给你讲经说法,也给你讲如来正法;一百句话里面九十九句都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让你跟他学的时候,你完全不能够觉察,你就跟他去了,你很难辨别。那一句邪法就那麽厉害吗?老师举个比喻给我们说,你茶杯里面盛的一杯醍醐,满满的醍醐,纯正之法,它里面加一点点毒药在里头,这一碗醍醐你喝下去就要你的命。这个比喻比得好,一百句是正法,里头一句邪法,就把你法身慧命断掉了。魔说法高明,你不能不佩服,没有真实的智慧,你怎麽能够辨别?所以今天讲防御心城、防御法城,第一句要宝峰光耀,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高度智慧、真实智慧,你才能够识货。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师道,尊师重道;没有这个能力辨别,决定不敢离开老师。我们今天学《无量寿经》,依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夏老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习《华严经》,我们依靠清凉大师的《疏钞》,依靠李长者的《合论》,清凉、李长者是我们的老师,别人要是来跟我们讲《华严》,我们得要看看跟老师讲的一样不一样;一样,我们点头,不一样,绝不接受,这叫师承。我们是有老师的,决不是胡造谣言,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据。在佛门里面许许多多的善知识,他们所依据、根据经典不一样。你要晓得根据经典不一样,我们决定不能跟他学习。为什麽?佛说一切经是应一切众生根机而说的。就跟大夫给病人治病处方一样,经典就是治病的处方。大夫高明,看我的病给我的处方,看你的病给你的处方,我们两个处方不一样。纵然害相同的病,看看我的方子也有这几付药,你也有,可是分量又不相同;我这个方子一钱,你那个方子变成三钱,每个人不一样。我吃这个方子对症下药,我的病能好,你吃你的方子病能好;我们两个换一个,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咱们病都不能好。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有能力防护自己的法城,防护自己的心城,任何人所讲的,我们决定不动摇。凡是他要劝你学别的法门,劝你依别的注疏,都是不明白这个根本的道理。他认为他学的那个很好,你学我这个也不错;好像我生病吃这个药方,我一吃就好了,你生病拿这个药方去吃,一吃就好了。吃死了,还不知道怎麽死的?所以真正明理的人,他不会做这个事情。像《华严经》末後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修一个法门,他对别人的法门只有赞叹,他也不学习。他害的那个病,吃那种药好,他一吃,他病就好了,怎麽不值得赞叹?可是要晓得,我害的病跟他的病不一样。就是《无量寿经》九种本子,个人喜爱也不相同,哪一个本子对机就行。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还有彭际清的节校本,九个本子都在面前,你随便喜欢哪个本子都行。你喜欢,你才能生起信心、愿心,你不欢喜那就难了。所以这麽多本子,说穿了投其所好,真正往生还是要靠一句阿弥陀佛,光念经不行,一定要念佛。经典的作用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你看了之後生起欢喜心,进念佛堂老实念佛,你就决定得生,不就是这麽个道理吗?所以一切众生喜欢任何一个本子,我们热烈赞叹,决定不可以毁谤;你要是毁谤,谤佛、谤法、谤僧,你毁谤三宝。任何一个本子,从里面生信心,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相信净土,相信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本子虽然不一样,都是说这桩事情,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愿心。这个原理我们要懂得,就不受外面人种种异端的说法,我们就不受影响。无论他怎麽说,我们听了笑一笑;你功夫还不够,还没成熟。如果你大开圆解,你就不会有这种知见,你一定也欢喜赞叹。
  第二尊∶【妙严宫殿主城神。】
  “妙”是微妙、奇妙。“严”是庄严。“宫殿”在此地是比喻,比喻慈悲、覆护,盖覆保护你。我们建一个宫殿,你就不会受寒暑之苦。你在这个房子里面,可以避寒避暑;夏天避暑,冬天避寒。所以佛在经上常将宫殿比喻作慈悲。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就像宫殿一样,照顾一切众生生活起居,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宫殿比这个意思。它有守护、有防御的意思;守护,让我们身心安乐,护身心安乐;防御,防御寒暑的侵袭。这与主城神关系很密切。而这个宫殿不是普通的宫殿,微妙庄严的宫殿。微妙庄严含的什麽意思?让我们居住在这个宫殿里面得大安稳、得究竟乐,那才叫微妙庄严。大安稳一定要证究竟的佛果,如果不能证得究竟圆满,大安稳得不到,大安稳、大圆满都是一句赞叹的话,不是真的。大安乐就是真解脱、真自在,如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才是大自在、大安乐。由此可知,护法神他要到什麽时候,才真正尽到他护法的责任?一定要护持我们到成佛,他才是把责任做到圆满。我们没有成佛,他护持的责任就不圆满,他还要继续不断的护持,一定是护持我们从凡夫地到圆满究竟的佛果位。世法里面常讲成人之美,成就人的好事也要成就到底,不可以说是护几天之後就不干了、就退心,那就不对。无论遇到怎麽样的艰难困苦,护法的心愿永无退转,一定要护持到底,一定要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所以第一位是给我们讲高度圆满的智慧,这个地方是给我们说明护持的愿心,以及护持的方式。方式是用比喻说的,宫殿就是讲无微不至,对於你的护持照顾无微不至,极其细微之处都想到,都做出防范,都做出导正;你稍微有一点偏斜,一定要把你纠正过来。
  我们知道在末法时期,凡夫成佛,凡夫一生证究竟圆满的佛果无过於净土,净宗法门里面无过於持名念佛。所以念佛堂就是菩提场,是我们往生不退成佛的道场。这个道场无比殊胜庄严,为什麽我们今天还在讲堂上要讲经?讲经为什麽不可以中断?因为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妄想、恶习无量无边,外面稍稍一勾引,心马上就跑了,主意就改了,立刻就退转了,我们前功尽弃。因此每一天晚上,这两个小时讲经就非常必要。讲经是什麽?扶正你,不使你有一丝毫的偏斜,把你扶正。这样有了三年五载,大家基础已经稳固,那个时候不讲经没有关系。你的心定了,知见纯正了,外面邪师没有办法渗透、没有办法侵入,你成功了。现在九华山来找我,要我去,这一去两个星期,两个星期不讲怕大家又退心;三天不听经妄念就起来了,两个礼拜不听经妄念会长很高。到那个时候,我们再要把你拉回来,不知道又要费多少力气。他们不晓得我为什麽不愿意离开新加坡?大家基础是刚刚才开始,这个时候要离开时间久了的话,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所以九华山如果能找到替身,我找替身去,我们这是不得已的苦心。天天讲,你们大家念佛堂气很旺,三天不讲气就瘪了、就消了。这个事实摆在此地,你们都很清楚、都很明白。不能一天不听经,用这个来破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念佛堂让你精进,勇猛精进,你才念得法喜充满,感应不可思议,这个也是妙严宫殿主城神。今天在这个地方妙严宫殿主城神,李木源居士以及居士林、净宗学会诸位领导的同修们,主管这些业务的同修们,你们统统都有这个使命、有这个责任。
  第三尊∶【清净喜宝主城神。】
  这就是说护法心城,心里护法城、护心城,要清净,要法喜充满,这就是宝。清净是宝,欢喜是宝;清净是讲内心,内在的,欢喜是表现在外面的。佛法里面讲皆大欢喜,法喜充满,诸位想想如果不是以清净心修六和敬,怎麽能够生欢喜心?这个境界特别是显示在念佛堂。诸位今天在念佛堂,你非常明显的觉察到法喜充满,你有感受。这一边念佛堂悟全法师现在暂时在带领,他昨天打个电话告诉我,说同修们请求这一个星期天要念两天两夜,好!大家要求的,好事情,试试看。正好遇到新加坡的国庆,四十八小时念佛庆祝国庆,这个意义太殊胜了,世界上其他地区还没有过。我们热烈庆祝新加坡的国庆,念四十八小时的佛号。可是念佛堂里面的一切设施,一定要听从大众的意见,需要改进的一定要努力的去改进。我听大家说,悟通法师的地钟敲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够生欢喜心;悟千法师敲的地钟,大家听到觉得感到很急躁,不太舒服,这个要改进。通师敲得大家欢喜那就是如法,契合这个道场根机,就以他为标准,我们练地钟就要向他学习。勇於改过,绝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我们才有进步。尤其念佛堂,念佛堂是为大众,不是为自己。我们敲地钟是替大众服务的,不是为我,是为大众;不可以叫大家听我的,我要听大家的才行,不可以叫大家听我的。听说悟全法师怕冷,晚上温度开得很高,开得很高,诸位要晓得,此地通风的设备都有冷气,冷气二十度以上就没有排气,它就不是换气;二十度以下它换气,有换气的功能,调节空气的功能,二十度以上就没有了。那没有就显得很闷,人多的时候受不了,空气不好就昏沉。全师要怕冷,我那里有厚的大衣可以给你穿,你有御寒的装备,你要晓得大众在气候冷的时候,格外能提醒警觉心。所以不可以为到我一个人,让大众都要受很多辛苦,这就不好。如果你自己觉得念佛堂冷气开太冷了,受不了,你可以离开念佛堂,专门学讲经,回到芽笼会所去,我们另外找人来带领,这样都好。一切为大众,一切为佛法,我们要守护法城,守护心城,不可以因为我自己一个人的方便,让一切大家不方便,这样不好。所以如果觉得冷气开得太冷的话,自己可以多穿一点衣服,这没有关系;海清可以做厚的,做呢的海清都行、都可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替大家来着想,让大家在这边念二十四小时、念四十八小时,甚至於将来的时候,我们每一天日夜念佛都不间断,一定要让大众在这里念到法喜充满,这是一个高度的原则。他们的动态,出家人在念佛堂有护法的任务,都要照顾到。如果他太疲倦了、太勉强了,一定要劝他休息。他休息好了,精神恢复的时候再到念佛堂来念,所以念佛堂的旁边一定是休息室。有人来问:可不可以躺下来休息?可以。不要脱衣服,你休息半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醒过来了马上就回到念佛堂去。如果你不躺下来,能够坐在那个地方休息也好,你喜欢躺下来也行。总之让大家都能够方便,让大家都能很舒适,就是天天不断念佛也很舒适,也能够做到清净喜宝,身心清净,法喜充满,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利益,才能得到受用。
  念佛堂这个名逐渐传出去了。前几天美国达拉斯的谢居士夫妻两个到这边来参学,前天回到美国打电话告诉我,他现在已经组成一个小团十五个人,从美国达拉斯要到这边来念佛,好!今天悟行法师到美国去巡回弘法,这一次他是我的替身,美国许多地方请我讲经,我没有法子去,这一边不可以离开。所以我说,你要把我这个不得已的苦衷,转告美国那一边地区的同修们。要知道现在念佛堂刚刚建立起来,非常重要,我们要全心全力照顾大家,决不可以有一丝毫错误的知见渗透到我们的地方,决不能够看到大家退转、懈怠,不可以。所以要全心全力的照顾,不能到美国去,请他们原谅。我派他代替我去巡回讲经,同时附带着邀请他们各个地方组团到新加坡来,到这地方来念佛,到此地来听经。学了之後,再把我们这个理念、这个设施,他学去之後,希望在美国各个城市也去建念佛堂,也照我们这个方法来共修。讲经当然很需要,我不能去讲,我们每一天讲经的录像带,都可以拷贝送给他们。你们那边买大电视,每天一样听经,不过就是时间差几天,那也不要紧。还有他们想到,那边找不到法师领众,找不到法师,居士也可以领众,不会敲法器没有关系,到新加坡来学。你到新加坡来住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们专门开班来教你。所以希望我们这个地方的学风、道风,不久能够传遍全世界,你就想这个地方的功德多大。你们到念佛堂来念一堂佛,念个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无比的功德。你在家里念不行,一定要到此地来念,这个地方影响力太大了,影响到全世界;你在家里念佛的时候没有这个影响力,所以在这个地方念佛真正是无量功德。这个影响里面有潜在的功德,消除世界的劫难,纵然不能完全消除,把劫难减轻,功德就很大。把劫难的时间缩短,本来这个劫难有个三年五载,你能够把它缩短变成一年、两年,这功德就很大了。所以今天对於全世界来讲消灾免难,真正的功德在念佛堂。一般道场里面,像从前我在美国,度轮法师要搞消灾的法会。搞什麽?从前中国古时候叫做水陆法会,这是一个大的消灾法会。度轮法师又加了一个字,水陆空,搞水陆空法会,搞的规模很大。在中国请了几十个法师,美国找不到法师,在中国请了几十个法师,在万佛城做消灾的法会。有没有效果?很难讲。不是水陆法会没有效果,问题是做法会的这些人,这一些忏仪都是经典里面取的精华,祖师大德作的。要怎样去修?诚心诚意去修,念诵忏仪的时候随文入观,他就契入境界,这个功德才大。如果只是照着文字念一遍,没有功德,那有什麽功德?你要把这个仪规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这个人就超凡入圣了,功德是这麽算的。你自己修学要没有契入境界,功德是非常微薄,无济於事。超度的理论、事实,《地藏经》上说得很明显。《地藏经》婆罗门女、光目女,虽然只讲超度她的亲人,超度一个人,但是理论是相同的。你超度一个人,超度全世界死难众生,超度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原理都相同,一定要真正修行的功夫。我们以婆罗门女为例子,她超度她的母亲,用什麽方法?还是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最快,最快速、最稳当、最有效果。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她念一日一夜,一日一夜人家就念到一心不乱,这是功夫成就了。怎麽知道她念到一心不乱?她在定中见到地狱的境界,遇到无毒鬼王。定中境界,无毒鬼王告诉她,无毒鬼王称她菩萨,他说:菩萨,你为什麽缘故到这个地方来?婆罗门女就问他:这什麽地方?无毒鬼王告诉她这是地狱。只有两种人可以来,一个是造作地狱业因,他堕地狱受罪,他会来;另外一种就是,菩萨发心要到地狱来度众生。不是这两种人,这个境界见不到。婆罗门女是凡夫,因为孝顺母亲,知道母亲造罪业很重堕地狱,一心一意要救度她,所以就拼命念佛;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乱,她本人超凡入圣,这个功德多大。她为什麽能超凡入圣?因为她母亲堕地狱;她母亲要不堕地狱,她一天一夜决定念不到一心不乱。为什麽?她心是懈怠的、散乱的。现在急着救母亲,救命要紧,非干不可,所以一天一夜就超凡入圣。经上讲七分功德自己得六分,她的母亲得一分。母亲什麽功德?不是母亲遭这个难,不会逼她用功。母亲的功德是,逼着孝顺的儿女非用功不可,非救我不可;你要救我,你就要成菩萨。她只好就作菩萨了,就这麽个道理。我们这个念佛堂的人,如果说是一天一夜,能够有十几、二十人到一心不乱,这个世界的灾难就能消除。你今天不是为度亲人,是度全世界苦难的众生,我为谁念的?在念佛堂,我是为一切苦难众生念的。我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我不能够念到清净心现前,这一些苦难众生就没救,这真正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你在这里面成佛、成菩萨了,得一心不乱就是菩萨,这是世界上这麽多苦难众生在这里逼你,在那里求你,赶快救他,伸出援手。你怎麽救?只有你自己成就,就是救他,这就是他的功德,道理在此地。
  由此可知,我们做个水陆法会,不是做不好;如果心地散乱,七天法会做完了,心里头还是散乱的,还是搞贪嗔痴慢,还是是非人我,哪有功德?什麽都没有。七天法会做完,我们真的就超凡入圣,这个功德就殊胜,才有真正的功德。所以古时候这些超度的忏悔忏仪,不是不好,真好,你要懂得怎麽样去修学。你明了之後,那麽复杂的忏仪,哪有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来得简单、来得容易?愈是简单、愈是容易,愈是高明的、愈是最殊胜的,人人能够修,人人能够成就。所以念佛堂的功德就无比的殊胜,比什麽海陆空法会都殊胜,都不能比,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说的。灌顶法师实在讲也是很了不起的人,他的著作很多很多,收在《续藏》里面。他在《观经直指》里面讲,其他他的著作我们读的比较少,《观经直指》是净宗的经典,《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他老人家作的。他在里面说,这个世间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任何经法忏法都没有办法忏除,最後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所有一切经法忏法不能忏除的罪业,一句佛号能把它忏掉,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灌顶能说出这一句话不简单,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个话他说不出来。他明了忏除业障最有效果的、最有力量的,就是念佛。所以你真正懂得,你就不要再去念大悲忏、净土忏,都不需要。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总忏,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第四尊∶【离忧清净主城神。】
  “忧”里面就包括苦,远离一切 苦,得到喜乐清净,这一句是讲护持的效果。一定要令你所护持的法,你所护持的人,要帮助他离忧得喜乐清净,你的护持责任才尽到。不是随随便便讲,我发心护持,我一生都不改变。可是你护持,怎麽个护持?你叫被护持人天天忧悲苦恼,你就护错了,你就找麻烦,这不是护持。所以护持要讲求效果,效果要叫他离忧悲苦恼,得清净安乐。我们今天这个道场,就是向这个目标去做。弥陀村建立,只要你真正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念佛,求往生,求成佛,你什麽忧虑都可以放下。衣食住行,四事供养,我们这一边统统成就,不叫你有一点忧虑,这是主城神的责任、主城神的使命。我们不怕人多,人愈多愈好,为什麽?来一个,这个人是来作佛的;来两个,两尊佛;来一千,千佛出世;来一万,万佛成就,这还得了,佛愈多愈好。我们哪有那麽多的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供养万佛,还有什麽问题?每一个人都想修福,在这里面出一分钱、出一毛钱,是供养真佛,福报就不可思议。你做别的善事总比不上这个功德殊胜,这里是供养佛。所以如果你在世间,觉得这个世间太辛苦,生活太艰苦,生活太不好过,你真正觉悟,放下了,到这儿来作佛,你的日子很好过。你们想想亻炎虚法师以前跟我们讲锅漏匠的故事。那个故事我们是从录音带上听到的,把录音带写成文字,附印在《念佛论》的後面,我想不少同修看过。锅漏匠为什麽发心出家?生活太苦了,日子真不好过,所以找到谛闲法师,看谛闲法师过得很舒服、很自在,他要追随。他跟谛闲法师的关系是同乡,同一个村庄,小时候的玩伴。长大之後,因为一直生长在乡下,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了补锅、补碗这麽一个手艺,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从痛苦里面觉悟过来,就找他小时候玩伴,现在也当了法师,找到了。那个时候谛闲法师还没出名,在观宗寺当知客师,不是当住持。找到他了,找到之後问他来干什麽?苦,太苦了,日子过不下去了,想出家。谛闲法师就为难,他那个时候有四十多岁,四十岁出家太晚了。学经教你不认识字,出家生活仪规,像这些他也都学不会,笨,笨手笨脚。可是到最後,他死赖着不肯走。谛闲法师搞得头都大了,没有法子,最後跟他谈条件。你要真出家,你得听我的话,他这个条件接受了;我认你作师父,你说什麽,我就听什麽,一定照办,这才给他剃度。剃度之後,你不要受戒。受戒什麽?他受不了。他什麽都不懂,戒堂那些仪规,他怎麽学得会?天天挨打,甚至於把他赶跑。你也不要住在寺庙里,住在寺庙天天早晚上早晚殿,你课诵也学不会,怎麽办?
  温州乡下有很多小庙,没有人住的破庙,给他找了一个地方,叫他一个人住在那里。附近找几个护法,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油盐,让他生活能过得去。又在庙的附近,找了一个学佛的老太太,每一天给他烧两顿饭,午饭、晚饭来给他烧饭,帮他洗衣服,照顾他。那个福报好大,以前哪有这个福报?现在衣食不愁了。老和尚教他就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他真听话,一天到晚他什麽念头都没有,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四年,他往生多殊胜,站着往生,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之後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替他办後事,死了以後还站三天。因为乡下到温州,那个时候交通工具没有,要走路去;派人走到那里报信,再等谛闲法师回来,往返三天,替他办後事。一句阿弥陀佛成就。所以这个世间生活过不下去,生活太苦了,到这个地方作佛,你看多好!学锅漏匠,我们真供养。你只要真肯作佛,我们就真供养。二六时中决定不离开念佛堂,念累了赶紧去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立刻回到念佛堂来念佛,我们就真供养你,乐意成就你去作佛。这就是离忧清净主城神教给我们的这些事,我们明白之後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把它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有效果,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这十尊主城神的介绍,真的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的道场,落实在我们的修持。
  【华灯焰眼主城神。】
  这是第五尊。从名号里面都显示出智慧光明,与菩萨的六度万行,这是保安护法主城神他们所护持的。“华灯”表外面的境界,六尘境界;“焰眼”是表智慧的六根。根尘相即,无不充满智慧,如同经中所讲“如来全身欢笑”,这个意思相同。何以全身能够欢笑?一般笑容欢喜表现在面孔里面,我们不知道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欢悦,全身欢笑。这个地方是依正庄严,花灯焰眼表依正庄严,真正是尽善尽美。
  第六位:【焰幢明现主城神幢。】
  “幢”在此地当然是法幢,法幢高树,光明遍照,这就是有焰的意思;“焰”表光明放出来的意思。“明现”,明是明了,现前。即使世间愚昧的众生,他都能够清楚的了解,这个地方有正法的法幢。实在说法哪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人心正,一切法无不是正法;人心邪,《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正法;邪正之分是在一念之间。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体会到佛给我们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到什麽程度?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含摄在其中,不一定是佛所说的。如果说这个法是佛菩萨所说的,这狭义的。正是大经里面所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那个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怎麽晓得,他说法说得那麽圆满?《华严经》上就看到,《华严经》上所说的世出世间一切法,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乃至於祖师大德,他能够将每一法都会归到自性,都跟自性密切相连,融会成一体,怎麽不圆?为什麽他能够会归,我们不能会归?这个道理也不难懂。他能会归,是他没有成见就会归;我们没有办法会归,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一切法不能圆融。他离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一法不圆融,没有一法不是自性。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从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狱,都是唯心所现,都是唯识所变。所以任何一法会归到心识就圆融,哪有一法不圆?会归到心识就没有障碍了。《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无碍就是大涅槃,诸佛所证的大涅槃境界就是四无碍的境界。所以一一法圆融称性,没有一样不是明显的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些护法的主城神,他们是护这个法。我们自己修学,修学包括我们的生活,诸位一定要晓得,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乃至於一切应酬也是修行。我们每一天从早到晚,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接触之处,无处不是修行。所以维摩居士说,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道场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你修行证道的处所;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修行六度万行的处所,你行道的处所。所以道有修道、行道、证道,哪个地方不是道场?如果你不懂得,修道、行道、证道哪个地方是道场?没有一处是道场。会的则“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的那真是“踏破铁鞋,也无觅处”,也找不到。第七尊:
  【盛福光明主城神。】
  “盛”是茂盛、盛大,这是讲大福德。大福德一定是有真实智慧做基础,没有智慧纵然修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必定是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不是大福;盛福是大福。真实的福报世间人往往见不到,也就是说,他们观念当中想像的福报,跟真实的福报不一样,差距很大。诸位如果细读《了凡四训》你就知道,袁了凡他观察一些读书人,他观察得很仔细,看到这个人今年一定能够考取功名,这一些人都有福相。他看到这些人的福相,他就能够判断,这个人今年去应试一定会考中,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准确,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很多。真正的福相,这个人稳重,远离恶法,一心向善,能忍让、能节俭,真正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大福德相。了凡先生说这一些事情,《华严经》上佛也说,大福德相是什麽?打你不还手,骂你不还口;不仅如是,心平气和,没有一丝毫怨恨的意念,这个人是大福德相。他能感动诸佛护念,能感动一切善神尊敬。善神尊敬他,哪有不保佑他的道理?诸位要知道,稍稍受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心里面就怨恨,怨天尤人,几天都不能平息。给诸位说,这个人纵然是大富大贵,也是薄福之相,没福。他那个大富大贵是前世修来的,很快就消完了。为什麽?他这个相不是一个有福德的相。特别是容易发怒,轻易造业,这是没福之相。这些世出世间的典籍,里面讲得太多太多,希望我们稍稍留意就能明了,自己要认真修学。自己有福,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自己没有福报,菩提道上障碍重重。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我们自己没有福报,一切要求佛菩萨,他一再嘱咐我不要求人,以後我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求人非常困难,人家帮助你,你得看人家脸色办事,与道心完全相违背,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一生都要靠佛菩萨,一切顺逆境缘,我们一生的遭遇,有顺境、有逆境,我们一生所遇到的人,有善人、有恶人;他老人家讲,这一些事全都是诸佛菩萨给你安排的,既然是佛菩萨安排的,一切都要顺受。善人、善境界,当然容易顺受;恶人、逆境界,不好受。如何能在善恶境界里面,你能够学到平等受,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就能在一切境界里面常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就是法喜充满,就是你的福德现前。如何能平等受?善恶都不计较,知道顺境善缘性空,缘起性空;逆境恶缘还是缘起性空。决定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决定不可以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更错了。这样我们才明了,修行人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要把它修掉,到哪里去修?到哪里去磨练?就是一切境缘当中。然後你不但遇到恶缘、恶人,你不生气,反而感激。为什麽?没有这个境界现前,怎麽知道自己到什麽境界?自己的功夫到什麽程度?不知道。这个境界一现前,自己就清楚了,我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在这个境界里面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我应付这些境界如不如法?这个如法与戒学相应。一切都如法,与戒定慧相应,与佛陀教诲相应,与性德相应,他怎麽不欢喜?法喜充满。纵然没有见道,距离见道位应当不远了。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果,大乘的见道位是圆初住菩萨,逐步逐步接近了。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凡夫知见淘汰掉。以往我们都是凡夫知见,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就生嗔恚、生烦恼,诸位要晓得这是凡夫知见,这是轮回心。我们要渐渐把凡夫知见、轮回心远离,逐渐靠近佛知佛见,要靠近自性相应,这就对了,我们所走的路方向目标就纯正。在过去跟诸位说过,我们不怕距离远,只要方向目标对准,就能一步一步接近,最後必定达到这个目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也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决定不能把这个疏忽。确实有许多修行人重视修慧,疏忽了修福,固然也好,但是不圆满。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罗汉天天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他因为修慧,证到阿罗汉果;因为没有修福,没人供养。没有人供养,很苦的事情,自己苦倒无所谓,没有办法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福报,你要真正有人供养清净庄严的道场,才能接引广大的众生,没有福怎麽行?可是你要是专修福不修慧,那更糟糕,所谓是“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他不修慧,所以他来生堕落到畜生道,变成大象;因为他有福报,这个大象是皇帝所养的,照顾得很周到、伺候得周到,出去的时候满身都挂着缨络,金银珠宝,它畜生。佛称二足尊,二就是福慧,福慧两样都圆满,足就是圆满。所以佛法决定不是劝你别修福,实在讲是叫你福慧双修,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在生活方面、在修持方面才能够免除一切障缘。第八尊:
  【清净光明主城神。】
  这德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清净”,一定要心清净,心清净之後,你的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你所居住的环境就清净,清净就放光明。这是我们学佛人,特别是修净土的同修要特别注意到。佛告诉我们,入道的门径,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方法很多很多,无量无边,说之不尽。可是到最终极的时候,到最接近心性,这一总归纳三个门,觉、正、净这三门。三门当中任何一门进去,都是得大圆满;觉、正、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无论从哪一个门进去都得大圆满。所以我们修学,对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一定要尊敬、一定要赞叹,如同诸佛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所示现的,这是教我们学习。没有进去,也就是说你没有见性的时候,确实有三门,见了性之後,这三门就融合成一门。实在讲连一门这个意念都没有,才是真正究竟圆满。我们在因地,因地没入门,清净心,诸位想想他觉不觉悟?当然觉。清净心,他知见正不正?当然正。可见得一门在因地上已经含摄三门,果地上当然是圆融无碍。清净心在哪里修?在生活里面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修。怎麽修法?修不着相就清净了。一着就被污染,就不清净,一着就迷了。诸位要晓得,不着就没有障碍,无碍;一着障碍重重,没有不造业的,造业都是为着相。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里面,跟六道众生和光同尘,跟六道众生过同样的生活、做同样的工作,六道众生染污、造业、受报,他们在这里面清净、不造业;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他们在六道里面,自受用与一真法界无二无别,就是经上常讲的不思议境界。可见得外面这个境界,说到境界包括自己的身体,无一不是随心所现,随识所变,随着你的识在变。所以清净心自然就变现清净的境界,就这麽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佛常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跟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没有两样,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可以圆成佛道,《华严》上说的就没错。第九尊:
  【香髻庄严主城神。】
  此地说的香,确实是有香气。我们一般人都知道,每一个人身体都有一个气味,佛法里面这个香,就是这个气味,你鼻根所对的。不但一切有情众生身上气味不一样,无情的众生也有气味,我们平常天天不能离开的水果、青菜都有它的气味。不但这些植物有气味,再跟诸位说,矿物也有气味。如果你鼻根非常灵敏的话,嗅觉特别灵敏,矿物都有味道。气味各个不同,什麽原因?实在讲性德里面的气味:宝香。那一种气味,一切众生接触到身心舒畅,不但感觉到舒畅,能够消除一切业障,能消业、能治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好香。原本就是一种宝香,非常可惜,随着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把它变质了,变成什麽?变成我们现在身体这个气味。本来这个身体放出宝香,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现在为什麽这个身体这个气味,别说三天不洗澡,一天不洗澡就很难闻;别说别人难闻,自己闻到都不舒服。由此可知,这个气味叫业障气味,业障消除了,这个气味就变得很香,就变成宝香。“髻”在此地是形容高贵的意思。这个香非常高贵,世出世间所有的宝香都不能跟它相比,香气本身就是庄严。我们都很熟悉西方极乐世界香光庄严,无论是依报、是正报,都是具足香光庄严。这种香气完全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是迷失自性太久了,把自性的德香变质了,佛教导我们要恢复。用什麽方法恢复?初学,佛教给我们用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佛说这五种叫五分法身香,大小乘法里面都要知道修学。由此可知,如果要改变我们体质的嗅觉,在佛法有很妙的方法。世间人现在很糟糕,他想改变他的容貌,怎麽去改变?去美容。我听说有不少,还有学佛的同修,带来的副作用麻烦大了,脸上青一块、白一块,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如何改变身体这个体嗅?用香水来化妆,这还好一点。假如这个香水里面化学成分,不适合你的体质,可能带来皮肤病,也很麻烦。佛法什麽都不需要用,从清净心,心清净了,你的容貌就改变,你的相貌就清净。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美好,相貌就美好。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身体上这个味道也从心转。心是主宰,主宰这个身体的形像。你不从根本上去下功夫,舍本逐末,用外缘来帮助,没有不出毛病的。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都要晓得,才能避免一切过失,避免一切伤害,恢复到自己清净庄严。最後这一位:
  【妙宝光明主城神。】
  这个意思,这个德号的表法,前面都说得很多,诸位都能够想像得到。经里面称宝,都是讲性德,微妙至极。如果落实在事相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宝。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来说,就非常具体,也很容易了解。《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是僧宝;平等是定学,是法宝;觉是佛宝,是慧学。经题上就明显显示出三学、三宝,这是微妙至极,真实智慧。综合主城神他们护持的德相、德用,也离不开性修二门,也离不开三学六度。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细细去观察、去体会,他们在生活当中,在他工作里面,都能够与性德、与三学、三慧、六度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再看底下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一句跟前面完全相同,意思也一样。主城神这一类的护法,数量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前面跟诸位报告,它并不是数字,代表大圆满,代表究竟圆满。末後德里面,我们要特别留意。
  【皆於无量不思议劫。】
  这一句是讲时间之长,每一个团体里面这一些神众,过去的修因都不可思议。可见得修行不是短时间,不是一世,过去无量劫。既然晓得过去有无量劫,未来也是无量劫。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要觉悟,我们一定要掌握着过去无量劫中所修积的善根。我们怎麽知道自己有善根?你能到这个讲堂来听经,你一生当中只来听一次,来听两个小时,你能够到念佛堂念一、两个小时的佛,就证明你过去善根无比的深厚。你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善根,你就不可能遇到这个机会,你也不可能到这个地方来坐两个小时。外面街上人多少,附近邻居多少人,他为什麽不来?住在隔壁他都不来,没有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是有,他没有善根、福德;这里有因缘,他不能来。所以我们从这里就明了,欢喜听经、欢喜念佛,你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熟。《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是肯定自己过去世有善根,累积深厚的善根。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把因缘掌握到,讲经的道场是因缘,念佛堂共修是因缘,不可以错过这个因缘。这一生寿命很短,无论过什麽样方式的生活都不必计较,也不必执着,要看得开,要放得下,为来生着想。因为来生也是无量劫,往後无量劫的日子怎麽过?你要能够想到这一层,你真有智慧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十条路,我们走的不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四条路。我们今天摆在面前十条路∶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十条大道在面前,我们怎麽选择就在现在决断,就在这一念之间。所以我们想到未来无量劫,如果要想得大自在;佛跟菩萨这两道是大自在;声闻、缘觉这两道虽自在不大,不是大自在,是得小自在;再给诸位说,六道以下就不自在。生到天上,欲界天、色界天,虽然能够得短暂的自在,他们的寿命比我们长,长得太多了,可是要比起未来无量劫,他那个寿命就不算长,相当短促。即使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跟无量劫比,怎麽个比法?不成比例。想到这个地方,这十条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机会、这是因缘,很不容易遇得到,任凭自己选择。我们在座的同修都聪明,都有高度的智慧,你们都选择弥陀净土的法门,这个法门正确,这一生当中必定圆满成就。弥陀法门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能够平等成佛、平等往生,不容易。所以选择这个法门,高度智慧。
  【严净如来所居宫殿。】
  他们是主城神,他们的任务是护持道场。前面有道场神,道场神是道场的内护,主城神是道场的外护。主城神末後这一句,“严净如来所居宫殿”。“严”是庄严,“净”是清净,这个里面含义就很深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示我们,要用自己的德行庄严佛的宫殿,这里面有三个意思。第一个,佛宫殿是主城神所守护,他所护持的。佛在哪里?此经跟其他一般大乘经不一样,本经所说的诸佛包括了三世诸佛如来,这三世∶过去生、现在世还有未来世,着重在未来世。未来诸佛你能够护持,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全都护到,你的功德才圆满。如果你只护过去诸佛宫殿,现在诸佛宫殿,把未来诸佛漏掉,你的功德充其量也不过是三分之二,还缺了三分之一,怎麽能圆满?从本经的教义来观察,自始至终都涵盖了三世,所以它才是大圆满。未来诸佛就是现在的一切众生,如经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意思深广无限。情是一切有情众生,还要加上无情。无情是什麽?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我教诸位是把一切人,将一切人都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真正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有些人很赞叹,法师你很了不起,我跟《华严经》一比,它在天上,我在地下。我十法界里才一法界:人法界,其馀九个漏掉了;在依正庄严里面,我着重正报,依报没有在里面。《华严》教义多圆满,它讲一切有情就是十法界,正报全包括了;它讲无情,十法界里面所有的依报都包括在其中,全是佛示现之物。我们对一切人是真佛,对一切物也是真佛;换句话说,除自己一个人是凡夫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真佛变现所化的。这个人生活在如来境界之中,恒受如来气氛、恒受如来护念,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这确确实实是凡夫一生作佛,无比殊胜的法门,真正是大乘法里面圆顿到极处的法门,古人赞叹为大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能够契入,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怎麽办?只有一个办法,念佛堂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只有这条路,除这条路之外,没第二条路好走了。有本事境界马上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转不过来,老实念佛,两条路都是决定成就。我们知道这些神众,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示现,并不是真的神众,所以是真佛,不是假佛。神是真佛,人也是真佛,畜生也是真佛,桌椅板凳都是真佛,无有一法不是真佛。诸位细细去想这个理,细心去观察这些事,一下觉悟过来,豁然大悟,你就入境界了。清凉第二个意思告诉我们,“主伴善根,互融摄故”。教学的场合,佛是主席、主讲,所有的听众、护持道场的这一些神众,统统属於伴。佛的善根跟我们自己的善根也互摄互融,我们跟佛的善根集合成一体,这就是严净如来宫殿的意思。特别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宫殿、讲堂、念佛堂,这里面的气氛,这里面的磁场,有诸佛如来、有一切大众,也有我们自己,在这里是融合成一片,自然得佛力加持,自然就受佛光注照,所以道场殊胜。你们同修在这里念佛,道场建立时间不久,你们已经明显觉察到气氛不相同,你们觉察到念佛堂的气氛比讲堂殊胜,你这一个觉察是正确的。
  我们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讲堂目的是信解,念佛堂的目标是行证。如果说念佛堂气氛不如讲堂,念佛堂就失败了,念佛堂决定要超过讲堂。讲堂是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发愿,帮助你明白,念佛堂是真干。收到真实的效果在念佛堂,不在讲堂。讲堂听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肯真干,照样造罪业,古德所谓的“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真实利益。诸位同修如果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讲堂听了之後到念佛堂去落实,你就得真实利益。你要不到念佛堂去真正真修,你所听的经教只是听一点皮毛而已,经典里面真正的意思你还是不懂;不但不懂,往往还把意思解错。看到经上讲的,我的意思觉得如何,都落到我的意思去,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妄想、分别、执着,你怎麽不造罪业?我的意思、我的看法,糟了,到最後的时候,我的六道、我的地狱,到那里去了,还能跑得了吗?念佛堂我们也不断的在求改进。譬如有一些同修,光是念佛堂里面空气的调节很难适应大众,有些人怕热需要冷气,有些人怕冷,这怎麽办?如何能调适?在过去,我听说我们听经的同修,五楼有冷气,有很多同修不能适应,他们到四楼去听经,四楼没有冷气,对他们来讲很适合。现在四楼也有冷气了,怎麽办?道场一定要顾及广大的群众,看看我们将来在什麽地方,再把闭路电视装下去,那个地方不装冷气,可以适合於这些同修们。我们外面电梯门口的空间也满大,那个地方将来装个电视也可以,那一边没有冷气;看看想办法装在什麽地方,不欢喜冷气的同修可以在那边听经。将来念佛受不了冷气,也找一个场所没有冷气,让大家在那边念佛,希望我们这个道场,对於所有的同修们都能照顾到。适合各个人的需要,适合各个人的体质,到居士林来念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不可以念得很辛苦,念得很辛苦,他下一次就不来了。念佛是高度的享受,你想想看谁不想到这儿来享受享受?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清凉大师第三个意思,“莹饰自心,佛安处故”,这个意思比较深。要用现在白话的意思来说,庄严宫殿,严净宫殿最重要的是严净自心,你的心地清净庄严,这是真正庄严佛道场,这是真正的护法,所以首先要懂得庄严自己的身心。心地清净不染是心地的严净,身相的庄严是慈祥和睦,与六和敬圆满的相应,这是身相的庄严。饮食、衣着不必求华丽,要求庄严朴素。我们的道场自从将黄色的海青、红色的袈裟换了之後,现在有许多同修看到我们这个衣着觉得很庄严。看到搭红祖衣、穿黄海青,好像有点刺眼,像舞台上表演一样,就有这种感觉,不少同修来给我说。慢慢回头了,这才是真正的身相的庄严。然後我们努力修清净心,求得我们体质的庄严,体嗅的庄严。哪一天人家进到我们念佛堂,念佛堂里头异香,不是臭汗味道,大家修行就成功了。从前是凡夫,业障深重,身上冒臭气,业障。业障消除了,身心清净,身上放香气,这个事实我想大家并不难体会。许多人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流通得很广。虚老和尚,我们虽然没见过面,可是在年谱上看到。我曾经听过许多曾经亲近他的法师、居士们常说,老和尚听说是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的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他衣服领子很肮脏,都不洗,所以油垢很厚、很肮脏。可是闻一闻,香气,很多人都很想闻闻,老和尚身上放香气,不像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臭汗,衣服脱下来很难闻。虚云老和尚的衣服放香气。诸位修行真正有功夫了,香气怎麽来的?心地清净,五分法身香。他的心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我们不敢说他是自性里面的香气,至少五分法身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肯定。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五个科目相应,统统做到了,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也没有臭味道。我们要考验考验我们念佛堂大众同修的功夫,念上三个月、半年之後,进去之後还气味难闻,你们没功夫。三个月、半年之後,念佛堂一进去一股清香、一股异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成功了。我跟大家讲念佛堂有佛菩萨在念,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严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他那个香也放不出来了。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藉佛力的加持,确确实实道场里面必定有一股清香,这是一定的道理。纵然道场不烧香,都会有一股清香。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十三〕 主地神
  第六小科“主地神”。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实在说就是民间拜的土地公。佛多慈悲,应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现土地公身而度化之,无类不现身;世间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愿,荷负行德故”。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易经》,《易经》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六十四卦都是从这两卦变现出来的,这两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万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担、荷负,表这个意思。同时更深一层的表“心地”,大地是我们一切众生生存所依靠,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胜了,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心地变现出来的,就是诸佛如来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地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世出世间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民间敬土地,这是应该的。非常可惜没有人能把地德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让一切众生拜土地开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功德就殊胜了,不至於迷信。古时候有说明,代代相传传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丧失了义理,变成迷信,这非常可惜。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民间,以正知正见祭祀这些天地鬼神。你要问为什麽要祭祀?我们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天地鬼神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要报答。所以古礼最重要的就是祭礼,祭礼也称之为吉礼,吉凶之吉,称之为吉礼。无论是朝廷、民间,没有不重视的。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如果将主地神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可以看作现在所说的地方士绅。在这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善心,受到这个地方广大人民的尊敬爱戴,接受他的教诲,受他的影响,这一种人就是这个地区的主地神,在古时候称为地方士绅是这一类,在佛法里面称为善知识。善知识居住这个地方,自自然然对这个地方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改变这一边的风俗习惯,破除迷信,启发智慧,这就是地方士绅他们的责任,他们应该要做的。第一句是说出这团体的种类,主地神这团体数量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在处处都显示究竟圆满,应证了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这是举上首,上首也举十尊。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们现在讲经把总题目定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地神是特别着重後面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楷模、标准、模范。这样才能够教化一方、影响一方,移风易俗,对这一方的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有真实的利益,所以把德摆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麽意思?普遍、平等。也就是要示现普遍、平等,对一切人、对一切物,都是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这就是普德。我们所提出来的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句实际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摄其他四句。譬如讲真诚,如果不具足後面这四句,就不是真诚;真诚一定圆满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说清净,清净要不含摄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净。说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馀四句,决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才是大慈悲心,这才叫普德。表现在行为上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决定是这样子的。看破是什麽?万事万法,体性现象、因缘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看破是明了。放下是绝不染着,也就是说,於一切法中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得大自在,随缘度日,随缘绝不攀缘,攀缘就不自在了,随缘才自在。正是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怎麽会不自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麽?戒、定、慧三学。随喜当中合法合理,我们中国人常说,情、理、法都不违背,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功德。随顺当中样样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与性德相应,这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普德就现前。後面“净华”,就是我们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浅是人天福报,深可以达到菩萨的果位,圆满成佛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如果要是念佛,决定成佛,决定往生。你想想看一个人真正心地真诚、清净、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随缘,这个人念佛,他怎麽会不往生?决定往生,往生是一生决定作佛。刚才说了,摆在我们面前十条道路,这是成佛之道。我们今天选择是这条道路,走的是这条道路,我们清楚、我们明了,绝不受外界的干扰,谚语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魔来干扰。对付魔,只是不理会就行了。愈是干扰,我们愈要勇猛精进,突破干扰就成就了。你有决心、有毅力,不怕难、不怕苦,你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你,没有不能突破的难关。问题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觉?关键在这个地方。果然是这样的心,没有不能突破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赞叹你,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第二尊德号∶
  【坚福庄严主地神。】
  前面两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摆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坚固。福从哪里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决定会修大福报,你知道福是怎麽来的;福报是从布施供养当中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那个因,这一生当中结的果报。你过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财供养,修得很欢喜、很痛快,这一生你的钱来得很容易,也来得很自在,什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过去世修布施、供养是人家劝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养,布施、供养之後又後悔、又难过。但是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赚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钱才得到,就这麽回事情。还有一些人钱赚得很多,一个经济风暴全没有了,钱手上摸过没有?没有,只看到银行的数目字。原先数目字不小,现在没有了,消除了。这是什麽原因?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来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养,“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别人的钱,所以这一生果报也是如此。让你自己看看,实际上没有,实际上因为是别人的。所以要晓得,什麽样的因结什麽样的果报,一丝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讲布施、供养要用净财,就是自己应该所得到的财物,不是别人的,我们拿来布施、供养,这叫净财。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别人的财物来布施,果报是空的。今天讲“泡沫经济”,那个果报不是真的,是假的,昙花一现而已。所以福怎麽修的要知道。这是讲财。还有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智慧,佛说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法布施种类繁多,布施里面的状况跟财布施也有类似。如果法布施窃取别人之法,佛门里面所讲的盗法;佛家戒律里面讲得很严格,老师在传法的时候,你没有真正拜师父,跟他求学;你不拜他做老师,你也在旁边偷听,把东西学去了,这叫盗法。盗法的果报,你能得虚名,没有实学。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也确实有这种人;也有很多是博士头衔,有好多个,没有实学。过去是修这个因,现在得这种果报。第三种福是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之果报。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远离恐怖、忧虑、苦恼,我们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离开忧虑、离开恐怖、离开苦恼,这种行为就叫无畏布施。诸位要晓得,无畏布施里面最具体的、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们选择素食,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个人心地慈悲,不食众生肉,你在野外看到这些小动物给它招手,它会来,它会亲近你。一个吃肉的人,杀气腾腾,小动物看到你,赶快就跑掉了,它怎麽敢亲近你?它也有灵性,看到你,会不会害它,它也知道。我们讲的素食、放生、保护动物,连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何况对於一个人?对人当然更不会有意去伤害。这些属於无畏布施、无畏供养,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如果造作这些罪业,跟这个完全相反,那些果报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明白,都在三途苦报。所以说到福报,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尤其要认识哪个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经上概略给我们举例,父母是福田、师长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有福。如果这个人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连父母生活都不顾,他纵然是有钱有势,不会长久。为什麽?福薄,没福。他现在所享受的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还有馀福,所以纵然造罪业,还没有影响他现前的生活。可是他这个消耗是非常之大,福报消耗尽,苦报就现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贫穷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们对贫穷人要多照顾,对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顾。疾病有两种,身病,现在大家知道照顾身体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佛法照顾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圆满,才能够修成坚固的大福,庄严道场、庄严社会,利益众生。第二尊“坚福庄严主地神”。我们在经文里面所看到的这些护法神众,他们的身分不同,职责就有区别,可是细细的去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处所,就是智慧与福报。这两者如果不能够兼具,护法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做得圆满,所以智慧跟福德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二尊名号里面显示出坚福庄严,前面已经跟诸位同修介绍过。现在在此地特别要强调,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大事或者是小事,如果没有福德就很难成就。福从哪里修?菩萨行的六条纲领,就圆圆满满的包括了福慧双修。第一条教我们修布施,前面跟诸位说过,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所祈求的三种福报。如果不知道修因,果报从什么地方生起?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佛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的大福报,必须要兼修后面的五个科目,才能成就大福报,才能够使你的福德相续,绵延不断。我们今天看看世间确实有不少有福报的人,可是他的福报总不免有缺陷,也就是说他的福报不圆满,他的福报很容易就享尽。虽有福,没有福德相,这是稍微细密的去观察就能够发现。一个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比较容易。会修行的人,看别人然后再回光返照,再能够认真省察自己,这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能够省察,你才能够见到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善莫大焉。哪些是有福德而没有福德相?世间人有福,但是他没有福相。第一个,他一切都随顺自己的知见,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因此所作所为与情理法不相应,这就是没有福相,所以相应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持戒的广义就是守法,也就是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就是持戒。
  第三种,福相大福德相,这是佛在经上常常赞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忍辱波罗蜜。我们《华严经》到后面还有很多次会读到,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不止说一次,常说,这是大福德相,到后面经文我们再详细跟诸位报告。正是世间贤圣所说,“无故加之而不怒”,心平气和,这是福德相。心不平、气不和,纵有福,福也不厚,厚福才能够载道。佛称为二足尊,就是智慧、福德两种都达到究竟圆满,由此可知,福跟慧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功德。很可惜凡夫迷失了自性,自性的性德也不能够现前,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所以忍辱非常重要。能忍之后才能真精进,福与精进相应,他的福报天天在增长,愈积愈厚,积功累德。不但是自己受用,而且能令一切众生享他的福报,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有两样。第五与禅定相应。禅定,浅而言之,心里面有主宰、有方向,不轻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是禅定。《金刚般若》里面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福大了,这福是真正此地所说的坚福,坚固。末后与般若相应,就是前面第一位地神德号当中所表的:普德净华,与般若相应,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应当要努力来学习。谚语常说“福至心灵”,一个人福报现前了,就显得特别聪明、特别有智慧;平常看这个人笨笨的,好像没什么智慧,他福报现前,他忽然智慧就开,福至心灵,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三尊地神:
  【妙华严树主地神。】
  “妙华庄严”,大家好懂,前面也讲过很多了。这个地方我们着重“树”。树是什么意思?树是建立的意思,我们常讲建树。道场在此地建立了,这是建树,树就是树立的意思。世间无论什么样的事业,或大或小,或是利益你一个家族,或是利益一方,今天有许多全球性连锁的大事业,服务于整个世界一切众生,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这是最大的建树。佛法也讲建立,佛法的建立比世间法的建立要大得太多,所以用一个妙字。有花有严,这个建树可以说是非常圆满,因果具足。花表因行,严表果德,因果具足。世法里面决定没有妙字,佛法里头才有妙。妙的意思是什么?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就妙了。《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大乘经里面常说“真如本性”,或者说自性,与这些相应才叫妙;世法做不到,佛法当中才相应。尤其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就连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与实相相应,这是微妙至极。佛法的建树是无限的广大,因为它跟世法完全融合成一体。在世间法里面,世间一切法,念念觉而不迷就是佛法,世法就是佛法,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我们读《华严经》,与大方广相应。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在经题上给诸位略略的介绍过。大表自性的本体;方表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广表作用。所以这三个字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也是《无量寿经》上的经题,都能够融通,没有障碍。《无量寿经》经题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戒定慧三学,就是佛法僧三宝。所以真正修学大乘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相应,这就妙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无有一法不相应,你这才算是真正修学大乘的人;在我们念佛法门,你才真正会念佛,你念得跟佛相应。古人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与觉正净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才叫最圆满的妙花严树。树立正法,正法久住,这一位地神教我们这个法门。第四尊:
  【普散众宝主地神。】
  这德号很容易明了。“普散”,普是普遍,也表无所不散。这些众宝里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心宝。心宝怎么散?譬如经上讲,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这是普散。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关怀、爱护、照顾,有这些意思。我们的心念念都能够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情与无情都包括在其中,常常关怀,这是慈悲心普散,慈悲是宝。明白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教学,采取佛法里面的纲要、总持法门,我们对于心宝取了五条十个字。真诚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唯一真诚,就是这真诚心,这是你的真诚心心宝普散。接着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不落实,这是普散众宝的一个意思。既然心里真心的关怀爱护,在事务上哪有不协助的道理?看到众生有难,看到众生有困难,你一定是援手去救拔,你自然会去帮助。除了这里面别有因缘,这因缘是什么?我们常讲障缘,他有障缘,没有办法,我们帮不上忙,有障碍。若无障缘,哪有不援手之理?我们今天看到全球各个地方都有灾难,有极其严重的灾难;我们关怀,也是有障缘。障缘,第一个是自己,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救难要钱,没钱,心有余力不足;第二个纵然有钱,没有法子送去,这些都是障缘。所以我们在讲堂立一个牌位,在念佛堂立一个牌位,在功德堂立一个牌位,以我们每一天修学念佛功德,虔诚为他们回向,求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冥显加持,保佑这些罪苦众生,我们今天只能尽到这一点。今天李会长告诉我,大陆的灾难非常严重。这些灾难的业因,我们不要去管它,不要去想,灾难已经形成了,救难要紧,应当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没渠道。他今天找到一个渠道,我们可以捐助一点物资,请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到灾区,这很好。我们只要有渠道,就应当要做,不论多少。一块钱也是圆满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一块钱捐出来,我全部都拿出来了,那个功德怎么会不圆满?我们总是全心全力去支援。这是举一个例子,在物质上普散众宝。诸位要知道,散财是大福,反过来敛财是最没有福报的人。只知道积聚财宝,积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样也带不去,不知道给谁去享福。自己每一天节省刻苦,积下来财宝不知道给谁去享受去了;当然享受的人也有因缘。要知道散财是大福,散财给多少众生结了善缘。特别是学佛,学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讲经要法缘,建立道场也要有法缘,领众念佛还是要有法缘。缘从哪里来?缘从普散众宝结来的。我们要不与众生广结法缘,你的缘怎么可能殊胜?我自己这一生,前世虽然不清楚,学了佛之后懂得用比量,从比量当中也能够略为知道过去生中所干的。过去生中我大概是修慧不修福,所以对于经教我感到没有困难,接触了听听就能够明了,就能够体会里面的意思。可是一生没福报,一生当中一个道场也没有,这是没福。诸位现在看到我,好像也满有福报的样子,这个福是从哪里来?这一生修的,现修的。学佛以后才懂得修福,没学佛之前也很吝啬。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牢,别说不肯布施,人家碰一下、摸一下心里都难过,就吝啬到这个程度。我是章嘉大师教导我,把我这个毛病习气改过来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好像有一点福报了,在物质生活没有欠缺。虽然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住得很自在。别人喜欢处处作主,我喜欢处处作客,作客比作主好,客人受到主人的礼遇、受到主人的优待;主人家的家业,他操心,我不操心,反而得自在了。因此福报小,也小有供养。我把所有的供养,在过去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修法布施。有多少供养就印多少经书,印经书、印佛像,与大家广结法缘,这就是普散众宝。所以我的法缘比一般法师要来得殊胜,殊胜道理在哪里?我是肯散财,我这个来了马上就散,愈散愈多,法缘就愈来愈殊胜,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要不肯散财,你的缘就不广,将来作佛讲经说法度众生,看看底下没几个人。为什么?没有缘分。看别的人成佛讲经说法,度无量无边众生,缘结得深。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里面,跟众生结缘,阿弥陀佛是第一。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发心度众,可以说都有限量。我们发个心,要度这一个地区的众生;或者发心更大,我要度全国的众生;心发得更大,我要度世界的众生,这如此而已。学了菩萨道,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大,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范围,六道里的人道,除了人道之外,还有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于是心放得更大了,我要度六道众生。六道外面还有四法界,还有声闻、缘觉、菩萨,我要发心度九界众生,这心大不大?还是不大。为什么?每一尊佛国土都有九法界。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刹土无量无边,每一尊佛都有九法界,所以九法界无量无边。你只发心度一个九法界,你不超越这一个大千世界。诸佛如来因地上发心,多半都是这一个大千世界,他所关怀的、所护念的。唯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没有漏。所以他的缘就无比殊胜,缘就太殊胜了,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都有缘,阿弥陀佛是普散众宝。阿弥陀佛的宝是什么?名号。名号是阿弥陀佛第一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见阿弥陀佛的形像,闻阿弥陀佛的洪名,跟阿弥陀佛结了缘。只要有缘,缘成熟一定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将来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宝起了最大的效用。这是第四尊普散众宝主地神教导我们的。第五尊:
  【净目观时主地神。】
  “时”是讲时节因缘,我们一般讲观机。机,我们把它归纳有三大类∶第一个是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人道,广大的人群,你要知人;第二知时,时节因缘;第三要知处,处所。然后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你才能够契机,契机契理众生才能得真实利益。这一位主地神教我们观机,观机要遵守的原则是“净目”,这个意思是清净眼观察时节因缘。说一个“时”,诸位要记住,把人跟处所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净,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好恶,用清净心、清净目来观机。如果自己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有好恶,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个心是染污的心、不清净的心,你观机的能力就差很多,往往把众生的根机看错了。你所选择的法门多半不适合大众修学,这样子反而给大众带来了困惑、带来了迷惘,不但信心不能够生起,反而令大众在佛法里面退失了信心,这都是由于观机的过失,观机错误。第六尊:
  【妙色胜眼主地神。】
  这一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很接近,前面着重在心,清净心你才有清净眼;这一尊着重在外面的境,外面的境界。“色”是物质,是色法,包含的境界非常的广大,凡是我们眼根所接触到的都是色法。这个地方用的文字很简单,意思很深。这一个“色”字就圆满含摄了六尘,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法,用这一个字作代表。换句话说,色法在法相里面讲,总共归纳为十一法,五根六尘。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不算,意是心法。所以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外面六尘境界也是色法,就包含这十一法在其中。这十一法都叫妙色,为什么叫妙色?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谓是缘起性空,这十一法都是因缘生法。佛在经上说得很好,凡是因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如果你要是明白事实真相,你当然不会执着,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不会起,这叫妙色。底下就是胜眼,由此可知,“胜眼”什么意思?学经教的同修能不能会得过来?经上讲的五眼圆明,你说殊胜不殊胜?所以胜眼就是五眼圆明,或者也可以把它说之为佛眼,佛眼这五眼全包括在其中了。五眼圆明对妙色,哪里会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完全是诸法实相,全是实相的境界。也许同修要问,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样的人与白痴有什么两样?难道学佛都教给我们学白痴吗?当然不是。你看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是不是白痴?他在这个社会,为一切大众作师作范,种种说教有条有理,丝毫都不乱,他不是白痴。种种示现、种种言说,这里头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永嘉答覆六祖惠能大师的话,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分别?这是永嘉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给他印证,证明他确确实实明心见性。证明之后,六祖又问他,又问一句:你还有没有分别?他答说:分别亦非意。六祖首肯,告诉他:你如是,我也如是。一切众生的分别是意识,第六意识;一切众生的执着是第七,末那识。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但是不是第六识、不是第七识。是什么?他们已经转八识成四智,他不是意。意有障碍,意有碍,智没有障碍,智就是《华严》里面讲的无障碍法界。你分别没有障碍,执着也没有障碍,这奇怪了,所以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凡夫分别、执着统统有障碍,造作一些罪业;他们分别、执着没有障碍,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什么分别没有障碍?他分别即是不分别,他真的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为什么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不是自己分别。执着?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这个说法诸位如果听了还听不明白,还不能够体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一般人说话分别执着,自己的意思,顺着自己的意思就欢喜,不顺自己的意思就生烦恼,所以你分别、执着是造业。佛菩萨分别、执着为什么不造业?佛菩萨像舞台表演的演员,像个唱戏的。他要表情、要说话,是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谁说的?剧本上写的;叫你这个时候手动一下你就动一下,叫你说哪个你就说哪个,叫你哭你就哭一下,叫你笑你就笑一下,都不是自己的,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他是表演的。所以你看到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没有出自自己的心,他的心清净,从来没有动过。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一切分别、执着顺着众生,决不是自己的意思,所以说“分别亦非意”。这一个本事我们要学到了,那就好了!那个受用就真的快乐,真的会离苦得乐,你就跟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没有两样,游戏神通。我们这一生来干什么?来唱戏的、来表演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看到社会广大这些的众生,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自自然然的反应,决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里面。这是妙色胜眼里面所含的深广之义。第七尊∶
  【香毛发光主地神。】
  这一位护法神的德号是从行德上建立的,这名号的建立。“毛”就是我们讲的汗毛,正报里面最小的,佛在经上常常用毛端或者用毛孔。毛端跟毛孔都能放光,都能放出香气。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香光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从毛端跟毛孔里面放出来的。香光是怎么来的?香跟光都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经里面常讲的本具般若智慧放光。自性本具的功德,功德就放香。由此可知,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全是法身大士。我们不要看到这些神,好像是鬼神道的众生,看到地神、山神,下面看到主林神,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是属于鬼神道里面的神众,要比天神那差远了,天神比他们高。可是他有资格参加世尊华严法会,这个不简单。华严法会是世尊初成佛道,二七日中在定中开的会。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开这么大的法会,讲这么深的经,这个大经。所以能够进入释迦牟尼佛定中参加这个法会,都是法身大士,这是讲最低的资格,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才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这些神众,我们就想到,他们都是法身大士示现在六道里面,应以鬼神身而得度者,即现鬼神身而为说法。他不是真的神众,他是法身大士。不仅是法身大士,我们在叹德里面所看到,我们能体会到,全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而示现。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法身菩萨,我们都看错了。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在六道,所以在这个大会上,他还是以应化的身分。为什么他不以佛菩萨的身分来出现?还要以应化的?这里面用意非常非常之深。第一个意思,让我们非常明显的观察到,如来的教化原来是整个世间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这样看到了。如果统统以菩萨身、佛身,我们就看不到。我们想到佛法大概是佛菩萨修的,我们凡夫没分。这么一示现,我们明了了,鬼神都有分,所以他们的示现是九法界一切众生。《地藏经》里面所示现的阎罗天子,阎罗天子是地狱道的众生,他参加忉利天宫一会,率领许许多多的鬼王,这些鬼王都是地狱里面的小鬼王。说明一个事实,诸佛菩萨在地狱里头示现地狱鬼王身、阎罗身,也是教化救度地狱界的众生。那个众生很难教化,恶习气很重,显示出大慈大悲。第二个意思,我们从这里能明显体会到,无论我们今天是生在哪一道,无论我们现前是什么样的身分,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学佛,都能作菩萨、都能作佛,所以他这种示现意义就很深很广。更深入的一个境界,这不是一般人容易体会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佛法的整体,使我们联想到古大德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氏门中不舍一法”,这是极深广的义趣。他们在此地表演给我们看,不仅仅是后面五十三参表演,这个经自始至终诸佛菩萨都在表演。
  香光是性德,没有见性的人,我们这个身体能不能有香光?也能,不过这个香变质了。虽变质,也比世间种种香料还要殊胜,决不是世间一切香料能够相比的,这叫变了质的香。天人身上有香气,身上有光明,天人没见性,他们香光就是我刚才讲变了质的,天人的香光不是我们人间任何香料能够跟它相比。人间修道人,修得有功夫,身上也有香光。上一次我举的例子,像虚云老和尚身上放香,有些同修告诉我,虚老和尚身上是一股清香。由此可知,修道人身上的香光跟天人的香光是修得的,不是性德。怎么样修得?他所修的与心性相应,就有这个现象发生;如果他所修的跟心性不相应,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可是在修学里面与佛法相应光柔和,香气也非常温和;如果与佛法不相应,与魔相应,诸位要知道魔也放光。佛身金色,魔也是身金色;佛放光,魔也放光。佛光跟魔光不相同之处,就是佛光柔和,你接触感到很舒适、清凉、欢喜;魔的光就像太阳光一样,刺眼睛,你在那个光照的时候感觉得不舒服。魔的香你闻到之后也是刺鼻子,不一样,他也有香味,那个香味很烈,这是不相同的地方。一个是与性德相应,一个是与恶见、烦恼相应,这是不相同之处。我们要有辨别的能力,要认真去修学,这是修行功夫成就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可以证明,我们修学功夫究竟有没有成就。第八尊∶【悦意音声主地神。】名号里面表法的意思是说法的音声。说法音声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是说每一天在讲台上讲经说法。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接触的是什么人,或者接触的是其他一些动物,都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与他交谈;所有一切言语,不说话则已,说话意思都是帮助众生觉悟,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说什么时候不说话、不说法?开口都是说法。到你善说的时候,不但开口是说法,闭口也是说法,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尘说刹说、无间说”,没有间断过。能令一切众生闻法欢喜悦意,他听了欢喜,他能够理解,他能够深信;再进一步他能够发愿,他愿意修行。这方式,特别是在我们世间,就像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意思就是说娑婆世界,就是指我们地球,地球上的这些众生耳根最利。你给他看,他未必能看懂、未必能觉悟;你让他听,听容易觉悟。所以现在一些人喜欢看电视,喜欢影像,实实在在讲你要是看电视,就是我们播映讲经的这种节目;你一面听、一面看,说真的,不如不看,专心听。因为你看的时候分心,不如听录音带好,录音带什么都看不到,你可以专心。如果要不相信可以试验试验看,哪一种容易摄心?哪一种得的利益更殊胜?我觉得没有画面比有画面要殊胜。可是现在人喜欢画面,喜欢画面用画面来接引他,对什么?对初机。对老修,我想老修,老同修就不欢喜看画面。为什么?闭着眼睛在听,他不要看,闭目养神,在静听说法;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真的入境界了。可是接引初机,画面有它的作用,对于初学的人有一点作用。第九尊∶
  【妙华旋髻主地神。】
  这名号里头关键的字眼在“旋”,旋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什么?学经教的同学,像这些字眼,你一看,你就明白了。旋是什么?那个相,转法轮;法轮常转,它表这个意思。让我们听到这一位主地神,见到这一位主地神,弘法利生的愿行油然而生,自然就会发弘法利生的愿,就要去干弘法利生的事,帮助佛转法轮度众生。法轮的内容是什么?“妙华”。妙华指什么?如果就经教上来讲,妙华是《华严经》,妙华是《妙法莲华经》。在一切经里面,这两部经古大德称之为一乘佛法,在佛法里面分三乘、二乘、大乘。什么叫一乘佛法?一乘佛法是讲成佛之道。这个经是讲成佛,是教你成佛,这个经就叫一乘法。如果这个经是教你修菩萨道,教你成菩萨,那是大乘;如果这个经典目的是教你证阿罗汉果、教你证辟支佛果,这个经就叫小乘。所以大小乘是这么分法,看这一部经教你目标在哪里。《法华》教人成佛,《华严》教人成佛。妙华不做别的解释,因为它底下有旋的意思。转法轮,转什么法轮?一定要转一乘大法,圆满的法轮。“髻”的意思是高显,这很容易懂。我们建立道场,树立法幢,让一切大众都知道此地是正法道场,都知道此地是修学了义的法门,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妙华旋髻主地神所表的。末后这一尊∶
  【金刚严体主地神。】
  以“金刚严体”来做总结,这意思深。诸位一定要记住,前面讲过很多,凡是说到金刚都表般若。以福慧开端,最后还结归到金刚般若,也是结归到福慧;金刚是慧,严是福。开端是福慧,末后总归结还是福慧;前面所说的福慧是因,后面归到这里是果。说明彻始彻终,细节无论怎么样的繁多,总不离开福慧这两个字。“体”是性体,真如本性,佛法中所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金刚严体是要严自性的佛陀,这是真正之体。能严是要金刚智慧,金刚般若能严;所严的是自性,以及自性变现出来无量无边的境界。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体严,相当然庄严。能严、所严不二,性相也不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一个自体。再看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一句每一段都有这个字样,意思都相同,不必再解释。我们看末后叹德。
  【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主地神毕竟是以福为主,可是福不能离开慧,离开慧那个福靠不住,不是真正的福报,真实的福报一定与慧相应。这一些主地神的菩萨们,他们确确实实是示现鬼神身分,确实是菩萨。这个菩萨也是示现的,他真正的身分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退在菩萨位置上,帮助毗卢遮那佛教化众生,所以菩萨现地神的身分。“皆于往昔发深重愿”,往昔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像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看到,地藏菩萨久远劫就发深重的誓愿。地藏菩萨如是,我们要问哪一尊菩萨不如是?每尊菩萨都如是,这个要懂得。说一尊菩萨就说一切菩萨,说一尊佛就说一切诸佛如来,这是《华严》教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才能够入这个境界。
  发的是什么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着重在末后这四个字。佛修福,佛懂得。如果诸位再问,佛所证已经达到究竟圆满,佛还有什么修的?确确实实佛的确是无修无证。无修无证是不是真的就不修,也就不证?不是的。如果真的是有修有证,这不叫做妙,真的无修无证也不叫妙,妙在什么地方?修而无修,无修而修;证而非证,非证而证,这就妙了。修跟无修是一,证与不证也是一,不是二,妙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在凡夫位,没有入佛的境界,就要老老实实学佛之修、学佛之证,我们从这里才入得了门。如果你现在就开始学,学佛的无修,好了,你回家去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你怎么会成就?可是最后一定要入佛的境界,才叫真的证果,所谓究竟证、圆满证,这要懂得的。修福如前面所说的。
  〔十四〕 主山神
  下面“主山神”。山是地表里面最高的,高出地面,高山。在地的表面这是表最殊胜的,所以佛用它来表法,表德行高胜。这个人的德高,高山仰止,我们用这话来赞叹德行高的人。又表他的性情悠闲自在,如如不动,表这个意思。这是讲普通一般的表法。如果有特别的表法,像在本经完全是表智德最高,在一切德行当中智最高。所以在上首十尊德号里面多半都有光的字样,光就是表智慧。主山神如果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是哪一类的众生?过去有,现在想必也有,我们很少遇到。山中高士,一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看到社会这么乱,不愿意出来做事,隐居在山中。这一类,他们的身分就是主山神。他有学问、有道德、有智慧,这些人与人无求、于世无争,过他非常悠闲清净山林生活,在古时候所谓的隐士就是这一类的人。在《华严经》上它也是有这么一个社团,他们这团体是高人隐士。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给这些人作传,它的篇名叫《隐逸传》,隐逸、隐居;逸是安逸,隐居一辈子过很安逸的生活。我在年轻的时候读这个传,心里就有疑惑。因为青史留名这是人生一桩大事,中国古代的标准是为国家、是为民族,立功、立德、立言,有这样的标准历史上才留名。我的疑惑是什么?这些人成天没事情干,天天在山上高卧,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没有一点点贡献,为什么要给他立传?我想了好久都想不通,总是有个疑问放在那个地方。到以后学佛之后才恍然大悟,知道这些人很了不起。他们给我们世间人示现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世间人喜欢争,好争,贪求无厌;他是做出来给我们看,虽然一句话没说,做出来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没有能力跟人争,不是没有能力跟一般大众来追求;他有能力、有本事,他不争、不求。所以隐逸的高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做出这一个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看。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这种隐逸的生活、自在的生活、安逸的生活,我们对于贪求的念头自然就淡薄,对于世间种种争执也就能够放下了。人能够放下希求、放下争执,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以后我们才真正明了,古德替他们作传留传于青史是有道理、是应当的,他们所做的功德潜移默化。古今中外读书人知识开通,知识开通的人你要说他无求无争,太难太难了。今天的世界是什么世界?竞争。人人都来争,总统的职位只有一个,大家都来争,都打得头破血流。世间的财物也有限,每一个人都在争,世间哪有不乱的道理?你去争,你能够争得来吗?能够争得到吗?世间人都相信,我去争,我才争得到;不争,就不能到手,一定要竞争。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即使在现代社会,现代人这种错误观念,你去竞争,命里头没有,你怎么样争也争不到;命里头如果有,不争迟早你也会得到,你何必去争?何必去妄求?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有智慧,聪明,“退而修其德”。我不要争、不要求,我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时节因缘到了,你不求的你得到了,你不争的你也得到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理很深,事很广也很复杂。真正照这样做,也许有人说,他一生都过贫穷的生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一生都没有得到,也没有得到富贵,甚至于也没有得到长寿。这是世间人的眼光,只看到一世,他没有看到三世。如果他要开了天眼,他看到三世,这人是真正有德行的一个善人,心善行善。他在这里死了,人家看到他到天上去当天王去了。然后才晓得他不求而得,不争而得,富贵统统得到,超越人间。
  所以我们一个人,不是这一生就完了,如果这一生就完了,还修个什么?不需要修了。就是我们有过去生,还有未来生,未来无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要为未来长时间去着想,来生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想看我过去世造的什么业,这一生所受的报就是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要想知道我来生会得什么样的果报,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行、善言善事,你来生的果报得大善。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身、语、意三业都不善,来生的果报当然就苦了,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些隐居的高人,不要看他这一生生活非常平淡,于世无争、与人无求。他的物质生活虽然比较清苦,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他一生当中读他喜欢读的书,做他喜欢做的事。这些高人多半都过,在从前多半过耕种的生活,所谓是耕读传家。自己种几亩田,收一点粮食,维持自己的物质生活,住一个小茅篷,真正是悠闲自在,决定不是现代人所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他们有的是闲情逸致,有的是时间游山玩水,哪里像现在人?现在人实在讲,我们仔细观察是机器,不是人。一天忙到晚,一点悠闲的时间都没有,物质生活虽然是说富裕,实在讲苦不堪言。他的精神压力太重,负担太重,为什么?因为他生活所需都是借贷而来的。买房子是银行贷款,买车子也是银行贷款,甚至于上街去买菜用信用卡,信用卡银行付钱,从生到死借贷过日子,你说他的生活压力多沉重。一生之所为,为什么生活在世间?为还债。他为什么?天天辛辛苦苦工作,还银行的债,还保险公司的债,还许许多多的债,他生活在世间干什么?还债而来的,你说这个日子过得多苦。所以我们不要羡慕住花园洋房的,出门坐高级轿车的,我们一眼看出来,还债过日子的,今天所谓是泡沫经济。哪里有山林里头隐居的人,他生活过得那么踏实,身心丝毫负担都没有,他一身轻松,那个生活才叫人的生活,过得是人的生活,真正是幸福美满。现在幸福美满世间找不到,有名无实。我们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对社会的状况、社会的真相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在这个市区,我们跟这个时代、这个市区人大众相处,我们在大众当中也能过隐居的生活,所谓是“隐于市缠”,这古人的话。隐居在繁华的都市里面,过自己自在的生活,也是于世无求、与人无争,过一种无争无求、自在安乐的生活。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生活才过得真正自在、真正幸福、真正美满。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主山神,也触动我们很深的感慨。这是把这一类,第七主山神表法的义趣跟诸位说出来了。【复有无量主山神。所谓宝峰开华主山神、华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离尘净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胜主山神、微密光轮主山神、普眼现见主山神、金刚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於诸法得清净眼。】这一个团体是主山神。主山神表法的义趣,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今天我们来介绍上首,还是特别着重表法的意思。第一尊:
  【宝峰开华主山神。】
  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务必要能体会其中真实的义趣,它的义理趣向。这一部经实在讲就是整个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个精要的说明。从世尊亲证的境界当中来观察,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想像的,不是幻想,也不是推理,完全是事实真相,而它真正的义趣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在整体里面生起妄想,发生无量的分别执着,於是 将全体的真相永远迷失了,在这里面无事生非,造作一些业障。业障也不是真实的,也是虚妄的,可是这种虚妄的境界,对於没有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他确确实实有很痛苦的感受。如果真的是明白人,明白人那是莞尔一笑,他确确实实没有这些苦乐忧喜的感受,他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够证真正的解脱。这个意思往後还有很多很多经文都会说到,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读这一部经就很难得真实的受用。里面所说的每一位团体、每一位菩萨、每一位神众、每一位众生都是自己,都不是别人,是自己性德无量无边的德能,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这个方式也不是佛想像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就在事相上一桩一桩显示我们无尽的性德,让我们在这里面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能向这个方向去体会,向这个方向去观察,自然就不一样,对於经教你才产生浓厚的法喜,这是法喜充满。“宝峰开华”,第一尊主山神的德号,他的别号是“宝峰开华”。峰,山峰,代表高显。前面说过,表他的德高,心净智高,我们现在讲技术能力高明,表这个意思。这一切我们把它总归结起来,关键还是在智慧,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表现出高度的能力。宝峰这两个字就是表高度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之宝。开华是智慧的起用,花是六度万行,也是我们今天讲的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服务一切众生。无论用什麽样的方式,我们今天讲是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都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叫开华。这种服务里面做的点点滴滴,这些事业都与宝峰相应,都与真实智慧相应。诸位同修昨天晚上,我们起香庆祝新加坡国庆,我们虔诚祝福这个国家国运昌隆,人民幸福。期间精进念佛两日两夜,夜晚都能够有四百人以上参加,无比殊胜。这是真实的祝福,以清净心祝福,以这一句万德洪名的圣号来祝福,这是世出世间祝福里头无比希有的,感得诸佛菩萨来供养。你们在念佛堂老老实实念佛,饮食、茶水、点心哪里来的?诸佛菩萨送来的。佛菩萨来供养佛菩萨,你说多殊胜。你们在这里面念佛的都是佛菩萨,供养你也是佛菩萨,佛菩萨供养佛菩萨,宝峰开华。所以我们读这经文,它就在现前,我们现前所受的就是。只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慈悲心,为这个国家祈福,为这个地区祈福,为全世界、全人类祈福,这个人不是菩萨是什麽?所以佛菩萨在哪里?一念善心、一念觉心,这个人就超凡入圣。当你离开念佛堂,又想起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你就又从上堕落下来,掉下来了,你再进念佛堂又升上去了,这是现在是这麽个情况。慢慢锻炼,锻炼到升上去,离开念佛堂,踏进社会也不会堕落下来,你就成功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能保持着高度智慧,保持着清净慈悲,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超凡入圣,就是一般人所讲的乘愿再来,你就是再来人。往後不是业力,是愿力,我愿意这麽做,愿力。在过去没有觉悟的时候,那是业力,业力主宰你,你是生死凡夫。这一转过来,愿力,业力不要去理会它,自然就消失了。从今往後愿力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愿力领导我们走向光明的前途。我们的愿力跟诸佛如来的愿力一样,完全相同,这就叫乘愿再来。所以念念与六度相应,行行与六度相应,才叫开华。第二尊:
  【华林妙髻主山神。】
  “林”在此地是形容多,像森林一样。这两个字诸位一看就明了,是在讲行门。行门里面包括我们这一生全部的生活工作,所有一切的活动,处事待人接物,都与佛在经教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相应,这叫做华林。“妙髻”,髻是高,跟前面宝峰那个峰的意思一样,你的智高、你的德高、你的行高。因为他这一个团体是主山神,所以高这个意思,每一位上首都有这个意思在,无有一样不高明。但是高,要记住要妙,妙是什麽?妙是不着相,你这个高是真高。如果这个高要着了相,就变成贡高我慢,就差很远,就大错特错,就不妙了。妙,他虽高,他也很谦虚,这是真妙。我们中国古老典籍里面,流传到今天还被人所喜爱的《易经》,《易经》六十四卦,它卦象都是采取象形跟会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都有吉凶祸福。其中只有一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一卦。这卦是什麽卦?谦挂,谦虚,谦虚只有吉没有凶。它卦象叫“地山谦”,上面是坤卦,是地;下面是山,山很高。山在地底下,你看那个味道,这是谦的意思;山在地底下,妙!山在地上面,不妙;山在地底下,妙。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味道。所以无论是我们智高、德高、行高,样样都高,但是对一切人、事、物表现出来谦虚,表现出来样样都不如人,这叫妙高,这个妙了。我们看到妙髻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要把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无论对什麽人,对最愚痴的人,业障最重的人,罪业再深的人,我们都谦虚恭敬,这是山神教给我们的。
  【高幢普照主山神。】
  这第三尊。“幢”,法幢,法幢要高显、要普照。为什麽?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在佛法术语说,才能普度一切众生。现在世界科技已经发达到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运用这些高技术,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现在高幢普照,用科技真的很像这麽回事情。我们在此地讲经,现场直播,送到网路,送到卫星,卫星是高高在上,真的是高幢普照。所以今天弘法利生,说实实在在已经不必到处去奔波,到处奔波讲经说法,那是在过去那个时代,很不得已,交通不方便。菩萨发愿做众生“不请之友”,哪里还要人来请?不请就要去。可是利益众生始终是有限,你旅途上耽误很多时间,到一个地方也不能长住,纵然去讲一个月,也许你这一生在这个地方只有一个月的缘。诸位想想看一个月,这个地方众生听经,他就能开悟吗?就能证果吗?办不到。能做得到的只是帮助众生种一点善根而已,结一点法缘而已,不能得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诸佛菩萨、古大德教给我们,知道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很重,真实利益要怎样才能成就?长时薰修。长时薰修,天天在一起研究讨论,天天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这个事情那就难了,天天在一起,我们哪有这麽长的时间?住在这一个地方,顾不到那个地方,我们没有法子分身。现在科学技术帮了我们的忙,我们用电视、用网路来传播,我们在此地讲经,全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负责做传播工作这些同修告诉我,下一个月我们的画面就可以出现在网路上,所以在网路上、在卫星上都能够收看我们现场的讲经说法。只要你有耐心,你欢喜学习,我们每一天都不间断,这是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我们今天坐在居士林的讲堂,这个讲堂虽然不能够说尽虚空、遍法界,大概这个地球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道场是坐在地球上的道场,整个世界同时都能够收看得到,这就是高幢普照。这一个德号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更深的意思我们凡夫很难体会,可是不能不说。高幢就是弘法利生的本愿,建法幢,演慈辩,这是诸佛菩萨的本愿。我们有没有?当然有,这是自性里面本具的,不是学来的。可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佛教给我们学习,学的是什麽?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念过这一句,念是念了,有没有发这个愿?佛是把这四句传授给我们,让我们依照这四句发愿,单单天天念,你一天念上一万遍,不发愿那也是枉然。可是虽不发愿,你天天念,阿赖耶识种子种下去了,不定到哪一个时代、哪一生、哪一劫,要遇到缘了,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起现行时你会依照佛的教诲发愿,这个愿就是高幢,高树法幢。我们肯发愿,就是你自己肯发愿,决定得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为什麽?跟一切诸佛菩萨同心同愿。所以我们不必求他来加持、求他来保佑,不用,你发愿,他就来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不发这个愿,你怎麽求加持,求不到,这一定要懂得,一定要心跟佛心相同。佛的心虚空法界,佛的愿也是虚空法界,他的心、他的愿、他的志、他的德、他的能,给诸位说都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才能够遍虚空法界,有形相就不行了。我们今天所差的就是因为执着身的形相,我们就不能遍虚空法界。佛不执着身相,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他能够现身,应当现什麽身,他就现什麽身。他现身没有意思,不是“我想现什麽身”,那一想就糟了,一想就现不出来了。我们现在想现什麽身,现不出来,为什麽?有想。有想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有想是迷,无想是觉。可是无想,大家千万不要错会意思。无想觉,好,我什麽都不想,无想了,觉了没有?还是没觉。为什麽不觉?因为你还是有想,他在那里想“无想”,想“无想”还是不能觉。无想真正的意思是无有想、无无想,那才叫真的无想,有无两边都断掉才叫真的。我们总是会落在一边,不落在有、就落在无,所以怎麽样搞都没有能够搞对准。像我们开号码锁一样,怎麽拨都没有拨准,不是过这一边就是偏在那一边,我们的麻烦在此地。所以心跟愿要跟佛相同。居士林建道场、建讲堂、建念佛堂,还要建弥陀村,李居士告诉我,多少人在担心钱从哪里来?你担心什麽?不要你出钱,要你出钱你才担心,不要你出钱。问题就是我们心愿解行跟佛果然相应,就得诸佛威神不思议的加持。加持我想诸位同修已经感触到了,你在家里头发心去念四十八小时,有没有人给你准备这麽多好吃的东西?这麽多饮料?没有。为什麽?佛菩萨没加持你。你到这个地方来,为什麽什麽都有?想什麽就有什麽。他们想白木耳,昨天中国大使馆送来很多白木耳,马上就送来。佛菩萨送来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有这个念头,还没有说出来,人家那儿已送来了。所以你还操什麽心?认真办道要紧,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佛经读得很多,大家都知道布施供养的福报很大,真正的福田是什麽?诸佛如来是无上的福田。种福到哪里?找有佛的地方种福,去修供养、去修布施。这个地方现在有佛在此地,哪个是佛?诸位统统都是佛。你到这个地方来,万缘放下,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佛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的心本来是佛,你现在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就是心作佛,你怎麽不成佛?大经上常常给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唯心所现。我们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是作菩萨,念贪就作饿鬼,念嗔就堕地狱,念什麽就现什麽境界。我们现在天天在念佛,我们真的是在作佛。现在才开始做,做得还不像,不像没有关系,多做就像了,多做几个月,多做几年不就像了吗?佛是人做的,菩萨也是人做的。所以有这麽一个环境,大家在此地作佛,诸佛怎麽会不供养?诸佛怎麽会不布施?一定的道理。我刚才听李居士告诉我,许许多多买米、买菜、买什麽东西,买了,送到这个地方,他一看是这个地方要的,不收钱就走了。他知道修福,纵然他自己没有发心,临时佛菩萨附在他身上,就发心了。所以他也是佛,也是菩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只要真心办道。
  我初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才二十几岁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只要真正发愿,为佛法、为众生,他老人家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所以我这一生过得很开心、很自在,为什麽?佛菩萨安排的,我要操什麽心?顺境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仔细想想佛菩萨安排得太妥当了、太妥善了,不是我们自己能够设想得到的,我们自己替自己安排,都没有佛菩萨安排这麽样的妥当。我本来自己给自己安排,韩馆长往生之後,我们相处三十年,三十年的护持让我们在讲台上没有中断,这一分恩情很深很深。我在台湾五十年,半个世纪,台湾的同修、台湾的道场确确实实很难离开。原先我自己的安排,是准备三个月在此地,三个月在台湾;在此地讲《八十华严》,在台湾讲《四十华严》,这是我的安排。还得要照顾加州的道场、德州的道场,都是馆长建立的,我们义不容辞要维护。哪里知道馆长往生之後,佛菩萨安排我们长住这个地方,哪里都不要去。台湾想回去,不让我回去,佛菩萨安排的。全心全力在这个地方做一个模范道场,欢迎全世界各个地区到这边来参学,知道什麽叫做道场,道场必定有它的学风、道风。我们念佛堂“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道风,真干;讲堂一年到头讲经不中断,学风;这才叫道场,这有道。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有一次问我们同学们,那个时候有五十多位同学,要我们大家说说自己的愿 ,像夫子对学生一样“各言尔志”,我们每一个人向老师禀白我们自己的愿 ,很轻松、很愉快。我告诉老师,他问到我,我说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我不要道场,处处作客。老师听了,瞪着我的眼睛,“哦!你倒是满会享受”,他很肯定的说:不行,摇头。我说:为什麽?他就说:有几个人听一座经能开悟?这个话的确把我问倒了。我们如果说一生都作客,每一个地方去讲一部经。我有一年在美国,美国有个同修来问我:要不要建道场?我告诉他,中国大陆请我去讲经,现在来的信件我估计应该有三百个地方,我每一个地方去住一个月,讲一个月,三百多个地方讲完了,我已经差不多到一百岁了,我还要地方干什麽?处处作客,上宾招待,这是李老师讲“你很会享受”,作客不作主,主人很辛苦,客人很自在、很轻松。可是李老师说好是很好,你度不了众生。为什麽度不了众生?众生的习气很深,决定不可能听一个月讲经他就开悟了、他就证果了,没那回事情。我就问老师那怎麽办?长住在一个地方。他老人家确实给我们做了个模范,他到台湾在台中市就住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没有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把这一个地区念佛的风气带动。
  在台湾亲近他的人,念佛往生的很多。林看治居士写的《往生见闻记》里面都是真正的事实。我们很保守概略的估计,李老师在台中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跟他学习念佛真正往生的至少有五百人,真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多我们不敢讲,至少有五百人。所以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也有这个愿望,希望能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不动,跟大家在一起共修,这要缘分、要福报;你没有缘、没有福报,你想那是妄想,不会变成事实。我们想过很多地方、很多地区,有意跟他结缘,到最後都没用处,都不能成就。这个地方没想,它缘在这里成就,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还是佛菩萨安排得有道理,我们自己怎麽想、怎麽安排,不如佛菩萨的安排。从此以後妄想打掉了,不要再想了,想了很累人,也不能成功,还是一切顺从佛菩萨,佛菩萨怎麽安排,我们就怎麽好好的去做。今天一切因缘成熟,我们看到无量的欢喜,展开《华严》,眼前的境界完全是大经的境界。所以我们在此地读诵,跟大家研究讨论,无比的亲切,跟过去我们讲经不一样,你们同修们常常听,也能够感觉到。今年讲经,无论讲哪一部,跟从前不一样,它入境界了;以前讲的跟我们这个境界不相同,现在相应。“普照”,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以智慧德能,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要有这麽大的心量。只有佛法、只有众生,没有自己,才能真正做到高幢普照。如果这里面有一念的私心就坏了,你做的功德再多,只要有一念私心就不相应。这是古德常说,醍醐里面决定不能掺毒药,掺一丝毫的毒药,就把整个一碗醍醐糟蹋掉了。所以决定不能有一点私心,不能有一点私的念头,一切为众生、为佛法,这样才能够相应。下面第四尊:
  【离尘净髻主山神。】
  “尘”,在佛法里面通常讲烦恼的代名词。尘是灰尘,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这个房间再乾净,有灰尘,封得再严密还是有灰尘,桌子三天不擦,手上摸就有灰了。尘什麽时候落下来的,我们看不到,没觉察到。佛告诉我们,物体最小的可以通过金属,金银铜铁密度很大。现在我们知道,放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去观察,它里面确实还是有空隙。这个空隙,很小的微尘它自由通过,没有障碍,所以哪个地方没有微尘?再说我们身体,我们身体皮肉骨骼,密度比不上金属,所以知道常常受外面微尘的侵袭。佛将微尘比喻作微细的烦恼,烦恼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粗的,显而易见;尘沙烦恼有粗、有细,为什麽说尘沙?比喻它多,无量无边,数不尽,说不尽;最细的叫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都用一个尘来代表,离尘离一切烦恼。会修行的人,古德常讲从根本修;换句话说,会断烦恼的人、会离烦恼的人,从什麽地方离?从根本离。从枝叶很麻烦,太繁琐了,不好修。从根本,根本是心地。如果我们从心地修行,修清净心。有烦恼心就不清净,有分别心就不平等,有迷惑心就不觉悟,这样我们就找到根本,所以还是《无量寿经》经题好,真正是纲要。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修,生活就是修行。
  我们在世间生活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怎样才能修到清净?随缘就清净,攀缘就不清净,要懂得随缘。随缘是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这随缘。什麽叫攀缘?有自己意思在里头。譬如饮食,我喜欢吃这样,不喜欢吃那样,你已经有意思了,这不是随缘。随缘自己没有嗜好、没有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的心才能得清净。攀缘就是你自己有意思,顺着你的心你欢喜,不顺你自己的心意你就生烦恼。由此可知,顺着自己心生欢喜,欢喜也是烦恼,不顺自己心也烦恼,统统起烦恼。应当怎样作法?自己完全没有意思就对了。为什麽完全没有意思就对了?没有意思就跟自性相应。因为真性里面,真心里头没有意思,所以你没有意思就跟真心真性相应,你有意思就跟真心本性相违背。诸佛菩萨用的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意思、没有念头。你还有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意思,完了,你是凡夫一个。你有你的意思,他有他的意思,你们两个意思就冲突,就要打架了,就要搞得世界混乱,天下不安。谁造的?都是你自己意思造的。大家都没有意思了,天下太平,永远安稳。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为什麽没有看到它动乱?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看到人家造反,你要问什麽原因?大家都没有意思,天下太平,就这麽个道理。学佛我们承认自己是凡夫,烦恼习气统统没断,怎样能学得像佛菩萨?我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过。我们完全没有自己,没有自己怎麽过日子?演戏,表演。你想想看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没有他的意思,他要有意思的话,戏就演不出来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照着剧本来演,所以他演得很好。如果有自己的意思,不遵照剧本来演,不听导演的指挥,自己喜欢怎麽做就怎麽做,戏就演得一团糟了,还能看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在社会上,个人都有意思,个人演个人的舞台,一塌糊涂。今天乱世,一塌糊涂。古时候社会,为什麽那麽安定?古时候那个社会、那个舞台,有导演、有编剧,大家都能够遵照这个剧本,依照这个导演,虽有一点意思也不过分,也不超越他的范围,那个舞台就很殊胜。这个编剧本的、导演的是老师,师道。主宰这个舞台在中国是孔子、孟子,从汉武帝一直到满清都遵循孔孟的学说,孔孟的学说就是剧本。历代的这些老师,都能够遵守这个剧本当导演,所以社会大众都接受儒家的教育。他的思想、见解、言行纵有自己的意思,也不能够距离这个标准太远,儒家就是一个水平、一个标准。你可以在这里上下,不太远,这个社会维持安定和平。我们学佛,佛的经典就是剧本,我们这一生如何过日子?依照这个剧本来表演。你能果然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依照剧本来表演,你就是佛菩萨再来,就乘愿再来。加上自己一点意思,错了,就会错得离谱了,不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意思。
  所以讲经,你们同学们现在开始学讲很辛苦,要用很多的时间去准备。这是什麽?这是我们初学练习,必须要通过这个阶段。这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不能一生都守住这个,你就错了。这个阶段是开端,是让我们对经典熟悉,真正的功夫就是此地讲“离尘净髻”,这是功夫。我们用讲经这个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你每天研究经教,把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先取什麽?先取古人的。取古人的注解来作参考,放下自己的,我们自己的智慧没有开,依前人的。依前人也不是永远依他的,我们自己还不能够独立要靠人帮助,等到自己独立,不靠别人帮助。自己什麽时候独立?真正离尘净髻就独立了。换句话说,自己的意思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没有了,自己的念头没有了,你就独立了。到这个时候你展开经卷,你所要预备的是什麽?这个字怎麽念法,这个要预备,这个不能说我自己喜欢怎麽念就怎麽念,这个不可以。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准备经书,顶多你去看不认识的字注音,段落勾出来,顶多就如此而已。我们现在讲科判之学,你顶多把段落:大段、中段、小段把它勾起来,一看一目了然。你在讲台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得心应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感觉得很轻松、很愉快。为什麽?经典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跟大家报告讲出来,就是讲自己生活,还要什麽准备?你跟别人介绍自己每一天穿衣、吃饭,还要准备吗?这是家常便饭,就这麽一个道理。所以宗门讲、宗门说,这是内行人对内行人彼此相遇,皆说“无声话”。自己入了境界之後,跟一切同参道友们也说无声话。什麽叫无声话?从不生不灭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就是无声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无声话,《中观论》里面给我们总结了八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其实真正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句不生不灭,後面六句解释不生不灭的;为什麽不生不灭?後面是注解的,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契入这个境界之後,世出世间的学术,再高超的学术那个味都很淡,再高超的科技味道也不浓。世法里面一切的学问,怎麽能跟真实智慧相比?世法里头所有都是从阿赖耶、第六意识里面流出来的,也就是从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真如本性。世法里面,今天科学家所讲的高科技,科技也是从八识五十一心所里流露出来的,不是从自性。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真实智慧,无量的神通,那是真实智慧,决不是世法能够相比。我们如果要能真正在佛法里成就,没有别的,一定要做到离尘净髻。离尘是断烦恼,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断乾净,自己清净心现前。净就是清净心,就是宗门讲明心见性,心性是清净的。髻,高的意思。第五尊∶
  【光照十方主山神。】
  这德号是从大慈悲心里面建立的。“光”里面的意思就深了,不仅仅是代表智慧,这里面有慈悲悲愿在其中,大慈大悲;有万德万能在其中。你有智慧,如果你没有慈悲,你不会去帮助别人;你有慈悲,你没有能力,你也帮不了人。可见得光里头含的是圆满的,我们读《地藏经》一开端,“大圆满光明云”,这个光是大圆满。“照”,照顾十方一切众生。我们可不能想放个光去照他,那是小说看多了,科幻片看多了。这是关怀、照顾、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去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灾有难,当他有灾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帮助他。现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经济的风暴,大家现在感觉得都很拮据,生活都很苦,这是共业所感。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如果你觉悟,如果你真有智慧,是修福最好的机会。愈是艰难的时候愈修福,这福报真实,为什麽?心不一样。譬如你很有钱、很宽裕的时候修福,自己拿一点,好像不在乎,那个心真实的程度减弱很多。在现在这个灾难,看到人家灾难,自己虽然没有,这个心的真纯跟以前不一样,所以你修的福跟以前也不相同。愈是在灾难的时候,我们愈要懂得修福。我现前只有一碗饭,来餐就没有了,遇到一个害饿,没得吃的人,我能分一半给他,不希望这一半留到下一餐,这个功德大了。佛在经典里面,这些事情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全心布施,全心施舍,不顾自己的生活,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佛经上讲得太多,很可惜世间人不相信,听了点头,叫他做,不行,靠不住,佛菩萨没给我保证。所以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实在讲经不起考验;信佛,很虔诚信佛,一碰到事情,一考试,完了,原来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信,真肯干。你圆满的布施,後头决定有圆满的福报,大福报。所以真正修福的人,决定是有智慧的人;没有真实的智慧,修不了大福报,修一点小福而已。在佛家里常讲,六道里头有漏的小福报,大福报是要真实智慧。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有多少能力尽多少能力,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可是我们确实有能力,但是没有缘分,我们随缘能做多少也叫做圆满功德。这些理事都要通达,我们自己才真正知道如何修福修慧,如何能够达到福慧圆满。所以“光照十方”教我们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天来讲非常契机。现在我们看到世间发生严重的灾难,这个灾难有很多同修都非常关心,常常遇到我,问我:什麽时候这个灾难能够结束?什麽时候我们生活环境能够好转?这个话很难讲。灾难的起源世间人不知道,我们跟他讲,他不相信。什麽时候他能够读《华严经》,什麽时候他能够了解《华严经》、明白《华严经》、通达《华严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为什麽一定要讲《华严》?《华严》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什麽都难讲,你说出来人家相信,凭什麽相信?所以契入华严境界,人家给我们讲,我们点头,为什麽?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古时候禅宗开悟的人,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话的意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跟我是一体。既然是一体,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灾害,怎麽造成的?还不是自己造成的。掌握到这个前提,佛在经里面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会点头,我们也会同意。说到切身,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我们也能同意,这对自己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身体本来衰弱可以转变成刚强,本来衰老可以恢复年轻,相随心转。你能转自己的相貌,转自己的体质,怎麽不能转环境?所以环境是大家共业所感。佛在经上讲这些道理,我们要能体会,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是决定不能够了解事实真相。用清净心观察,逐渐逐渐你就能够明了,你才能够懂得,不可以通过思惟,思惟想像是意识,意识是迷,不是悟。所以小乘人不能开悟,权教菩萨不能开悟,原因是什麽?他用意识。不用意识的人容易开悟,用意识的人很难很难开悟,起心动念都落到心意识里头去了,所以宗门叫“参”。参什麽意思?离心意识叫参究,用心意识是研究。现在世间人,我研究研究,研究怎麽能通?佛法不叫研究,叫参究。佛法教你参学,用一个参就是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不用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是什麽东西?真实智慧。你用的是真心,用的是真实智慧,你才能明了真实的事相,诸法实相。所以用妄心没有办法了解真相,用真心才能了解真相。了解真相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对於苦难众生做出真实的贡献。
  譬如现在我们看到水灾,中国有,其他地区也都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水从哪里来的?水从贪心来的。地球上的水为什麽这麽多?人的贪心太重了,所以感得这麽多水,这才是真正的因素。嗔是火,地狱,寒冰地狱都一片火光。火从哪里来的?嗔心变出来的。愚痴是风灾。不但眼前灾难,这是根本原因,佛家讲的“大三灾”,水、火、风大三灾,这个灾难遍及三禅天。只有四禅,四禅的福报大,四禅是福天,不遭三灾。福从哪里来?贪嗔痴很薄了。虽有贪嗔痴,这个贪嗔痴很薄,不足以造成灾难,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世间人,实在讲三毒烦恼太重了。学佛的人贪佛法,你说糟糕不糟糕,还是贪。佛法教我们断贪嗔痴,学佛的人错会了意思,把贪嗔痴的对象换了。还是那麽贪,还是有嗔,还是愚痴,烧香要烧头一香,烧第二香就不高兴了,这是不是贪嗔痴?这怎麽得了?佛是教我们断贪嗔痴的,而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所以佛法也不能贪,《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也不可以贪,何况世间法?为什麽佛要说这句话?因为佛法是缘生法,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麽?真的什麽都没有,真的没有法。佛说了法,那个法都不是真的。再给诸位说,佛现了相,现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身没有相,现的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的。真心离念,念都没有,哪来的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真心就是真佛;现相就是菩萨,是起作用。那个现相,我们现在是随业力现的,诸佛菩萨是随愿力现的,业力、愿力都离不开感应。我们的业力现,佛在经上讲你投胎来作人,你跟父母也有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过去生中有这麽个关系,现在找到了,找到对头了,这就是缘,缘生。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我们这个世间来成道也是因缘,缘生之法。那个时代有一些众生学佛的因缘成熟,应以佛身而得度之,佛自自然然到这儿就现佛身,所以要知道佛法也是缘生法。凡是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你怎麽可以执着?不但不能执着,分别都不可以。所以佛说一切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学这一切法,真的是有得学、有得说、有得解,你全错会意思。我们吃了很多的辛苦,没有契入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此地这经的好处,就是每一句每一个意思都重复几十遍、几百遍,让我们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离尘、要光照,离尘是自度,光照是度他,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度他就是度自己,关怀别人就是关怀自己,由此可知,要反过来说,害别人确实是害自己,利益众生决定利益自己,这才是真理,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无不是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遇到苦难的众生,赶紧伸以援手。援手是跟他结缘,四摄法里头第一个布施,跟他结这个缘。有这个缘分,然後你才能够真正帮助他脱离苦海、脱离三界,有缘他就喜欢听你的。你跟他没有缘,你法说得再好、再纯正,奈何他跟你缘薄,他不相信你,他不听你的。这也是佛门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过去生中、现在世,缘结得不够深。有些同修来问,在我们这里修学一个时期,有一些别人说一些经法的时候,他一听跑到那边去了,来问我什麽缘故?这个缘故很简单,他跟我们的缘薄,跟那个人缘深,所以跟他去了。那个人虽然是外道,虽然是个魔王,他跟他的缘深。虽然接受正法薰习,薰习一个时期,遇到他那个缘深的,他还是不相信这个正法,他还是要跟他走,就这麽个道理,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事实,心开意解,不会再分别执着,他去欢喜,点点头,很好。等到他那边的缘尽了,苦头吃足了,他会回来的;不一定是在这一生,也许多生多世苦头吃足了;这个苦头是三途果报。吃足苦头,再遇到佛法,这个事情很平常。我们今天看到他们在做,我们自己过去生中做过了,我们也经历三途六道,这一世得人身遇到佛法,这麽样的欢喜,跟他一样。他走我们的老路子,我们在这一生成熟了,他大概再过多生多劫才像我们这个情形,才成熟。这个事情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有什麽好奇怪的。佛法契入之後,诸位知道,心开意解,法喜充满,所以你的身体好、精神好,世间法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学佛的人天天生活在法喜充满之中。如果你学佛要不能生欢喜心,你那个佛法走偏差了,你的路走斜了,决定不是走正法的道路。如果走在正法的道路上,决定法喜充满,遇到怎麽样的挫折,还是法喜充满。遇到一个恶人,就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一样,把身体肉一片一片的刮下来,忍辱仙人还是法喜充满,为什麽?他走的是菩萨道,正道。虽然遇到这麽大灾难,他为什麽法喜充满?忍辱波罗蜜圆满了,他怎麽不欢喜。割截的时候有没有痛苦?有我就有痛苦,无我,谁痛苦?人家功夫真正到那个阶段,无我,割了不痛。为什麽我们今天割了就痛?有我,这是我。真正破了我执的,没有了,割他,他也不痛。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是绝对的真理,它不是相对的。下面第六尊∶
  【大力光明主山神。】
  “力”是讲能力,这个能力非常伟大。大到什麽程度?大到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能够超越十法界,大力。大力从哪里来的?从光明来的、智慧来的。没有智慧,你哪有能力?所以这个能力是从智慧来的。诸位必须要晓得,世间人对於烦恼,稍微修行人是有一点修养、有一点涵养能忍耐,大家也听说过忍耐是有限度的,可见得这个不能解决问题。佛法里面提出禅定,定怎麽样?定能伏烦恼,定不是忍。但是忍是定的前方便,六度的顺序,忍辱、精进、禅定,你要不能忍,决定不能得禅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我们修净土,我们要想念佛得一心不乱,要忍;你要不能忍,你决定不能得一心。在什麽地方忍?在生活当中样样都要忍。比如我们刚才讲吃东西,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那就是不能忍。我们在这里学,好吃的也不贪,不好吃的也不嫌弃。这是什麽?在饮食里头修忍辱波罗蜜。还有一些同修,特别是从外地来的,居士林这里供养是自助餐,自助餐现在用的这些餐盘是塑胶的,所以有很多人怕什麽?不乾净。多少人使用过,心里面提心吊胆,这就不能忍辱,不能忍。我们在外国住久了,我们晓得外国人自助餐都用纸盘子,用完了之後餐具都丢掉,当然那个很浪费。用的餐盘、餐具,居士林消毒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我们大家尽管放心。还有佛菩萨保佑,尽管放心,不要去计较这些。如果说是在这边念佛,念佛堂很好,一吃饭,提心吊胆,你完了,你把你念佛功夫全都破坏掉了,你怎麽能得清净心?你怎麽能得感应?诸位还要懂得一个原理,清净心是最好的抗体,所有的病毒,你有抵抗的能力,清净心是抗体,慈悲心能解毒,最好的解毒。什麽样毒的东西,心地慈悲,到他那里都化解掉了。所以只要自己心地清净、慈悲,什麽样的病毒,你就是病毒在那里,你天天吃它的时候,你都不会中毒。为什麽?你吃下去就化解了,病毒都变成营养,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到这个地方来,最重要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念佛,你念一天,念一个小时,功德不可思议。在你一生当中,修学真实功德就这麽一个机会,决定不能让一切环境,外面的影响力破坏我们自己的功夫,这一定要懂得、一定要知道。在此地的老同修对居士林都有信心,他们在这儿吃,天天在这儿吃,没听说哪个生病中毒,没有。你在这个地方,可能你会生病中毒,为什麽原因?你的心不清净,心里想它是毒;它没有毒,你心里想它就变成毒了。它本来很乾净,你说不乾净,都是你心里头在作怪,心是主宰。居士林所有的这些林友,里面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劳,他们对於修学同修们的照顾,真正是菩萨。我们对这些人,任何一个人都生恭敬心,对他们要有信心。他们在此地发心,实在不容易。所以我说佛菩萨供养佛菩萨,一点都不错。这个道场,听说昨天晚上都有四百多人念佛,晚上都有这麽多人。所以从这个事实来观察,将来这个念佛堂不够用,一定还要开辟第二念佛堂、第三念佛堂。只要我们真发心,三宝加持,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协助,一定是事事都能够顺利,道场一定会做得非常圆满。满众生之愿,佛满众生的愿,我们作众生也要满佛的愿,我们彼此互相都满愿,这个工作就圆满了,这真正的圆满。所以这个力真正叫大力,名实相符,能破烦恼,能破无明,能超生死,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诸位想想,这一些在世间人观念当中,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都能做,其他的那是鸡毛蒜皮,小事。饮食起居,事情太小了,哪有办不到的事情?我们今天这一座《华严经》,讲的是我们现实生活,讲的就是我们的道场,我们的道场就是华藏世界,道场就是极乐世界,真实不虚。我们每一位同修要有这个心念,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一定依照经教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个经,每一部经到末後,信受奉行,这四个字我们要做到。每一天要做到,时时刻刻做到,念念做到。
  第七尊∶【威光普胜主山神。】
  “威”是从德上说,“光”是从慧上说,德多半偏重在行德。行德是什麽?生活。我们在生活上所表现的,与智相应、与理相应、与佛的教诲相应,我们的行持是德。诸位要明了穿衣吃饭都是行德,足以给世间一切众生做楷模、做样子。“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遍虚空法界。“胜”是殊胜、超胜。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前讲演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没有威光普胜,如何能作师?如何能作范?要达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水平,一定要自己认真努力,在生活上点点滴滴的地方都要求改过。如果有过失,要能把它改正过来,决定不能够以为这是小过失,无所谓的;小过失无所谓,逐渐会变成大过失。小过失好像没有什麽障碍,变成大过失就产生重大的障碍。障道,障碍我们修学,障碍断烦恼,障碍证菩提,甚至於障碍往生,麻烦就大了。由此可知,改过就是真正的忏悔,忏除业障。小毛病、小习气好改,就好像人生病一样,刚刚得病,病很轻,很好治。病要拖久了,再治就很麻烦,改过亦复如是。小毛病发现了立刻就改,很容易改掉,成就自己的行德;小毛病不改,渐渐养成一个习气,养成习惯,麻烦就大了,到那个时候想改都改不了,决定造成障碍。我们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会认真,你就会肯干。但是一般人发现自己的过失不容易,总是会原谅自己,看别人看得很仔细,别人小小的过失都被你抓住了。我们怎麽样修学?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立刻回光返照,自己有没有?这对自己来讲,就是有很大很大的帮助。我们每天与一切大众接触,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想想我有没有?我没有,要跟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想想有没有?有,赶紧改过。所以世间一切人,善人、恶人,岂不是真的佛菩萨吗?这哪里是假的?佛菩萨在示现提醒我,我不懂得什麽叫善、不懂得什麽叫恶,他们在表演、在示现,在做出样子来给我看,教我断恶修善,教我改过自新。我对於一切人,要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要把一切众生看作他是真的佛菩萨,他是来示现给我看的,他们各个都是来成就我的,你作佛就不远了。为什麽?经上常讲,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现在能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距离成佛很接近了,往生还有什麽问题?看到蚊虫蚂蚁都是佛,再想到它很可怜,变成这个身,这是恶报身,它造恶业才堕这恶身。我看到它示现这个身,我不能造恶业,蚊虫蚂蚁也是佛菩萨示现。所以六根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才能够真正契入普贤的境界,修学普贤大行。第八尊:
  【微密光轮主山神。】
  这一尊菩萨德号里面有微密、有轮。“微密”是讲功夫,用功,微密观照。“轮”在此地是表法的,佛门里面常讲的法轮常转。光轮跟微密集合起来,这是甚深的教学,主山神表智慧、表智德,这个意思就非常恰当。唯有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才能够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做微密的观照,这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世间现代的科学家,他们对於一切事物的观察,可以说已经到相当微密的程度。譬如说到物质,他们已经观察到所有物质是波动的现象,事实上完全没有实体的存在,全是波动产生的现象,这一种观察可以说是相当之精微。非常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能够接触到大乘佛法,他们如果接触到大乘佛法,比我们一般人开悟容易。什麽原因?还是一个原则,他们的心定、心清净、心专一,佛法里面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一些专研科技的,他们的思虑都集中在一点上,所以有这样精微的发现。他这个发现、这种说法,跟佛法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什麽?无明就是波动的现象。
  由此可知,世间万事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是波动的幻相。既然讲波动,就如同流水一样,我们说流水是波浪形的,这水有缓流、有急流;缓流非常平和,急流有如海滩。江河里面也有急滩,船只走到那个地方是非常危险,所以是险滩。一切波都有这个现象,波动必然遍及虚空法界。像我们在一池水里面,投下一个小石子,它就起波浪波纹,逐渐逐渐的这个波浪就遍满这一个池,这是一定的道理。物理的现象波动速度缓慢,我们心里面波动速度就太快了。起心动念是很粗显的波浪,心波比电波殊胜太多了。电波无论它的速度、它的影响,跟心波比不成比例,正如同我们看到水的波浪跟电波相比一样,它不成比例。心的波动及时就能遍虚空法界,速度太快了,超过光速;光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心的念头快。我们这个地方才起个念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告诉我们,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如果说一个佛国土是一个银河系,就是他在十万亿个银河系的那一边,那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事实上这一个银河系,是不是一个佛国土?许多人讲法不一样。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後面有一篇文章,这是附录进去的,他有他的看法。他的看法,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世界。如果这个看法要是真的话,这一个佛国土就太大了。一个小千世界里面有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一个小千世界就有一千个银河系;一个中千世界,再乘一千;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千个中千世界。这个样子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个亿银河系,十个亿银河系才是一个佛国土。十万亿个佛国土,这个距离太遥远了。我们用光的速度去走,恐怕也要走上几万年还走不到,还达不到。可是我们心的波,这个地方才动,那个地方就到达。诸位想想心的波跟物理上的波动,不足以为比。心的波动起念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上与一切诸佛感应道交,下与一切众生,这是《楞严经》上讲的“同一悲仰”;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就能够感动虚空法界。我们知道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有善有恶、有净有染,善恶染净就影响到世界,就是经上常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就这麽个道理。所以怎麽可以说,我们一切自然环境与我们起心动念没有关系,怎麽能讲得通?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是波动的现象,波动是能生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生所变,能所不二,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会影响一切的物相,会影响到虚空法界。不但影响我们居住的地球,影响太阳系,影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不仅如此,再推广,影响一切诸佛刹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念头是恶,所现的境界是秽土,佛经里面讲的五浊恶世,现这个相。如果我们念头是善,善念这波就是非常平和,所现的现象是诸天,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於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的法界,善心所变现的。如果是净业现的,就更平了,真是现的那个相、那个波,是清净平等的。换句话说,极微细的波,这个波动所现出来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是波动现的现象,但是它波动幅度最小,小到我们凡夫没有方法觉察到,那是极其微细的波动。这是近代科学家他们的发现,跟佛法讲的很接近。所以世间心地善良的人,我们今天如果要看他心的波动,从哪里看?现在科技发达,可以从心电图上来看。你到医院检查身体,心电图一打开,心平静他心电图很好看,像水平一样,有波动,不大。妄念多的人,心电图就上上下下,七上八下,完全不一样,很明显的就测量出来。
  我看到这一尊菩萨的德号,我跟大家讲的这些话,与我们现前消灾免难有密切的关系。什麽关系?理论上的关系。今天世界为什麽有这麽多的灾变?我们读了这个经文就晓得,现在世间人那个心是什麽样的心?贪嗔痴慢、杀盗淫妄,五逆十恶的念头。这个念头还得了吗?所以今天我们居住的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谁破坏的?我过去跟大家说过,哪一个人破坏?谁造成这麽一个恶劣的现象?我造成的。我的心不善、我的念不善,不要去怪别人,我有责任,勇於承当;换句话说,我没有修得好,让世界这麽多众生遭难受苦。真正学佛人看到这个现象,要回头自己责备自己,这是我们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外面这些自然灾害与我们毫不相干,我们对它毫无能力,这是迷信,这是错误,把事实真相完全看错了。不知道我们心念,在不知不觉就影响到大自然、影响到大环境。不仅仅影响这个地球,而且影响这些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影响它运行的速度,影响它运行的轨道,影响它的轴心,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觉悟了、明白了,认真的修大忏悔法门,我们救自己,我们救度一切众生,我们改过自新。法门里面最殊胜的法门就是念佛,念佛何以殊胜?念佛是最有效的把我们的心波纠正过来。过去我们这个波杂乱的,今天我们用清净心念阿弥陀佛,恢复到自性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的波最温和,波动幅度最小,确实能够恢复环境的正常,恢复自然环境规则的运行。我们过去曾经也讲过多次,我们讲到环保,环保从哪里做起?从心地做起,然後才能够收到效果。如果疏忽了心地,心地是破坏环境的根源,这个根源你没有把它导正过来,只是在枝末上用功夫,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要从根本,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根本也就是大乘佛法教义的真正基础,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的基础就是讲波动。相宗的经论分析得微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生三细相,从三细相再生六粗相,这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今天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把这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宇宙跟生命的起源就是我们自性的心动,一念不觉,这才真正把根本的因素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後,这个世间一切染净善恶,我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自己可以主宰改变环境,这是佛法修学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谁能达到?佛菩萨做到了。佛菩萨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佛菩萨有能力把秽土变成净土,将恶世变成善世,他有能力,这个能力的根源都不外乎波动的现象。我们今天在念佛堂念经,念这一句佛号,这麽多人以真诚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在称念,诸位想想看,这个道场就像心波的发射台一样。世间众生那个波虽然是很乱很杂,也相当强大,干扰我们的物质环境,干扰地球的生态。我们今天发出这一股波动的力量也不小,这个力量发出去之後,也能够对它产生了障碍,缓和它的破坏力。这就是念佛能救度自己、能救度一切众生,念佛能挽救地球的生态环境,道理在此地。你要不能彻底了解这个道理,以为我念这几句佛号能起什麽作用?如果大家都有这个疑问,我就答覆你,你念的佛号真的不起作用。你问为什麽不起作用?你的一念疑惑就把你念佛功夫破坏掉了,你还起什麽作用?如果你念佛里面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力量大了,这个波放射出去非常非常大。何况我们这个波发射出去,又得一切诸佛菩萨的波跟我们结合成一起,你说这个力量多大,能消众生的灾难,能度众生的苦厄。总在真心,你的心愈真诚,效果就愈强大。心要专一,佛在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世间人造业还没有制心一处,所以他那个业并不可怕。我们今天用制心一处这个力量来对抗它,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我们以善念冲击它的恶念,以净念冲击它的染念,这是念佛基本的一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对於念这一句佛号没有信心。诸位这两天,你们念佛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来参加的念佛人,比我预先估计的多一倍。我原先估计日夜念佛不中断,大概两百人的样子,没有想到超过四百人。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新加坡有福报,这个国家有福,东南亚这个地区有福,再望远处,这个地球还是有救的。谁救了?这麽多的诸佛菩萨救了。你们参加念佛堂就是参加救援的工作,所以一定要用真诚心,要记住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是看到菩萨的德号:微密光轮,我们今天这个念佛堂、今天这个讲堂,微密光轮这个波在这里发射,它怎麽会没有效果?如果这四百多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心专念,说老实话,世界上几十亿人造的业,我们都能把它消掉。现在我们还消不掉他们的业,问题在哪里?我们念佛没有做到一心称念,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还是有夹杂。你可以做到你不怀疑、不间断,但是不怀疑,粗的怀疑念头没有,细的疑念还是有。所以我在这个地方特别把这个道理给你说明白,是以善的波对恶的波,以净的心波对染的心波,这是原理。你明白这个原理,你对於这个法门修学决定没有怀疑。下面就是要做到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力量大了,说实在话,你一个人这个波发出去,可以对治一万个普通人的波,普通人那个心波没有你这麽强大。纵然他们这个波是恶的、是染的、不善的,我们这个清净的、善的能够把它缓和,这两个波一接触就能够缓和它。这是微密光轮主山神里面讲的微密观照的精义,我们修学真的有理论上的依据,真正有很明显的效果。今天是观音菩萨圣诞,又遇到新加坡的国庆,无量的欢喜。诸位能够认真的修学,以这两天的功德回向给国家,回向给这个地区,回向给全世界一切众生,这是庆祝国庆、庆祝观世音菩萨最好的供养,无比殊胜的供养。所以你要晓得你怎麽能不干?第九位:
  【普眼现见主山神。】
  “普”,没有界限。“普眼”是慈眼、是清净眼。慈悲,大慈大悲,像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千手千眼。许多同修都知道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你知不知道有千手千眼文殊菩萨?有千手千眼普贤菩萨?说实在的话,每一尊菩萨都是千手千眼。为什麽特别以观世音菩萨做代表?千手千眼都是表慈悲,大慈大悲。眼到手到,只要一看见立刻就帮助,援手立刻就到,所以特别用观世音菩萨来表法。任何一尊菩萨跟观音菩萨一样,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就救援。为什麽我们常常听说到,只好像听到观音菩萨,其他菩萨好像很少?菩萨来帮助我们,我们接受菩萨帮助,这当中有个缘。菩萨是真心,不是妄心,我们凡夫,六道凡夫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主意常常会变。佛菩萨用的真心,真心不变,所以他真心是安定的,在心电图上看它是一条平线,极其细微的波动,非常缓和、非常有秩序,一点都不乱。缘,每一尊佛菩萨都是以真心,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众生跟他没有缘,不接受他,他没有办法。他爱你,你不爱他,有什麽法子?这就没有法子。观音菩萨与我们世间缘分就特别深,观音菩萨爱世人,世间人每个人都喜欢观音菩萨,由此可知,总在一个缘字。在我们中国真的所谓“家家观世音”,不管他信不信佛,他都喜欢观音菩萨,他都想供一尊观音菩萨。这就是说明观音菩萨与我们这边特别有缘,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当我们遭大急难的时候,阿弥陀佛都劝我们念观音菩萨,都不要念阿弥陀佛了。这什麽道理?就是观音菩萨与我们的缘太深了。我们实在讲每一个人喜欢观音菩萨,比喜欢阿弥陀佛那个程度要深一点,就这麽个道理。否则他为什麽不叫你念阿弥陀佛,急难的时候就改念观音菩萨?它总有个道理在。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心不逆,所以我们遇急难的时候还是念阿弥陀佛。我们教别人也念观音菩萨,我自己念阿弥陀佛。你要问这什麽道理?道理已经讲出来,你就懂得了,缘不同。所以我们在现在,现在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修因。因地的时候要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缘,要以慈眼看众生,即使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我们还是用慈悲心对他,还是用慈眼看他。将来我们自己成佛度他就容易,他跟我有缘,正是佛家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在因地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与一切众生结法缘,将来你成佛度的众生就多了。你要不跟众生结缘,将来成佛度众生也只有几个,不太多,跟其他诸佛一比起来逊色很多,这就是结缘非常重要。普眼现见,“现”是示现,“见”当然不是普通的见。这个见,如如来果地上所说的五眼圆明,也像前面一尊菩萨所说的微密观照,无所不见,彻见诸法实相,於一切法,一一法中都能够见到性相、理事、因果。对自己,成就自己的智慧定功;对他,现身说法,契理契机,能令众生得度。末後一尊:
  【金刚密眼主山神。】
  经文上凡是看到“金刚”都是表金刚般若,它是比喻,比喻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密眼”,密不是秘密。诸位要记住,佛法里面没有秘密,佛法完全是透明的,完全是公开的,没有丝毫隐秘。密是深密,许多事、许多道理太深了,凡夫见不到,凡夫体会不到。不但凡夫,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就是连声闻、缘觉、菩萨有时候都见不到,这个理跟事太深了。到什麽时候你才能见到?金刚地後你就见到。相宗所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个根本识,能生万法。如果用相宗的话来讲,我们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从哪里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是个根源。什麽时候你才能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金刚道後。金刚般若现前,你才有能力见到。见到这个境界,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彻法底源”,这一切万法的根源你找到了,你明了了。所以主山神里面,以“宝峰开华”开端,以“金刚密眼”殿後,这个意思很深,希望我们修学,要细细体会这里面的道理。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总结这一个团体,他们来参加大会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末後这一句叹德:
  【皆於诸法,得清净眼。】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提示,他说因为主山是表智德最高,佛法的修学主要的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在一切法里面,世出世间一切法智慧是第一,智慧最高、智慧最胜,用山来作比喻。所以在叹德里面得清净眼,你站在高处,你才看得清楚、你才看得远,古诗里头所谓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这已经到山顶上了,取这个意思。所以每一位上首德号里面都有“光”这个字,总表智慧。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末後这一句,诸位要晓得,没有智慧就没有清净眼;换句话说,没有清净眼你就没有智慧。佛法能所是一不是二,决定是相辅相成。什麽叫清净眼?心清净,眼就清净,眼哪有净不净?在心。心清净,耳根也清净,鼻根也清净,舌根也清净,六根统统清净;这是我们现前修学、学习,佛法里面讲修行,修正我们思想行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清净,《无量寿经》把它列在经题,清净、平等、觉。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生活里头点点滴滴,无论大事、小事,起心动念要与清净相应。什麽叫清净?不染就是清净。什麽叫不染?能够远离人我是非、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贪嗔痴慢就清净,与清净就相应。所以在动念头的时候,还有我、还有人,这里面还有贪嗔痴、还有分别执着,这心就不清净。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我们的功夫才得力。我们与大众相处不能不分别、不能不执着;分别是随顺大家的分别而分别,随顺大家的执着而执着,这就是世间法讲的“入境随俗”,也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自己有没有意思?没有,你就清净了;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你就不清净了。真用功夫是这个用法,在你的生活里面、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跟一般人完全一样,和光同尘,就是里头一点意思不夹杂,这叫真功夫。你在这个生活里面,你完全用的是清净心,六根清净。得清净眼,这眼根,一根得到,六根统统恢复清净,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十五〕 主林神
  下面第八段,“主林神”。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这一个团体,我们现在人讲社团,这个社团,主林神他们这个团体。林是森林,用现在的话来讲,树神,森林里面的树神。佛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树木它的高度超过一个人,这棵树就有神。不是这棵树成神了,不是的,是鬼神依附在树里。鬼神跟人一样,他要找一个地方居住,最方便的、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树,所以他把树木当作他的家,他住在这树上,我们就称他作树神。树神很多,有大树、有小树。世尊在戒经里面告诉出家的比丘,过去出家人在山上修行用功办道,也得要找一个住处。当然在山上是就地取材,砍几棵树,搭一个小茅篷,可以遮蔽风雨,可以防御野兽的干扰,搭个小茅篷。佛说,你要去砍这棵树,一定要在三天之前去祭祀树神,供养他、祭祀他、诵经祝愿,告诉他三天之後,我要砍这棵树搭个小茅篷,请这个树神供养,把这棵树供养给我们,他赶快搬家;给他三天的时间请他搬家,不是随便看到树想砍就砍,不可以。看好之後要来祭祀,正式要给他交涉,这样我们对树神尊重,他也欢喜护持。树神不但不会扰乱你,还会当你的护法,这是佛在《戒经》上告诉我们的。在此地着重表法的意思。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它表无漏的智慧。为什麽?智是指导我们行为的。我们身的一举一动,口里面的言语造作,都是意在那里指挥,意在那里发号施令,身口去造作。如果意,心意成就智慧了,身口的造作一定有不可思议殊胜的建树,我们所谓建功立业。所以在这个地方是代表真实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就像森林,一大片森林,树木长得非常高大,比喻我们种种的建树,真正达到圆满的自利利他,取这个意思。树木多才叫林,独木不能叫林,树木多了才叫森林。智是一个真实智慧,起作用在事相上就多了。譬如财富、德行、利乐,有如现在社会里面许许多多这一些企业家们,他们有智慧、有财富,在社会上建树许许多多的事业。大的企业在全世界各个大城市有连锁的分公司,就像森林树木的建树一样。不但他经营一种事业,他还可能经营许多种事业。以他的智慧,集合他的一些朋友,志同道合的组成一个财团,这样的建树就是我们这段经文里面,主林神所表的。他的企业如何能做得成功,如何能做得对社会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段经文就要好好的学习了。
  【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
  “不可思议数”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数量太多了。前面讲世界微尘数,此地不可思议数跟世界微尘数是一个意思。下一段里面讲“复有无量主药神”,无量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文字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跟前面是一样的,都是泛指虚空法界。如果我们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面,尽虚空、遍法界这些企业家们,在这经上用主林神来代表这麽一个团体。
  【所谓布华如云主林神。】
  下面也列出十尊上首。这些企业家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不是凡人。他们是以这种身分出现,应以企业家而得度者,他就现企业家的身分。我们仔细观察,他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如果他的德行与此地所讲的十句标准要相应、相接近的话,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个人是再来人。如果与这个是相背的,是他前生修的福报大,他这一生虽然发了大财,如果德行与这个不能够接近的话,可能他这个财团不能永远保持下去,所以公司会倒闭、会破产。如果要叫它永远保持着兴旺,一定要与经训要相应。第一尊表的什麽?布施。你有财富不布施是为富不仁,你的财富很难久享,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你要照顾社会大众。“布华如云”,“华”形容灿烂美观,所说的就是杂华。布施展布,在大乘佛法里面就是以六度、十波罗蜜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布施,平等施、清净施。布施里面“三轮体空”,《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如云”了。云表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表菩萨心行。菩萨在事上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在心里上,刚才说过,清净无染,他心是清净的,没有一丝毫的污染。污染是什麽?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就污染了。所以他的施舍、他的布施、他的供养,如云出而无心,这才是真实的功德,这才是一个大企业家他真正的因地。他今天为什麽发这麽大的财,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力量,在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里面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子公司,什麽原因?过去生中曾经修这个因,今生得这个果报。说实实在在话,社会上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真正达到了颠峰,或者是名闻、或者是利养,达到超越常人,这样的殊胜,绝大多数都是在佛门里面修学的功德。过去生中学佛,这一生当中一享福,忘掉了。如果说不幸遇到一些邪教,不但对佛教不能再相信,还产生排斥。实际上他的业因,一定是在佛门种的。如果不学佛,种不了这麽大的福报之因,没有办法种。
  佛家给我们讲三世怨,我们要记住。三世怨是第一世遇到佛法,勇猛精进,修福修慧,真干。来生享福,作国王、作大臣、作大富长者,我们现在讲的企业家。他前生修因,修得好,所以第二世享福。一享福就享糊涂了,愈是有钱的人愈吝啬,确是如此。愈是有钱的人愈听骗,人家骗他,他很容易拿出去。劝他做好事,不行,一定要对他自己有利益的。如果说这个事情做得对他自己没有利益、没有好处,他一毛都不拔。人家骗他,说这个事情对你有很大的好处,他很慷慨,钱就拿出去了。拿出去,都丢到大海,石沉大海,所以吃亏上当。修得再多,绝大多数一生就享尽,来生没有福报了。享福这一生当中决定造业,不要说其他的业,饮食里面食众生肉,这个业就造得很重。贫穷的人要想吃肉吃不到,没福;没福不是坏事情,少造业。有福报天天吃肉,不是好事情,多造业。佛法里头讲,你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少吃就少还,多吃就多还,有什麽好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佛觉悟之後,我跟众生不再结这个怨,我们选择素食,不再跟众生结怨。过去虽然造这些恶业、结这些怨,现在我们把缘断掉了;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可是我们现在觉悟了,如果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修得很好,又得个人身;得人身,把前一世的事情忘得乾乾净净,看到别人吃肉,自己又去吃,又造业了。所以福报享尽,第三世就堕落了;福完了,罪报就现前。不但你一生造的罪报,生生世世造的恶业,这个时候恶缘现前,恶报也就跟着现前。这是佛给我们讲“三世怨”,提高我们的警觉,告诉我们这事情一定要记住,真有智慧的人一定要避免。如何避免?决定求生净土。不求生净土没有法子避免,福享尽了一定要往下堕落。大乘经上讲六道众生,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恶习气重,造作恶业很容易;善的习气力量薄弱,所以行善难。劝你行善,还要劝很多次,勉强才做一点好事。造作恶不要人劝,你才晓得这个习气多重。所以菩萨法里面第一个条件就是布施。以六度万行利益一切众生,就是第一位主林神他所表的。“布华如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福利的事业。我们知道在世间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慈善家,都很乐意、都很慷慨回馈社会,行许许多多慈善的事业,帮助社会这些苦难的人。这个事情是做了,但是做得不够。慈济的工作,如果看到这个人没得吃了,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那个人没衣服穿了,赶紧送一点衣服去救济他。这好事,社会大众赞叹表扬,你那个福报就报掉,没有了。为什麽?因为你行的慈悲救济太小了。什麽是大的慈悲救济?把这个众生救出六道、救出十法界,大慈济。今天社会只看到小的这种慈善事业,大的慈善事业疏忽掉,没人知道。救人要从根本救起,他根本的苦难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以你要从哪里救起?要帮助他破迷开悟。由此可知,世出世法里头最大的慈济事业,最究竟、最圆满慈悲救世的工作,是什麽?教育。在中国孔夫子是我们的榜样,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是好样子,他们两位都是以教学来救济一切众生。孔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看到,哪个人没有衣服穿的时候,赶紧送衣服给他,哪里人没有饭吃的时候,赶紧去送一点东西给他吃,没看到,那是小事。所以世出世间圣人,对於一切众生从根本上救。由此,我们就明白“布华”的工作要怎麽做?提倡教育、重视教育,要培养人才,这是真救济,真能够为社会解决问题;国家人才多了,什麽事都好办。像现在诸位知道,中国大陆水患严重,每一天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难过。如果有力量我们办学校,培养治水的人才,水力工程的人才。他们有智慧、有能力来治水,我们这个患难永远可以避免,才叫真正慈悲济世。治水的人才,我们就叫他“海龙王”。我那个时候初学佛,还没出家,有一天我们有这一个机缘,跟台湾省水力局的局长,那个局长的名字我忘掉了,一般人称他作海龙王。他那个相貌长得是个罗汉相,他说他前生是出家人,修得大概不错,这一生当海龙王。我跟他坐一个车,去看石门水库,石门水库刚刚在测量规划的时候,坝还没建,他到那里视察业务,我们跟他去玩。看到那个罗汉相,他也是学佛的。所以不错,学佛来生作官,做治水,这好事情,真正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所以要为国家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专门科技的人才,为社会大众造福,这就是“布华如云”。水力工程做好了,这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建设。我们看美国的强盛,它强在哪里?基础建设做得好。这是一个国家长年没有战争,人力、物力都投入在建设上。他们的公路网世界第一,公路、铁路这交通建设;水力工程、发电,现在是航空,这变成是基本的建设。所以这个国家能够全面开发,得力於水力、交通、发电。我们办学校培养这些科技人才,这才叫真正慈悲救世。如果他有智慧,再能够办佛教的学校,能够培养弘法的人才;弘法就是智慧的教育,说实在话这是根本的根本。人智慧开了,自然就能牺牲奉献,尽义务而不讲报酬。这样的人多了,国家怎麽会没有前途?国家怎麽会不强盛?所以智慧的教育非常非常重要。教人觉悟,儒家跟佛家都是智慧的教育,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在佛法更向外扩展,人与尽虚空、遍法界的关系。让你彻底明了,彻底明了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就是佛菩萨的化身,这样才能把慈悲救济做到真正的圆满。所以没有人才怎麽行?人才要培养、要教导。善於教导,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人才。你说没有人才,你没有教得好;果然你善教的时候,人才就太多太多了。佛陀教育是教一切人都作佛、都作菩萨,都拿出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服务社会、来服务众生,你说这个教育多麽重要,这才是教育当中的根本。所有一切科技的教育,那是应用的技术、应用的教育,儒佛是属於根本的教育。今天讲到对社会的贡献,对众生真实的援助,真正的爱护、真正的关怀,这才是一条正路。我们这些凡人,福很薄的人,虽然想到了,我们没有能力,做不到,真正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我们今天得三宝的加持,得居士林过去的前贤六十多年来奠下的基础,今天蒙佛加持,发扬光大。继承这个事业的诸位大德,这是真正的大德,我在此地不是赞叹;你们在思想、见解、言行都能与正法相应,都能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利用这麽一个场所,光大佛陀教育,光大佛陀的教学。使我们有志一同的同修,包括来自海外各个地区国家,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到这个地方来研教,都是参与诸佛如来慈济一切众生的大事业。所以我看诸位都是诸佛菩萨化身,都是诸佛菩萨再来,道理在此地。我们说话不是恭维、不是赞叹,如佛经上所说“如语者”,事实是怎麽样,我们就说什麽样;我们没有增加一些,也没有减少一些,完全照事实来说。第二尊∶
  【擢舒光主林神。】
  “擢干”,树有根、有本、有枝、有干,然後才有条叶花果,树才能茂盛。“干”是讲树的作用,树的作用很多很多,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太多了。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阴凉,树大可以遮阴,意思是庇佑一切众生,这是在许多意思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所以它能够“舒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前面是教我们布施,接着教我们“擢干舒光”。擢干,自己必须要有建树、自己要有建立,你才能够庇佑一方;用现在的话来说,你自己有建树才能服务一方。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上,这一个企业家、这一位商主,他所经营的事业;行业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决定是以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这是擢干舒光的意思。我从事这个行业是福利社会广大群众的。譬如经营汽车的制造业,菩萨的企业家,他经营这个事业,他要养很多的员工,这些员工要依他来养家糊口。这是他庇佑的,大树树荫底下,在树荫底下纳凉的,是他庇佑的,要靠他生活的。他的产品出来之後推销给社会,便利於社会大众的交通,决定是以非常合理的价格出售,出售之後一定服务非常周到,一切是便利社会大众,不是以自己盈利为主。我们要问,完全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不以盈利为主,他能发财吗?不学佛的人一定摇头,他发不了财,他不懂得发财的道理,他也不懂得发财的方法。我们学佛的人会点头,他会发大财。为什麽?财富是从布施里头得来的。他以最合理的利润,最低廉的价格,完全以服务社会,这是布施。他能够天天修布施,年年修布施,他後面那个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可思议。对待员工就跟对待子弟一样,对待家人一样,能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的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跟员工完全一样,打成一片,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佛菩萨?不是说老板我要多享受一些,没有,跟大家完全一样。这个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的福报永远没有穷尽,这就是“擢干舒光”落实在我们现实社会。有这麽大的福报,他们已经在做了。没有这麽大的福报,年轻人,年轻创业,可以起家。你如果要成为大商主、成为大企业家,以工商来利益一切众生,以工商来慈济一切众生,你的创业决定成功。你现在虽然一分钱没有,白手起家,十年、二十年你就是世界一流的企业家了。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发心来得及,就怕你不懂。所以佛法里头真的有致富之道、发财之道、升官之道,太多太多了,统统都在这一部《华严经》里面,应有尽有,真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你要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没有一样不相应的,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你求作佛、求作菩萨都能做得到,世间这一点小小的财富,算什麽?哪有求不到的?懂得理论跟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三位∶
  【生芽发曜主林神。】
  前面两位表法的意思很深很广。第三位教给我们,从事这个行业里头,如何从基本上来修学。树也是从种子发芽,生根发芽,慢慢长成的。世间人所谓“十年树木”,一棵树能够长成材,将来可以用得上,所谓是楝梁之材,一定要十年以上它才能长成。可是你不要忘掉,最初也是从生芽开始,意思就是说明要从小去培养。所以教育,儒家所讲的胎教,现在人有几个人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儿女,世间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要不懂得教养,这个希望会落空。所以第三尊主林神就是要我们着重根本的教育,我们现在讲启蒙的教育,童蒙养正。就好像培养一棵大树,从小树苗培养起,天天精心去照顾。小树苗经不起风雨,如果不照顾,风雨把它吹歪了,将来它长得斜,干就斜了,不正了。常常要照顾它,有偏斜一定把它扶正,要做童蒙养正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怀胎就要注意胎儿,不要认为他还没出世,他没出世他已经有心了,他那个心跟母亲生活,饮食起居都受到干扰。换句话说,母亲的心情、母亲的饮食、母亲的动作,对他产生影响。儒家懂得这个道理,佛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从怀孕那一天起,就要注意培养这个小孩,何况他出世?这样的父母真有智慧,真正叫慈母,所以这个小孩长成之後,对父母哪有不感恩戴德之道?父母对他的爱护、对他的慈悲、对他的教养,无微不至;父母对他的期望,他将来长大一定不负所望。能满父母的心,能满父母之志,这大孝。虽然这段是讲现前我们所说的工商这一类的行业,如果把它引伸,这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统统有关联。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我们怎麽能疏忽?如果把这个事情疏忽,世界决定会动乱。他虽然有智慧、有技术、有能力,他没有品德。没有品德,有聪明智慧,有这些能力,都是为自己营私营利,对於社会大众疏忽掉了,趋向於功利。人人都争利,社会怎麽会不乱?人与人间相处,道义没有了,都是利害,这个社会变成什麽?变成非常可怕的社会。说实在话完全走向功利,人真的不如畜生,我们现在看社会人确实如此。我们休闲,利用假期的时候到野外去旅游,我们看到树上小鸟、看到野兽,常常想到我们不如它,它悠闲自在。文明国家这些野兽受到保护,它们生活真的悠闲自在,我们看了很羡慕。我在澳洲,澳洲人对於动物的爱护超过美国。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动物在马路上,开车的人车停下来,一定等那个小动物走开,他才开车过去,他们爱护到这种程度。树上有个鸟窝,我们现在要在这里造房子,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那个鸟窝,人上去看看,鸟窝里头有蛋;我们工程延後。一定等小鸟生出来,长大了,飞走了;差不多要等五、六个月,工程要延後五、六个月,再砍树盖房子。我们人的生活比不上鸟、比不上野兽,我们一生过得这麽辛苦,他们过得悠闲自在。所以人与禽兽差别在哪里?人真的有智慧,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受过教育。现在人可怜,现在人没受过教育,我说这话人家要骂我,但是我讲的是真话。我在初出家的时候,住在圆山临济寺,就遇到几位大学生。我看到他们那些态度,我很感叹,“可惜没受过教育”,这话被他听去了。回来的时候,四个人来找我,来问我:你是不是说我们没受过教育?我说:是。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麽说我没受过教育?搞得我要跟他两个辩论。我辩论,我辩赢了,他辩输了。那个时候的学生还不错,还肯认输,还回过头来向我请教。现在不行,现在学生不认输。菩萨德号里面含义非常的广大,我们如果不能够深入的体会,就没有办法得到受用。佛的经本,实在说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问题是我们展开经卷能够体会多少?能够用到多少?佛法对我们才有真实的利益。主林神的大意给诸位报告过了,他可以说是包含我们现前社会,主要是工商业,而实际上他包含的行业相当之多。他们对社会的建树就像林木一样,许许多多说之不尽。而“擢干舒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某一个行业里面杰出的人物。擢是突出的意思,所谓是出类拔萃,都是诸佛如来在各个社团、各个行业里面示现的。第三尊,“生芽”,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这是基础的教育。後面我们还会讲到教育这个社团,在此地就是如何培育出类拔萃的工商业的杰出人才,这是他真正的意思。而一个成功的人物,一定受过非常好的教养。教养在儒家讲,一定是从胎教开始。昨天跟诸位解释到波动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要能够很清晰的体会到,然後才知道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跟整个虚空法界有关联,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心动念它有波动,实际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有波动的现象,这是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到的。再小的微尘,我们正报里面毛端,微尘、毛端怎麽形成的?也是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这些极小的物质现象,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我们佛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物质的现象有四个特色∶地、水、火、风,佛是用这四个字来代表,显示基本的物质。最小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性质。所谓地大,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得出来,它是一个物体,地代表一个物体。水代表现在讲阴电,火代表阳电,它是一个带电体。风大是说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的。我们知道动就产生波,不仅起心动念,所有物质都有波动的现象。它波动的范围多大?在理论上说决定是虚空法界。怎麽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重要的原则。所以任何一个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必然是周遍法界,所以它自自然然就与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念佛得佛力加持,念佛得菩萨善神拥护,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语气说得很肯定。为什麽说必定见佛?忆佛是心忆,心里面想,起了念头,就是心的波动;念佛是口念,是尘的震动。六尘,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我们念是声尘。要是以佛法归纳的讲法,忆佛是心法,念佛是色法,六尘都属於色法。心意,心发出波动,心的波动快速,而且没有强弱,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口念是色法,色的波动有强弱、有远近,愈是到远波愈弱,它跟心法波动现象不相同,这是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加持的原理。所以一切的念头,念佛念头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凡夫不念佛,老实话,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跟什麽东西相应?跟三途恶道相应。唯独忆佛念佛是跟诸佛如来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然後你才欢喜念佛,肯定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提倡的,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生芽发曜”,曜,光明照耀。由此可知,我昨天把这一句说作慈善救济,慈善救济到极处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诸位比较容易体会。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说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里头,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才正事;正事是办事情的能力,将来你在社会上你要生活,你要有能力生活,我们今天讲一切技能,孔老夫子是正事;最後才是艺术、文学,那是精神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了,然後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
  这里头特别要注重的前面这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这麽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开过会、没有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作法相同,这是我们中国谚语里头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麽?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後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头漏掉。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话要说错就造口业,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了、漏掉了,这有漏法;在有漏里面口是最大的漏洞,这不能不知道。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麽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多半用吉祥。现在人问候,看到人:你好吗?用这种口气了;可是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可以取,这就叫吉祥。这里面范围包括就很广,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到,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可以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事不仅仅是不义之财,义就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不应当得的利,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的你要得到,在佛法里面都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太广了。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或者是欺骗,或者是以威势逼迫人不能不奉献出来,统统都叫做偷盗。所以“不盗”跟儒家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非分之一切我们都不能够去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把它供养给一切众生,去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佛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佛得到的供养都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没有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要知道向他学习。他能舍,唯有能舍,他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的福德是在生活上,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没有缺乏。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清苦,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大乐。世间人在饮食一定是肉食,这饮食是丰盛,我也没吃过,说不出来,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那种饮食造罪业,在旁边叹息“可怜悯者”。他看到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到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後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是生天,後来享天福;杀生、肉食,跟一切众生结下的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是看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才知道哪个是吉祥、哪个是不吉祥。实在说就在眼前,如果诸位有微细的观察,你也能够看出来。为什麽?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能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别有原因。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经典理论方法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一定是法喜充满。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你懂得什麽道理?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你心里很烦很忧,你就会生病;你每一天法喜充满,怎麽会生病?这两天念佛日夜不间断,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说,他参加了,念得很欢喜,念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没有这个体力,两天两夜一定会倒下来,没有想到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来告诉我。你在这里能产生信心,两天两夜念得生欢喜心,你要念上二十天二十夜更欢喜,信心不就生起来了吗?你不经过,不历练,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经过念佛堂一段时期经历之後,我跟你讲的话你会相信。当你疲倦的时候,精神不能振作起来,到念佛堂转一圈马上就好了,体力就恢复了;不需要打针,不需要进补,那个很麻烦。世间富贵人家天天进补,补得一身的毛病,补得一身的不自在。所以真正的补品在念佛堂,听说念佛堂吃的东西、饮料也在进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我们心波波动跟诸佛的磁场能相应,这才是真正带给你法喜充满,带给你无比的健康快乐,这真正是吉祥。“净叶”。树,我们知道树木,叶是最重要的,它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叶是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名号里面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去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麽?世间意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你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水准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确确实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示现,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麽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叶子叫净叶。我们怎麽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生起,第一个念头是我,为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它通法理。佛为什麽这麽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麽来的?六道是从我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你把“我”这个念头突破。你再不执着有个我,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麽个转变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避免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着的念头自然就淡化了,这是大乘法的教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馀土,再向上去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里面,光、焰、金刚这些字样都是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是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一些智慧德能随着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麽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自己生活必须,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他也要想得到。菩萨示现我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愚痴众生看久了,看久了就会觉悟。最初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个人傻瓜,他应当得他都不要,他傻瓜、他愚痴,久久之後他就觉悟到,他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世间很有耐心,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是《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後慢慢的来转变,这东西急不得,谚语里面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里面常讲善巧方便。垂布,垂是慈悲,我们讲是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这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一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把他看作现代的企业家,他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决不是说这样作法就赚不到钱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你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我就不学佛,我跟你学了。赚不到!你所赚到的,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想也想不来。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说多在那里就不施了。不施,你就那麽多,再就没有了。没有之後,它不但不增加,它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深。你所得到的,得到的也要舍,舍所得。不是说舍了之後,我就得了,得了之後不再舍;得到的要舍,你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你要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又两物,你的物一大堆,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儿来的。舍尽之後什麽灾难都没有了,业障舍掉了。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名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不容易做到,你要真正肯发心,不是做不到。第一要心清净,心必须要一丝毫不染着才清净。假如我们见了适合自己意思的就喜欢、贪着,这心不清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讨厌它,你的心也不清净。这事难,为什麽?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有喜欢的,还真有讨厌的,这时候怎麽办?这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作怪,不是事实。你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了解所有境界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不会起心动念,你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所以彻底明白是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入一层的看破,这是相辅相成的功夫。我们应当要做,对自己的好处太多。放下之後,我们又用什麽样的心态来过日子?我们还有这个身在,同修们你们还有家庭,你还有眷属,你还有亲戚朋友,如果统统放下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表情都没有,那都把人吓坏了,这佛还能学吗?一切看破放下之後,我们後面还有两个字:自在随缘。
  你懂得什麽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是什麽?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里头真看破、真放下,是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是讲随缘,人生如梦是讲不染着,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看破,从看破上说的;人生如戏是从放下上说的,放下之後演戏。所以我讲过,我们的经本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跟诸佛菩萨一样,照着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在事上面非常活泼,在理上与性空相应。这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的,他不是凡夫。为什麽?不仅仅他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他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这种生活自不自在?“光明”浅说,浅而言之落在我们生活上,光明磊落,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化。现在世间在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是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那一面,为什麽?怕人家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人的,没有一桩事情是值得瞒着众生的,没有。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乾乾净净,这身是透明的。这个地方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麽个作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你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
  【可意雷音主林神。】
  这一尊是教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这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这是可意的声音,也就是可喜的声音。这音不是普通的音声,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令众生觉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晓得,这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跟人家交谈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经》,古德讲净土宗的经典叫往生经,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遇到的人只要他跟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跟他讲解。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是在讲台上,什麽地方说话的时候,乃至於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那个生活多美、多麽殊胜。第八位∶
  【光香普遍主林神。】
  前面这一尊是表言说,这一位是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威仪,形象要好。形象也可以常常变,常常变化,在什麽场合用什麽样的形象,“和其光,同其尘”,我们才能普度一切众生。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着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我们一定表情很欢喜,我们穿着的服装让人一看也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它的场合能相应。如果我们参加一个丧礼,你的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就错了。你服装颜色也得要素一点,穿黑色的、穿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着众生种种不同场合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家人服装很多,什麽场合你们都懂得要穿什麽样的服装,要怎麽样的打扮,去应付这个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教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都是这个样子,比较上来得单纯,无论什麽场合我们都是这个打扮,而且也都是这个颜色,这是在社会里面比较上特殊的。虽然服装我们没有什麽变化,但是表情有变化。光跟香,“香”在此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气氛,“光”是光彩,一般讲都包括在威仪当中。“普遍”这两个字很重要,普遍决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才能普遍,这样才能跟社会大众生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因为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这德号里面充满了智慧光明,我们今天讲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里面有一个“妙”字,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工作,特别工商业界的应酬特别频繁,表现在这个里面,妙是谦虚。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他贡高我慢就不妙了。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我们在历史上记载所看到,无论是智慧、福报、才艺,佛是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跟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多谦虚,释迦牟尼佛对於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表态,这种行才叫妙,这个光才叫妙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佛为什麽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他也是一尊佛,怎麽可以轻慢他?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是见性不着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麽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个经上跟《圆觉经》上也说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这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的,相是妄相;性是真的,是真性。换句话说,他是真佛,他是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他为什麽搞成这个相?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来说,希望同修们从比喻里面去领悟,你可不能着相。你不要以为还真的有一个觉悟的佛,还有一个糊涂佛,你又糟糕了,你就不解所说意,所以言说执着不得。
  还是马呜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叫做妄想,我们怎麽看法、怎麽想法,那是心缘相。这三种都要离开,你才会听;你读经、听教,你能有悟处,你才能入这个境界。悟入这个境界,你在生活上立刻就用上了,佛法好就好在此地,真有用,跟我们的生活没有脱节,真有用。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我们的业报身变成愿力身,一个意思。《华严经》里面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把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桩难事情,但是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里面的含义。最後这一尊∶
  【华果光味主林神。】
  这一位尊者德号里面的表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成就,他在工商界的成绩,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是花。他的事业成就了,这是“果”报,事业有成,成功了。“光”是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他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成就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末後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它这数量跟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实在讲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包括了过去、未来;我们现在的话说作时空,时间与空间,数量之多。末後这一句叹德∶
  【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这个意思我想大家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如果到乌节路上去走一走,你可以看到本地或者是外国许许多多的商主,佛教里面叫商主,现在叫企业家。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那边,我们去参观、我们去欣赏。他们的这些产品琳琅满目,“可爱光明”,你看到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去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麽?菩萨布施。布施是什麽?是很合理的价钱卖给我们,这就是布施。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是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财富就无有穷尽了。为什麽?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他受不了,他经不起,菩萨经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你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谁不愿意学菩萨?他们事业的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说到的时候,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
  〔十六〕 主药神
  末後这一段,第九“主药神”。我说这是末後的一段,是因为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段,九类的神众,他们代表十住因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这里是一个大段,他们表十住因果;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将每一位代表的菩萨;他们在此地示现的身分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他们的名号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实际上就是教给我们,我们生活在世间,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在社会上选择哪一种行业,从事某一项工作,这一些都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我们就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所以真正学佛,学作菩萨,不必要换一个生活方式,不必要换一种行业,不需要,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的工作当中。你明白、觉悟了,你就是菩萨化身,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这是我们社会里面,从事於医学、医药界的这一些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都在这里面,现在讲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一个社团,实在讲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於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我们常讲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一个行业,本愿是救度一切众生,是救人的,决不是牟利的。如果用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你一定要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的话不给他治,这个业造得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於医药行业的,他要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他要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他将来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往那里走了。你要真正学这个行业,是为了救人的,你是菩萨;你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你要认为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可以敲人竹杠,你的前途就是地狱。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很苦,穷秀才,饭都没得吃。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苏州人。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在一个寺庙里面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一天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以後在这个寺庙里面发现寺庙有人藏着黄金,数量大概不少,他是无意当中发现的;一般人,这是发了财。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所以他又用土把那些黄金埋掉、埋下去。他也不告诉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寺庙里地下埋了有黄金。人品就看到了,难得!曾经有一次跟几个朋友遇到些看相的,大家在看相,算命。他也就凑一脚,找算命先生给他看看。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我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张了。然後他就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麽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你什麽意思?他就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救人。算命先生不要跟他算了:你真宰相也。发的心是救人,不是要得高的位子,得高的利润,不是,他完全是个救人的心。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是真正的宰相。他以後真的做到宰相。
  人家做到宰相,做那麽大的官,做那麽大的事业,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他那麽多收入哪里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济贫。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里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最佩服的,中国孔老夫子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了,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是不义之财不取,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着救天下人之念头,一直到老死,他没有把这个念头改变,而且真正做到。发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在我们佛门里面看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的,给世间人作师作范。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里面说这一类神的数目是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刚才说过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就是这麽一个社团。在本经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谓讲医德,各种行业里面德行最明显的。他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於酬劳费用他没有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古时候作医生,没有说是一定要多少钱的,没有,这话说不出口。一个是作医生的,一个是作老师的,教学的。教学、教学生,不能说要多少学费,不可以,这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的,你家里面富有,可以多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实在没有的,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的。从前老师他有德行,他的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没有。医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说一定要求多少报酬,这个话说不出来,完全是救世。在此地,因为他是治病,众生有什麽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嗔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嗔痴,这个样子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便利於修学,利益我们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的德行来说,就是“三业不空”,这是总表医德。心里头念念是帮助病苦之人,心里头要有这个愿望,身体每一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现在,现在医院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人生病住院,在从前没有,从前生病都在自己家里。医生很远,请的医生到家里来治病,路途遥远,有的时候要走一、两天的路。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用这东西代步,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要请医生,要在家里住几天,哪有这麽方便?医生只要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说不去的;不能说路太远了、太辛苦了,不可以的,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在行业里面,主药神表哪一个行业?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这些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要治众生心病的,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度众生,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自己烦恼不断,你怎麽能帮助别人断烦恼?你自己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里面最重的是贪嗔痴,佛要求的是“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跟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跟贪嗔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後,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还得学法门。法门,学哪些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要看自己的能力,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你去选择法门。还要了解这一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佛在灭度之前跟我们讲“四依法”,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里头,有一条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重要。什麽叫了义?什麽叫不了义?这个法门不能令人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了义。这是教给我们选择法门头一个要考量的。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上来讲,哪一个法门都可以。你要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其他的法门,能不能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你决定不能出十法界,这要知道。无量法门,方法不相同,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但是它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麽办?想想了义法门里头只有一门,念佛往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行,可以成就。其他法门烦恼不断是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但是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如果连伏住的能力都没有,就没有法子,这一定要懂得。所以这个法门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就是你有能力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佛教给我们什麽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到临命终时有效果,临命终时心里头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於世缘要看淡,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了愈容易放下,对於一切事物你就不会执着,你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就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人不知道要多多少,修禅不能得定,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这个法门:念佛,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想一想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三经一论,现在则五经一论,分量不多。又何况五经一论当中,六种当中随便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往生,这方便太多了。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渺小了,不值得我们再去顾念,我们作佛要紧。你真正有这个认知,你智慧开了,这才叫真实的智慧。
  【复有无量主药神。所谓吉祥主药神、檀林主药神、清净光明主药神、名称普闻主药神、毛孔光明主药神、普治清净主药神、大发吼声主药神、蔽日光幢主药神、明见十方主药神、益气明目主药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性皆离垢,仁慈佑物。】
  医药是治病的,这是一切众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当中,而不能够缺少的。世尊对於出家弟子们的教诫,也是只能够接受在家信众的四种供养,这是如法的。这四种供养里面就有医药,由此可知,这对我们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跟饮食没有两样。四种供养第一个就是饮食,第二个是衣服,第三卧具,人需要睡眠休息,我们今天讲的铺盖卧具,第四就是医药。这是说一个人在世间最低生活的水平,这四种东西不能够缺乏,有这四样东西身心就安稳了。所谓“身安而後道隆”,才能够安心修道,也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也就是要想学佛,必须先有个基本生活的条件,让生活能过得去,没有忧虑,这样才能够安心修学,可见得医药对我们人身实在是无比的重要。疾病从哪里来的?我们应当要有这种知识。佛法将疾病概略的分为三大类,病是很复杂很复杂,三大类包括尽了。第一类是生理的病,中国谚语所谓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讲生理上的毛病,大多数是与饮食有关系,所以对於饮食不能够不谨慎、不能不讲求,讲求的是卫生。再有就是风寒感冒之类。如果对於饮食、对於寒暑衣服的增减,能够调缮得很好,就能够避免生理上的毛病。世间人饮食讲求卫生,诸位要知道,卫生就是保卫生理的健康。佛法里面说我们这个身叫色身,色身就是物质,物质的色身保养就要懂得卫生的这些常识,减少疾病的感染。第二种的疾病是属於情绪的,这个常识许多同修也能够理解。情绪不好容易生病,所以情绪之调和也非常重要,世出世间的教学对这个都注意到。儒家的教学,它教学的手段用礼乐,用礼来调身,生活起居都在礼里面。现在人已经不读古礼,读古礼的人知道,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月两个节气,哪一个节气吃些什麽东西,对生理上健康有帮助,古人讲究。东西不是随便吃的,不是乱吃的,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容易得病,所以现在人奇奇怪怪的毛病,从哪里来的?多半都是从饮食跟情绪上来的。情绪不安,容易烦躁,都是得疾病的根源。这一类的病,儒家是用乐,用音乐,让音乐歌唱能够发泄你的情绪,使你的情绪能得到中和,那是最健康的。儒家讲中和,佛法讲中道,这才是最健康的。情绪里面包括这些烦恼,烦恼是属於情绪。佛法也是用这个方法,佛法用戒律来调身,佛家的饮食起居也包括在戒律之中。儒、佛非常接近,儒重视乐教,佛法也重视乐教。佛法里面有梵呗,它重视音乐,不但重视音乐,在大乘法里面还有歌舞。为什麽?调和性情,它是属於教育,并不是以娱乐为主,它是以教育为主。教育跟娱乐结合成一体,主要的是在教育,用娱乐作为手段,这个理念儒佛都相同。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在情绪里面最重要的根是贪嗔痴,佛法称这三样叫三毒。三毒,要用现在的话就是三类的病毒,这是给我们带来疾病真正的因素。三毒烦恼重的人容易生病,而且容易生很严重的病、很难治的病,这是我们讲疾病的根源要找到。另外一类是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就有这种疾病。这个疾病很麻烦,过去是冤家债主。像诸位学佛的同修,你们都曾经听过佛门忏悔法里面有“三昧水忏”,三昧水忏从唐朝时候悟达国师而来的。悟达国师得了个人面疮,要他的命。这个病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属於心理的,是属於冤家债主,这一类的病只有用调解。悟达国师运气算不错,遇到迦诺迦尊者,这是一个阿罗汉,由他出面来调解把怨结化开,冤家债主离开走了,他的病就好了。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有这三种。如果是生理上的病,医药可以治得好;冤亲债主的病医生治不好,超度就有这个力量,超度就是调解。假如超度佛事对方要接受,想想恩怨的报偿,彼此互相报来报去没完没了,总不是一桩好事情。如果他一觉悟就算了,就接受调解,这个病就能好。假如碰到对方非常顽固,不接受调解,就没有法子了。不过一般来讲,大多数是会接受调解,不接受调解少数,这是这一类病的治法。第二类烦恼习气的病就麻烦了。这一类的病,要在佛法里面讲修学的功夫,断烦恼、断习气、破无明,靠功夫,不是别人能够帮你治得了的。三毒是真麻烦,诸位要晓得,六道众生的病根,这三样东西要不舍掉,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当中,你要是生到三善道,享人天福报,那是什麽原因?三毒烦恼暂时潜伏住了,没起作用;不是没有,有,暂时潜伏住。什麽东西把它伏住?定能够伏住。天人从夜摩天以上就修定,定能够伏烦恼。愈往上面去,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他定功愈深,定力愈强,伏烦恼的时间愈长,他这一段时间不会发作。而欲界层次低一点的天,像四王天、忉利天,乃至於夜摩、兜率,还有一种力量:福报,他修的有福,福也能够把病毒暂时控制住,他有福报,病毒暂时不会发作,就这麽个道理。所以人不能不修定,不能不修福,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定只能够控制,不能够断根。怎样才能够断根?要开智慧。慧能够断根,慧能够把三毒烦恼转变成菩提;慧才能转,定不能转,定只能控制而不能转变。开慧叫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时候就转了,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是转因,转生死成涅槃是转果,因果都转。 我们学佛的人,对这个基本的常识、基本的道理一定要认识得很清楚,然後才知道为什麽要修福,为什麽要修定,为什麽要修慧。福、定、慧对我们生活来说,关系太大了,你能修这三种,你才真正有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你这三种都没有,你的日子就过得很苦,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这三样真正能够治一切病,包括生理的病都能治,冤业的病也能治。你有大福报的人,冤家债主碰到他,他现在福报太大了,不要去碰他,等到倒霉的时候再找他。所以你有福的时候,冤家债主也让你三分,不敢来找你。你有定、有慧,更不必说了,诸位要晓得,这个力量才大。我们说修福,福到哪里去修?这是我们浅而言之,从近处来讲,世尊告诉我们,有三类福田让我们种福。第一个福田叫恩田,於我们有恩德的,那是指的什麽?父母,孝顺父母是修福。孝顺父母这一句里面,意思无尽的深广,如果你要不学,你怎麽会知道?你怎麽知道什麽叫孝?怎麽样才叫尽孝?你不懂。平常给你说说,你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你没有办法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原因在此地,没人教你。我们偶尔在讲经的机会里面,给诸位略略的提一点,短短时间提示这一点,实在讲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去求学,要去问道,请教这些高明的人,向他请教什麽叫孝顺?怎样做到孝顺?你真肯学,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学,你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然後就可以落实到生活上。首先要知道“孝”这一个字真正的含义,这个字真实的道理。中国的文字我们常常赞叹,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我们相信很多同修也都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字是艺术,里面的境界很高,文字的构造充满了智慧。中国文字的构造是有六个原则,古时候称作“六书”。“孝”这个字在六个原则里面是属於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去体会里面的意思。这个字仔细看看,上一半像个“老”字,下一半是“子”,你想想什麽意思?这意思很明显,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是二体,一体,孝的概念、孝的道理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你从这里再往里头意思更深的去体会,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己。换句话说,如果不敬上一代就不尊重自己,人常常讲你要自尊自爱。由此可知,这一个符号,它里面真正的含义是包括虚空法界,竖的讲无始无终,横的讲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这是一个符号。这个意思要是在佛法里面,就是佛家常讲的“大总持法门”,是一切法的总纲领。我们今天《华严经》经题上“大方广佛华严”就是一个孝字,你能出得了这个范围吗?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决定不能够分割。我善,全体就善;我造恶,全体就恶,这是孝字里面所含的真实义。
  因此,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要养父母,《观无量寿佛经》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孝是讲孝道的理论、含义;养就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孝。养,范围广,不但是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物质生活要尽心尽力去照顾;还要养父母的情绪,常讲的养父母之心,心是讲他的心情,要让他心里面快乐,你不能让他烦恼。物质样样都照顾得很好了,父母不开心,天天忧虑,天天生烦恼,这不孝。你的父母为什麽生烦恼?小时候上学不好好的用功读书,父母生烦恼;品性不好,父母生烦恼;不听老师的话,父母生烦恼;天天跟同学打架,父母生烦恼;真正懂得孝道孝亲的人,这些事情都不能做。要好好念书,要修养品德,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尊师重道,父母开心欢喜。学业完成踏进社会,在家里面是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这才算叫养父母之心。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服务,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你父母就有光荣,祖宗也就有光荣,荣宗耀祖,这是养父母的心。所以孝子,不但是不敢做一些危害社会大众的事情,连念头都不可以起,起这个念头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忧虑。
  第三,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当然古人跟今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纯粹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所以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什麽?期望他将来做一个圣贤君子,从前父母之志是如是。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流芳百世,从前父母对儿女的期望。现在不对了,现在的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能赚大钱就好了,你说这还得了吗?甚至於做父母给儿女起名字起上外国名字,在古人要是看到的话,不可思议。为什麽?希望他的儿子将来做成外国人,不要做中国人,这在古时候叫大不孝,数典忘宗,那还得了?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意思很深,是父母对儿女的希望,希望你将来一生做到名副其实,那是父母之志。懂得佛法的人更殊胜,希望儿女怎麽?希望儿女作菩萨、作佛,他是佛菩萨的父母,怎麽会一样?由此可知,儒家的教学,全体都不能离开一个孝字。再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教法,也只有一个孝字而已,还有什麽?所以儒、佛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立国教育的精神之所在就是一个孝字,所以中国古圣先王以孝治天下。历代帝王,不管他是真的孝是假的孝,他死了之後嗣号里都用一个孝字。帝王要做到孝道,给百姓作模范、作榜样,这个意思多深。所以做儿女的、做子弟的,我们一生的生活行持;换句话说,尽孝而已。我这一生生活为谁活着?决不是为自己,是为尽孝。从孝顺父母,然後扩大,孝顺一切众生。佛是这样教我们,儒家也是这样教给我们。范仲淹先生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生为谁活的?为道统而活的。圣贤之道,为这个而活的,我在表演这一套,为一切众生而生活。所以确确实实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孝道落实了。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能不能给大众做好样子,不能做好样子,你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做好,给诸位说,你就不忠,就不仁不义,孝是根。古时候谚语里头常讲,“求忠臣於孝子之门”。国家选拔人才,古时候帝王任命地方的官吏,这些官员来帮助他治理国家,造福社会,他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麽?汉朝奠定的制度,孝、廉两个字。你是个孝子,国家用你放心,你一定会尽忠职守,你一定会把事情办得很圆满。为什麽?你不尽心尽力,你对不起你的父母,对不起你的祖宗。廉洁就不贪污,所以古时候选拔人才,这两个标准。先看你是不是孝顺父母,再看你是不是廉洁,如果有这两个字,地方官员就把你选拔出来,保送给国家培养。读书自己不要拿钱,国家来培养你,你的学业完成之後,你替国家服务。所以中国古时候不是没有选举,也是选举,不过选举不是民众选举,是地方官吏选举。他的选举就是私访,穿上便服,到处去打听孝子。在古代地方官员,特别是地方的首长,像现在讲的市长、县长,这些政务官,他们的政绩最重要的就是替国家选拔人才,其他的政事办得再好,如果三年都没有替国家保举一个人才,他那个官就没法子做了,就保不住了,所以国家是把选拔人才列入头等的重要大事。古时候讲“荐贤受上赏”,你替国家选拔贤人,国家最高的奖赏给你,最高的赏赐是替国家推荐贤人的。古时候很多制度非常好,在现在民主时代里头反而见不到。说老实话,我很喜欢生在帝王的时代,帝王讲理,不讲理他就亡国,他的政权就会被别人推翻,一定讲理。
  由此可知,孝字就能治一切病。这是我们讲到福田,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恩田,知恩报恩,这恩田,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做到。现在社会把这个忘掉了,如何启发他们,一定我们自己做一个好榜样。提倡孝道最重要的要提倡祭礼,中国古礼里面,祭礼是列在第一位,纪念祖先,春秋祭祀。帝王有家庙,百姓有宗祠,有祖宗的祠堂,那是代表孝道的法幢,孝道的树立。中国这个民族几千年能够在世间还存在,没有被灭亡,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纪念祖先、孝顺父母,这是做人、修行、成佛的大根大本。第二种福田是敬田,恭敬的敬。敬田的对象是谁?是三宝、是老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敬田。三宝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佛,称“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是佛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修学佛教育,对於创始的老师感恩,永远不忘。这个教育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要认识清楚。至善圆满,诸位想想这四个字,我们对於这样的老师怎能不感激?我们懂得孝道,老师教的,没有老师教,我们怎麽会知道?我们怎麽会懂得这麽多?懂得这麽深刻?都靠老师,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没有两样。为报答老师之恩,这叫敬田。报答老师的恩,跟报答父母的恩,在形式上又有一些不相同之处,一定要把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教学,自己认真去做到,这叫奉事师长。佛在经上教我们要做的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才叫奉事师长。决定不是塑一尊佛像在那个地方,天天给他烧香拜拜、磕头作揖,求他保佑,没这个道理。在他面前烧一炷香,表自己的敬意。香表什麽?我相信老师的话,相信老师的教诲,香叫信香,表信的。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所以一炷香是表这个意思的,我要依教奉行。不是那一支香烧了,拜拜,他喜欢,让他闻个好香,哪有这种道理?你想拿香去薰他?还有人烧香一大把一大把的,恨不得把他薰死,这还得了吗?完全错了,意思搞错了。我们在房子里面,香烧多了空气都污染,都很难过,这种态度能对老师吗?能是恭敬心吗?一定要明理,要懂道理,我们行持上才能如法,一定要懂得依教奉行。
  佛教给我们“建法幢,演慈辩”,这都是报老师恩的。古时候佛家的四众弟子到处建立道场,劝化众生,道场林立;道场就是学校,诸位要懂得,从前的道场是学校。我们今天居士林大家看到不错了,最近每一个人,我看从上到下,从我们五楼到底下,每个人都法喜充满,一片兴旺的气象,很难得,这道场。可是跟古人道场比差一大截,古时候的道场每一天八个小时讲经,我们一天才两个小时,不过也算是不错了。古时候念佛八个小时,八个小时讲经,八个小时念佛,要是有禅堂的话八个小时参禅,所以他的功夫不间断。现在我们讲经的时间比较少,念佛的时间加多也行,也能够扯平。尤其是诸位将来,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那是真正如法道场,真正是世间第一道场。诸位如果要听过我早年讲经,我从来没有劝人建道场,也从来没有劝人捐献道场,我没劝过,所以我得的果报是我没有道场,因果报应是不是?没有道场。为什麽不劝人?就看到现在有场没道。所以那些钱,我也说过,说了都是得罪人,那个钱很可惜,都埋到地底下去了,都不起作用。我劝同修印经,我自己也如此,人家供养统统印经布施,帮助疾病,看到有病苦的人要救济他,我做这个事情。第三个是放生,吃素放生,我到处劝人家干这个。从来没有劝人去搞道场,去捐献道场,没劝过。
  这个道场建立,我们要劝人捐助了。为什麽?福报大。佛经里面讲供养佛是第一福田,对佛菩萨布施,所有福田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我们要看看这个地方是不是真正的福田?果然每一天能维持两小时讲经,一年到头不中断,念佛堂天天有人念佛,念佛不中断,这是真正的道场。我们要想种福,要到这里来种福。这个地方捐献一块、两块,一毛、两毛,是真实功德,因为它是真正的福田,你在这里种了福,果报不可思议。在此地,我讲的话没错,诸佛菩萨供养诸佛菩萨,无比的殊胜。在此地一束鲜花、一盏香油都是无量功德。鲜花的果报,生生世世容貌端正,供花;供油开智慧,这是般若智慧必定能够现前;塑造佛像必得金刚不坏身。种什麽样的因,决定有什麽样的果报,果报殊胜不可思议。为什麽有这麽殊胜?诸位要能做一个比较你就明了。这种比较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华严》就讲得很多。因为世间人所重视的财供养、财布施,大家总以为现在灾难很多,救济这些灾难很有意义、很有功德,值得社会大众赞叹,这些受苦受难的人感恩,觉得这个功德很大。好像你在道场里面献一朵花,添一点香油,这有什麽功德?这迷信,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救济一切苦难众生叫悲田,慈悲心,救苦救难,悲田。他没有饮食送他饮食,没有衣服送他衣服,救济他的苦难。诸位知道,他所得的利、好处,得的是身体上暂时得到安稳,衣食不缺,生活能过得去,他得的好处是养他的生命。佛门里面是养一切众生法身慧命,怎麽会一样?法身慧命能了生死、出三界,不但能够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这是世间任何慈善布施供养不能够相比的。在今天我们这个道场,说老实话,道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在这里念佛,将来真的往生西方世界作佛,我们所有一切供养布施,这个福田真种上,我真的供养佛了,世间福田不能为比。三种福田:父母是恩田,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是悲田,都比不上三宝的敬田。所以供佛、供法、供僧,功德不可思议。僧将来要成佛,他走的是菩萨道,走的是成佛之道,他是最接近的一个未来佛;众生说未来佛还遥远,这是最接近的。供养他们,他们成就作佛了,将来度无量无边众生,那个大福德里面有我们一分,我曾经供养过他,我也沾一分光,道理在此地。所以有能力独立建一个道场,他的福报是圆满的。没有能力,集合大众的力量建立一个道场,福德也是不可思量。世间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财富、有力量的人很多,很可惜他不懂,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愚痴,愚痴最障福报。愚痴的人,他今天纵然是亿万富翁,这一生享完了,来生福报就没有。为什麽?他不知道种福,他也不认识福田。充其量把社会慈善事业,认为那是福田,不晓得三宝是福田,还要加以毁谤。人家到寺院里面出一点供养,“迷信!你的钱被人骗去了,你很愚痴!”他还要障碍别人种福田,那个果报就生生世世愚痴,来生比这一生更愚痴,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可怜悯者”,真正可怜。他不知道佛家的事业是至善圆满的教育,点点滴滴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惑颠倒,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功德还有什麽能够跟它相比?
  所以塑一尊佛像,这尊佛像供奉在这个地方,一切众生见到,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不管他现在懂不懂,将来一定是因这个因缘而得度,你就想这功德多大,世间人哪里晓得,所以他们有钱去帮助些穷苦的人,他不会造一尊佛像。帮助穷苦的人是悲田,他的收获、回报非常微弱,顶多是十倍、百倍,这不得了了。塑一尊佛像不晓得要度多少众生,他所得的福报,诸佛菩萨都说不尽。诸位同修你们自己想一想,我说的话不过分。一句佛菩萨的名号,让一切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菩萨的形像,一历眼根,也永为道种,道理在此地。一切众生凭他见一次佛菩萨形像,他有善根的,低头礼拜、供养;没有善根的,看看欣赏欣赏,也种了善根,将来也凭这个善根成佛道。只是将来成佛时间有远近之别,有善根的人成佛时间近,现在没有善根的人,不相信的人,将来成佛时间远一点而已,没有不成佛的,这是造像功德不可思议。最近我们星期四、星期五,上午都在讲《地藏经》,《地藏经》经文正好讲到这一段,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懂得诸佛菩萨名号形像表法的义趣,你得的利益更殊胜,你得的利益更快速了。
  今天我们讲到主药神是治病,要知道我们有哪些病,应当如何去对治,总得搞清楚、搞明白,然後这十位上首名号里面的意思就好懂了。唯有佛法能治贪嗔痴,唯有佛法能治六道三途,能帮助我们得永恒的快乐。在佛眼睛里面,六道凡夫都是病人,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也是病人,比我们病得轻一点而已;六道是重病,三途是极严重之病。一定要懂得修福,一定要懂得种福田,来对治我们根本的病根。现在我们看上首大德名号里面的表法。第一尊∶
  【所谓吉祥主药神。】
  对治疾病第一付药,“吉祥”。世出世法之中,我们明了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你明了就吉祥了。哪些是应该得的、哪些是不应该得的,哪些是我们可以享受的、哪些是不应当享受的,你对於这些理事因缘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够奉行不渝,你就得吉祥,所以这十尊德号是给我们十付药方。第一句吉祥,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是道义,明道守义,才是真正的吉祥。学了佛,一定要以佛菩萨作榜样,佛菩萨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给社会大众种种不同人的模样、模范。特别是在《华严经》上,最明显的是後面五十三参,我们是哪一个行业,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学哪一位善知识,他跟我们行业相同,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标准表率。可是要记住,是以这一位善知识为第一个标准、第一个榜样、其他善知识里面的善行我们可以涉猎、可以参考,使我们的善行、德行更能够圆满的扩充,我们的果报真正能得到无比的殊胜。这经读了之後,你学到了什麽?这很重要。经读完之後,没有学到,很可惜。我们天天在读、天天在学,今天学这一篇忘掉了,明天忘掉了,不要紧,後面还会遇到。所以大经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在提示,不断的在重复,让我们不断在薰习。“吉祥”前面也曾经读过,但是神众的团体不一样,吉祥意思也就小有差别了。名号虽然是一样,它那个社团不相同,工作性质相彷佛,内容还是不一样。要从这个地方去着眼、去观察,学吉祥主药神。第二尊∶
  【檀林主药神。】
  “檀”是香,香料,我们佛法里面讲檀香,在香料里面是相当名贵的香。檀香种类也很多,品质差别也不相同,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最好的檀香叫“牛头檀”。佛在世的时候是有,现在大概没有了,现在众生福薄。依报随着正报转,众生心里头都是恶念,没有善念,本来好的檀现在变成很低劣的圊檀,变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牛头檀燃烧一丸,一丸是很小一点点,很短的一点点香,香气能够闻四十里。闻到香气的人,这一般的疾病,他就好了。能治瘟疫,能治许许多多我们现在讲的传染病,有这个好处。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古时候外国向中国皇帝进贡,进贡用现在的话就是送礼物。送礼物都有分量的,在古时候送礼物,像送香,好香,至少要有一斤,如果没有一斤,不可以送给皇帝作礼物,最少不能少过一斤。好像有这麽一个记载,有一位印度法师到中国来,带着有檀,但是分量很少,恐怕只有一二两,距离一斤量差很多;要进贡,当然皇帝没有见到,底下的人看到,你这不合标准,就没有接受他的。他说这个香很好,就把这香当时就燃了一丸,全城人都闻到了;大概总是太监管这些事情,立刻就把它收去了,少也破例了。可见得在那个时候还有,非常非常稀少,物以稀为贵。“檀”,檀林就不是少数了,最好的檀树,树木很多成了林。能救一切众生的疾病,檀香主要是治瘟疫,现在讲的传染病,凡是感染性的病毒,这是非常有效的。“檀林主药神”我们要怎麽修法?如何来学习?这个地方说的是香,好香。是不是我们每天买一些好香来供佛?不是的。我们一定要自己修戒定慧,修戒定真香,一定要修五分法身香。如果我们的念佛堂,每一位同修心地真诚、清净、慈悲,这一句佛号里面就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统统具足。诸位想想念佛堂里面是不是檀林?确实一点都不假。所以在念佛堂念佛,你的身体念得愈念愈健康、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饱满。为什麽?檀林。每一个人就是一棵檀树,这麽多檀树就变成檀林。可是记住一定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檀林主药神我们就落实了。一颗香都能利益四十里,檀林还得了吗?必定能够到四百里、四千里、四万里,整个地球都包括了;整个地球没有四万里。你们的香气就能够利益全世界的众生,你们在这里念佛的功德多大,你都不晓得;我知道,你们不知道。确确实实全世界一切众生,有情、无情都得利益。今天世间有灾难,我看到现在念佛这个情形,我很欢喜,有救,世间不是没救,不是像外国人讲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们在九九年的前夕,念佛堂成就了,确确实实能挽救这个劫难。就在诸位同修发真诚心,如理如法的修学,将来在念佛堂自己一个个的上上品往生,花开见佛,对一切众生为他们消灾免难,不是迷信。那些毁谤说我们搞迷信的,沾了我们的光都不知道恩德。我们也不怪他,随你怎麽说法,反正我还是要帮助你,还是要度你,还是希望你消灾免难,希望你日子过得很好。纵然你对我是侮辱、毁谤、甚至於障难,都无所谓,只要你得平安就好了,我们看到就欢喜。因为这些人不了解这些道理,不明白事实真相,所以在佛法当中做种种障难,自己不肯修福还要障碍别人。第三尊∶
  【清净光明主药神。】
  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我们曾经读到“清净光明主林神”,这个地方是主药神,名号相同,他们的行业不相同,他们的工作不相同。“主林神”是代表工商界,这是代表医药界。医药界也要清净光明,为什麽?治病,心地清净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我们讲都是不讲卫生得来的,不讲卫生是肮脏污秽,生理上如果有这些肮脏污秽的东西不能够清除,人就生病。人为什麽到老年的时候病痛愈多,道理就在此地。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一样,构造非常复杂,大家都晓得的。如果这个管道里面,只要有一个管道不通,麻烦就出来了,这些病苦就现前。年轻的时候,这个机器使用的时间不久,里面的运作管道畅通。年岁大了,日久天长,管道里头累积一些脏东西,这些脏东西愈累积愈多,到最後就变成阻塞,麻烦来了。如果你这个管道里面清除得乾乾净净的,一百岁还跟一、二十岁没两样,没什麽两样。你们现在很多同修自己开汽车,你想想你买的新车驾驶很舒服,开了十年、二十年都不灵了。什麽原因?里面一些管道里头有脏东西,油垢清除不掉,所以它就出毛病,身体也是如此。
  所以你有病去看医生,不管中医、西医,医生一定先问你大小便怎麽样?大小便很正常,没事,没大病,为什麽?通。一听说大小便不正常,麻烦就来了,他就要特别注意,因为你管道阻塞,不通。什麽地方阻塞?很不好检查。生理疾病上就是这麽个因素。再有是念头,念头能够改变细胞的结构,那个很麻烦,所以忧虑烦恼也是得病的一个原因。那很不正常的心理,把你本来正常的这些组织,里头产生变化,变成不正常,这麻烦来了,所以人为什麽会得病?常生欢喜心的人不容易得病,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人不容易得病。由此可知,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得病,贪嗔痴严重的人很容易得病。我们要想晚年身体健康,头一个得失的念头要打掉,饮食卫生要注意,要采取容易消化的东西。现在药店,我们有时候去看看,对老人便秘的这些药物很多。为什麽老年人要用?就是老年人这些机器管道里头肮脏的东西,因为他用的年数太多了,每一次累积一点,慢慢的时候它就变成阻塞,就渐渐的不通了,不能畅通了。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就能够保养,你就可以做到老而不衰;你虽然年岁大了,体力跟年轻人还一样。所以饮食愈简单愈好、愈清淡愈好,不但老年人要注意,年轻就要注意。
  吃素的人好,素食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出家人、吃素的人,年轻也会生病,也会短命死,那是什麽原因?不是饮食上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原因。饮食上决定没有原因,决定是贪嗔痴慢的原因,那是心理上的因素,我们常讲业障。实在讲业障的范围很广,饮食起居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业障也分很多类,某一种类的业障。如果身心都健康,这个人怎麽可能生病?在过去我曾经听说,谛闲老和尚生病了;这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讲经说法的法师。这个事情被印光法师听到了,印光法师写一封信给他老人家:“你是讲经法师,你不可以生病。你怎麽可以生病?”印光法师懂得这个道理,有病的时候先调心,心理一定要清净光明,纵然有病,很快就好了,现在所讲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的病很好治,最怕的是心理上有毛病。世间,尤其年岁大的、身体不健康的,那个病很难治,这些主药神来给他治,我看都治不好。什麽原因?他天天念病。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念病,天天念医生;哪个医生好,哪个医生给他治病;他不念佛,你说糟糕不糟糕!天天想病,没病,病都被他想出来了,那个真的叫没救。由此可知,“清净光明主药神”是把我们一切病根拔除掉。我们在《观音菩萨灵感录》里面看到很多,很多的记载,古今都有,得严重病没法子医治,念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念没多久他病好了。观音菩萨灵得不得了,观音菩萨真保佑他,什麽个道理?就是“清净光明主药神”。他不念病,他念菩萨,菩萨怎麽会生病?病当然被他念掉,他身体就好了,就是这麽个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念佛、常常念菩萨,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最健康的思想。常常想观音菩萨,你要是真的天天想,你想上三年,保险你的面孔像观音菩萨,相随心转。改变自己的相貌不要去美容,美容有副作用,搞成一身毛病出来,搞得不好就得癌症,麻烦大了。你为什麽不去想观音菩萨?这是美容最殊胜的方法,不必要花钱。你们要懂得这个方法,传出去了,美容院就要关门了。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话,相貌可以从忆佛念佛来改正。每一个人都喜欢相貌很美,这一桩事情确确实实是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
  所以佛法里面,确确实实是没有一桩事情是办不到的,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一定要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感应很快,这里面没有神秘,它有道理在。说穿了,是不是佛菩萨加持你、帮助你?不是,是你自己改变的。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是他教导我们。第四尊:
  【名称普闻主药神。】
  经文里面这一些圣众的德号都是表法的,都是教导我们在现实的社会里面,某一种行业、某一类的工作,应当要怎样做才如法。也就是说如法就是佛法,就是菩萨法,我们世人常讲合情合理合法,如果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就叫做菩萨行,就是佛法。由此可知,世间实实在在对佛法误会的人太多了,原因是真正能够将佛法说清楚、说明白的人愈来愈少了,不能怪社会大众的误会,我们一定要了解。如果说是反对佛法,就是反对一切事物合情合理化,就反对这个。明白这个道理之後,才晓得佛法才是世出世间真正的正法。
  “名称普闻”,在医药界里面,人就是名医,为大众所景仰,现在所谓是知名度很高。其次是医疗的技术也能够名称普闻,某一个地区,某一个科目,这个地方医疗设备非常完备,为大众所景仰的。现在在医学里面有西医、有中医,中西医里面分的科目都分得很细,专科的医生很多。再其次是药物,有一些名贵的药物,像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人参,人参这个药物名称普闻,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些药物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这一定要懂得,要有医学的常识。这些所说的都是讲到生理的,佛法里头最重视的是心理的。
  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将释迦牟尼佛比喻作“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药,法药,九法界众生都是病人。九法界里面包括了菩萨,菩萨有什麽病?无明没有断尽,菩萨的病。声闻、缘觉的病,不但无明没有断尽,连尘沙烦恼都没有断。众生的病,六道众生就更不必说了,见思、尘沙、无明统统具足,他怎麽会不生病?他怎麽会不遭难?这些病要用什麽方法来对治?实在讲真正把所有一切的病根拔除,恢复到真正健康长寿,只有找大医王,除他之外没有人有这个本事。唯有佛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他能帮助众生解决这个问题。在佛法里面真正健康的人就是佛陀,菩萨以下都不能称是完全健康,只是病有轻重不相同。菩萨的病轻,愈往下病况愈严重,而且病的种类非常复杂,复杂的程度绝不亚於身病,甚至於可以说比身病还要复杂。所以佛说种种法,都是为对治众生种种病。
  说到佛法对治众生病根的,如果要把它归纳起来说,有戒学、有定学、有慧学,有教、有禅、有净、有密,这一些可以说都是名称普闻。在这些里面,名称最普遍的、最为第一的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里面第一殊胜的,无过於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以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个不宣扬。所以讲到第一名称普闻主药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弥陀圣号确确实实能治一切病,佛在大经里头形容它是阿伽陀药,阿伽陀是印度话,意思有一点像我们中国人所谓的万灵丹之类的。无论什麽病,它决定没有副作用,只要得了这个药,什麽病都能治好,这是称弥陀名号。弥陀名号的功德在此地就不多说了,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底下一尊:
  【毛孔光明主药神。】
  毛孔是正报里面最小的。“毛孔光明”这个名号,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许多。但是这名号现在在主药神这一个社团里面发现,意思就是说医疗里面也离不开智慧,也需要高度的智慧,这名号表这个意思。光明表智慧,智慧遍一切依正庄严,也是显示智慧遍知的意思,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唯有遍知,彻底明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对於病源要不甚清楚,下药就没有标准,药到病除自然就很难达到。同样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念佛,用念佛的法门来治我们的病,治什麽病?烦恼病、生死病。六道生死轮回是病,决定不是正常的,烦恼习气是病,怎样把它断除?我们今天选择念佛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在修学之中,对这个方法生起疑惑,这个方法对我们来说,效果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佛在经上常讲,怀疑是菩萨修学最大的障碍。我们对这方法怀疑,纵然勇猛精进的修学,成效不著,要晓得原因在哪里?有疑。其次是夹杂,在修学过程当中夹杂着妄念、夹杂着分别、夹杂着烦恼、夹杂着忧虑,麻烦就大了,是很难得到效果的。我们要明了,明了就是毛孔放光,全身放光;不明了就是愚暗,愚痴迷暗。
  明了之後,你要想方法去对治,治病;毛病病根我知道了,我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来治病?然後你才会体会到建念佛堂,大众在一起共修重要了。你在家里面念佛,你的家庭环境再殊胜、再美好,家里有很大的念佛堂,或者有很大的庭院,确实是个很理想的念佛场所。要问:你家庭里面有没有一些琐事?有没有客人常常来造访?是不是常常有电话?是不是常常有一些家里面琐碎的事情?这些都叫夹杂,都叫打闲岔,把你的念佛功夫完全破坏了。纵然这天没事,没事你心里怕有事,你说糟糕不糟糕!心里怕有事,担心有事,就麻烦了。所以你念佛不能专心,没有办法做到一向专念,麻烦在此地。进念佛堂,念佛堂内外都有护法,有很多人在照顾,你进念佛堂很安心。这个地方决定没有人来找你,如果有人来找你,护法人在前面就拦住了;他现在在念佛,等他念完佛,你再找他,现在你不要去干扰他,就给你挡住了。念佛堂里头决定没有电话,什麽都没有,一切琐碎事情你都可以不闻不问。吃饭的时候人家把饭做好送来了,你要想喝水喝茶,准备得都很周到、都很齐全。如果你想要的饮料,一看这里没有,不要紧,你通知这些护法,护法立刻就替你预备,比你在家里面周全多了。所以你到这个地方来可以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它有这个好处。
  所以这念佛堂,在里面参加念佛是诸佛菩萨,外面这些护持的人也是诸佛菩萨。你们将来一个个都成佛了,你说在外面照顾大众的这些人没有去念佛,他们怎麽办?他们能不能往生?他们也决定往生,除非他不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他要愿意他决定往生。凭什麽往生?凭你们这些人。你们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看到护法的快要临命终的时候,你还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这儿都亏了他,没有他帮忙我们怎麽能来?赶紧拉着阿弥陀佛一起去接引,不就如此,是这个样子的。从前大慈菩萨讲得很好,他说:你能够劝两个人念佛,就比你自己精进。诸位要知道这两个人念佛往生,真正往生,你在一生当中,能真正劝两个人念佛往生;这两个人感激你的恩德,到你临终的时候,一定跟到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只要你临终有一念愿意求生净土,只要有这个念头,他们就来了。你一生当中要能劝十几个人,你的福德无量无边;你能够劝整百人、整千人往生,你真的是菩萨再来,不是假的。这是说明我们在念佛堂念佛的人,跟外面护持的人,功德都是相等的。没有这些护持的人成就念佛的同修,你们在念佛堂也念不安稳,也没有办法放下,所以护持的菩萨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充满了智慧。第六尊:
  【普治清净主药神。】
  实在讲无论对於身病、对於心病,智慧光明是疗效里面殊胜第一。“清净”也是疗效第一,心要清净、身要清净、环境要清净,这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卫生。菩萨德号面前加了一个“普治”,“治”是对治,“普”是普遍,这两个字的意思很广很深。我们自己身心清净、环境清净,如果别人的身心不清净、环境不清净,我们会不会受影响?必定受影响。你没有能力超越六道,你在六道里头决定受影响。你有能力超越六道,六道影响你不会受到干扰,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影响,你一定也有感受。我们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仅仅是顾自己,一定要顾到广大群众。我们自己心要清净,还要帮助一切众生得清净心,这才叫普治。我们自己得清净身,也要帮助别人得清净身。由此可知,自行化他,化他比自行还要重要。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一个概念世间人没有,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一定要知道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大乘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话重要,我们要常常记住。十方三世佛,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世尊曾经跟我们说过;现在的佛,佛也介绍了一些。我们在《万佛名经》里面读到,在《三千佛名经》里面读到,佛给我们介绍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这里头最重要的,你要懂得谁是未来佛?九法界一切众生各个都是未来佛。所以只说一个未来佛,不要再讲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众生统统是未来佛。我们跟现在佛、过去佛共同一法身;换句话说,相上不一样,体上是一样的,不但是一样,是一个体。明白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你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麽关系,我们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吗?如果有这个念头,不但出世间法你不能成就,你每天念的经再多也没用,念的佛号再多,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拜十万拜佛也没得用处。这也是佛在戒经里面所谓,破戒佛有能力救他,有救;说破戒罪极重,实在讲是佛警策大家,希望大家持戒,不要破戒。破戒有救,造作阿鼻地狱极重罪业的人还是有救。唯独破见的人没救,佛对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什麽?他不相信。不相信什麽?不相信自他不二,这个难。谁能相信自他不二?《华严经》上法身大士他们相信。他为什麽相信?亲证法身。圆教初住菩萨虽然没有证得圆满法身,他证了一分,那一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相信,他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就不能证法身。所以你要想超越十法界,要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疑惑一定要断得乾乾净净,我们的修行与普贤行就相应了。普贤行是法身大士修的,实在讲普贤行里面跟我们平常所修的有什麽差别?在相上讲完全没有差别,从性上讲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凡夫有分别、有执着,普贤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体,是一个整体。只要有这个念头,你一切的行门,行门是什麽?就是你的生活,就是普贤行。普贤行跟三乘、跟凡夫差别地方就在此地,用心不一样,不在其他,是在用心不一样,心地确确实实清净不染。一就清净、就不染,二就不清净,决定受污染。世尊在《般若经》里面教我们,《般若经》里面讲得太多了,教我们要真正看破放下。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也多次的劝导我们,他用现代话来说,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大而化之”,这个说法说得好。凡事我们接触都能大而化之,意思是不必斤斤去计较。大而化之就是你的分别、执着很淡了,把它淡化了。对於我们初学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方法,楞严会上所讲的“最初方便”,我们不妨从这里下手,凡事大而化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计较。世出世间法都不必认真,只有一桩事情抓紧认真就行了:念佛。唯独念佛这个事情,我们要记住世尊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这是对我们业障深重凡夫来说,我们把这个抓紧了、抓牢了,决定可以带业往生。
  至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家也不必刻意一定要求上上品往生,上中品都不甘心、不情愿,恐怕就去不了。这很要紧,去不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你要在上中品,你都生烦恼,烦恼怎麽能往生?你还有分别、执着,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随它什麽品位,统统好,只要能往生就好,我们一定要抱这样的一个心态。不要斤斤计较,我一定要争取什麽样的品位,还有一个好胜心、傲慢心,这是往生不了的。古德固然也有作斯示现的,那是另当别论,那不是通途法门,那是特别法门,别有用意。我们不了解当时的状况,不可以随便就猜想,猜想往往是搞错了,造作罪业自己还不知道。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环境、自己的根性,这才重要,要热心去帮助别人。隋唐时代,智者大师,这是天台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师,他老人家一生干什麽工作?护法的工作,主持道场;主持道场是护法的工作。今天在这个道场,李木源居士护法,他没有办法到念佛堂去念佛。他念佛,问题就多了,你们每一个人都不安心;一定要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智者大师往生的时候,他是念佛往生的,他这些徒弟们,就是学生问他,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品位?智者大师告诉大家,如果我要不领众,每一天在念佛堂跟大众一样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很高。因为要主持道场,做护法的工作,日常琐碎的事情太多,为大众服务,舍己为人,所以他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是五品位。五品是什麽地位?凡圣同居土往生的,品位不高。智者大师的精神我们应当要效法。
  在佛门当中,有智慧懂得随缘,也就是随顺环境的需要,我在这个道场扮演什麽样的角色。念佛堂里面领众的法师都不是修行,都是为大众服务。谁修行?清众修行。念佛堂里面的法师他们要注重法器,不能敲错,要注重大家念佛的状况,有没有昏沉的、有没有掉举的、有没有有困难需要帮忙的?他要照顾大众。所以他是属於内护,最贴身的看护,要常常看着,要常常护念着,这些都是舍己为人,这是菩萨发心。真正修行,万缘放下,一个妄念没有的,是在里面念佛的清众,他能做得到;领众的法师都不可以,他有他的职责在。每一堂下来之後,他们还要开会来研究改进,还要时常徵询大众的意见,接纳意见,研究这些意见,想方法改进。所以护法跟修持集合成一体,没有这麽多护持的人,这个道场怎麽能成就?有这麽多发心护持的人,也得有真正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念佛,这个缘才成就。
  如果有这些护法的人,没有人来念佛,念佛堂也办不成功;有人到这儿念佛,没有这些护法的人,也念不成功。所以自他不二这个念头要首先建立,然後才热心的成就别人。菩萨发心,我愿意你们先成就,我後成就。地藏菩萨做得最彻底,“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切众生统统都成佛了,我最後一个成佛。了不起!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为什麽能做到?他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一切众生都成佛了,自己才圆满成佛,所以是先成就别人,後成就自己。我们也曾经看到有一些很难得的大夫,他自己也有病,先给别人治病,先把别人治好,自己治不好也无所谓。这些都是菩萨发心,没有私心、没有私欲,才真正能做到普治清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念念先人後己,先成就别人,然後再说自己,一定要这样的发心。这个发心的基础,就是真正明了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一句里面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清净能够普治一切身心之病,这个意思也很深也很广。我们念佛要想得一心,清净就能得一心。我们要想对治烦恼,清净就能够伏烦恼、就能够断烦恼,所以清净能普治一切身心的疾病。第七尊:
  【大发吼声主药神。】
  这一尊菩萨他所表的是治疗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非常殊胜而有效果的方法,可惜现在众生福薄,这个方法失传了。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许许多多治病的一些神咒,在古时候这些神咒,大概在隋唐的时候,都还相当有效果,你有病你念咒病就好了。现在我们把《藏经》拿出来,依照咒语去念,怎麽念病也不会好、也没效果。什麽原因?发音不正确。这里头确实是很有道理,佛真的是个大医王,他对於人的身体里面的结构是了如指掌,他太清楚了。疾病从哪里来的?你身体里面的管道阻塞,不能够畅通,毛病就发生。佛一看就晓得,教你念一个咒语,你就跟他念,念几天病就好了。你要问什麽原因?他发的音声震动这个部位,把你阻塞慢慢震动它就畅通了,这比针灸还高明。针灸是用针的方法,也是把阻塞给它打通。再其次用药物,药物是用化学的方法,是用化合物把阻塞里面东西把它化解溶化,让它贯通,都是这麽个道理。所以这一个名号就代表所有一切医疗的方法,“大发吼声”,现在讲是医疗的技术,医疗的技巧。在这部经里面,不仅仅是对於身病,生理上的病,还要治心病。心病里头大发吼声,诸位都知道,是讲经说法。所以讲经说法是医疗一切众生心身疾病的不二法门。第八尊∶
  【蔽日光幢主药神。】
  “蔽”是遮蔽,“日”是日光。这里面意思是双关的,我们一看就能看得出来。一个是说智慧高明,超日月光;光幢蔽日,把太阳的光明都比下去了,日光都不能明显,都显示不出来了;他的智慧光明超过日光,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有许多的光是有害的,就是现在我们科学常识都知道,这些有害的光必须要把它过滤。我们知道太阳光里面,它这个光波不是单纯,许多不同的光波。我们今天用三菱镜让太阳光通过,就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谱很多种颜色,每一种波长都不相同。而里面对於地球上的生物,不但是动物,包括植物,最有杀伤力的是紫外线。地球上还有这麽多动物生存,这麽多植物存在,幸好地球外面包着一层大气。大气现在大家知道是臭氧层,臭氧的功能能够过滤紫外线,紫外线虽然还有一些残馀的,透过臭氧层射到地面,但是因为它已经是减弱很多,我们在这种光线之下,受的伤害就不大了。如果没有臭氧层就麻烦了,要是没有臭氧层,紫外线直接照到地球,科学家说恐怕地球上的这些生物都不能够存在,所以杀伤力非常之强。这一类的光,有害的光,必须要把它过滤,“蔽”有过滤的意思。
  在法里面代表什麽?法有正法、有邪法。我们知道佛有相好光明,魔也有相好光明;佛的福报很大,魔的福报也不小;佛有光,魔也有光。佛的光柔和,一切众生沭浴在佛光之中,感到清凉自在。佛虽然金色光明,你接触到清凉自在,安稳欢喜。如果是魔的光明,魔也是金色光明,你要在他那个光照耀之下,人有恐惧不安。他的光明亮跟佛光可以说没有什麽差别,只是人接触之後感觉完全不相同。对於魔的光,我们要用什麽方法来过滤,不受到他的伤害?这很重要很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正念,如果能够保持正念,魔不但不伤害你,魔也尊敬你,魔也来护你的法;换句话说,魔王很现实的。当年对付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有降魔。魔王用的手段太多了,威胁利诱。世尊正念分明不为他所动,威胁利诱都不动心,如如不动,魔没有法子了,回过头来护法,做释迦牟尼佛的护法。所以他到不能够伤害你、破坏你的时候,他很佩服你,他不会找麻烦,他还会当护法。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定慧,戒定慧三学,我们的心念能与戒定慧三学相应,魔不能动摇。
  什麽人最容易受魔伤害?现在在社会里面,学佛的同修,尤其是年轻人,着魔的多,我们在国内、国外常常遇到。原本是个很好的年轻人,很聪明,也很有智慧,书念得很好,大学完成了,有的拿到硕士、拿到博士,不晓得是什麽因缘,他去学佛了。学佛了,遇到的善知识有问题;学了没有多久,说实在话,他要不认真的学,大概没什麽大害处;他很认真、很精进、很努力,学上个半年、一年,他证果了。证了什麽果?我们现在医学里面讲神经分裂。没有法子,他要进医疗院去治疗,我们讲神经病院,他要进入那个地方去了。所以他的家人,他的父母,看到非常痛心、非常难过,很好的一个年轻人,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我遇到他们家亲眷属来找我,有的时候带着他们来看我,问我有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我一定会问他,我说:他是不是很喜欢神通感应?这个没错。喜欢神通感应跟魔就有缘了,魔就利用你的心理弱点来整你。我们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老老实实修学,就是念佛也不求感应,也不求神通。佛在经上教我们怎麽做,就老实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决定不做;佛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求生净土。佛教我们了生死,脱离轮回,我们对於六道就决定不可以有留恋,随顺佛陀的教诲,魔对你就无可奈何了。所以许许多多年轻人喜欢神通、喜欢感应,把自己大好的前途糟蹋掉了,这真正可惜。我们遇到的太多太多了,这是要警惕的。尤其是自己要有亲戚朋友,一定要提醒他。
  佛门里面最容易着魔的是密宗跟禅宗,这最容易着魔的。其他的宗派里面,包括我们念佛的,那很少,不太容易;唯独密跟禅容易。容易的原因,密跟鬼神接触太频繁了,很多的咒语都是跟鬼神往来的这些讯息。你要没有相当的功夫,你把鬼神找来了,他看你没有神通道力,他瞧不起你,给你开个小玩笑,你就吃不了。那些是鬼神,不是菩萨,没有什麽慈悲心,所以孔老夫子教我们“敬鬼神而远之”,很有道理,他不是佛菩萨。我们念佛的人比较不容易着魔,原因是什麽?我们天天是跟佛打交道,跟阿弥陀佛打交道,魔插不进来的。但是如果你要求神通、求感应,魔就得其便了。为什麽?他变成阿弥陀佛来诱惑你,变成菩萨的样子来欺骗你,你怎麽办?你就搞错了,就上当了。所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魔不得其便。有一些同修担心,万一临命终的时候,魔要变成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怎麽办?我们又不认识,不是一生的功夫前功尽弃了吗?这个事情你要放心,魔虽然会欺骗人,但是他决定不可以变本尊。为什麽?佛有护法神,我们自己真正发心念佛,都有护法神守护。护法神绝对不允许妖魔鬼怪冒充本尊,他是犯法的,这是决定不许可的。他要是变别的佛,他不算是犯法,他没有冒充;他来骗你,你跟他去了,你上当了。譬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定是佛来接引。临命终时忽然是释迦牟尼佛来接引,药师佛来接引,这个不对劲了,要知道决定不是真的。如果看到这个情形来怎麽样?不理会就好了,根本不理它,一会儿这个相就没有了。一定要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认不认得?认得,决定认识。临终的时候,我们送往生的时候,往生的人讲,“阿弥陀佛来了”,那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果他说是别的佛菩萨来了,这个时候助念的人立刻要提出警告,要提“不要理会,一心念佛,什麽样的佛菩萨现前,根本不理他”,要提醒这一招,老实念阿弥陀佛,等阿弥陀佛来接引,那就对了,这个常识一定要有。所以念佛人在平常见佛,见阿弥陀佛,偶尔见一次是有感应,常常见麻烦就来,就不对劲,就有问题了。所以有很多人说,“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还梦到阿弥陀佛。现在这麽多年,根本就没有,是不是退转了?”也许是退转,不退转也不应该常常见。常常见,就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果然是佛的境界现前,也不能执着,也不能生起贪心。世尊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对付这些魔境,说得很好,境界现前不要去理会它,说“不作胜解”,都是好境界。为什麽?魔现前,实在讲是你有一定的功夫了,你没有功夫,魔不来。魔是来扰乱破坏你道心的,你根本没有道心,他来干什麽?他是来把你功夫打断的,你没有功夫,他用不着来。你的功夫有相当程度,他要来障碍。这个时候境界现前,你如如不动,根本理都不理他,他没有办法破坏。所以你不理他,叫好境界,证明你还有一点功夫,还有点本事,值得魔来干扰你;你要没有这个能力,魔不来,所以要晓得这些道理。这名号里面的意思是双关的,我们要懂得。第九尊∶
  【明见十方主药神。】
  “明见”意思非常明显,大概是现在讲的眼科医生,是不是?明见,眼科。眼睛在我们身体里面,实在讲是占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眼睛失明,比任何部分的伤残都来得严重,所以德号里头特别有这一尊。从眼,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眼睛,这一定要有医学的常识。我们现在看到,许许多多小朋友都戴上眼镜,我曾经看才五、六岁的小朋友上幼稚园,他都戴眼镜,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不懂得保护眼睛。保护眼睛最重要的,除了卫生之外,睡眠非常重要。睡眠要睡得好,不一定要时间长,一定要睡得好,得到充分的休息。用眼睛,现在小朋友,我看到很小眼睛就有了问题,大概总是电视看多,尤其是近距离的看电视,这对於眼睛的伤害太大太大了。另外学生,现在的学生近视的多少?为什麽?看书看太多了,书都是小字。我们想想古人,古人也有很勤奋读书的,古时候没有眼镜。古人好像也没有听说,有很多眼睛毛病的,那是什麽原因?古时候的书本字大。你看看古书,大概古书诸位都没看到了,真正的古本都没看到了。真正古本的书,字都是寸楷,一个字大小是一寸,那个看起来眼睛怎麽会看坏?古时候木刻的书本,一面是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书本都很大,不像我们现在的本子很小。现在我们讲十六开的本子就相当大了,从前古人的书大概合现在是十二开的,比我们十六开的还要大,本子大,字大。不像现在印刷的字体这麽小,排得这麽密,真的伤眼睛,这种书哪里能读?只能像字典,偶尔查查资料,可以。现在的《大藏经》缩小了印出来,这经不能读,读的时候太伤眼睛了。所以现在《大藏经》只可以拿它做资料用,查资料用,不适合阅读。古时候人阅藏,如果你们看到中国大陆《龙藏》的原版,你就晓得人家那个阅藏没有问题。《龙藏》的原版,字大概都是现在新加坡报纸上,头号标题那麽大的字,我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看过;宝莲寺有一套,原版的。现在将原版缩小印成方册,精装一百六十册,我们最近曾经印了一千套,已经印好了,将来此地也会送一些来。缩小之後字还算不小,大概像现在铅字排版里面,大概是四号字的样子,算是相当大,可以阅读了。但是真正讲长时间的阅读,这个字体还是太小了,还是不够大。这是说到我们伤眼睛,最容易伤眼睛的是萤光幕,无论是看电脑的萤幕、电视的萤幕、电影的银幕,它那个画面是动画,它不是一个稳定的,它是动的。动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很难看出它的动相,所以这些很伤眼睛。这是说生理方面的。
  再要回到心理方面的,意思就更广了。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五眼”,五眼里面除了肉眼之外,其他的都是属於心理的,我们讲心眼。《华严经》讲十种眼,十种眼里面除了一种肉眼之外,其馀的统统也都是心理上的。心上这个眼就是讲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这是佛眼,佛经上讲的法眼、慧眼、智眼。主药神如何能够防止或者是治疗我们一些邪知邪见,这是我们的眼病;这个眼病比生理上的眼病要严重得多了,决不是生理上的眼病可以能够比拟的。如何能够防御?如何来治疗?实在讲,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邪知邪见无量无边。所以佛说没证阿罗汉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自己的见解,这很有道理。我们的意思、我们的见解全都是错误的,只是错误的程度有浅深不同,伤害有大小之差,不能说没有错误。接触佛法之後,学了佛之後,我们这才明了,知道自己见解思想有问题,一定要求对治。对治的方法就是经教,开“道眼”,如来这些经论,所谓是“人天眼目”,是人天清净的眼目,健康的眼目。由此可知,预防邪知邪见,对治邪知邪见,唯一的方法是读诵大乘,这可以防御。如果要讲到根本的治疗,必须要“入佛知见”,那就行了,就根本治疗了。入佛知见是证果,不但你要有正信、正解、正行,还要证果。能够有正信、正解、正行可以防御,可以做预防工作,可以治疗。这个治疗没有根治,没有断根,治疗要断根一定要证果。证果是《华严经》上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就入佛知见了。《法华经》上佛说的,那是讲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十方三界一切诸佛弘法利生的总目标,就是为这个,帮助一切众生入佛知见。
  佛对众生他能够贡献的只是前面两种: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他能做得到的。悟入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佛为我们开知见,我们要能觉悟;佛为我们示现,我们要能契入。老师能做得到的就是开示,学生要不能够悟入,那也是枉然。你跟再好的老师,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你自己要悟入。正因为是这麽一个原因,所以佛才说佛不度众生。众生成佛,修行成佛,谁度?自己度的。佛只是给你做一个增上缘,在旁边帮助你,路一定要你自己走,佛没有办法代你走路。正如同佛只能够指示你方向、指示你道路、指示你目标,路一定要你自己走,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假如佛能够帮助我们行证,诸位想想我们还要修个什麽行?不要修了。如果我们不能证果,佛算什麽慈悲?他就没有慈悲心了。所以要晓得佛有做不到的事情,就是不能帮助我们修行,不能帮助我们证果。佛可以做得到的,佛帮助我们把这个事情说明白、说清楚,道理讲清楚、方法讲清楚、境界讲清楚。当然,最好他还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在前面走,他走什麽?走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教我们怎麽个走法,那就是“示”。示就是我们这里讲的表演,这一些佛菩萨在这个地方示现作主药神,这是示。所以佛菩萨只能做到讲经说法,示现榜样,他只能做到此地。我们听了,看到了,一定要有觉悟。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表演的样子,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完全不沾,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朴实的生活。在他那个环境里面,三衣一钵,完全放下了,这是示,示现给我们看。佛的这些弟子当中,我们在经上读到,常常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在家弟子,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乃至於婆罗门、瑜伽,这些宗教家们有很多都是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佛学生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总有,连贫穷的乞人、奴婢,在佛四众弟子里面,佛眼睛看起来一律平等,没有高下,一样的亲切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佛这麽示现,四众学生每一个人皆做如是示现,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知道自己应该怎麽去做了。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随自己的意思、随自己的环境,现在讲随着自己生活种种条件,我喜欢在这个世间扮演一个什麽角色,哪一种行业,扮演过哪一种生活。但是一定要与世尊的精神、理念相应,就是菩萨道,就是菩萨行。他的精神是什麽?万缘放下,一丝毫不沾染。他的理念是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自他不二。所以无论我们选择某一种生活,无论选择某一种行业,都是修菩萨行,都是学菩萨道,正如同本经末後五十三参所显示的。所以最重要的,心地的清净光明,不是说只有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身才具足五眼,你要这麽想法,你就想错了。他要示现一个比丘身,他也具足五眼;他示现一个在家优婆塞、优婆夷身,都具足五眼。随类化身,无论示现的是什麽样的身分,什麽样的身形,统统都具足五眼圆明。无论现的什麽样的身相,给诸位说,都是佛相。我们现在的麻烦大在哪里?执着一定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叫佛相,那个相那不是佛相,都堕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佛哪有相?不但佛没有相,菩萨没有相,一真法界里面圆初住菩萨都没有相。因为无相,所以才无不相;因为无相,所以才能够现种种相。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够现第二个相,就是执着这个相才是自己,跟这个相不像的话,这个不是自己。照一张照片,这个是自己,那个不是自己,有什麽法子,你还怎麽能化身?如果你要问佛的相,哪个是你的相?佛没有,所有一切相都是佛相。希望同修们细心去体会。你真正要会得,受用就无穷,真正会得你就证清净法身。清净法身现清净法相,清净法身是虚空法界,清净法相是依正庄严。依正庄严都是自己的相分,他哪里有分别,哪里有执着?那才是宗门里面所谓,真正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你的眼睛完全没有毛病了,真的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没有到这个境界,眼睛都有毛病,这要知道。末後这一位很好∶
  【益气明目主药神。】
  这一位里面说了两桩事情。“明目”,可见得这十位上首,两位里面非常明显提出眼睛。“眼”就是讲的见解,佛的知见非常重要。“益气”就是我们现在讲进补,世间人对於进补都很重视。平常讲求食补,饮食里面要讲求对身体有利益、有好处。尤其现在还有一些人很注重药食,饮食里面配一些中药。到底能不能补?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像我就不相信。确实有很多人送些名贵的补品来给我吃,我吃了一点反应都没有,所以现在人家送给我,我就把它转送给别人。为什麽?我吃了没用处,一点反应没有,一点作用不起。也许别人有反应、有作用,那就不知道了,对我没用处。在生理上讲,个人的体质不相同,每一个人需要不相同。不一定说这个东西对我有好处,大概对别人有好处,靠不住。对你是补,对别人未必是补,也可能对别人还有害。譬如说大家都讲高丽参很补,价钱很高,也有人送我。我如果在讲经之前,吃了几片高丽参,上台只好不说话了,它对我有害,没有利。我一碰到高丽参,碰到这些东西,火气就上升,有的时候连嘴唇都烧破,舌头也会烧破,不能说话了,体质不相同。所以一切的补品对我都不起作用,都没有作用。
  我们要重视如何能够对法身进补,这个重要了。什麽东西能够补益我们的法身慧命?给诸位说,无过於戒定慧三学。既然能够补益法身慧命,对於色身当然更有帮助。所以说心清净,身就得清净,身心清净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无论是心病、是身病,无不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出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心病、身病的根源。如何对治,如何把它断绝?戒定慧三学,这是诸佛如来开的三付药,将一切病根拔除,一切病总治了。我们如何来服戒定慧这三付药?念佛堂里一句佛号统统具足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你进到念佛堂,一心在这里念佛,你不会心里头还去打妄想做坏事,不会。所以这个时候,念佛的时候,一定是诸恶莫作,一个恶念都不会生了,只是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是众善奉行,佛号真正是儒家讲的“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这是佛法里头大总持法门。你在这个地方一心念佛,一心是修定,定学具足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戒具足了;一心,定具足了;这句佛号念得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一个字没念错,一个字没念颠倒,慧学。所以在念佛堂里面,你念几个小时、念二十四小时、念四十八小时,都是修戒定慧三学,三学同时完成,不但补益法身慧命,也补我们的色身。所以大家念得愈念愈欢喜,愈念身体愈健康,愈念精神愈饱满。什麽原因?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益气明目主药神。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十位上首介绍出来了。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性皆离垢,仁慈佑物。】
  这段经文是总结如“吉祥主药神”等,他们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都显示出经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会尽虚空、遍法界,所以里面的大众都是无量无边。末後这一句是叹德,虽然只有一句,意思很深。“性皆离垢”,他们的性德说明都是离一切尘劳烦恼。主药神是表十住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十品,这个地位相当之高。所以他的位置在这个经里面讲,十住是灌顶住,也就是入佛位,证得佛的果位。“仁慈佑物”这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学习。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凡夫说实实在在话,没有仁慈,所以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名号要用“释迦牟尼”,很有道理。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仁慈,就是这四个字;照字面上来翻,“能仁”。他能够仁慈,对治六道凡夫缺乏仁慈,而且多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其次是心不清净,这是六道凡夫的病根。“牟尼”名号就是寂静,也就是心地清净寂灭;寂就是一个妄念都没有,妄想断尽了,清净寂灭,灭烦恼。这是在这一段里面,末後在叹德里面,把这个意思表彰出来,这用意很深很深。
  〔十七〕 十住总述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段落。从前面我们看到异生众当中,实在讲华严会上哪里会有异生众,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表演的身分,不是他本来的身分,他在此地表演示现出来的身分,他们示现是异生众。异生众就是没有明心见性,表这一类。这一类总共有三十九个团体,佛法里面讲众,众就是讲团体,这一类有三十九个团体。这里面也分三类:第一类是杂类诸神众,我们现在所读到的都是讲杂类诸神;第二类是八部四王,这是佛家讲的护法神众;第三类是诸天,欲界、色界诸天。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从前面海月光大明菩萨众,一直到主药神,总共是十个团体,我们现在讲是十个社团、十个团体都可以。这十类代表十住的因果,也就是从初住到十住。初住是发心住,由海月菩萨这个团体来代表,他们代表发心住。这一发心就是菩萨了,它这个用意很深。初发心的都是菩萨了,後面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一直到主药神,怎麽不是菩萨?从这个地方就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大菩萨示现的神众,不是真正的杂神,是示现的。为什麽示现?不示现行不行?给诸位说,不示现决定不行。为什麽?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他这一示现、一表演,我们就明白了,知道从哪里学起,知道从什麽地方下手,使我们了悟最初方便,可见得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他是表像观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分,这麽多团体都是佛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身分,这个要知道。更深一层的意思,让我们去体悟诸佛菩萨没有名号、没有名字,诸佛菩萨也没有身相。你要认为佛菩萨有一定的样子,错了,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没有身相,也没有名号,身相跟名号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化现,所以缘聚他就现形,随机说法;法也没有一定的,随机说法;缘散了,相也就灭了,就消失了,缘聚缘散而已,哪里真的会有相?佛菩萨果地如是,我们现前凡夫因地实在讲也没有两样,这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本来如是,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体会得,有很大的利益。一切凡夫破身见最难,最不容易,几个人把身见看破?把我执放下?能破身见、能放下我执,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了,这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大乘圆教《华严经》上讲七信位菩萨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逐渐逐渐明白事实真相,确实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对於破我执很有利益。所以要晓得决定没有相,一切相缘聚而现,缘散而灭,这是我们凡夫眼里面所看的。聪明人在这个现象里面他就明了,缘聚相也不生,缘散相也不灭,这给你讲真实话,没有生灭,生灭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着,实际上决定没有。希望我们体会得愈深,受用就愈大了,就愈殊胜了。海月光大明菩萨他们代表初住位,初住叫“发心住”。十住住在哪里?住佛之住。佛住在什麽地方?初住菩萨告诉我们,佛住菩提心。如果我们发菩提心了,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你就是海月光大明菩萨一流的人物。菩提心它的体是真心,《观无量寿佛经》上给我们讲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什麽叫诚?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得很好,与佛法相应,“一念不生是诚”,你心里面才起心动念就不诚了。儒家讲诚是这个标准,佛法比这个标准还高。儒家的起心动念,说老实话是见思烦恼而已,尘沙、无明他还不知道,所以佛家讲菩提心的标准高。但是儒家所讲的我们都不容易做到,要怎样你才能做到诚?《太学》里面八目列得清清楚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什麽叫格物?物是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是欲望,把欲望断得乾乾净净叫做格物。人有欲望,欲望常常牵动你的心,格是格斗,是跟它打一仗,要把它战胜;换句话说,你要把你自己跟欲望战胜,这才叫格物。所以格物等於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格物是断烦恼。致知是智慧生起来了,儒家也讲这个道理,它讲得没有佛法讲得明显,也懂得一切众生都有智慧,不是没有智慧。你现在的智慧跑哪里去了?你现在智慧被烦恼盖覆住,说个老实话,你的智慧变成烦恼了。你要能够克服你的烦恼,你的智慧就现前,所以致知就是佛法里面破所知障。两种障碍破除了,你菩提心就现前。这两种障碍破除,你最低限度的位置就是发心住的菩萨,海月光大明菩萨这个社团你就参加,你就入他们的社团了。发心住,住佛之住,这是你的菩提心现前,所以菩提心一定要断烦恼障,一定要破所知障。通常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烦恼障破了,烦恼是指见思烦恼,你超越六道轮回。所知障要是破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住一真法界。在这部经上我们看到,海月光大明菩萨是初住,圆教初住,金刚神众是二住,身众神是三住,一直到现在我们念的主药神是十住。地位愈来愈高,分破无明,进入一真法界以後就是破根本无明。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地位往上面提升一阶,这些都是法身大士。我们不发菩提心怎麽行?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常讲,我们这一生想真正成就,只有用唯一的真心。我们对一切人,对人、对事、对物都用真心,别人欺骗我们,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一定用真心待人。为什麽?我这一生要证果,我这一生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得那麽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要不发菩提心,单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这要懂得。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为什麽那麽少?他做到一向专念,他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是他心不清净,他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这与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相应。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佛号念得是没错,念得很好,一天念十万声,可是你心不善,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怎麽能去得了?所以实在讲发菩提心比念佛还重要。真正发菩提心,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为什麽?他已经是上善之人,已经够资格了,只要动一个念头想往生就行。所以经上讲的话,我们要仔细去思惟,不能够含糊的念过。这是讲菩提心之体,真诚。菩提心的样子、菩提心的作用你要知道。它的作用,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浅而言之,好善好德,对自己常常存这个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对一切大众是大慈大悲,就是此地讲的“仁慈佑物”,这是菩提心表现在事相上。好善好德,仁慈佑物,这不是勉强的,不是做作出来的,自自然然流露的。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平常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在想怎麽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没有替自己想。还有一念为自己想,诸位要晓得,你的我执没破,你还有坚固的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你轮回的根没有拔掉,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所以现前就要放下,我们只为别人想,只为众生想,决不为自己想。我在讲席里面,这些话不知道说多少遍,世尊在经上也重复了千遍万遍。为什麽世尊不厌其烦的重复?众生还没有醒过来,还要多叫几声,没醒过来,所以总是不厌其烦无数次的在唤醒我们。这是你发心了,一发心就是住佛之住,佛就是这个心,现在我们这个心跟佛心一样。金刚神众这个团体,他代表的是守护那些住佛之住的菩萨,他要守护。实际上不是金刚神守护,金刚神是表法,表金刚般若:智慧。所以二住菩萨叫“治地住”,地是什麽?心地。才入佛家,你刚刚才入佛家,才证得一真法界,刚刚脱离十法界,才证得一真法界。心地里面烦恼是断了,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也破一品,习气还在,你还需要对治,要对治无始无明习气。要用什麽方法来对治?金刚般若。诸位要晓得,金刚神是表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时候已经破一品无明,自性智慧透出来了。愈透愈大、愈透愈明,这样能够破除无始劫来的习气,叫治地住,这是有破一品无明。再往上升是身众神。身众神是随侍承事,我们到哪里去随侍承事?诸位想这是做佛的侍者,常常照顾佛陀。佛在哪里?找不到。一切众生就是佛,我们以什麽身分对一切众生?我们是他的侍者,要常常照顾他、常常伺候他。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佛,你如果把他看作众生,自己以为是法师,以为高高在上,你就错了,你到哪里去找佛去随侍承事?你找不到。佛告诉我们,你自己成佛的时候,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成佛了。你还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众生,你也是众生。众生眼睛里面看一切是众生,佛眼睛里面看一切是诸佛如来。我们学佛要问问,哪一天我能成佛?哪一天这个境界现前,你就成佛了,这个境界不现前你没成佛。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不是把一切众生当作佛来看待,这里头还是隔一层,他就是佛,他是真佛,他决定不是假佛。你们大家能相信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从性上去观察,他怎麽不是佛?相上他是众生,性上他是佛。就像此地表演一样,从性上讲他们是诸佛如来,从相上讲他们是杂神异类,这是示现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修行用功就有下手之处。我对一切人都把他看作佛一样看待,我对佛恭敬、对佛赞叹、对佛随顺。如果我们以傲慢的态度对众生,就是傲慢态度对佛,何况还让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这大错特错。你一念生欢喜心,欢喜是烦恼,一念懊恼之心也是烦恼。中国人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欲望,统统是烦恼,你的心不清净。佛菩萨喜怒哀乐爱恶欲示现的,事有理无,相有性无,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自在,事有理也有,相有性也有,糟糕不糟糕!其实性相、理事统统没有,事相是什麽?梦幻泡影。《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自己的心地,让自己的心地放光。所以这是身众神,身众神讲到修行,金刚神是用智慧启发我们的心地,用随侍承事来修行,因为身众神是表三住菩萨,三住叫“修行住”,你们看这个意思多深。佛法里面讲修行,总纲领、总原则跟儒家讲的也类似。儒家的修行是讲守礼,礼的精神是什麽?自卑而尊人,这个人懂礼,这礼貌,决定没有傲慢的。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老夫子,上面所记载的,夫子无论对哪一类人,善人、恶人,年老的、年少的,没有不恭敬、没有不谦虚。这表演是修行,将自己行为里面不善的都给它修正过来,欠缺的都弥补成为圆满。所以佛家常讲开悟、修行,有很多人问我什麽叫开悟?我说得很简单,你知道你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开悟;你知道自己毛病,你能把你的毛病改过来就是修行。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过失,你在行门上无从下手,你怎麽修法?因此,古圣先贤教我们读经,读经目的在哪里?拿经来对照自己的心行。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展开经本对一对,佛怎麽说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如佛所说的?如佛所说我们的行是正行,如果跟佛所说是相违背,我们的行叫邪行、恶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教我们,他说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学生,必定是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就去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就不做,佛叫我们去我们就去;这才叫随顺佛的教导、随顺佛的意思、随顺佛的愿望,那才是佛弟子。如果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不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偏偏要做,这不是佛弟子,这人不是学佛。不是学佛也研究佛的经论,也上台讲得天花乱坠,那是什麽?现在人讲的佛学,他不是学佛,他是佛学。佛学不管用,讲得再好依旧搞六道轮回,於事无补,要紧的是真正要学佛,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所以随侍承事,讲到修行真是讲到极处,真正是把一切众生如同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奉事。我们在这经文里面看到表法,它是这个意思。第三类足行神。我们在前面,足行神我把他说作现在的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在佛法表法,什麽意思?指导我们成佛之道。这是第四住菩萨,“生贵住”。世出世间一切尊贵没有超过佛的,没有能够比得上佛的,生佛之家,住佛之住,这才真正叫生贵。道场神是守护道场,领众修行。诸位我们现在有念佛堂,念佛堂里面的法师领导大家修行,这一类属於道场神。在此地所表的是第五住的菩萨,五住叫“具足方便住”。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领导大家修行。这个护法是内护,对於一个修行人来讲,最贴身的看护。我们一定要知道在这一个道场里面,我们扮演什麽样的角色。从表法里面来讲,具足方便就是执持名号,所以道场神也表这一个法门,因为五住菩萨叫具足方便住。一切法门里面讲到具足方便,无过於持名念佛。这个经里头的味道,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我们信心才真正坚固,永远不退,就是守护道场了。这个道场在心里面,不是形式的道场。我们讲到这一段,也特别举《维摩经》上,维摩大士所说的道场,直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不拘形式。道场是什麽?是你修行证道的场所。修行证道场所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真正是在你心里,你心里面真的觉悟了,你在那个地方那就是道场,所以一切法最後都归到心地法门。护持道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具足方便住。每一类的神众扣紧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我们修行证果有密切的关系。下面主城神,这是代表六住菩萨,六住菩萨是“正心住”,诚意正心。主城护法王城,法王城是心城,在前面跟诸位都作详细报告过了。坚定意志、坚定信心,永远不退,这是六住菩萨,正心。七住菩萨,在这个地方是用主地神来表法的。地也是心地,以甚深的弘愿护持一切众生的道心,这是主地神。这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区关心教育的这些人士,中国古时候常讲的地方士绅。有道德、有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这一类的人士,他们最关心的是教育。我们今天谈教育,这个名词大家都懂,哪一个不知道教育?而实实在在讲,我们对这两个字所知的有限,含糊笼统,不求甚解。如果真正教育要是办好了,它的果相一定是天下大治,世界太平,必然是这个现象,怎麽会乱?社会怎麽会动乱?社会之所以动乱,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真正懂得教育这两个字的意思,真的已经不多了,把这个意思扭曲了,正如同佛教一样。今天讲到佛教,大家一听到佛教,迷信,是宗教,把意思全搞错了,所以对佛教这个名词发生了误会曲解。连教育这两个字都不例外,还有什麽话好说?古时候中国的教育,印度佛教的教育,都是真善美慧的教育,它确实达到这个目标。古代教育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安定繁荣、长治久安,所以国家施政第一桩大事就是教育。正如《学记》里面所说,《礼记》里头有一篇《学记》,这一篇《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时代的教育哲学、教育的理念。它教学的内容,为了要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教育的内容着重伦理的关系。伦理的关系从夫妇开始,现在人不了解这个事情。这个社会为什麽会动乱?古人看起来很简单,家不家则国不国,你家不像个家,你这个国怎麽能治得好?家要治得好,从哪里开始?从夫妇。所以夫妇的结合是道义,不是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现在讲自由恋爱,恋了两天又分手了,成什麽话?那个自由不是恋爱是乱爱,简直不懂事。从前结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他们来帮助你选择,选择对象,那是你一生的生活。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为什麽要这样子繁文缛节?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你这个家好,国才好,家是国的基础根本。这是室,夫妻同一个室;室外面是家,有父子、有兄弟,成为一个家;家的外面是国,国里面有君臣、有朋友;中国叫五伦的社会。外国人有讲团结,中国人古时候没有团结这个名词,五伦就是团结的,用不着再说团结了。所以中国教育着重在伦理,说明五伦的道理,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五伦十义,每一个人在哪一个地位上,应当要尽什麽样的义务,你要做些什麽事情,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然後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这些万物,与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今天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从前教育是讲这些。然後你才明了,你自己应该怎样做人,顶天立地,作圣作贤。从前人读书在明理,读书志在圣贤。我们学佛志在作佛、作菩萨。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一定要志在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没有改变我们的工作,就在自己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现前工作岗位当中,你就作佛、作菩萨了。这就是《华严经》上这麽多诸佛如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用意在此。这里面,足行神、道场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改变生活方式,不必改变自己的行业,只要把你的念头转变过来。你现在的念头,凡夫的念头,凡夫就是对於这些道理不清楚、不明了,起心动念自私自利,甚至於说是只顾自己,连妻子儿女都不顾。社会上真有这种人,还有什麽法子?所以要懂得什麽叫教育,你才知道怎样去做人,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做个圣人,怎样做个贤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德行,这是决定不能缺少的;如果要缺少,就不叫做人了。中国人常讲“人格”,什麽叫人格?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人的资格。儒家讲五个,佛法也讲五个,意思都相通。儒家讲的五个是五常,常叫常道,不可以中断的,不能离开的;仁、义、礼、智、信,这是基本的教学。从小就要培养,养他仁慈的心,养成他懂得尽义务,应当做的事情决定去做,尽义务而不求报酬,这些观念从小培养。懂得礼节,讲信用,再培养他的智慧,这五条。所以古时候小学,小学就是训练基本德目,完全以这个为教学的中心。古时候小学是从八岁到十二岁,八岁上学,生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背诵经典,古圣先贤的这些书背诵;不讲解的,只教你读,只教你背。我们现在明白,这是训练根本智,训练一个人的定力。小孩也是一样,不叫他背书,他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伤害太大了,所以从小就修定。用什麽方法修定?用读书这个方法来修定,把你的妄想打掉。念上几年,妄想少了,正念多了。你背诵古圣先贤的典籍,正念多了,然後再上太学。古时候学制只有两级,小学跟太学,没有中学,太学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到大学里面念书,完全着重研究讨论、讲解。因为这些书你统统都背过,背书那个阶段是修根本智,入太学是修後得智。换句话说,小学训练,《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到太学里面研究、讨论、讲解是修後得智,後得智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两个阶段。太学里面读书自在。朱子,朱夫子,四十读书乐。世间什麽事情最快乐?读书最快乐。现在人读书最苦,哪有乐?成天书包背得一大堆,多苦!所以我们看到学生每一天背那麽大的书包,我都想决定不能来作人,作人这麽苦。从前上太学去亲近老师一本书都不要带,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你全部都背过了。老师也背过的,学生也背过的,所以都不要书本。说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背过的。所以你要说中国不讲科学,那是假的。太学的学生,从各个省县来的,不是一个地方来的。老师讲到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每一个人记得都不错。从前书、课本,你们看过中国古书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段落,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无论什麽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它要不一样,它就刻错了,这很合乎科学的观念。不管哪个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讲到第几页、第几行,哪个字,一定是一样的。所以他不要带书,那个教书是真有意思。讲到什麽地方,哪些历史典故,老师还带着学生去旅游。学生侍候老师,替老师推车,替老师挑上这些担子,里面盛的什麽东西?里面盛的是酒菜。哪里风景好,摆起来,老师跟学生围起来坐到,聊天就是学问。上课,你说他怎麽不快乐?所以太学里面的上课,是真实自由开放,任何人可以发表他的意见,大家来研究讨论。游山玩水,旅行,一次出去旅行两、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他怎麽不乐?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长见识,读书是成就学问。学问一定要跟事相集合成一体,学问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不是玄谈。我们在古代典籍里面记录看到,我们看历史这些传记,古人不满二十岁,考中进士的、考中举人的,很多。不满二十岁叫童子,二十岁才叫成年。他考中进士,就有资格作县市长,举人里头优秀的也有作县市长,作地方官。现在看起来,小孩。他能把一个地方治得很好,有学问、有经验,那叫做教育。现在教育教的是什麽?现在教育里头没有教做人的,没有教你人与人的关系,没有。现在的教育,我们要不客气的说,教你怎麽样赚钱,怎麽样把别人的钱弄到我荷包里来,如何干一些损人利己的,干这个,现在教育教这个,天下怎麽会不乱?古时候教育教你仁义道德。谚语里头常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面一句话说得没错,後面一句说错了。你防人干什麽?防人之心也不要,没什麽好防的,你的心才真正定了。常常防人,你的心还是不安,你还是定不下来,你哪里有智慧?果然连防人之心都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了,你才真正能得大圆满。所以现在真的连“教育”两个字,懂得的人都不多了。我过去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间很长,这个老人非常爱国,每一次提到教育,他一定拍桌子发脾气骂人。他感慨很深很深,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太少太少了。现在的教育是个技术的教育,在孔子四科里面,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这两个没有了,第三个是正事;现在的教育只注重这一个科目,培养办事的能力,培养技术,培养你办事的能力,人伦道德没有了。至於文艺,现在虽然有讲文艺,可是文艺跟从前古时候文艺不一样了。古时候的文艺是教育,《诗歌》是孔老夫子删《诗书》,标准三个字“思无邪”。你就晓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是诱导人正知正见,演变到後代元曲,从唐诗、宋词、元曲;以後变成了戏剧,昆曲,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平剧,一般人叫京戏;再演变成一些地方戏剧,民族艺术。它的内容以四个字为主:忠、孝、节、义,用艺术的方法来达到教化一切众生。因为从前学校不普及,人民从哪里学到这些东西?从歌舞、从看戏,戏剧里面学忠、学孝、学仁、学义,学这些东西。从这些艺术里面明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做为他一生处事做人的准则。从前的艺术是教育,是教人做好人。现在的这些艺术,我们真是落伍了,看不懂。叫我去欣赏,我一看,我掉头就走了。什麽妖魔鬼怪,画的人不像人,物不像物,什麽抽象派的,真是佛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看到经里面这些表法的,才知道佛用心很深,用心良苦,这才叫做真正的艺术。《华严经》是高度的艺术,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表演的境界。我们能从这个地方欣赏,能从这里契入,得的利益当然是不可思议。主地神,这是七住菩萨,七住是“不退住”,甚深大愿,护持一切众生的心地。这个心地特别是要护持他的菩提心,他菩提心才发起来一定要护持。我上一次前面跟大家讲地方上的士绅,他们关心教育、热心教育,对於安定社会、繁荣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往往是潜移默化,明白的人很清楚,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主山神代表八住菩萨,八住是“童真住”。在形象上是一类隐居山林的高士,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他没有出来做事。没有出来做事,没缘分;他没有缘,没有机会为社会、为大众服务。如果有机会,他们也都出来了。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诸葛孔明,孔明是高卧陇中,隐士。他也是以耕读为乐,自己耕田、读书,过他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这种盛情难却,才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没有机会,遇不到人家来请,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自己去找人的,不可能的。所以高人,他清高就在这一点;你去找他可以,他绝对不会来找你。这些人对社会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影响,教我们“与人无争,於世无求”。他有能力争,他不争;有能力求,他不求,这叫高。不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就谈不上;他真有学问、真有能力,无争无求。我们现在看社会上,他没有德行、没有能力,他也争、他也求,拼命在争,搞成社会大乱。他们对社会、对历史、对後代深远的影响就是教给我们,真正有道德、有学问,他能够一生过他平淡的生活,过他喜欢过的田园生活,读他喜欢读的书,交结喜欢往来的朋友。他的一生很自在、很快乐,不争名,不求利,真正是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这是主山神童真住菩萨,童真就像一个少年一样,天真无邪,这是真正高度的智慧。主林神是第九住菩萨,第九住叫“法王子住”。通常凡是九,这是第九住,将来九行、九回向、九地,都是代表法师,教化众生的。这里面主林,林是树林、森林,树代表建树、表建立;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建立起来,社会繁荣就像森林一样的茂盛。所以这一类里面表法的意思很广,智慧、财物、德行、利益几乎全都在这个里面,像我们现在所讲社会各行各业,那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就是主林神所代表的。他在每一个行业是领导人,也是这一个行业里面的老师。我在过去有一个专题讲演,内容就是讲“君、亲、师”,三个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分开麻烦就出来了,这三个不能分开。你在社会上,你在这个行业做领导人,被领导的是你的员工、你的一些干部;你有大的企业、你有大的公司,你有许多干部、你有许多员工,这是接受你领导;这个关系,你是君,他们是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仅是这个关系,你要更深一层把你所领导的这些人,看作是你的学生,你要教他,你要作师。你从事这个行业,你把这个行业的理念、这个行业的智慧技能,统统能教给你这些员工,你这个事业怎麽会不发达?当然有成就。你要教,你不教不行;你教他的时候,你跟他们就是师生关系,这就很亲密了。这亲密还不够,还要作亲,把你所领导的这些人都看作你自己的家亲眷属;你要以亲情爱护他们、照顾他们,你的这些员工对你就有感恩戴德之心,决定会对你这个公司、对你这个事业,尽心尽力,他要来帮你做。为什麽?他觉得这是一个整体、是一家,替老板做就是替自己做,老板跟自己是一体。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你一个人要具备这三种身分,君、亲、师这三种身分。你这个事业成功了,你底下用的这些干部、用的这些员工得力了,没有一个不尽忠、不效力的;换句话说,你用什麽心对待别人,人家用什麽心来报答你。这是伦理、这是教育。如果老板跟员工没有这个关系,今天我需要你,顾你来,明天不需要了,马上把你开掉。你们想想员工替老板能尽心、能尽力吗?彼此是利害的结合;有利的时候就一起干,没有利的时候马上就分开了。古代教育教导我们,公司行号也是伦理道义的结合,彼此都讲道义。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公司非常困难了,老板决定不会裁撤员工,一定要咬紧牙关、要度过困难;员工也不会埋怨老板。不景气的时候,不拿钱他也干,他也要支持老板,老板是恩人,报恩!怎麽可以计较待遇?所以他员工不会散的,没有钱给他,只要有饭吃,他都不会离开的,道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商场里面,他怎麽不是第一?当然第一,菩萨商主。无论在什麽时候,事业做得很好,很发达的时候,老板跟员工的生活也差不多,员工才佩服,老板真的是为员工,这菩萨老板。事业是为整体、为大家,照顾大家的生活。他的生产、他的货物是服务社会、服务一切众生,货真价实,赚取最合理的利润,便利於社会大众。所以他的一生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而不是为自己,这是教育。我们读到这个地方,看看眼前真的是感慨万千。古圣先贤这样圆满的教导,我们今天把它遗弃了。真正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这些学术,我们误会把它看成落伍、不合时代,应当要把它丢弃了,你说冤枉不冤枉!所以九住称为“法王子住”,也称为“法师住”,道理在此地。末後这一位主药神,我们刚刚念过的,这含义很深。主药神代表第十住“灌顶住”,这是在这一个阶段当中达到颠峰。灌顶就是成佛,我们现在讲毕业,这一个阶段毕业,十住里面他毕业了。这一段里面,它的内容我们看得非常明显,所有一切业障习气都淘汰尽了。业障习气是病,菩萨示现在这个地方作药王,主药神。在我们佛法里面还有一尊药师如来,许多同修生病的时候都念《药师经》,去拜药师如来。拜能拜好吗?靠不住。一定要懂得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你要去做到,你的病才会好。像这一段经文里面所说,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仁慈、清净。清净心不受病毒的感染,你当然会健康,仁慈可以解毒,再剧的毒物,仁慈可以能把它化解、把它分解掉。在佛法里面讲,最毒的病毒就是贪嗔痴,叫三毒。仁慈能把三毒化解,清净心、智慧心能把病根断掉。所以在灌顶住里头,特别着重於清净、光明,仁慈佑物,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这些东西。以上这一大段的经文,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做这麽一个总结,希望我们读诵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华严》里面教给我们,任何一位都摄一切位,虽然是初住位,初住菩萨所修学的十住全修。不但十住位菩萨所修的,他统统都修、统统都学,乃至於往後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统统修,统统都学。证到等觉位了,等觉位菩萨对於发心、治地他们所学的,他也不舍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修学,这才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圆融是圆修,一法都不舍;行布是次第;有次第、有圆融,这才叫佛华严。不是在一个位次上只修他这一部分课程,不是的,他统统都修,圆修圆证,我们在这里要深深去体会。不但要体会,一定要落实,我们得的受用真正是无比的殊胜。念佛往生净土,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信心十足,决定得生,当生成就的法门。《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不能通达《华严》,《无量寿经》要讲得好,很难。你能够契入《大华严》,讲《无量寿经》就好比吃冰淇淋一样,不费事,自然会讲得很圆满。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得大自在。也难怪过去弘一大师劝导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他老人家的介绍,从《华严疏钞》学起。非常有道理,从这上奠定基础,以後无论学哪一个宗派的经论都轻而易举,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过来人所说的话,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一生勤学,他做事情、读书都非常认真,这是普通一般人比不上的。所以虽然是中年出家,他的成就,也是为佛门里面大家都肯定的,为世间人所赞叹的,绝非偶然。所以他的建议、他的教诲,我们应当要顺从。今天我们将这一段介绍出来了,向下的经文是第二个段落,是表十行位的菩萨。这是让我们体会到十住里面的因果。
  〔十八〕 主稼神
  第十“主稼神”。从这一段开始,到第十九主昼神,一共也是十位,这十类是表十行位。前面讲过十住,十住是住佛之所住,十行是行佛之所行,都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学习的。我们从这十段经文里面,细细的去体会行位菩萨的因果。请看经文:
  【复有无量主稼神。所谓柔软胜味主稼神、时华净光主稼神、色力勇健主稼神、增长精气主稼神、普生根果主稼神、妙严环髻主稼神、润泽净华主稼神、成就妙香主稼神、见者爱乐主稼神、离垢净光主稼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这表法的意思很深。在十行位的菩萨,初行用主稼神来表法。“稼”我们中国人称为五谷杂粮,称之为稼。可以说是一切动物,维持他的生命决定不能够缺少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以我们人做一个例子,人要活在这个世间,所谓活动,他每天运动一定要有能量来支持他,我们今天讲的能源,能源就是能量,推动这个机器。人的身体实在讲就是一部机器,这部机器要靠能量来维持他的运作。能量的来源就是饮食,饮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米麦,这一个人生命才能够维持得下去。所以行门里面,初行位的菩萨用这个来表法。他表的是万行的法味,能够滋养自他的法身慧命,取这个意思。与会的这些神众,数量也跟前面一样无量无边。前面一开端给我们讲佛刹微尘数,在此地我们看到“无量”,无量跟前面佛刹微尘数意思是相同的。显示法会确确实实是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显示出一真法界,没有彼此、没有自他,尽虚空、遍法界无非佛菩萨示现,为我们初学人作榜样,所以这个意义很深很广。
  行门里面最重要的,我们常讲得法喜。如果你修行,无论修哪一个行门,实在说行门是没有障碍的,任何一个行门都能通一切行门,正是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一一位中,遍含一切位”,就是这个意思。这里是说明菩萨五十一个位次,任何一位都能包含其他的五十个位次。初位菩萨包括後面,後位的菩萨也包括前面,这样的行门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由此可知,我们对於整个《华严经》的看法,一定要懂得它是一个整体,决定不是某一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都代表整体。行门当中最重要的是得法喜,这个位放在第一。法喜也通常称之为欢喜心,常生欢喜心。从什麽地方生欢喜心?从你生活里面生欢喜心,从你工作里面生欢喜心,从你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生欢喜心;换句话说,无时无处不欢喜,一切境缘当中都生欢喜心,你才入门,我们常讲修学的功夫才得力。如果说欢喜心生不起来,说明你功夫不得力,你学佛没有入门;学佛入门的话,一定生欢喜心。前面这一大段,从海月菩萨一直到主药神,他表的是住佛之所住,我们讲生如来家,住佛之住。既生如来家,住佛之住了,住佛住是心安住在如来之住,就是海月菩萨所表,发菩提心,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心发了之後,一定要行佛之行,能行佛之行,哪有不快乐的道理?哪有不自在的道理?诸位要晓得忧悲苦恼,六道凡夫有,佛菩萨没有。佛菩萨真正得到法味,此地这十尊菩萨都是代表修行契入之後得到法味,法喜充满。我们知道这表法的原则,下面这十尊菩萨的德号,大概都能够想像得到。但是要怎样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这才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菩萨给我们示现一个标准,我们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才是行佛之行。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不是佛行,应当自己勉励自己、警策自己,认真努力修学。第一尊:
  【柔软胜味主稼神。】
  心地慈悲,言行上才柔软,佛在这经里面一再劝我们柔和忍辱。世间的善人都懂得忍让,孔夫子教学要求学生要建立德行,他自己作师作范、作模范,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表演给大家看;学生们都能够体会、赞叹夫子之德有五种∶温、良、恭、俭、让。柔软就是这五德里面的两项∶温和,末後忍让。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什麽人,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真正学佛的人,一定要把一切众生要看作真佛。凡夫、学生只有自己一个,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是凡夫、善财是学生,只有一个人,没有同学。为什麽善财不找一个同伴,结伴一起去参学?在我们想像当中不是很好吗?如果有个伴,他这一生就成不了佛;不但成不了佛,菩萨也成不了,这意思很深。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我一个人以外,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像《华严经》,我们一展开总共一百七十多个团体,一百七十多类都是诸佛如来化身化现的。我们面对这些大众,他是不是诸佛如来化现的?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你说是那就是,你说不是那就不是。我这个答覆你们满意吗?我说真话,你不懂,你要真懂得了,你就晓得我说这话没错。为什麽?境随心转,这境不是真的,是个幻相而已,确确实实随心转。你要是以佛心观照一切众生,他怎麽不是佛境界?他当然是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就跟我们读《华严经》一样,这一百七十多众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虽然示现的种种不同,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如果你要以轮回心来看,就没有一个是佛。
  这话要说得浅显一点,我们把水平往下降,降到最低,大家比较容易体会。着相不见性,没有一个是佛。凡夫着相,分别执着,决不肯承认这是佛菩萨化现的,所以凡夫看外面境界有六道、有十法界。为什麽一真法界的这些菩萨,我们通常称法身大士,他看十法界是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是离开的,不是两个境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看法不一样。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的看法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三途;如果你离开一切分别、执着,你看十法界是一真法界,十法界的界限没有了。再说得深一点,时空的界限没有了;由此可知,时空、十法界从哪里来?从妄想、执着里面生的,离开妄想、执着就没有了。离开妄想、执着,十法界的现象有没有?有。相有,相是妄相,相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怎麽知道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相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诸佛如来,这不是假的。哪一个相离开性?离开性没有相可得。《华严》说得好,所有一切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的心是真心、是真如、是本性、是如来。我们要问,哪个相不是如来示现的?我要把他看作是诸佛如来,你错了。你说“看作”,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着,他真的是诸佛如来示现的。
  所以你要真正懂得《华严经》上佛说的这两句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就觉悟了。经上又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是讲一切万物的体性,我们今天讲性质;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真心、是本性。前面那个性可以看作习性、习气,应观法界性,那个“性”是习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真性,真如本性,真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一切万法,动物、植物、矿物,哪一法不是如来显现的?你从这上面去体会,法味就生起来了,这个味才浓。我对一切众生跟对释迦牟尼佛、跟对阿弥陀佛没有两个心,平等恭敬,这种恭敬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性德是柔软的,可见得柔和忍辱没有丝毫的勉强,自自然然的流露。
  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就一个人,这一点要懂得。那个人很刚强,脾气不好,他对我来说那是菩萨示现的,示现这个形象让我看了觉悟。这也正是儒家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是肯定的、必定的。三个人是个比喻,当然有自己,另外还有两个人。两个人什麽人?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们老师。善人是善心所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後要学习、要模仿,要把善行发扬光大。恶人也是对我们示现的,恶心所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後有所警惕,要断一切恶。他那个恶行,我们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没有。如果没有外面境界的示现,自己实实在在很难知道自己的过失,自己的善恶自己很不容易发现。正如同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面孔是一样的,一个道理,必须要借外面镜子照一照。所以这一切众生、一切人事物是一面镜子,天天来对照,才能够认清自己。哪是善,应当保持,应当增长;哪是恶,应当改过,应当自新;你修行的功夫永远不会间断。菩萨是怎麽成佛的?就是这麽一个道理。他肯干、他懂得,所以他成佛了。我们不懂,我们不肯做,一意孤行,讲修行都讲的是个假样子。古时候寒山、拾得,装得疯疯癫癫、疯疯傻傻的在国清寺,国清寺他看到大众做早晚课,看到大众半夜诵戒,他在门口窃窃讥笑,为什麽?样子,没有实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那个样子做得再好,还是要生死轮回。古人所说的“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不管用。但是现在人能够装一个样子,好像也就不错,也就很难得了。几个人知道实质的修行?这真是太难了。我们要是不展开《华严》来研究讨论,说老实话,这一些事情平常我们很难说到,要不有人问,我们怎麽会讲这些事情?我们说出来谁懂?你说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谁肯承认?那个人坏得不得了,就要堕地狱了,还说佛示现的?堕地狱也是佛示现,都是做给我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不相干。你要从这个地方着眼,你的修行功夫才会得力,你才知道怎麽个修行。所以菩提心发了之後就要真干,这一大段经文就是教我们要真干。
  你要读了明了之後,你才恍然大悟,为什麽我们天天修行还生烦恼,天天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你没有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一再提示我们要“真干”,他提出这两个字,说了很多遍。这个意思跟唐朝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是一个意思,要从真实心中作。什麽叫真实心?没人知道。真实心说不出来,不可思议。不可思,佛也思,不可议,佛也议,这是佛的善巧方便,这是佛说法的高明处。不可说的他也能说得出来,不可议的他也可以议论出来,难得!这是大乘经典,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体会。一定要肯定,完全肯定,凡夫就是我一个。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就是度我这个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哪个是诸佛如来?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诸佛如来。这个是修行,现在正是讲修行,修行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所以行门里面还有同参道友,完了;有一个同参道友,我们两个是同学,你跟我差不多,分别、执着永远断不了,恭敬心永远生不起来。印光大师讲修行的总原则,他老人家讲得好,“诚敬”两个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什麽叫诚?什麽叫敬?老法师讲得没错,诚敬的意思有浅有深,浅的大家懂,深的就不知道;其深没有底,没有底线的。在此地诚敬的标准,什麽是诚?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你这个心才诚;以对诸佛如来这种心态,这才是敬。儒家《礼记》里面第一句话“无不敬”,这一句话跟《华严》旨趣非常接近。可见得世出世间圣人讲到真正修行,从哪里修起?敬,无不敬,对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敬,你就完了。你们也曾经听说过,佛家常讲“火烧功德林”,不是说一定要发脾气,才叫火烧功德林;一丝毫不敬的心,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骂人,用不着,不需要。你要不相信,亻炎虚法师跟我们讲,谛闲老和尚早年参禅的徒弟,他在镇江,在当时是中国最殊胜的一个禅堂,规矩很严,金山寺。最初初学进禅堂,心很虔诚、很恭敬,有护法神保护他。禅堂住了个十来年,资格老了,地位逐渐逐渐往上升,做到首座和尚;这地位很高,仅次於住持。所以又有人皈依他,又有人供养,於是乎贡高我慢的念头起来了。他并没有发脾气,也就是说恭敬心、诚敬心衰了,没有以前那麽诚敬,诚敬心衰退了。这一衰退护法神走了,他的冤家债主找来了。
  夏老讲的真干,善导讲的真实心中作,印光大师讲的诚敬,我们合起来参才能体会到,诚敬之心绝对不能够退转。对於任何一个人真诚恭敬,不论他怎麽对我,你不要去想这些,不要分别这些,不要执着这些,只有一味诚敬对一切众生,这叫修菩萨行,菩萨行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换句话说,菩萨行就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修什麽菩萨行?果然这个念头转过来之後,念头一转,你处事对人接物的态度就变了,自自然然就柔软。柔软是讲你对人、对事、对外面的心态;胜味是你自己得到的享受,你自己得到胜味。胜是殊胜,味是法味,我们常讲法味浓,法喜充满。用主稼神来表法很有味道,表示你吃到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上上之味。所以每一尊菩萨,此地讲的是神众,外表示现的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里面包含的意思无尽的深广。第二尊:
  【时华净光主稼神。】
  後面通号我们就略掉,前面介绍过就行了。“时华”,鲜花;“净光”,清净光明。新鲜的花,刚刚开的花,确实清净光明,光彩夺目。这个意思我们细心去体会,花表菩萨的因行。儒家赞叹孔老夫子,说夫子是“时之圣者也”,这个赞叹得好。意思就是说他能够随顺潮流,不会被时潮所淘汰,他能够顺应潮流,任何潮流当中他都是圣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这是我常常在讲席里面跟诸位报告,我们佛法是现代化、本土化。现代化跟本土化,诸位想想看,怎麽会被淘汰?凡是被淘汰的,不适合现代、不适合本土的要求,它就会被淘汰掉,“时华”这两个意思就含到这密义在其中。为什麽佛能够做得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要记住,要深深的去体会,第一个佛菩萨没有相,随类现相,《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不会被淘汰了。随机说法,佛没有定法;如果有定法,这个法一定要这样讲,就会被淘汰掉了,过了这个时候这种说法没用处了。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的法是从哪里说出来的?是从现前大众需要而说出来的。他说的大家都感觉到非常需要,“时华”的意思。
  所以我教同修们,特别是你们学讲经的同学,经典展开可以参考古人的说法,决定不能依他的说法;参考他不可以依他,为什麽不可以依他?他那个说法,他是唐朝人的注解,他的对象是唐朝人,我们要依他就不是时华,过时了。为什麽参考他的?参考他,我们在里面得到启示,也就是说我们读他这个东西,一定有所悟处,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你看看古人注子,汉朝人的注子他怎麽说法,唐朝人注解跟汉朝人哪些讲法不一样?宋朝人的说法、明朝人的说法、清朝人的说法,细细一观察就知道这些人有智慧,这些人说法他是依据原理原则,在讲法作法上千变万化,花表这个意思。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说是依古人注解讲法,岂不把佛法全讲死了?《金刚经》说老实话,《心印疏》算是相当不错的注解,还有一些大德说他的解释作实,对他还有这样的批评。由此可知,讲经说法真的是不容易,要讲得好一定要有悟处,要有悟处一定要真正修行。你不能真正修行,不能契入境界,你怎麽可能有悟处?你怎麽可能随机应变?这一般讲功夫。
  此地这“华”,经题上《大方广佛华严经》跟这个“华”的义趣相应。这个地方特别重视“时”字,时就是跟大家讲现代化,此时此处。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跟诸位同修讲三番神机,弘经的七桩事,里面有三番神机,这是时。说了一个时,诸位一定要记住,人、处一定都包括在其中,单单讲一个时,其他两个漏掉了,那不行,怎麽样也不会契机。你能把这三个都考虑到,与这三方面都相应,当然就契机,这是用主稼神来表现。“时华”,要是在饮食里面就相当於时蔬,就是现在生长的蔬菜,现前的、最新鲜的。“净光”不但是说花,花是代表我们的行门,代表我们修行,六度万行,清净光明,这是讲法。这两个字也可以把它看成果,因为整个经文里面是讲十行利生因果。时华是因,净光就是果。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什麽?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就是光,这是我们得的果。果从哪里来的?果一定是从现代、现前行门里面得来的。行门无量无边,诸位一定要记住,讲无量无边的行门,就是说我们一天到晚的生活,生活就是修行。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体会的意思愈来愈深。你在家庭里面,你做一个家庭主妇,你每天为这个家庭服务,家庭里面也许有父母、有兄弟、有儿女,你每天照顾大家。没学佛之前,你是凡夫,顶多要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学到,你算是不错了。如果对於儒家教育都没有,时间做久了,埋怨怨声载道,做得不甘心、不情愿,烦恼牢骚一大堆,遇到人就诉苦。现在学了佛不一样,家里所有的人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所以学佛之後,特别是学《华严》,学《华严》确实把你的人生改变了。这一改变,你在家里面修菩萨行,家里面老老少少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修布施、修供养,普贤菩萨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不就是在你生活点点滴滴里面都做到了、都兑现了,这叫“时华”。兑现之後,你的心地清净光明。可见得六度万行,普贤十愿,乃至於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没有离开我们穿衣吃饭,跟我们的生活圆圆满满的结合成一体,我们的生活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在佛法里真的学到东西,这是世间学不到的,学校教育里头没有的。而後我们才真正肯定,佛陀教育是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说这句话并不夸张,实实在在的,所以你要真懂。第三尊∶
  【色力勇健主稼神。】
  从这名号上,我们就能体会到现在所谓是健康、端庄。“色”,容色,容貌色相;“力”是气力;我们现在讲有体力、有精神、有体力;“勇健”是非常健康。“色力勇健”都是要靠养分得来的,我们今天讲营养,摄受养分,所以也用主稼神来表法。落实在我们生活上,就是我们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固然需要摄受养分,需要饮食来维系。饮食不必刻意去求,你要说某一种饮食,对於我们五脏六腑哪一部分有好处,中国古人说得很多,特别是中医,现在西洋的医学也懂得。佛讲不讲这些?佛不讲。佛为什麽不讲?佛的理比世间人高出太多了。世法里面都是从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你执着这个东西对胃有好处,那个东西对肝有好处,你的执着。佛完全没有分别执着,佛是个平等法,是个清净法;换句话说,任何饮食对於整个身心,都有圆圆满满的益处,这很不可思议。实在讲不可思议的道理并不难懂,所有一切的饮食养分到佛的口里面,佛就把它像化学一样把它化解,它对每一个部位都产生最丰满的营养、养分。不像众生执着,这个蔬菜对这部分有好处,那个对那个有好处,众生在那里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吃了之後,真的,他没有办法像佛那样圆满的摄受养分。这个基本的道理还不是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吗?还不是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吗?你有那麽多妄想执着,那有什麽法子?
  佛陀在世这一些僧团,僧团人不少,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的常随众。他们的生活每一天出去托钵,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托钵有规矩,只能够托七家。七家要是托不到,回来,别托了,再多跑几家,人家嫌你。这个出家人没有修行、没有修养,贪心,跑这麽多家,别人要骂你的。所以七家托不到,赶紧回去。回去怎麽办?有同学托的有多的分一点来吃。所以出去托钵是分头出去,不是都是在一条街上。这一条街上几个人,那一条几个人,分开去托的。托回来之後,不是托了就吃,不是的。托回来之後,大家再一起吃,所以是平等的享受。我今天托的不错,今天有大富长者供养得很好;那个到贫穷人家,那个饭菜很差。回去之後,要统统倒在一起,分开来吃,佛法利和同均。不是说托了一路走一路吃的,不可以的。诸位想想僧团里面谈什麽营养?有什麽养分?各个色力勇健。才晓得心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能转物,《楞严》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高度智慧的人,他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我们凡夫不能转境界,被境界所转,这日子过得就很苦了。诸位要细细的去体会这些事,学佛跟凡夫确确实实不同见解,想法、看法完全不同。世间人有种种想法、有种种看法;佛菩萨没有看法,也没有想法,所以他叫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随喜,随缘欢喜,这里面就成就功德了。功德是什麽?功德是戒定慧。要在此地讲,这个功德就是色力勇健,要这样才能够成就。愈是想怎样保养身体,愈糟糕,那个身体保不住。想什麽方法保,愈保愈出问题,愈保愈出麻烦。不如像诸佛菩萨,随它去,不要去理会,那个身体才是最健康的身体。你要问什麽道理?心理最健康。心理最不健康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的心搞坏了,就不是真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真心,最健康的心。最健康的心变出来的色相,当然是最健康的,就这麽个道理,这基本的道理。
  所以种种妄想、分别、执着变现这个色相,决定不健康、决定有毛病,那个毛病医都医不好。你要说什麽时候医好?什麽时候你妄想、分别、执着断掉了,你的病就医好了。你的分别、执着没断,再高明的医生也医不好你的病,只能够说把你的病控制不让它再发展,勉勉强强。至於是不是真能控得住?要靠你自己。你自己如果妄想杂念多,控制不住,医生再高明,他控制不住。所以你自己一定要跟医生合作,这就是我们佛法讲的缘分。病人跟医生要有缘,他才能治得了你的病,没有缘治不了,没有缘就不合作。这个地方要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健康长寿。要懂得健康长寿的原理原则,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你自然能够得到“色力勇健”。第四尊∶
  【增长精气主稼神。】
  这个对於我们生活或者生命来说,关系非常之大。人身体健康,一定是精气畅通。中国人很喜欢要补气,哪些药物里头是补气的,说是你的气血不足。气血也分五脏六腑,哪个地方气血不足,要用什麽药物,要用什麽样的饮食来补充,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特别是我们在凡夫位,道理虽然是懂得几分,可是做不到。每天还是打妄想,还是搞分别执着,甚至於还是有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时时刻刻起现行,这是严重的烦恼,对自己身心严重的伤害。要想自己真正血气畅通,固然这些药物能有一些帮助,最重要还是情绪;心情不好,药物很难得力,最重要的心情好。你要想心情好,你要能看得破、要能放得下,你的心情才能好。如果你放不下、看不破,你的心情从哪里好起?做不到。所以此地从我们的色身,一定要回归到法身慧命。法身是真身,慧命是真命,那是不生不灭。肉身是有生灭,肉身决定是无常,肉身在这个世间是随缘的。不管你懂得与不懂得,你的一生决定是随缘。凡夫随的是业力之缘,你过去造作的业力,随着业力的缘分,刹那生灭。诸佛菩萨应现在世间是随愿力,也是个缘分。佛菩萨住世时间长短,说法浅深,度众多少,也都是缘分。由此可知,世出世法没有一法不是随缘,懂得随缘就能够增长精气,普贤十愿里面教给我们的纲领“恒顺众生”。
  现代人疏忽了学问,学问两个字怎麽讲法?要学,要问。古人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你要学,你就要问。什麽叫学?学是模仿、仿效的意思。诸位查查字典,学字怎麽讲法?我们学佛,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仿效佛陀、要仿效菩萨,向他学习。你要是真正想学,当然你要常常问。到哪里去问?先读经典,先研究这些教理。研究教理、读诵经典就是亲近佛菩萨,佛菩萨今天不在了,同参道友可以互相请教。多问问别人,细细思惟人家所说的、人家所做的,跟佛所说的宗旨义趣相应不相应?不相应的,我们不学;相应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这是增长我们法身慧命的精气,我们要懂得。特别是有怀疑,有疑一定要问,否则的话,这个疑决定对你修学会产生障碍。特别是念佛法门,如果对念佛法门怀疑,就是经上所讲的这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因为他要不怀疑,他这一生决定圆满作佛了。因为怀疑,念佛也不能往生,你说这个损失多大?在四天王里面,南方有增长天王。增长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含着有进步、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有这个意思。这里面含义很广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才真正能够资益我们的身心。佛法资益我们的境界,一定要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真正会学的人,我们讲十住,你自己入了十住位;讲十行,你就做了行位的菩萨。随着经的境界就把自己提升起来,这一部经读完,你就成佛了。能不能做到?给诸位说答案是肯定的,能,决定能。为什麽你做不到?因为你没有做。你要肯做,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你不肯做,就没法子了,你要真做。第五尊∶
  【普生根果主稼神。】
  德号里面,“普生根”是因,“果”是果报,名号里面都有因果。“普”是平等,不是偏在某一边。“根”落实在我们身上,根就是六根;如果在佛法里面,根就是讲善根。善根,世法里面的善根,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唯一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这里面着重“普生”,我们在这里面体会经文的意思。“普”一定要以平等心、清净心,才能普,如果有分别就不普,有执着就更坏了。无贪、无嗔、无痴能生世间一切善法,世间是指六道跟十法界;精进能生出世间一切善法,是一真法界。我们现在这两种都要着重,那就是“普”的意思。如果我们偏重在世间的三善根,把菩萨精进善根疏忽,就不是普了。学了佛,把精进善根提起,无贪、无嗔、无痴疏忽掉,那也出毛病,问题就多多了。出哪些问题?你们大家都亲眼看见的。现在我们佛门的衰象,什麽原因?你把这经文多念几遍,还不就知道了。所以普是关键的字眼,很重要。普的意思很广也很深,不但要生自己的善根,还要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帮助我生善根。我也要像诸佛菩萨一样,作斯示现,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自行化他。
  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要知道。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彼此互相尊重。我们中国古代,老师对学生礼貌,他们通信,写信的时候;我们学生给老师写信,一定称老师,後面是学生受业;老师回答学生,後面署名很多人写友生。友生就是老师,友是朋友的友,学生的生,称友生;这都是明白人,都是懂事的人。所以师生是平等的,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有没有教导老师?有。师资道合,学生也帮助老师。学生有了疑问提出来,学生要不问,老师一生都想不到;他这一问,他突然想到了。有的时候智慧的一问,智慧开了,他就能解答。他不解答,他慢慢再去问别人,他去问,他才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学生资助老师,这叫师资之道;老师利益学生,学生资益老师。这都是在“普生”这两个字的里面。所以要生自善根,要生他善根,自他平等,自他不二。在事相上看,好像是错综复杂,从理性上去看,平等一如。我们要懂得如诸佛菩萨在复杂的事相当中,他掌握一个简易的原则原理。中国古人教学,在复杂社会里头,它有一门学问叫《易学》,六经里头的《易经》,易怎麽讲?容易简单;你把原理原则掌握到就容易、就简单了。最高的原理原则是什麽?印光大师讲“诚敬”,最高的原理原则。真诚恭敬,没有一样不通,样样都通。不诚不敬,任凭你怎样认真努力,求学勇猛精进,你还是不通,你就通不了,因为你有障碍。什麽障碍?不诚不敬就是大障碍。印光大师说得好,世出世间法都是从诚敬当中得来的。如果诚敬到了极处,没有老师也自己会通达,无师自通了;在佛法里面讲,叫“自然智,无师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诚到极处就通达、就贯通了。
  有善根当然就有善果,种善因就得善果。善根成就菩提果,果是什麽?果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要问,我们的果有没有改变?相上可能没有什麽变化,还是老样子,质里面起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真的果。相上,我贫穷,我种的是善根,修的是善根,心善、行善,没有一样不善,但是过的生活苦日子,没改变。孔老夫子的学生,夫子最赞叹颜回,是孔夫子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孔子赞叹他什麽?真的,他是心善行善,无有一样不善。很像此地讲的普生善根,普生善行。可是他的果报,颜回的生活过得多苦,箪食瓢饮,贫穷到那个程度。夫子又叹,不幸又短命,三十出头就死了。在我们世间人看起来,他种的善因没有得到善果。其实他得到了,孔夫子晓得,孔夫子对他赞叹。一般人过这种苦日子一定是怨天尤人,颜回不怨天、不尤人,苦日子过得很快乐。夫子赞叹,像他那个生活,“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真正得的果。所以在事相上没有改变,质上面变了。他能够在贫穷日子里面,生活得很快乐,得法喜充满,他就是此地讲,他得法味,他得法喜。至於他的短命,世间人不了解,我们学佛的人懂得;因为他修的福太大了,世间的福他没有地方享,他到天上去享福,他提早去享天福。不要等到七老八十,受那麽多年的罪,那叫做真没有福报了。我们人间看他短命,他早早就享福去了,这是凡夫所看不到的。果实在讲,现前得到。果决定不是五欲六尘,人间的富贵,不是说这个;如果把这个看作果报,你完全看错了。果报要细心在佛法里面去体究、去体会、去参究。第六尊∶
  【妙严环髻主稼神。】
  这是说色相的端正庄严。“妙”是讲妙相,“严”是说庄严,“环”在此地表圆满,“髻”在此地表高显。他的微妙庄严,圆满而明显。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一定要摆脱世俗你才能够懂得,你才能够体会得到。世俗里面的富贵,不但妙字它没有,严字也没有,说老实话,环也没有,顶多有个髻。他在人间富贵到了极处,报纸资讯里面常常提到他,为社会大众所知道,现在讲知名度很高,那是髻的意思,他有,前面三个他没有。只有真正修道的人,他有。什麽叫妙?与性德相应就妙。性德是什麽?非有非无;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与这个相应就妙了。与这个相应,就是我们一般讲永离分别、执着,这才妙。大乘经上常讲,“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是妙,真正得自在。既妙决定有严,严是庄严。他的色相永远看不厌,这是严、这是圆满。不但佛菩萨的相圆满,永远看不厌,阿罗汉的相都看不厌。阿罗汉的相,四楼念佛堂有五百罗汉,你们仔细看看,面貌都不一样,也有的面貌很古怪,虽然希奇古怪,但是满好看的,也看不厌。为什麽?他与性德相应。所以造像是高度艺术,现在有很多塑造佛像的,塑造佛像本身的这个人没有佛法的修养,把佛菩萨像都造成了艺术人像。你一看,人像,艺术人像,不是佛像。造像一定要依据《造像度量经》,那才如法,佛像不是随意造的,随意造的把佛像都变成人像了。其实佛没有相,佛为什麽要塑一个造像的标准?像是表法,一定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表现出来。这里头它是教学,教学的工具,你要不把这些因果表现出来,人家看到这个像,他学什麽东西?所以见像是因,忽然明了就是果。你造个艺术人像,他看了,他怎麽能觉悟?佛没有相,佛像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一定要把这个突出,表现出来,这是造像的规矩。所以要不懂,唯一的方法,模仿古代佛菩萨的造像。佛菩萨的形像决定不是人像,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法是教学的工具,佛像是教学的工具,不是艺术。现在人错误的观念,把它当作美术,当作一种雕刻的艺术,这就错了。在这种眼光,他是用艺术来欣赏,佛法真实的利益,他是一无所知,非常可惜,这些我们不能不懂。这是讲到妙相的庄严,环是代表圆满。第七尊∶
  【润泽净华主稼神。】
  在此地,我们一看也就能体会得到。“润泽”是法水的润泽,就是讲经说法。《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他读佛经,不会明了佛经里面的意思。为什麽?他只看到文字的意思,不晓得佛法跟一般的书籍不一样,佛法的意思“意在言外”。所以经典它要是意思意在文外,如果你望文生义就错了,佛家常讲“望文生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错了。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几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没有意思,佛经没有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真的叫谤佛。我们看古人的注解,可以说是他的意思;清凉大师的注解是清凉的意思,李长者的注解是李长者的意思。佛经本身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经才叫无量义;要有意思,怎麽能叫无量义?怎麽可以有两个说法?没有意思,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这部经的深度广度,看他契入的境界。初住菩萨就讲得浅,二住菩萨就讲得比他深,三住菩萨一定比二住又要深了,看你契入的程度。也就是经典一展开,你体会到什麽程度,完全是自性的流露,哪里有尽?无有穷尽。佛法是教你要契入,教你去证得;不是教你在里头探讨里面的意思,这一句怎麽讲法,这一段是什麽意思,那就糟了,全都变成望文生义,不晓得经典是活活泼泼。所以经典展开,善说法的人叫观机说法,什麽样的根机就是什麽样的说法,说得叫每一个听众都得益,都生欢喜心,都有受用,就对了。程度浅的人得浅的利益,程度深的人得深的利益,哪有一定?这也是佛法的难处。难处也正是佛法的易处,才给你说“难易不二”,难处正是易处。只要你把万缘放下,实在讲儒家也是这个说法,“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是孟子说的,佛法修学也是这个办法。只要把妄想杂念放下就容易,意思一看就明白了。为什麽?是自己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释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来的,跟自己自性流露出来的无二无别,味道就出来了,所谓“法随自蕴”。第七尊【润泽净华主稼神。】
  这意思很深很广,前面虽然说了,依旧未尽其意。名号虽然只有几个字,学佛的同修我想多半都听过,所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名号如是,诸佛菩萨的名号一样都是不可思议。这一点我们不能够疏忽,要细细的去体会、去契入,再自利利他。用什麽来润泽,滋润自己的法身慧命,滋润一切众生的菩提种子,我们想到这些事自然就能体会到,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深广的慈悲。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智慧,会产生不善的副作用,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怀”。可见得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决定离不开慈悲,慈悲就像主稼神一样,五谷杂粮滋润我们的身体,滋润色身。可是单有慈悲而没有智慧,就是所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种没有智慧的慈悲是什麽?世法里面感情的染爱。诸位要晓得,慈悲跟爱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为什麽佛要给它换一个名称?依於高度智慧的爱就叫慈悲,如果依感情,完全没有理性的就叫做爱。从事相上讲没有两样,但是从依据上讲是迥然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六道凡夫只有爱没有慈悲,换句话说,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产生的效果是什麽?还用得着说吗?今天世界灾变这麽多,究竟的原因是什麽?感情用事,所以才招来这麽多的灾难。
  然後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此地“润泽净华”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智慧的教育。我们能够实施智慧的教育,推行智慧的教育,就是润泽净华。教育里面包含的科目众多,尤其是现代教育分科非常的微细,就好像一个花园许许多多这些品种齐放,不止一百种。百花齐放,百是形容多,不是数字,所有的品种统统都有。无论什麽样的品种,它都依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净”;净就是高度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润泽自己的法身慧命,润泽一切众生。所以世出世间法根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把教育办好。智慧的教育,佛法是排在第一位,佛法就是智慧的教育,确确实实是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是讲智慧达到了极处。所以名号里面含的意思很深很广。李长者在《合论》里面,他对於这些经文的解释,完全依照菩萨十波罗蜜来说。十波罗蜜一交互就变成一百个法门,每一个法门里面都具足十波罗蜜。这个解释当然也很好,但是我们看起来显得范围太局限,不如清凉大师说得好,所以道霈禅师他作《纂要》,他采取清凉的,这是有慧眼。清凉解释得很简单,但是这个意思既深又广,确确实实我们掌握这个原则,真正能够做到契机契理。第八尊:
  【成就妙香主稼神。】
  五谷杂粮都有一股香气,香气也是滋养我们身体的。这德号里面,香加上了一个妙香。佛法对於香非常重视,我们常常听到“戒定真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解脱知见,这就叫五分法身香。大小乘经论里面都说,这就是成就我们的法身,也成就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是佛家教学重要的科目;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小乘佛法里面必修的科目。这五个科目叫五分法身香,是佛家教学的内容。掌握到这个原则,你就不会迷失学佛的方向,你在佛法修学一定能有成就。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哪里学起?从成就戒香学起,戒是第一步。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守法、守规矩。如果我们不守规矩、不守法,你的生活就乱,你的工作也没有头绪,世间法尚且都不能成就,怎麽能成就佛法?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即使我们念佛,念佛堂里面也有仪规,每一个人都遵守规矩,听从念佛堂领导的法师,听他们教导,念佛堂才整齐、才如法,才能感得护法的菩萨神众来护持道场。有戒才能得定,定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成就,用现在话讲成绩表现。定是什麽?最浅显的是摄心,或者说我们摄念头,讲心不太好懂。妄念少了、分别少了、执着少了,这叫摄心,这是定,你在念佛堂得利益了。所以世法、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在初学,一定要懂得一个诀窍,这个诀窍就是一门深入。你同时搞两门、三门没有用处,为什麽?你的心是散乱的,再勤奋、再用功你不能摄心,不能摄心你就没有成就。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是什麽样的根性,自己决定是凡夫。怎麽知道是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怎麽不是凡夫?所以肯定自己是凡夫。既是凡夫,业障深重,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不好,环境真正是群魔乱舞,叫你眼花撩乱。自己业障重,生在这麽一个环境当中,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诱惑,你怎麽能够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是烦恼,烦恼就把智慧障碍住,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後你在接受教育里面,你才懂得如何选择,就像学生读书,我要选哪个学校,选哪一个科系,你才懂得选择。选择之後一定要发愤努力,要达到成就。我们仔细想想现前这个环境,我们自己的根性,如果不是一门深入,要想成就太难太难。而一门里面,给诸位说,第一殊胜是念佛法门。农历七月到了,中国民间都做普度的佛事,普度冤亲债主,普度一切横死的亡灵。什麽方法最有效?念佛方法最有效,比什麽样的法门效果都大。你要问什麽道理?念佛法门最专,专一。从前印光大师的道场,所有一切超度都在念佛堂列牌位回向就行,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在,我们不能够疏忽。一些地方没有念佛堂,没有人在这这里专修专弘,做其他超度法事,那是情有可原,可以做的。有念佛堂,再要做其他的佛事;我们念佛堂的同修来跟我说,他们想做一个盂兰盆会,那打闲岔了,念佛堂里头夹杂了;没有念佛堂可以,有念佛堂就不必了。所以我们下面是随俗,做超度的大法会,念佛堂给他回向,这个力量就大了。法会跟念佛堂结合成一体,这个力量大了,真实的力量都在念佛堂里头。当然念佛堂不能供那麽多牌位,牌位供在下面,念佛堂供一个总牌位就很好,他们统统都有了,都在我们观想之中,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所以你有定,从定再开慧,从开慧你才能得大自在;自在就是解脱。解脱知见是菩萨的权智,前面戒定慧那个慧是菩萨的实智,真实智慧,根本智。後面解脱知见是权智,是无所不知,这是度化众生用的,他受用;解脱知见是他受用,这功德才圆满,这才叫做妙香。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世间选择修学,我们想接受教育,你说你还会想学别的法门吗?我在青年的时候失学了,感到失学非常痛苦。四九年到台湾之後,因为必须要工作养自己,我一个人到台湾人地生疏,自己要养活自己,对於求学非常羡慕。没有学费,没有办法念书,不得已求助於这些教授。他们发慈悲心,拨一点时间来教我。以後知道佛法,知道佛法的好处利益,所以决定把其他的一切都舍弃,专门学佛法,这真正找到了好东西。问题就在你自己修学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此地讲的“成就妙香”,你有没有成就?你有成就不在乎学历。我没有学历,我在学校念书最高的学历初中毕业,我最高的学历。我在台湾教过文化大学,我在学校教了五年;李炳南老居士办佛学研究所,我在研究所教过;在国外许多大学请我讲演,算学分的;可见得文凭不重要,问题是你真有东西拿出来。佛法是真学问,智慧的学问,真正发心修学,不必靠这些文凭、这些形式,一定要真干,真正有成就。希望将来社会大众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希望佛学能够在国际学校里面开课,把它纳入正规教学里面,众生就有福了,国家也有福了。所以这门学问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德行,菩萨行。第九尊:
  【见者爱乐主稼神。】
  这德号诸位一看就明了,都能够懂得。“见”是别人见,人家见了你,他就欢喜,就尊敬你、就爱护你,欢喜你,你这个人做人成功了,这个很好懂。可是要怎样做,才到处都受到别人尊敬、爱护、喜欢?那就不简单了。此地主稼神的表法,如果你这个地方生产的这些五谷杂粮,品种异常的优秀,超越其他地区所种植的品种,人见人爱,不就是这麽个道理吗?这个道理回归到我们表法的义趣里头,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必然是你的德行、你的学术、你的技能都成就了。它接着“成就妙香”,接到这边来的。你的五分法身香,我们讲五分法身香大家很难懂,我们讲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你都修成功了、都修成就了,你在社会上必定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爱护,大家都欢喜跟你学习。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技能,又肯热心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服务而且是义务的,不要求权利。只尽义务,不要权利,谁不欢迎?我们要懂。
  诸位出家的同修,你们在此地都是发心来学教,发心学教就是发心来求佛教育,来求学的。学成之後干什麽?在全世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将来在世界各地方讲经说法,重点是要在全世界大学里面去讲,你才产生影响力。有影响广大群众的场所来讲经,收的效果就大,这是你们求学的目的。可是一定要认真的修学,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学问就是智慧,一定要完全尽义务,不要权利,你才能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为什麽?人人看到你欢喜,人人都尊敬你,每一个道场都欢迎你,你就成功了。这个地方就有几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个是真诚恭敬,我们到人家的道场,第一个对道场的主人要尊敬,一般寺院里头方丈住持,我们真诚恭敬,要把他看作长辈长者;像一个学校他是校长,我们到这儿来当教员的,一定要做到自卑而尊人。第二要尊敬道场里面所有的住众,这是我们的同事,必须得到他们的协助,法会才能够圆满成功。如果寺院这些大众,你跟他们不能和睦相处,他在里面障碍,你的法会就不圆满;法会就是我们讲经的法会、弘法的法会,所以对於大众要尊敬。对於来听经的每一个信众都要尊敬,你的法缘才殊胜,敬人、敬事、敬物。敬事,我讲经一定要很认真的准备,决定不能草率,决定不能随便,不是应付。
  现在许许多多地方道场,有一些不愿意请外面人来讲经,原因是什麽?谚语里头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怕法师来一讲经,他的信徒被他拉去了,信徒供养到他那边去了,最担心的事情。我们明白、我们了解,你自己心里就有数,到别人道场讲经,决定不可以拉信徒。最好是这些信徒来听经,跟他们不要接触。尤其是信徒里面,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的,那是他这个道场大护法,你要跟他往来,麻烦就大了。你到底是存的什麽心?人家防范就很严了。对於这些人,事先打听好哪些人是他们的大护法,跟他拒绝往来;他里面常住人就放心,没事。所有的供养统统供养常住,常住也放心;这法师来讲经对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替我赚钱,我没有赔钱,大家都看到这一点。法师在这里讲经的供养就常住供养,信徒所有的供养统统归常住。另外还有皈依,皈依的时候请寺院老和尚来授皈依,我们讲经的法师到外面决定不能收皈依弟子,不可以。除非那是个居士道场,这里头没有法师,行。要是一个寺院,它有住持,信徒发心皈依,一定要请住持和尚发皈依证。你记住不拉他的信徒,不跟他护法往来,不收供养,这个心就安了,他就常常会请你来讲经。我们的目的是讲经说法,令众生有缘闻到佛法开悟得利益,我们目的在此地,我不是为名闻利养,不是为拉信徒,所以自己先要表态,要做得很好。你的声名做出去了,大家都知道,那就见者爱乐,哪有不欢喜你的?每个地方都会请你讲经说法。
  如果你到人家的道场,又要摆架子,摆大法师架子,要人伺候。轻慢道场这些住众,又要钱,又拉信徒,又收皈依弟子。寺庙里头主人看到之後,当然不说话,对你很客气,你只讲这一次,下一次永远不会再请你。不但不会再请你,他还告诉别的寺庙千万不要请,你请後果不堪设想,你的法缘就断光了。所以说到见者爱乐,我教给你们这些方法,你们要都肯做的话,将来你们在全世界弘法利生,确确实实见者爱乐,你的法缘就殊胜。纵然在一些没有法师的这些场合,人家供养你,我们自己要收,收的这些供养还要跟大众结缘。这种结缘最好是法供养,像我们印送的经书,印送佛像,印送这些小的纪念品,包括现在所讲的录音带、录像带、CD这些东西。我们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每到一个地方讲经,先完全赠送,跟大家广结法缘,你的缘才殊胜。念念要是为自己,你这个缘愈来愈小,你的路愈走愈窄,走到最後就不通了,走不通了。你要什麽都不要,什麽都放下,什麽都给众生,你那个路愈走愈宽,到後来海阔天空,你真的得大自在,才真正名实相副见者爱乐。最後这一尊菩萨:
  【离垢净光主稼神。】
  “离垢”是断烦恼。只有万缘放下,你才真正离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要放下,决定不能沾染。垢离之後,心就明了,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就见性。怎样才能做到明心见性?一定要离垢。垢是什麽?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不能成就,你要想究竟圆满的成就,一定要断烦恼。断烦恼是因,明心见性是果。“净光”就是明心见性,因殊胜果就殊胜。由此可知,烦恼不断,哪有殊胜的果德现前?烦恼一定从内心里面断掉,这一点诸位要记住。不是从相上断,是从心上断,从念头上断。相可以随缘,可以恒顺众生,决定不能有这个意思,不能有这个念头。菩萨断烦恼是从念头上断,念头没有了,真的像永嘉大师所说的“分别亦非意”,这一句话意思很深,分别不是意。凡夫分别是意识,凡夫执着是第七识,末那识。他分别不是意,是什麽?他已经转识成智,他分别是妙观察智,他执着是平等性智,怎麽会一样?在事相上他也分别、他也执着,骨子里面完全不相同。凡夫有烦恼、有习气,菩萨在分别执着里面生无量智慧,他四智菩提。所以利他就是自利,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菩萨永远不休息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常讲的度众生,显示出无尽的智慧德能。他智慧德能起作用是自利,才知道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自利一定是真实的利他。如果是自利不利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利益,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一位菩萨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殿後,这是讲到大圆满,离垢净光是大圆满。
  这一段要落实到我们事相里面,就现代人所讲的农业专家,主稼神是农业专家。古时候是农业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大众虽然没有印度那种阶级观念,但是在中国也有品类之分,所谓是士、农、工、商。中国人行业排列的顺序,士排在第一,士是读书人,读书明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这些道理。他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导师,一切众生的顾问,所以把他摆在第一。第二就是农,中国古代正是以农立国,从事於农业,农业的产品能养活众生。人在一生当中,实在讲最重要的,我们每一天决定不能离开的,还是这些饮食的农产品。金银珠宝有没有没有关系,不重要。你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如果你三天没米下锅,金银珠宝不能吃,你还是要命,这要懂得。所以什麽是根本?农事是根本,所以中国把工商排在後面。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人民都能够丰衣足食,他的衣食没有问题,社会决定是安定的。社会安定一定要靠教育、靠教学,世人明理,懂得道理,世人能够守法;中国古代讲守礼,礼比法还要好,礼里面有情在其中,通情达理,在佛法讲里头有慈悲,有爱心在里面。所以中国古代国家办政治,第一个项目就是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才能达到大圆满。离垢净光是大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总结。说明与会的这些主稼神,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从事於农业的这些人。
  【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叹德里面,“大喜成就”四个字不能够疏忽,一定要细心的去玩味。唯有人民衣食足,足是够用,不必多,多了就增长贪心,就造作罪业。所以多了一定要懂得布施,要懂得舍,够用就好了。不要以为我舍了之後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佛法当中无论大小乘经典,无论是任何宗派经典,佛都给我们讲清楚,你的财富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得来的。尤其果报,丝毫不爽。你施衣得衣,施食得食,布施什麽得什麽,不会缺。所以自己在物质受用上只要够了,多馀的就要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永远保持我自己够用就好了,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积蓄不是个觉悟,迷人,他不懂;真正觉悟的人,他立刻就施舍。这样的果报,就在我们眼前,不知道你们大家看到没有。居士林底下一层天天施食,无论什麽人,不管你信不信佛,甚至於你侮辱佛、谤佛、破坏佛,你到这里来吃饭,没有人拒绝,都欢迎。这个地方是世界第一家,没有人敢做。施食要开了之後,不就赔本,钱从哪里来?每一天多少人到这里来吃饭,一分钱不要付。李居士告诉我,我们施食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往年是大年初一停一天,大家过年,现在大年初一也不停,也照样布施。他说我们从来没有买过米,从来没有买过油,从来没有买过菜,从哪里来的?愈施愈多,多到自己没有地方放,还要去送给那些孤儿院、老人院,到处去布施。愈施就愈多,这不是现成摆在此地的事实吗?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错。每一天到居士林来听经,都要从底下经过,你有没有觉悟?不提醒你,怕你疏忽了。提醒你,每一天从那里经过,你都要觉悟;愈施愈多,这才是聪明,这才是真正有智慧。
  我们把我们的财物放在什麽地方好?放在一切众生那里好,比银行靠得住。银行都会倒闭,众生的福报是永远不会倒闭;放在众生那边,就是放在自性里面。所以觉悟的人肯布施,肯干。有这样的业因善果,怎麽会不欢喜?这个果报是真实的法味。法味,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给我们提示,菩萨行的法味,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自利是成就自己的五分法身,利他是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里头有“大喜成就”。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十九〕 主河神
  第二段“主河神”∶
  【复有无量主河神。】
  在我们这经文里面,底下有主海、主水、主河,这三段经文都是讲水神,水神我们中国习惯称为龙王。主海神就海龙王,主河神是江河的龙王,像中国长江、黄河,也是大的水神。另外主水,大小就不一定了。他所表的意思,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这些水到底有没有龙王?决定是有。怎麽知道有?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得很多,佛没有妄语。你想想看树木花草都有神,山河大地哪里没有神?前面我们读过主地神,《地藏经》里面有坚牢地神,是阎浮提大地总地神。在中国五岳,东岳大帝,南岳在衡山,这也是地神,也是山神。小的,城隍、土地,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有小小的祠堂:大伯公,都是主地神。所以江河确确实实有神。我们人要想在一生当中过得很幸福,跟鬼神的关系要处好,你要处得不好,就很麻烦。现在中国大陆的水灾非常严重,好像跟这些水神关系没搞好,确实是如此。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天地神祇,确实是存在。
  不但中国人相信,印度人相信,西洋人也相信,相信有鬼、相信有神,我们肉眼看不见。肉眼虽然看不见,他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影响。什麽影响?如果从今天科学角度里面来看,有波的影响。现在科学家承认波动,我们空间这个波非常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人住在这个磁场里头不安,身心都不安。原因是什麽?这个磁场太复杂了。为什麽大家走上念佛堂感触不一样?念佛堂的磁场很强大,它是平和的,所以你进入这个地区的时候,它的摄受力很大,你的感受立刻就不一样,波动的影响。只要是物象都有波动,因为所有的物质,现在科学家知道得很清楚,它的组成都是原子、电子,分析到最後叫基本粒子。这些粒子都是动的,只要它动,它就有波,所以万物都有波动,跟我们的生活情绪息息相关,哪有不受影响的道理?波动里头影响更大的是起心动念,思想的波,心波,这个比物的波影响力还要大。鬼神他没有色相,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念头。那个念头的波动之强,不亚於我们,甚至於比我们还要强大。从什麽地方可以见到?有许多同修晚上睡觉做恶梦,梦醒了之後一身冷汗;梦到鬼,梦到妖魔鬼怪,吓得一身冷汗。就说明他的波比你强,你在他的磁场里面受他的支配。还有同修梦到压鬼,鬼种类很多、很复杂。这是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全身动弹不得。这什麽原因?他的波比你强大,你的磁场不如他,你完全被他控制。他不离开,你就动弹不得,心里清清楚楚。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如果一下想起来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只要你念一声,这鬼就走了,你就能够恢复清醒。这就说明,他那个波很厉害、很强大,不如佛的波。我们这一声佛号,跟佛的频道接触到,得到佛力的加持;频道接通,他那个波动就比不上,所以他就退出,不退出也不障碍了。这是从科学家讲,我们佛法里面讲光,在中国现在流行里讲气,在练气功讲气,外国人讲磁场,科学家讲波。一桩事情,说的名词不相同,一桩事情。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天地万物跟我们自己磁场波动息息相关,哪有说是没有关联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教育,跟天地鬼神打交道是非常重视,比现在国际上的外交还要重要。帝王大臣,各地方的地方首长,年节祭祀鬼神,那是办外交,跟天地鬼神打交道。我们要把这个关系搞好,他们能够保佑这个地方国泰民安,减少灾害。有道理,不可以说它是迷信,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用迷信两个字一笔抹杀。种种灾难现前,不晓得灾难的起因,用科学的态度去找原因,只能找到事的因,更深理的因找不到。佛法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楞严经》里面佛给我们说,水从哪里来的?贪心来的。贪爱是水,嗔恚是火,愚痴是风,不平是震动,地震,佛经上讲的。可是现在人说佛学是迷信,我们是迷信,他不迷信,那有什麽法子?如何能把佛教教育推广,让社会大众重新再认识它、再肯定它,认真努力来修学。在佛法理论上来讲,佛教育真正能够得到广泛的推行,大众都能接受,所有一切自然灾害决定不会发生。真正做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乐,确实可以得到的。从事相上讲,真有这一些鬼神。这一些鬼神里面,也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在其中。就是此地讲,应以主河神得度者,即现主河神身而为说法,这是诸佛菩萨现这一类身。清凉大师在表法里面告诉我们,他表的是“法河流注”,法是佛法,也就表示佛法的流传像水一样流遍大地,取这个意思。“润益群品”,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水的滋润,万物才能够生长,这是水的好处,水的利益。“又於生死瀑流,拯彼漂溺”,就是在洪水成灾的时候,这些主河神来救济这些灾民。主河神里头有这些意思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意思再推广,法包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只要这个法能够利益大众,就应当广泛的流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功德利益无量无边。非常可惜世间人被烦恼迷失了自性,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疏忽了他应该得到的、他可能得到的无比殊胜的大利,这非常可惜。现在世间东西,他稍稍有一点成就,有一点发明,他要求专利。专利怎麽样?不通了,不通水就要泛滥、就成灾,水不能流就麻烦大了。他不知道大利益,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
  即使在佛门里面,我们也曾经看到,看到印的这些佛书,真正是利益众生,可是後面印的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不能流通。我过去讲经曾经说过很多次,这一类的人将来必定堕恶道。凭什麽堕恶道?“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八个字是罪证十足。阎罗王就拿这八个字,这是你的,你版权所有,就要判你下地狱。为什麽?你印的佛经,这是佛的版权,你盗佛的版权,据为自己自有,还不准流通,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的经书、古人的注解,他不过去重新排一排,做一个版面,後面就加上版权所有,你说怎麽得了?如果是你自己的著作,还情有可原。不是自己的,中国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这些典籍,他自己做一个版印出来了,後面也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怎麽能发得了财?障碍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罪过极重。现在人不如古人。古书,木刻版的古书,从来没有後头说有版权所有,没有。特别是印的佛书,每一部佛经,後面都是鼓励你、劝你去流通,功德无量。古人印的书都希望你有能力,你去刻版延续流通。古人读书有智慧聪明,现在人念书糊涂,愈念愈糊涂,不念还聪明,愈念愈糊涂,你说糟不糟糕!
  主河神真正表法的义趣就是讲流通。江河如果它能够顺畅的流通,怎麽会有灾害?不会有灾害。只有它流通不能顺畅,它就泛滥成灾。如何保持江河的顺畅流通,现在来讲这是水力专家的事情。水力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地区基本的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社会,对於水力工程非常注意。新加坡的政府,对於整个城市的规划,地下水道的畅通,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建设。雨水怎麽样排出去?废水、污水如何排出去?他都做得很好,所以这个都市这麽乾净,让人住在这个地方感觉得很舒适,它里面的水道畅通无阻。小的水沟如是,大的江河也如是,同样一个道理。长江大河长年上游一些泥沙,跟着水带到中下游造成淤积,如果时间久了就阻塞河道,水流得就不顺畅,流的速度就缓慢了,於是雨水多的时候就造成灾难。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注意到这些事情,平时把这些淤泥挖掉,保持河道的深度广度,让它畅通无阻。而且这一些淤泥把它挖出来之後,不但可以增高两岸的堤防,这些泥土非常肥沃,是种植最好的一个环境,帮助植物的生长。一些支流,我们在外国看到人家的水利工程,山沟都做成水库;河流,一道河流都有好几个水坝,它可以调节水量。水多的时候,坝打开放水,让水流到江里面、流到海里面去。雨水少的时候,它拦截,使水源不缺乏。所以水利工程做好,水灾跟旱灾都没有了。水多的时候能够排得出去,雨水少的时候储存的水足够灌溉农田,水旱灾都没有了。我们要有很好的规划,也要跟龙王们合作,内外关系、阴阳关系都要搞好,事情就做得很顺利,会做得很圆满、很成功,对於社会是很大的福利事业。在一般讲国家基础的建设,水利;道路,也就是交通的建设,现在交通有公路、有铁路;现在还加上航空;现代还加上一个发电能源,这四桩事情做好了,这国家基础就稳固。无论生产某一种产业,都能够造福社会大众,都能够利益世界的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社会上哪一种行业都说到,《华严经》是大圆满的法门,真的是世出世法一法都不漏。所以他总表世出世法,利益一切众生,流通的德行。请看经文∶
  【所谓普发迅流主河神。】
  第一尊德号里面也是用四个字,我们从这四个字里面去体会它的含义。“迅流”,因为这里都是讲水,无论是海、是江、是河,水一定是流动的。迅流,流动得很快。“普”是普遍,“发”是发起。这德号里面是要我们、教导我们,要发平等心、要发清净心,清净平等就普发了。要将佛陀的教育像江河一样流遍大地,在现在就是说,如何把佛法流通到全世界。佛法的教学是真实利益、真实智慧,没有任何界限,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文化的界限,超越宗教的界限,才叫普发;有一个界限不能够超越,就不叫普,普发就是普度众生。“迅”字好,要快,不能等;等,延误了众生闻法的时节因缘。所以弘法的工作愈快愈好,你迟一天做,一切众生多受一天苦,他闻法的机会就迟了一天,你要迟一个月的时候,他得就迟一个月了,所以干这个事情要快速,决定不能够等待。除非是机缘不成熟,条件不具足,很想做,心有馀而力不足,那个不能怪自己了。假如条件都够的话,你要不做,就是你的过失,一定要做。条件不足,这个时候等待机缘,充实自己,等待机缘,这个态度就对了。有条件一定要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作不请之友”,就是这个意思。不要等到人家来求法,主动要把佛法介绍给大众,要认真努力去推广,利益果报不可思议。现在科技发达,讲经说法的人少,不在乎了。在从前没有这些机械工具,讲经弘法的人一定要多。因为我们是凡夫,没有分身之术,每一个地区建一个讲堂,在那个地方讲经,听众都有限。所以要照顾广大的群众,就必须要很多讲经说法的这些人,你才能做得到。现在真的不需要,真正发心能够舍己为人,讲老实话,十个、八个就足够了。这十个、八个人能够团结在一起,利用科技的方法;将来我们深深的相信,因为世间人现在接触佛法的毕竟还是少数,对佛法误会的依旧是大多数;如果大家都认识佛法、肯定佛法,将来电视台不播佛法就没人收听;不是我们去找他,他来找我们,我相信一定会有这一天。藉着卫星电视,藉着网路来传播,我们这个道场现场就对全世界一切众生说法了。所以人少不要紧,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圆满,能做到很殊胜,做得很好。如果有贤明的政府、贤明的领袖,认清楚这一点,以国家传播的工具来做佛教教育的工作,教化社会大众,收的效果就更大了。
  我们现在才开端,虽然才开端,效果我们已经见到了。这个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欢迎。我们现在有个很大的缺陷,在外国电视台里面播放,我们讲的是华语,对象只有华侨,听得懂华语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我们今天还需要一些人才,如何能把它翻成世界各国主要的言语,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突破言语上的障碍,利益就很大了,可以消除世间种种的隔阂、种种的误会、种种的歧见。这才能促进世界大同,才能促进人类互相的了解、互相的尊敬、互相的合作,促进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大乘佛法,尤其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学,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世界上许许多多,有智慧的这些领导人他们梦寐所希求,不知道用什麽方法能够做到?哪里晓得这个方法就在《华严经》里面。这是“普发迅流”名号里头所含的意思。第二尊∶
  【普洁泉涧主河神。】
  “泉涧”用现在的话说,水源。大江、大河它的发源地也是泉涧。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流成一个小溪,涧比溪还要小,慢慢的汇合许多支流再成为大河。我们要想使水真正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要注意它的源头。它的源头要注意什麽?“普洁”,重要!要能帮助一切众生清洁身心,特别是心理,心理要清净、要乾净,要没有污染。而且不能只顾到自己,一定要懂得所有一切河流的源头,都要做到清净无染。因为一切水到最後都流入大海,大海就像我们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会,每一个小源头就好像各种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就好比是源头。整个社会的结构非常复杂,“泉涧”众多,都能使它净化,靠什麽?一定要靠教学。所以回归到表法里面,还是将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学发扬光大,才能令一切众生思想纯洁,突破种种的障碍、种种的隔阂,才能够达到一切众生共存共荣、互助合作的目标。唯有共存共荣、互助合作,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满;幸福美满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够得到,这要靠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学才行。
  诸位要记住,佛法没有离开世间法,世法、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什麽叫佛法?觉悟了一切法都叫佛法,迷了一切法都叫世法,世法跟佛法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出它不同的地方,这是我们一定要认清的。然後才知道怎麽样修学,如何流通佛法,如何将佛法发扬光大。所以现前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肯定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它的教育教学的对象,确实是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在我们佛法里面讲九界众生;上从菩萨法界,下至地狱法界,都是他教学的对象。接受佛法的薰陶,发心认真修学佛法,九界众生都称作菩萨;真正能够将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九界的众生都叫做如来,都是诸佛。不在形相,形相上有差别,佛菩萨、诸佛如来没有差别,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从“普洁泉涧”这里下手,这个用意很深很深。诸位都知道,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实在说每一尊菩萨的名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所以常常念诵佛菩萨的名号,果然能够随文入观,都能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学佛同修应当要明了的。
  上一次讲到“普洁泉涧”这个名号,还有很深的意思,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河流它有源头,我们讲发源地,像中国长江大河,它的发源源头也是泉水涧溪,小河流。从这个意思可以引伸到我们起心动念,心里面的动念是我们无限时光、生命活动的泉涧。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我们凡夫在这麽长的时间里面,在六道里面轮回流转,这种状况绝不亚於长江、黄河;长江、黄河实在讲并不很长,才五、六千里而已;我们生命的长河已经流过无量无边的劫数,流到今天是什麽个状况?现在长江泛滥,成了严重的灾害。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里头流转,流到今天也产生了严重的灾害,严重到如佛所说的浊恶之极,经上讲“五浊恶世”,我们是浊恶到极处。五浊里面最重的是见浊、烦恼浊,这两个是核心。我们今天的见解错得太离谱了,我们的烦恼就不必说了,造成依正庄严的大灾难,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尊主河神的德号,使我们有很深很深的感触。如何能够做到“普洁”?普是什麽?《无量寿经》经题上的平等,平等就普,清净就洁。这个德号教给我们什麽?起心动念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普洁泉涧主河神”。所以读这个名号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今天世间遭到这麽大的灾难,可以说是举世之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每一个人都深深感触到惶恐不安。你要问什麽地方来的威胁?威胁可以说是四面八方而来,这个世间找不到一片净土,为什麽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实在讲是我们的见解跟思想,见浊跟烦恼浊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少数人秉着过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缘闻到佛法,虽然接触到佛法,闻法发心修持,可是看到世间许许多多人依旧还在作恶,也好像作恶是对的、是应该的,那麽多人去做,我一个人断恶修善是不是错了?常常生疑惑心,我这样做有好处吗?人家那麽做真有坏处吗?这一些疑根不能够拔除,破坏了我们的道心,破坏了我们的修行,使我们的修行得不到结果,於是对佛法愈来愈怀疑,心里头不乾净,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自己。极少数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遇到善友、遇到正法,遇到好的同参道友,在这一生短短时间之内,念佛真的往生、真的成就,这个比例非常非常的稀少。我们今天实在说非常幸运,能够居住在新加坡这个地区,遇到居士林这殊胜的道场,每一天在这个地方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念佛堂日夜无间的薰修,这种殊胜的因缘到哪里去找?李木源居士昨天跟诸位报告,亲眼所见,亲手去帮助料理,这些年来念佛往生瑞相希有。昨天听到的还有一位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坐着走的,有几十个人之多。这一些人都是来给我们做见证的,说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生在世,你要说是有成就,什麽叫成就?只有这桩事情才叫真正的成就。除此之外,你在世间再辉煌、再轰轰烈烈,死了以後还要搞六道轮回,还要搞三恶道,那叫什麽成就?这些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世法里面大家都羡慕学问,什麽是学问?什麽是真正的学问?明白这一些事实真相,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是大学问。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觉正净相应,觉正净就是本经所讲的大方广,不相应的统统放下,这个人真的有智慧,真有学问,真正把问题解决了。不但解决你自己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如何说他解决社会问题?这里面的理事很深很广,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示,诸位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了了。我们接着再看第三尊:
  【离尘净眼主河神。】
  德号里面“离”,离的是尘。大小乘佛法里面将“尘”代表烦恼,尘是污染。我们这个房间再乾净,微尘还是能进来,从什麽地方证明?我们桌子擦得乾乾净净,三天不去动它,三天之後再来看看,手摸一摸手上有灰尘,所以佛将这个字代表污染。现在说到污染,大家的印象都相当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晓得,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遭受严重的污染,各个地方政府都呼吁要保护环境的生态,所以我们现在对污染印象就很深刻。单单说保护环境的染污,实在说还不够,环境是怎麽被污染的?环境污染的根源在哪里?大家没有留意。佛告诉我们环境污染的根源是众生的心地。佛家常讲“境随心转”,环境是随心转;又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心理思想,这是说出一切污染的根源,根源是心地。我们的心被污染,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什麽人的心被污染?九法界众生的心都被污染了,只是污染程度不一样。菩萨都被污染,如果你的心要没有被污染,你就成佛了,就叫佛,佛的心没有被污染,等觉菩萨就被污染。怎麽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就被那一品生相无明污染;这是染污最轻的,染污最重的是阿鼻地狱的众生。由此可知,十法界是怎麽分的?是心性被污染程度不同而分的,分这十个层次。
  由此可知,尘在此地意思很深,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是尘垢,这部经是大乘经、一乘经,所以此地讲的尘不能单单说为见思烦恼,是讲不通的,这个尘是包括了无明烦恼在内。四十一品无明要离,要知道离,决定不要受污染。怎麽个离法?从总纲领上说,妄想、分别、执着要舍掉,你就离尘,妄想、分别统统舍掉。如果你听了我的话,你很难得,你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做得有没有错?给诸位说,你完全错了,你错到哪里去?你错到无想天去了。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得了无想定,生到无想天,还在六道轮回里头,没有出去,那怎麽办?有妄想、分别、执着错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错了。这个地方叫你离,有妄想、分别、执着要离,无妄想、分别、执着也要离,那就对了,两边都要离。两边离就很麻烦,怎麽个离法?大乘佛法给我们讲空有两边都不着,着有这边错了,着空那边也错了,那怎麽办?大乘法里头我们常常看到“离即同时”,这叫真的离。这就告诉你,事上有、理上无,相上有、心上无,这是真离,这是空有两边都不住。事上,众生有分别,我也有分别,众生有执着,我也有执着,这不离空;虽然我也有分别、有执着,只是事上的分别执着,相上的分别执着,心上、理上决定没有,心里面乾乾净净、一尘不染,不着有,这叫空有两边都不住。迹象上跟一般人和光同尘,心理上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离;不是连相上都离,就完全错了。所以佛法教我们放下、教我们离、教我们断,都是从心上说的,用现在的话说从观念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事没有关系。特别是《华严经》上说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有什麽障碍?所以说心里面要清净,不可以有污染。心清净六根就聪明、六根就利,聪明伶俐,这个地方只取了一根,眼根,净眼。什麽叫“净眼”?清净眼,你眼根的能力恢复了,你能在相里面见性,在事里面见理,这也叫慧眼开了、智眼开了。怎麽开的?离尘,还是《无量寿经》总纲:清净平等觉,你的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就“离尘净眼”了。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不是说这个经念一遍,念一遍有什麽用处?《华严经》很长,通常念一遍总得要半个月,常常读《华严经》的同修都知道,一部经念半个月,一个月念两部,念了有没有功德?不见得,比骂人好一点。真正要懂得这个意思的话,一、两句名号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所以诸位要晓得,不是经文念得多、遍数念得多就有功德,不是。念了要懂得它的意思,懂了之後要依教奉行,功德就殊胜。所以这里头任何一尊菩萨的名号都能够入法界,入华藏法界、入一真法界,都能,才显示出法门无量,殊途同归。这在《华严经》上太明显了,字字句句都是法门,法就是法性,契入法性之门。第四尊:
  【十方遍吼主河神。】
  江河水流都有音声,尤其是遇到滩头,水的声音更响亮。这德号里面显示水流动的音声是“遍吼”,吼是音声。这意思显示修行人的德行遍布在世间,现在人讲知名度很高,大家都晓得名号,听到名号都赞叹恭敬,这就是“十方遍吼”的意思。落实在我们行门里面,不仅仅自己要真正依教奉行,还要热心将佛法推荐给大众,普遍介绍给大众,就是平常讲弘扬佛法、流通佛法。唯有佛法能救世间,诸位相不相信?世间法再殊胜、再好,如果不得佛法就不能够救度世间,什麽道理?佛法教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世法里头没有,唯有真相明了之後,那个人才会彻底断恶修善,才能真正做到舍己为人。世间法发展得再好,今天讲高科技的时代,人没有忘记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着自己的利益,就不能够普度众生。起心动念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怎麽能够利益众生?
  佛法确确实实是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认识、我们明白就有义务认真来推动,来做这个工作。世间人不了解,往往用一种迷信的眼光来看我们,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消极,说我们忽略现实,其实他们这一些看法都是误会,没有看到佛法真正的面目。《华严经》展开在他面前,古大德的注解也摆在他面前,他还是看不懂什麽意思。我们今天明了,几乎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明白了、做到了,社会哪有不安定?世界哪有不太平?大家哪有不幸福?这麽好的教学,把它看作迷信,你说多可惜!十方遍吼主河神的德号,劝勉我们要流通如来的教法。接着第五尊:【救护众生主河神。】“河”,表法的意思很多,前面我们说它表佛法的大河,这是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水,古时候如此,现在也不例外。世界上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有水,农作物得到充分水分的滋润,它才能生长,我们衣食才能足。佛将河比喻作如来的大法,佛法利益一切众生,像江河流注一样。但是河流也能够造成灾害,泛滥的时候许许多多众生被河水淹死,所以佛又把水比作生死瀑流、生死大海,你在生死大海里面漂流。主河神如何救度这些众生?这些掉在水里面,如何去救他们?由此可知,这个地方的河就比喻六道轮回,比喻三恶道。
  要救护这些众生,唯有佛法。佛法告诉我们三恶道怎样形成的?六道怎麽来的?十法界怎麽出现的?要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确确实实有不同的空间存在,他们讲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有六度空间,从理论上讲有无数度的空间,这是科学家发现的。这些不同的空间从哪里来?什麽道理形成的?什麽样因素变现出来的?如何能把空间的界限突破?大乘佛法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就讲得很明白。我们在这里看到菩萨法界,这里看到是神众,神众里头有一部分是天神,有一部分是鬼神,往後面去还有诸天,二十八层天天众。佛经里面说的这些,就跟科学家发现不同时空,实在讲一桩事情,他们生活的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见不到他,他们有时候可以见到我们,有时候也见不到我们。不过生活在高度空间里面看低度的容易,低度看高度不容易。譬如说四度、五度空间的人看我们容易,我们看他看不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在住在三度空间,我们看二度空间的动物看得很清楚,二度空间的动物不知道有我们存在。你把这些因缘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它因素消除,时空就突破了。时空突破之後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宇宙人生真相大白,那叫一真法界,这才是彻底救护众生。
  不能帮助众生突破这些障碍,在佛法里面讲业障,诸位要晓得这两个字,业是因,障是果报,障是报。为什麽会有这个障?你造种种业,才起得这个障,业消了障就没有了,所以佛法常常讲消业障,连因带果都消除了。说到业就太复杂太复杂,业的根源是起心动念。佛教给我们修行最初方便学佛,从哪里下手?现在来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从听经下手。多听、多明了,听了之後要真正干、要真正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统统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在哪里?佛的经教就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教我们要舍的我们认真舍,依教奉行。你要不天天听经,你怎麽会明白?经要天天听,三天不听又被外头境界转了。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第一个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自己做不了主,外面境界一勾引,毛病马上就发。每天听经是叫你觉悟觉悟,提醒你;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道理就在此地。第二一定要依教修行,如果单是听经不能照做,那个没用的。听了再多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受用,听了之後真的去改过。
  救护众生头一个要知道救自己,自己是众生。众生两个字,这个名词它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这个身体叫众生。救度众生先救度这个众生,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身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众生的,这里头没有我,对於我这个执着渐渐就淡了,把它淡化了。所以佛家,不仅是在道场里面,我们见到别人道场,常常会问,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人?说这个话外行,一听你不懂佛法。真正内行人是,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众?不说住多少人,住多少个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破我执。不但道场出家人是这样问,在家也是如此,你家里头住几个众?不能说,你家有几个人?有几个人,《金刚经》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都落在四相里头。所以言语当中技巧,常常提醒你,你家里有几个众?意思都是叫你破四相,救护众生。我们执着,对於事相的分别执着,害了我们实在讲太惨太惨,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就是这个原因。几时你能把四相破了,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没有自性,就无我,缘起性空。才真正体会到,佛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肯定、你相信、你承认,你也入这个境界。
  每一天我们搞的是梦幻泡影,就能够学《华严经》,就能够过“佛华严”的生活了。佛华严是什麽生活?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过的是这个生活。这个生活是大自在,这个生活无障碍,这是经上讲四无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得这个受用,你说多自在、多幸福。所以佛华严的生活并不是不可及的,我们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懂不懂《华严经》,你真懂《华严经》,你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上上品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正是善导大师所说,“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在这一生当中同时遇到《华严经》、遇到《无量寿经》,这太希有了,这缘无比的殊胜,不但你决定往生,你决定生实报土。你遇不到《华严》,说实在话,你依《无量寿》念佛往生,实报土真的很困难,同居土跟方便土决定有分。遇到《华严》,现在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把你的品位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希有的因缘。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你说这个缘多殊胜。遇到之後不能轻易放过,要知道下一次再遇到的话,不知道到哪一个无量劫之後去了,很不容易。所以机会要抓住才能够救护众生,救自己也救一切众生。出家同修们,你们如果发大心将来弘扬这个法门,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发心就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你哪有做不到?可是发心之後,那个心是个愿,要依行践愿;你要没有行,愿是空愿,没用处的,要以行去实践你的大愿。怎样行?经上所讲的我们统统要做,真的去干,你就一定得到诸佛如来加持了;你不肯做,那是没有法子了,一定要照做。第六尊:
  【无热净光主河神。】
  “热”就是烦恼;“无热”就是清凉,无热就是断烦恼。烦恼要用什麽东西去断?要用智慧。定功只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定能伏烦恼。伏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在我们念佛堂里面来讲,功夫浅的烦恼伏住了,这一句佛号字字分明,确确实实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烦恼不生,功夫成片,浅的。深一点的,不念佛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烦恼也不起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应酬里面,无论什麽场合你都保持清净心,烦恼都不生,那个功夫深了,叫事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你是法身大士,无明破掉,完全是华严境界了,展开《华严经》,你看经文就像李木源居士昨天在这儿讲演一样,一点不费力。为什麽?讲的都是自己的事情,连草稿都不要打的。你入了华严境界,就是你真的是见了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自性,经文展开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还有什麽困难?明心见性是个什麽样子?这一部《华严经》就是明心见性的样子。你没见性,拿到手,你还是不懂;你见性,一展开,你就点头了,一点没错,哪里费力?我们开始断烦恼,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诲,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现在不在了,老师不在没有关系,老师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话在,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这里面记载的全是老师所说的,只要依教奉行就行了。佛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要真干;佛教给我们不杀、不盗、不淫,真做。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从五戒十善下手,从《观经》净业三福入门,真正做到无热恼。“净光”是讲你的心地,烦恼少,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光是智慧。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读《六祖坛经》,我学佛第一部读的经就是《六祖坛经》,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也没人介绍。这是有一年度假的时候,我大概有二十几天的假期,我到台中去看一个老朋友,实际上是我父亲的同事,在台湾遇到,非常难得。我在他家里住了一个多星期,他家里面收藏的书还不少,偶尔之间就翻到一本《六祖坛经》,丁福保的注解,我就在那里翻着看,愈看愈有味道。我第一次看经,那时还没有正式学佛。《坛经》里面记载,能大师去见五祖,他给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了这一句非常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人,“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怎麽能跟人家相比?为什麽人家有这麽好的基础?他没烦恼就有智慧,我们有烦恼就没智慧,就这麽个道理。烦恼是什麽?见思二惑,这大家都晓得。我们坚固的执着,身见,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现在人叫它做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主观的见解,这里面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因上,一个是从果上讲的。从因上讲主观观念叫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说的,因上说是戒取见。还有不属於这四大类的,一切错误的见解统统叫邪见,错误的见解。这是烦恼,见解上的错误。另外一类思想上的错误,你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疑是说对於圣教的怀疑。我们对圣教有没有疑?有疑。为什麽知道有疑?听了不肯去做就有疑;你知道,你做不到就是有疑。如果你没有疑的话,你知道一定会做到;做不到就是没搞清楚,还有疑惑。哪有说是知道而做不到的,没这个道理。在佛法里面,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做很容易,知不容易。我们净宗若论去做,《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不难;但是你要把《弥陀经》净宗的道理搞清楚,佛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得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说明知难行易。所以你还不肯行,行得不彻底、不究竟,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对知上有怀疑,你的信不是真信。勉强恭维你几句话,说得好听一点,你是正信,正信不是真信。正信说明你这个信没有错误,你信得很对,但是你信得并不真。真怎麽样?真就肯干了,那才是真的;你没有真正去干,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净光”,清净光明,清净心生智慧。统统用主河神,主河是流通佛法,都是从流通佛法里面得来的殊胜功德利益。第七尊:
  【普生欢喜主河神。】
  这个名号意思好懂。皆大欢喜,这是蒙佛法的教诲,真正明白认识佛法,明了佛法,通达佛法,得到佛法,哪有不欢喜的道理?现在我们自己明白了,我明白,社会大众还不明白,我们还要受大众共业之累,我们生活得不自在。要想自己生活自在快乐,必须要让社会大众也要认识佛法,也要明了佛法,共业才能够转得过来。这就一定要做宣扬佛法的工作,如何将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从哪里介绍起?一定要从认识佛法介绍起。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极力的阐扬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这话说得肯定、这话说得真实。欧阳大师距离我们现在七十年,七十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读到他的书,看到他这一句话,“佛法而为今世所必需”,我们听了感触很深,确确实实是今世所必需。为什麽?唯有佛法能够救护众生,能够挽救这个劫运。这个工作如果做得有效率,一定要大家都去做,靠一、两个人还是不行,每一位同修都肯认真发心努力去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这不是小事。
  怎麽个作法?要从两方面去做:第一个自己要依教奉行,第二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这两方面都做就行了。现在要做得快,迟了就来不及了,我们眼看着灾难就在现前。所以要不快速去做,那无济於事。凡是接触到,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生欢喜心的。社会大众对佛法误会歧视,甚至有意无意侮辱破坏,我们不能怪他。我们看到了要自己责备自己,他的举止是正当的,没有人教他,他不知道。我们做佛弟子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表现形象是迷信,是我们自己做错了,他没有错,我们没有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明白人。实在讲,佛在《无量寿经》上也说,“先人无知,无足怪也”,前面人没好好的教他,没有给他说清楚,他的误会,他的这种举止,我们怎麽能怪责他?佛菩萨都不怪他,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怪他了。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人看,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懂得机会教育。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都认识、都欢喜,佛教育就能普及一方、普及世界,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八尊:
  【广德胜幢主河神。】
  “德”是讲德行,德行无量无边,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我们抓纲领,掌握着原则,这样就好。儒家的标准是“伦常八德”,这是基础,古代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个,就是伦理道德,一定要从小培养。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常是讲做人的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基本条件。常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跟佛法里面五戒的宗旨相当;不杀生是仁慈,不偷盗是大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佛在基础教育科目里面完全相同。从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才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说法都好。人人都遵守这个原则,社会祥和,天下太平。在佛法里面,大乘法德行的纲领是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高的法身大士们所修学的普贤大士之德,那真正是“广德”,所以此地的广德,确确实实它所指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本经末後讲的十大愿王,这是广德。可是十大愿王一定要以六波罗蜜做基础,而六波罗蜜又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这才殊胜。
  “幢”是高显。德高,智慧就显了,就称为“广德胜幢”。我们学佛的人从哪里下手?一定要先从五戒十善做起,要认真的去做。每一天以五戒十善来反省,你是个真正修行人。我们净宗同学编了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好像印得很多。这里面是从《无量寿经》节录出来的,将佛陀最重要的教诲节录出来,总共节了几十条,不多;又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几十条;合起来大概有一百多条,要做,这是“广德胜幢”。印成小册便利大家携带,常常带在身上,常常翻开来看看,把它当作戒经来读。出家人半月诵戒,那个戒未必能做到,实在讲每一条戒条里面的含义,你也未必清楚,你也不晓得从哪里做起,所以半月诵戒都流於形式了。不但诵戒是形式,传戒也是形式了。明朝末年,藕益大师对於戒律很有研究;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很有研究,可以说弘一大师在戒学是继承藕益大师的。藕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後就没有比丘了。没有比丘,怎麽能得比丘戒?这不可能。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不能少过五个。藕益大师当时,根据他的研究已经没有比丘,中国没有比丘了,这个戒都是形式上的戒,不是真的。所以藕益大师受了戒之後,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看他许多著作,他称菩萨戒沙弥,不称比丘,这很有道理。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自己在地藏菩萨面前发愿,用《占察业报经》里面讲轮相的方法可以得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沙弥戒、菩萨戒,在家居士受戒,用这个方法都可以得戒。弘一大师秉承遗教,我们在他著作里面看到很多,他讲得很清楚。我们出家人还要不要受比丘戒?要受,但是自己决定不可以称比丘,你要称比丘叫大妄语;不是比丘而称比丘,这个罪过很重。为什麽要受形式戒?受形式戒之後好去研究戒经,免得别人说闲话,戒经没有受过大戒不可以阅读的;你去形式上受一下,然後你去读戒经。我早年学佛,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皈依,章嘉大师教给我,教我学戒。他怎麽教?做到一条算一条,你真正做到了,你就受了一条。形式上受戒,受了又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个有罪。菩萨戒受了,受了一条也做不到,变成什麽?冒充菩萨。冒充菩萨,这就有罪了;你不是菩萨,冒充菩萨,你还得了吗?不受戒,没事,没有罪过;这一受,罪名来了,冒充菩萨,冒充菩萨犯法的,何必去干这种傻事情?所以应当怎麽做?应当先去持戒,我真正能做到,我再去受,再去形式上受。其实形式上有没有都无所谓,形式上没有受戒,世间人不承认你,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菩萨承认你,你真做到了,诸佛菩萨看你是真正受了菩萨戒的菩萨。诸佛菩萨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世间人重形式,不重实质,错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自己从哪里做起,我们自己真正的身分是什麽?出家优婆塞。我们能够做到的,说老实话,也是五戒十善而已;沙弥戒我们都做不到,别说比丘戒了。头一个自称出家优婆塞的,更早的我不晓得了,我所看到的是成时法师。成时是藕益大师的弟子,对藕益大师很有贡献,藕益大师的著作能够流传给後世,都是成时整理的,成时给他刻版流通。因为他的老师藕益大师,师父是藕益大师,自称菩萨戒沙弥;他就低一级,他自称菩萨戒优婆塞,出家的,出家的菩萨戒优婆塞。这种称呼名副其实,我们要晓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分,要认真修行,广积功德。第九尊:
  【光照普世主河神。】
  这个名称我们一看,跟前面对比,前面是着重在自行,这个名号着重在化他。化他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才能做到普照;心里面有分别、有执着,普就做不到了。佛法之弘扬推广,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只辨别邪正,不辨别彼此,这一点非常重要。他是正法,正法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都赞叹、都礼敬。他要是邪法,我们对他礼敬不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有礼敬没有赞叹。《华严》末後五十三参有很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跟社会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的原则,这才是“光照普世”。我们是以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我们辨别邪正是非,不分彼此。末後一尊:
  【海德光明主河神。】
  主河神里面以“普发迅流”开端,用“海德光明”总结,这个意思很深。十个名号都讲流通之德。佛法要流通,实在跟诸位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要流通,要不流通就生病,麻烦就出来了。流通是活的,不通是死的,平常一般讲话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办的叫活动,活了就动,不动就不活了,不动就死了。生活,生才是活的,死了就不活了,平常这些术语里面意思都很深。所以动决定是活的,不动就是死的。主河神教给我们一切都要动,动起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从上到下,从林长一直到底下作义工,我们全体都动起来了,道场兴旺。如果不动了,不动就死气沉沉,谁还到这儿来?念佛堂要动,天天要有人在念佛。主河神重要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教我们要流通德行。十个名号,德行的十个纲领纲目,我们要记住如何去修。“海德”,海是比喻,比喻大、比喻深。海既深又广,形容我们的行德。今天我们的行德不要说得太高,我们只讲到五戒十善,只讲到世法里面的伦常八德,我们只要把这一点认真去做到、彻底去做到,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也算是“海德光明”。当然就《华严》来说,海德是十大愿王愿愿具足,那是真正的海德。这个德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到以後还给诸位细说。上首就介绍到此地。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从经文这一段前面的标示,後面的总结,都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华严法会。末後这一句叹德∶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叹德里面说得好,真正是教我们凡夫要作意,也就是说不是无意的,有意的,一定要发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八个字文字很简单,我们读起来没有生字,可是它的意思非常之深广。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何去作意,如何利益众生,这个事情很广、很复杂,一定要有智慧,随机、随缘才能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圆满。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时时刻刻要存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有勤於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这一句话里头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心;一个是常常遇到有这个机缘,自己一定要去做,不能够懈怠懒惰。懈怠懒惰就像河流一样,这个水不流了。要勤於作意,常存这个心,常存哪些心?十位上首德号里面所标明的就是纲领,纲领只举出十条,每一条里面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高度智慧,看不到微细的境界,你能够守住这十条就不错,掌握到这个原则,常存此心,常勤此行,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了。当流通的时候要发心流通,当救护的时候要发心救护,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读到“应机说法”,要懂得这个原则。在一切时、一切处,比如说在生活里面,生活每个人不能离开家庭,在家庭里面怎麽样修法;你每一天还要去工作,工作里头如何修法;乃至於在交际应酬里头怎麽样修法?要在这个里头去体会、去学习。〔二十〕 主海神
  【复有无量主海神。】
  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这一类的神众,人数也是无量无边。像这一些词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它超越了所有的界限,显示出一真法界,都在“无量”两个字当中。主海神,要用我们现代行业里头来说就是航运家,我们从前讲航海家,做航运工作的。过去只有航海,现在还有航空,看看到後面我们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海,它很深很广,所以用它来代表我们的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一一都是深广无际。这个意思在这部经里面有很清楚的显示,所以他是比喻法性大海。接着我们看上首的德号,一共有十位,每一位里面都是说性德。
  【所谓出现宝光主海神。】
  唯有自性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是宝。世间人往往将希有之物看作珍宝,贵重的金属、贵重的宝石人人都愿意收藏,都希望拥有,这是代表财富,也代表在社会上尊贵的地位。实在说这些宝物它的用途依旧是非常有限,充其量你一生得其受用,来世之後就不见得能得到,所以世间有形的这些宝物决定带不走的。佛给我们讲自性里面有三宝,佛教给我们皈依三宝,三宝诸位一定要清楚是指自性三宝,不是自性之外的。自性三宝,世尊给我们说第一个是自性觉,自性本来就觉悟,不觉是错误的,你迷了,自性本觉就称之为佛宝。佛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觉就不迷,觉而不迷,这是宝。第二自性本来具足正知正见,对於宇宙之间,在佛法里面讲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一一法中,无论是大、是小,大是经上讲的世界,小在经上讲的微尘,一一法你都彻底明了,这叫正知正见,正知见本有的,这是宝。第三种是自性清净,真如本性从来没有染着,净而不染。所以自性里面的觉、正、净是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要问,我们是不是不觉?是不是不正?是不是染污?给诸位说没有,决定没有。我们现在,佛在经上也常讲,我们迷惑颠倒、邪知邪见,不但污染,而且还变成五浊恶世,染污到了极处。诸位必须要知道,迷邪染是意地上面的,不是本性,性上面决定没有迷邪染,称之为三宝。迷邪染是意地里面的,我们讲意识、意根,这是迷邪染。自性怎麽会有迷邪染?自性要有迷邪染,事情可麻烦了,我们什麽时候才能够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没有,只有觉正净,没有迷邪染。可是意里面就有,意里面有迷邪染,也有觉正净,这要知道。觉悟了之後,意就是觉正净,迷惑的时候意就是迷邪染。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我们细细玩味他这一句话,这称之为三宝。从这个三宝出现宝光,“宝光”是什麽?如果我们具体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出现宝光。大方广佛华严是什麽?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讲尽虚空、遍法界的依正庄严,这是从自性三宝里面变现出来的。佛在这部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自性能现,自性是觉正净;识是能变,心性是能现,识是能变,把一真法界又变成了十法界。一真法界为什麽会变成十法界?识变的,识就是意,意变的。因为意有迷邪染,迷邪染的程度不相同,变出来的境界就不一样,要细说说不尽,无量无边;境界都是众生妄想、分别、执着变化出来的,觉悟了之後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如果你要是用心,法界是一真,心是真心;如果你要用的是意,就是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法界。十法界、百法界都是从纲领上讲,细分法界无量无边。为什麽?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你的法界跟我的法界不相同,我的法界跟他的法界又不相同。楞严会上佛说得很清楚,“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一般大乘法里面讲共业、别业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在这一个讲堂,张开眼睛我们看讲堂现前的状况,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我所看的决定不是你所看的,你所看的决定不是他所看的,个人是个人的法界。每个人看都差不多,说出来都一样,但是那叫同分妄见,我们叫共业。共业就是我这个业跟你那分业相似,还是个人个人的;共并不是完全相同,不是的,只可以说相似而已。譬如这个讲堂有几十盏灯,每一盏灯放的光,光与光融会起来很明亮,光光交互就好比是共业。而实际上每一支灯光跟其他的灯光混不混杂?不混杂。你熄一盏它灯就没有了,这一盏就没有了,你这一盏灯熄掉没有干涉别的灯,你这一盏灯开亮了也没有干涉别的灯,各个不同。然後才知道法界无量无边,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就没有,觉的时候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那是真正觉了。所以用心,心是一心,一心就能够破一切的障碍;二心障碍就生起来了,一生一切生,无量无边的障碍统统都生。这道理很深很深,世间人想不透。实在想不透,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第一个人又是谁?这都叫胡思乱想。能不能把事实真相想出来?决定不能。为什麽不能?这个复杂的现象就是从妄想生的,妄想怎麽能够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告诉我们,什麽都不想,真相大白,你就统统明了。什麽都不想,你用的是真心,真心是本有的,真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有生有灭,真心是不生不灭,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一念不生。可是我们凡夫习惯了用妄心,一切时、一切处都有自己主观的观念,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麻烦就来了。这也是我们学佛不能开悟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办法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在生活当中、在修学当中统统还用妄想、分别、执着,宝就没有了,光也没有了。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真心现前,你心性里面的德能现前、智慧现前,这就是放光。所以“出现宝光”这四个字里面含的意思无量无边,都在一个真实,唯有真实才能够大放光明,遍照法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佛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要细心体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第二尊:
  【成金刚幢主海神。】
  “成”是成就,“金刚”是般若智慧,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幢”是表高显的意思。从这一个德号里面我们就体会到,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两种智:根本智与後得智,成就两种圆满的智慧。金刚是根本智,幢是後得智,根本智也叫做实智,真实的智慧,後得智也叫做权智,我们常常说权巧方便,或者说善巧方便,都是属於权智。显示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显示在教化一切众生之中,你没有权智不能够度众生,没有权智自己的生活得不到幸福。可是权智从哪里来的?权智从实智里头来的,实智叫根本智。实智是什麽?《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真正的智慧,真智;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无”很有意思,给诸位说,无很难懂,无不是什麽都没有;什麽都没有叫无,谁不懂?三岁小孩他也懂。佛法里面讲无、讲空,意思很深。我们在这经上读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无相,无相能现一切相,无知他能无所不知,他都在“无”上。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样样想有,我们从来不懂得无的作用这麽大,以为无了,什麽作用都没有了,我们把无的意思错解。无知能无所不知,无相能现一切相。名号里面权实二智,因为海是表性德,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大乘经上讲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样是以般若为枢纽,般若智慧现前,法身才能证得,解脱也能证得;法身无相,解脱能现一切相。这个名号里面关键在“成”字,成就,显示这一些神众圆满成就二智,出现宝光。从这里看他哪里是普通的水神?主海神、主水神、前面主河神,在我们中国统称为龙王,海龙王,江有龙王,湖有龙王,甚至於说井都有龙王,龙王大小不一样,水神的通称。从这个名号里面来看,他们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身相,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主海神得度,他就现主海神而为说法。第三尊:
  【远离尘垢主海神。】
  “尘”、“垢”都是烦恼的代名词,“远离”就是我们常讲断烦恼。这一些名词术语当中,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这个烦恼能不能断?烦恼不能断,不能断而说断,这个断不是一刀两断的断,不是断绝那个断,你要那个看法你就完全错掉。烦恼断掉了,自性也断了,哪有这个话?这个断是转换,大经里头有说,“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有没有?烦恼没有了,烦恼变成菩提。所以烦恼没有就说烦恼断了,菩提现前就说菩提生了。菩提是印度话,照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菩提是觉。由此可知,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烦恼断掉了菩提也就没有了,这我们要懂得。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叫远离尘垢。尘是从境界上说的,尘境;垢就是烦恼。怎麽个转变法?怎麽个断法?这要智慧。戒定慧三学,功夫浅深不相同。断烦恼是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持戒很勉强,佛教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一定要遵守,不可以违犯。初学人是用一种石头压草的方法控制住,天天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生起恭敬心,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导,我们这样去做。做久了就得定,不做也不犯,也不会毁犯,就渐渐得定。定可以把烦恼完全控制住,那就容易,在佛法里面叫做定共戒。这就说明定里面有戒,得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不会犯戒。持戒的人不一定有定功,有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但是烦恼没有转,没转成菩提,佛法里面有个比喻,这是除草没有断根,定要失掉了,烦恼又起现行。六道里面凡夫的定功是四禅八定,初禅以上那个人决定不会有恶念,不会有恶的行为。得到禅定他们所表现的决定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现前,决不会有一个恶念,叫定共戒。可是纵然他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天,第八定,这最高了,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是说什麽?他的定功,他有这麽深的定,能够支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後他定会失掉,失掉之後烦恼又起现行,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非非想天人还堕阿鼻地狱,世俗里头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诸位如果要想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去读《楞严经》,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为什麽原因他会堕落阿鼻地狱。到什麽时候烦恼才不会起现行?智慧开了,烦恼就转变。转烦恼成菩提,把烦恼统统转变成智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烦恼一变成为无量的智慧,就是从定里面开悟,禅家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远离尘垢,大彻大悟了。在教下讲叫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名词不相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达到转烦恼成菩提的境界,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个时候知道不但外面境界是不可得,《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外面境界是梦幻泡影;我们能够觉察外面境界的六根,六根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能得的不可得,能得这个心不可得,所得的一切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我们要问谁知道不可得?般若智慧照见。般若智慧在哪里?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是真的,六根的六识是虚妄的,那个不是真的。六根的根性是真的,楞严会上世尊就是为我们发明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菩萨,用见性见一切色。我们今天用的是什麽?用眼识,你所见到外面的境界相叫色尘,眼识只能见到色尘,眼识是假的,色尘也是虚妄的。佛教菩萨用见性见,见的外面是什麽?见外面是色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明心是说你用的是见性,你所见的是色性,那叫见性,明心见性是这个意思。我们闻声,我们用闻性闻声性,凡夫是用耳识闻声尘,六识对六尘。你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远离尘垢的意思你就明白了。要怎样远离?真的像交光大师所说的“舍识用根”,这不容易。《楞严经》上所说,观音菩萨会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用耳根,他用耳根的根性闻声性,这叫做“反闻闻自性”,观音菩萨用这个法门修成无上道,修成正果,在楞严会上称之为《耳根圆通章》。也有不少同学读了《楞严经》很想学这一招,我遇到不少人来问我,问我怎样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我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会讲这部经,我不会用这个方法;这个道理方法我都懂,我不会用。不会用怎麽办?我们还是找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他那个法子好学,“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法子我们有办法下手。观音菩萨那个调太高了,好是很好,我们没法子下手。怎麽没法子下手?你来问我从哪里下手,你已经落在意识里面去。我给你讲,讲得再清楚、再明白,你听进去依旧落在意识里头,不管用。还是念佛这个方法好,念佛这个方法也是特别法门,千万不要看轻了。许多人读《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只知道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特别,不晓得大势至这个法门特别,这是粗心大意;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特别法门不按顺序排列,这是特别法门。《楞严经》上这二十五位菩萨,如果按顺序排列,他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照这个排列的。观世音菩萨要按这个顺序排列,应该排第二位,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应该就是观音菩萨的耳根。他没有按顺序排列,他摆在最後,排在最後去,这叫特别法门。这排到最後太明显了,从第二位把他放到第二十五位去,太明显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在七大里面是根大,照七大的顺序排列:地、水、火、风、空、见、识,根大就是见,按照顺序排列他应该排在第二十三,最後一位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识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他在弥勒菩萨的前面,按照顺序排。但是楞严会上弥勒菩萨摆在前面,他摆在弥勒的後面。两个特别法门,我们要留意到,不是一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也许同修要问,为什麽不把大势至菩萨摆在最後?摆在观世音菩萨後面不是更好吗?而我们看起来不是更清楚、更明白吗?不行,不可以这个排法。观音菩萨排到最後是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前根机。观音菩萨在他方世界也许就排在第二位,就不会排在最後了。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说得很清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他排在最後,道理在此地。大势至菩萨这个法门遍契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他不是契一个世界,所有一切诸佛世界他统统适合,所以他排在第二十四。我们要是把这个意思看出来之後,你才晓得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比耳根圆通还要殊胜。这是说到远离尘垢的方法,真正了解不可得,真正明白一切法无所有,你在一切活动之中自然就不会着相,不着就是远离。远离不是躲避,躲避他远远的,不是这个意思;心里头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还要加一个没有妄想。为什麽?因为这个经所讲的全是法身大士。在我们凡夫,我们能够不执着就远离了,再能够不分别就更了不起。你要不离一切法当中不执着,给诸位说,你就离开六道轮回;你要是再一切都不分别,你离开十法界;再妄想统统都离开的时候,都没有了,你就证得如来圆满的果位,所以远离意思就很深。此地诸佛如来示现的,他那个远离是连四十一品无明都断尽了。我们把这个意思总结起来说,心跟境界是不能够离开的,为什麽?心能现,境界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它怎麽能离得开?远离尘垢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功夫为什麽不得力?你要把原因找出来。真正不得力的原因,我们读经闻法明白一点,明白怎麽样?不肯去做。也就是说听经闻法看破一点,看破一点不肯放下,你功夫就止於这个地方,不能再向上提升了,原因在此地。你懂得一点,你立刻就做,就做到,你就放下了;这个放下又会帮助你更深入一层的去体悟,所以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可以执着在一边,执着在一边就坏了。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放下多少一定帮助你更深一层的看破,这样辗转相辅,一直到如来究竟果位。你要说菩萨用什麽方法修行,就是用这个方法,这是从总的原理原则上来说;放下由於看破,看破由於放下。第四尊:
  【普水宫殿主海神。】
  这一尊菩萨德号里面,“水”是润泽的意思,“宫殿”是慈悲加持的意思。这一部经上前面宫殿说得很多,宫殿的意思是慈悲覆育。覆是什麽?盖覆。我们住在宫殿里面可以遮蔽风雨,这是覆盖,保护我们身心的安稳;育是养育,宫殿有覆育的意思。“水”当然是法水,法水滋润。“普”是清净平等。这一尊主海神以清净平等心广施法水,覆育众生,取这个意思。所以名号里面完全是度化众生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自他不二,所以度化众生就是真正度自己。如果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自己是决定不能得度的。原因在哪里?我执破不了。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我的利益摆在第一,总想着自己,你就想这个我执是多麽的坚固,我执不破决定不能够出离轮回。纵然你一生断恶修善,你所感得的果报也不过是三善道而已,不能超越六道。你要是造恶业,决定堕三恶道。所以佛菩萨教我们念念想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广大众生。这个名号里头就是这个意思。第五尊:
  【吉祥宝月主海神。】
  “吉祥”前面曾经多次读到这个名号,也许同修当中有新来的,前面没有听过。吉祥这两个字中国人常常挂在口边,吉祥这两个字怎麽讲法一定要清楚。简单的说,你应该得到的福你得到了,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的话,就不吉祥,就不是吉祥。换句话说,我们在一生当中所获得的、所享受的,都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这叫吉祥。凡是非分,你想获得,必定有灾祸在後。古时候人见面的时候,恭维的话都是吉祥。从佛法里面来说,与因果相应的就吉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要得善果就不吉祥;善因一定得善果。“宝月”都是性德的比喻。“月”,光明,光是清凉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吉祥宝月,这个意思就深,意思就广。我们自己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教化别人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一句话里面简简单单的说,就是善因一定得善果,反过来恶因一定有恶报。善因善果,这是吉祥宝月。所以德号里面是劝勉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所享受到的果报就像清凉宝月一样。第六尊:
  【妙华龙髻主海神。】
  这个名号我们一看就明了,菩萨以无碍的辩才应机说法,能度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妙华”就是妙法,唯有佛法才称妙。“龙”是表变化,这个变化在菩萨身分里面来说,随类现身是变化,随机说法是变化,都是龙表这个意思。“髻”比高显的意思。古时候女子梳头发都梳得高高的,称为髻;在一个人的身分上,这是最高的地方。用这个字来比喻、来形容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今天讲高明极了,就是这个意思,非常高明。第七尊:
  【普持光味主海神。】
  “持”是保持,永远不会失去;“光”在此地是智慧,“味”是法味,“普”是平等。在四弘誓愿里面第三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普持就是得无量法门。现在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总是提倡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这里面有没有矛盾?特别是对於初学的同修,尤其是初学的知识分子,今天听到我们讲一门深入,他摇头。这一部经怎麽能成就?这一句名号怎麽能成功?他怀疑,他不相信,他想到佛法也应该同世法一样要广学多闻。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佛说得那麽多,我们当然要多学。这话说得没错,是应当要广学多闻,现在为什麽不准你广学多闻,叫你一门深入?这个道理你懂吗?广学多闻的条件是智慧开了才行。你智慧有没有开?你没有开智慧。没有开智慧怎麽办?断烦恼。四弘誓愿顺序不是这样吗?先叫你发心,要你发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为什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是菩提道上勇猛精进的动力。你没有这个心,你修行会懈怠懒散,不能成就,所以那是个动力。世间人的劳动,推动他的是名利。佛法里面,名闻利养统统舍弃掉,什麽力量在推动他?愿力。什麽愿力?普度一切众生的愿力。所以这个一定要先发,不发这个心决定不会有成就。我们这个道场,居士林跟净宗学会这一些领导人都是虔诚的佛弟子,他们不要名闻利养。为什麽一天到晚全心全力在这里推动佛法?就是愿力。所以愿力推动你,头一个要断烦恼。为什麽?有烦恼就没有智慧。烦恼断掉,智慧就现前,你才能学法门。所以现在教你一门深入,用意在哪里?断烦恼,没有别的。你现在要广学多闻,只会增长烦恼、增长邪见,永远不会开悟。教你一门深入是什麽?定心,收心,你不会胡思乱想,起心动念在一门上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烦恼断了,智慧现前,才能够学法门。学法门给诸位说是长智慧,不是长佛学。如果你烦恼不断,你广学多闻,你天天增长是什麽?佛学,佛学懂得很多。说佛学是恭维你,好听;清凉大师就一点都不客气了,清凉大师说什麽?增长邪见;他不是讲长佛学,长邪见。所以四弘誓愿,佛已经把修学的顺序、阶段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下手?怎麽个学法?我们修净土的人,在这一生当中,四弘誓愿只要修前面两条,後面两条“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到极乐世界再办。你看看多省事,四弘誓愿现在完成一半,到西方极乐世界完成後一半,我们修净宗是这个作法。愈是专精愈容易成就,我们才真正能够得一心不乱,得功夫成片,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在此地多说。第一个好处无量寿,广学多闻有的是时间,时间长得很。有的是修学的好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古大德注解《无量寿经》、注解《阿弥陀经》,上善是指什麽人?等觉菩萨,这上善。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无量无边,跟这一些人天天在一起,哪有不长进的道理?所以成就快速。你要问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麽不会退转?天天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想退也退不下来,他们提携你,他们帮助你。又何况每一天去供养十方诸佛,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我们供养一尊佛都供养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去供养十方佛,一尊佛都不漏。既供佛,当然听佛说法,每一天接受十方佛的教诲,所以那个地方成佛快,一生就成就,这是他方世界所不能够相比的。“普持光味”,智慧法味。第八尊:
  【宝焰华光主海神。】
  “宝”是指性德;性体、性德、性用都是宝。“焰”在此地也表智慧。佛经里面,金刚表智慧,光明表智慧,火焰也表智慧。“宝焰”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个智慧是实智。“华光”是权智,“华”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里面,花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前面五条都是事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讲事相;末後一条这是般若,是智慧。般若是理,它不是事,理事要圆融才称波罗蜜,理跟事分开就不叫波罗蜜。所以我们现前许多人所修的六度,实在讲是六种福,不能称为度。怎麽不能称度?布施度悭贪。我们还有没有贪心?还有没有悭吝的念头?如果还有悭吝的念头,还有贪心,天天修布施,没用,没度你,你没得度。没有度,布施变成什麽?变成福报,三界有漏的福报。为什麽没能度得了?布施里面没有智慧、没有般若。布施里头要有般若智慧,那就得度了,把你的悭贪布施掉,这才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最适当的说法,翻作圆满,究竟圆满,你的布施做到究竟圆满了。照梵文字面上的意思翻,古人把它翻作到彼岸,也好。到彼岸就是我们一般讲“到家了”,功夫到家了,所以到家也是圆满的意思。持戒是个修行的方法,目的是在哪里?目的是在断恶业。不但身、口不造恶,念头,恶念都没有了。以什麽为标准?十善为标准。十善是身、口、意,十恶完全转成十善。谁能做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圆满。所以我们常常看佛像,一般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光是圆光,通常圆光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华文的。这三个字念“嗡、阿、口牛”,什麽意思?三业清净,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嗡是身,阿是口,口牛是意,身口意三业清净,十善做到圆满。所以十善是初发心的人学的,到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三业不圆满。在《华严经》上,等觉菩萨没有离开初信菩萨的行门;初信菩萨修五戒十善,等觉菩萨还是修五戒十善。《华严经》里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都圆满含摄一切位,显示出“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融通的,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在此地“华”就代表菩萨无量的法门。一一法只要与宝焰相应,宝焰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相应,那行行都放光明。“光”,就是任何一个行法你都做得非常圆满,值得大家赞叹,值得大家向你学习,行行放光。诸位一定要记住,菩萨行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包括我们一生所有的活动。第九尊:
  【金刚妙髻主海神。】
  “金刚”在此地是指智慧,跟前面“成金刚幢主海神”名号的意思相同。跟前面一尊“宝焰华光主海神”的名号义趣大同小异,“金刚”就是“宝焰”,“妙髻”就是“华光”。差别,当然名号上不一样,一定有差别。这个地方差别就在“妙”。什麽叫妙?不着相就妙了,着相就不妙了。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无一不是菩萨行,过去我们讲得很多。任何一桩事情都与菩萨六波罗蜜相应,这就是菩萨行。我们要问,我们喝茶、吃饭相不相应?相应。不但喝茶、吃饭相应,你喝茶每一口茶都是六波罗蜜,你吃饭每一粒米饭也具足六波罗蜜。然後才知道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一个行不是菩萨行?哪一法不是菩萨法?妙!妙在能所具不可得,妙在这个地方。你吃饭的时候,能吃所吃都不可得,虽不可得还照样吃,不是不吃,到时候就吃。这里面统统都显示空有两边不住,这才叫妙。“髻”就是高明,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妙髻”之义。所以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要用智慧去观察,然後我们才会得到真实的受用,也就是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过佛菩萨的生活,做佛菩萨的工作。佛菩萨做些什麽工作?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一丝毫没有改变,那才叫妙。为什麽以前就不妙?以前你不明白、不觉,以前你的生活、工作里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不妙了,那叫凡夫的生活。现在你的生活工作里面,已经远离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妙了。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转不过来是生死凡夫,顶多在佛门里面修一点福而已。所以从前李炳老常常劝人,学佛是改心,实在改心就是改变你心里面的想法看法,你要改变。我们想法看法错了,依照佛在经典上所说的是正确的,我们来做一个转变,这是真正的学佛。这是“金刚妙髻”含的意思。末後一尊:
  【海潮雷音主海神。】
  这个名号是形容,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不失时机,应该在什麽时候示现,所谓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示现;时节因缘不成熟,不会示现。“海潮”比喻是有一定的时候,到涨潮的时候一定涨潮,它不会错误的;不该涨潮的时候,决定不会涨潮。所以经论里头常常用海潮音来比喻佛菩萨说法,说海潮音就是说法不失时机,什麽时候该说什麽法,一定就跟你讲,时节因缘不成熟决定不说,海潮含这个意思,这里面也包括现身。“雷音”这个意思也很多,前面也曾经介绍过。主要的雷音能够震动人心,能够惊觉世人,比喻如来说法能够震动我们无始劫来的迷惑,取这个意思。第二个意思,雷的声音远闻,比喻如来说法音声遍虚空法界,机缘成熟都能够听闻。每一个人机缘都不相同,所以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不但在理上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事上亦复如是。过去智者大师读《法华经》,他老人家入定了,在定中亲自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听了一座。出定之後告诉别人,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还没散。这是一桩什麽事情?现在科学家讲时光倒流。科学家懂得,他们肯定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但是不知道怎麽样回到过去,不晓得怎样走入未来,现在没办法。我们佛家用禅定的方法,禅定里面没有界限,时空打破了,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走入未来。智者大师就是回到过去,智者大师那个时代去释迦牟尼佛一千多年,他回到过去。如果观察到未来,就是现在所讲的预言。确确实实能够看到几千年以後的事情,也能看到几千年以前的事情,可以参与。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确实很有道理。
  “海潮雷音”,说明现身说法,不失机宜。如果诸位真正发心一心向道,就是章嘉大师讲的话,我们一生都受佛菩萨照顾,自己不要操一点心,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妥善安排。我们会在生活里面,会在境缘当中常生欢喜心,常生感恩戴德之心,蒙诸佛菩萨照顾。时节因缘成熟,我们的心愿就能够现前,“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未必有感应。为众生、为佛法常住世间,诸佛菩萨怎麽会不加持你?怎麽会不满你的愿?你没有得加持,愿望不能兑现,这是时节因缘没成熟,我们自己应该认真努力修学,努力修学消除业障。有愿而不能够满愿是因为自己有业障,我们求不得,求不得是有业障,业障消除了有求必应。怎麽消业障?改过自新。我们的过失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过失。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自私自利,这最严重。知道这些过失,彻底把它改过来,我们业障就消除,然後有求必应。这都是“海潮雷音”里面所含的意思,含义实在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这一段里面的总结。参加华严海会,主海神无量无边。
  【悉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
  这是叹德,我们应当要学的。他们每一位都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如来功德大海就是法性大海,智慧德相广大无尽。智慧在这里面讲得很多。德相,德是德能,我们今天讲能力,万德万能;相是色相。能现种种相。能演种种法、能说种种法那是德,能现种种相这是相。智慧德相深广无尽,充满其身。我们这个身也能得到,问题我们会不会学。怎麽学法?依照这十位上首名号功德就行了。我们读了、听了要把它做到,变成自己的智慧德能,这就是充满我们的色身。
  〔二十一〕 主水神
  【复有无量主水神。所谓普兴云幢主水神、海潮云音主水神、妙色轮髻主水神、善巧漩氵复主水神、离垢香积主水神、福桥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净喜善音主水神、普现威光主水神、吼音遍海主水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常勤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说的是我们现前社会一些主管水利的这些专家。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切有情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现在许多科学家观察太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球,如果观察这个星球上没有水,没有水蒸气,就能够判断这个星球没有生物,这是说明植物、动物都离不开水分。我们地球水比陆地要占得多。佛在说法里面以水来代表佛法,代表他的教法,因为水能够润泽一切众生。佛法能润泽一切有情众生的心灵,所以含的意思很多很广,我们从上首德号当中能够理解到。他的数量也跟前面一样无量无边,都显示这个法会超越时空,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会。上首也举了十位,都是代表圆满的意思。第一尊:【普兴云幢主水神。】
  “普”是普遍,离一切分别执着才叫做普,如果有分别、有执着就有界限,就不是普的意思。《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个字,这个字用得非常之多,几乎我们在每一类大众里面都看到有这个字样,它的标准是尽虚空法界才叫普。如果局限一个地区、一个世界都不叫普,必定是包括所谓的尽虚空、遍法界才叫普。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众生的心量原本就是普遍的意思,为什麽心量会变得这麽窄小?这就是迷、执。迷跟分别执着决定分不开的,迷了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心量就小了。我们要学佛,要想在佛法里有一点成就,就知道第一个条件就是把心量拓开,恢复到自性清净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怎麽个恢复法?我们念佛堂是非常好的方法。进入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个时候以真诚心提起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普的意思,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我们自性的德号,自性弥陀。名号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普,觉就是底下这些事情;一个觉包括的意思就太多了,可以说全部《华严经》统统都在其中,都在“觉”之中,叫无量觉,所以普。如果能用这个心来修行成就就快,成就无比的殊胜。“兴”是兴起,从真心里面生起,生起云幢。这个地方的“云”,我们佛家讲慈云法语,取这个意思,就是普遍兴起大慈大悲。此地云字表慈悲,因为他是主水神,水当然是有云有雨。所以我们看这部经,它这个字是在哪一段,看看它上下文的意思,用一个妥当的解释,这样就很好,与它的意思都能够连贯起来,此地是慈云。“幢”是形容、是比喻,以大慈大悲,末後德里面讲,“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没有大慈大悲怎麽能救护一切众生?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看看这两天报纸里面所报导的、新闻报导的,几乎全世界都有灾难,人为的灾难我们不说,今天我们讲自然灾害。不但中国长江泛滥,东北松花江有灾难,我们在新闻报导看到西藏也有灾难,云南这边也有灾难。在外国,日本有灾难,美国现在也有灾难,美国有风灾,灾难遍及全世界。我们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众生灾难愈多,诸佛菩萨化现也繁也多,这就是“普兴云幢主水神”他表的意思,这是大慈大悲的流露。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一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我们这个道场很多。大家以真诚、恭敬、慈悲心,目的是求这个世间减缓一切灾难,我们在这里认真努力修学念佛回向,你们也是这一些神众,也是菩萨化身,这是实在的。你离开念佛堂,你的心又乱了,又去想东想西,你就恢复到凡夫;进到念佛堂,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就是这些神众出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分刹那刹那在变,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常讲佛力加持,他在某一个时间,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个时候就得加持。诸位也许听说过,发心讲经上了讲台得佛力加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看往年谛闲老法师讲经,好像是讲《圆觉经》,那个时候有徐蔚如、江味农、蒋维乔这些居士,这都是我们熟知的,民国初年这些有名的大居士,这些人有德行、有学问、有修持,听谛闲老和尚讲经。谛老讲经平常有充分的准备,他自己写的讲义,《圆觉经讲义》是他老人家自己写的,他上台之後就 称性发挥,没照讲义预备的来讲解。这些大居士随堂记录,他们有三、四个人,记录下来之後统统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整理出来之後,第二天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之後问他们∶这些话是我讲的吗?是!我怎麽会讲得这麽好?在讲台上自己讲出来之後,下了台自己也不晓得讲什麽,人家记录出来,这是得佛力加持。
  所以讲经的法师在上台之前,礼佛三拜求三宝加持,很明显;下了台走出去又恢复凡夫,佛不加持你,妄想、分别、执着就又起来了。同样一个道理,进入念佛堂念佛,这是大众,讲经是一个人,进入念佛堂是大众,大众都以清净心念佛,都以真诚、慈悲心念佛,岂不是得诸佛如来加持?确确实实是《华严经》上讲的这些神众。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古德所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这一念就得诸佛如来加持,念念相应就念念都得加持。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懂,诸佛如来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诸佛如来心;佛对於一切众生是大慈大悲,大慈悲是从清净平等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如果我们的心也能够一念清净、平等、慈悲,这个时候跟佛心,我们讲思想波,它的频率相等,就感应道交,就接通了,这个力量就很大,不可思议。由此可知,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在此地讲经,讲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听的人现在在这两个小时你也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来谛听,经上常讲“谛听谛听”;讲的人得佛加持,这能讲,听的人也得佛力加持,你才听得懂,你听了才觉悟。如果不得佛加持,我们听不懂,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你讲几句佛法,在外面讲给别人听,你去看他能不能接受,他听得懂听不懂。他为什麽听不懂?他心不清净,他没有诚敬心。印光老法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敬就是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的条件。这是说到“普兴云幢”的一点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能够常常学习,常常相应才好;希望能做到念念都相应,我们距离佛就愈来愈近了。第二尊:
  【海潮云音主水神。】
  名号里面“海潮”,在前面有“海潮雷音主海神”,这个意思很相似,那个地方讲的是大海,此地讲的是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海潮它所代表的不失时节因缘,我们讲观机说法,这样才能够做到契机。这里面的意思包括就非常的深广,你要是能够懂得掌握一切的机缘,你都能够抓住,在世出世法里面没有一法不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把机会抓住,机缘并不是很长,也并不是常常会遇到,所谓是一纵即逝,你一放纵没有抓到,它就过去了,再想遇到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机会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你要认识它,你要能掌握它。做生意的人懂得商业的机会,我们弘法的人要懂得弘法的机会,乃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饮食起居,使我们生活环境过得更舒适、过得更美满,生活环境的机会你也要认识,你也要能把它抓住。
  这一句德号里面是讲弘法利生,教化众生的机缘,叫海潮云音。这四个字里面有三个意思,海潮,刚才说出来了,你认识机会,你能够抓住机会。“云”是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不能度众生,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他来干什麽的?他来教化众生的。他是什麽原因出现教化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心实践他的誓愿。过去在因地当中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自己道业成就、智慧成就、德相成就,就义不容辞要度化众生。所以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不失时节因缘,这是从诸佛菩萨那一边来讲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首先你要有心、你要有愿,你没有心愿就没法子,有心愿还真正有慈悲心,慈悲心推动你的心愿,让你心愿兑现,不至於是个空愿。那就是时时刻刻都欢喜帮助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场所,以我们自己的智慧方便来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认识佛法,非常重要。现在这个世间,说起来佛教徒很多,这个数字相当可观。可是这一些佛教徒,他对佛教明不明白?只是到寺庙去烧香拜拜这一类的佛教徒,对於佛法确确实实他不知道。你问问他佛是什麽?教是什麽?佛教是什麽?他能答得出来吗?佛教给你的是些什麽?你在佛教学里面你学了些什麽?几个问题一问,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认识佛教、明了佛教,然後发心来修学佛教。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就要懂得机会教育,要知道帮助一切大众,这就是海潮云音,音是说法。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自己同修在一起,公共场所里面一问一答,或者是我们自己确实有疑问提出来,请善友为我们解答;或者是我们观察,我们周边有一些人他们不知道,他们跟我们不熟,也不会问,我们这一问是代他们问,佛法里说“利乐有情”问,不是自己不知道。我们要认真学,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讲、常常劝导,大家都不肯学。我们在外面公共场所,附近同修好多个陪我,他都不肯问,都没有人问一问:法师,什麽叫佛教?他都没有问过。所以要学着问,学问两个字,“学问”,你们要学着问。你要真的学会问,在公共场所里面,我们遇到有学佛的人,无论他是在家、出家,就向他请教,欢喜请教、乐意请教、喜欢请教,你们就能够把佛法的水平提高。为什麽?每一个学佛人都要认真,说不定在路上遇到这些人一问,答不出来多难为情。大家有问的风气,特别是出家人总要多念一点书,多看看,否则的话出去被人问,问倒了很难为情,所以这就能把水平提升。希望大家喜欢发问,随时随地都问,就能把整个社会佛教育提升起来,这就叫海潮云音。我们学了之後,一定要把它做到,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时时要问。问的时候要人愈多愈好,不要说没有人的时候我再问;没有人的时候问,你一个人得利益,这个利益很小;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你问好,那个利益无量无边。第三尊:
  【妙色轮髻主水神。】
  这德号里面含的意思非常好。“妙色”,前面“海潮云音”是用音声说法,博摄机缘,这个地方是现相,妙色是现相,也就是表演给人看,以身教化众生。“轮”是讲三轮,三轮不空。三轮是讲身、语、意,身要表演,口说法,意是智慧慈悲,诸佛菩萨以身语意三轮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很着重外表的形象,外表形象不好,他的兴趣就没有了。现在商业里头非常注重外表的形象,内容好坏还在其次,包装一定要很漂亮,里面未必是好东西;但人家一看包装就喜欢,买回去上当那是以後的事情,卖家他的目的达到了。佛不欺骗众生,但是外表的包装也很重要,所以道场为什麽要建立得富丽堂皇,就是外表的包装。我们讲堂为什麽也要布置得这麽庄严?花这麽多钱、花这麽多心力?这样一布置,每一位同修到这里来听经,坐在这里跟从前感触就不一样,“妙色轮髻”,这是不能不注意的。是不是为自己?不是的。如果为自己就错了,这里面你就增长贪嗔痴慢。不是为自己,是为接引众生,为令一切众生接触之後生欢喜心,这就对了。是度众生的一种手段,度众生的一种方式,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讲到最基本处就是要包装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相,要能令众生接触到之後生欢喜心,他就愿意接受佛法了。
  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保守的,依照佛的戒经老老实实去修学,样样都很拘谨、都很朴素,给诸位说适合於古时候封建时代,那个社会大众看到你尊敬你,生欢喜心。现在是什麽时代?现代的人心跟过去人的心理、看法、想法不一样,现在你要是那种朴实、老老实实态度接触大众,大众有善根的人对你合掌恭敬,但是理都不理你。为什麽?不合时代,你是古人,我们是现代人,你已经落伍了,不适合时代了。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讲,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什麽道理?大乘很适合於现代人的思想,大乘是开放的,虽开放不失规矩,这就叫善巧。小乘是善而不巧,凡夫是巧而不善,菩萨是既善又巧。巧是跟社会大众和光同尘,善是不离规矩,这是善;也就是说决定没有破戒、没有犯戒,严持戒律,但是表现在外面活活泼泼。如果像菩萨这个高一个阶层来讲,他们这个戒不是斤斤计较戒条里面,不是执着这个,他们是定共戒、道共戒。有定有慧决不会做错事情,决定没有过失,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有定功、有清净心、有智慧,他怎麽会作恶?不但身口不作恶,念头里面都没有恶,没有恶念,所以他的戒是圆满的。他的行持表现在外面是开放的,这是很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性,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众生、接引众生,就是海潮云音、海潮妙色。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的感触尤其是深,也感觉得我们作佛弟子使命更重,如何能把社会大众这些观念诱导到正确的方向。今天世间人审美的观念,乃至於价值的观念都有很大的偏差,我们怎样把他唤醒?怎样帮助他回头?诸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乃至於雕塑,包括建筑,大家都很重视美观,这些都在“妙色”范围之内。如果这些色相能够令一切众生,接触到之後生起感情,这里面就有善恶了。使人接触,听到唱歌、看到跳舞,你动了感情;感情是一念善,这是善法,如果是一念嗔恚、一念嫉妒、一念贪爱,这是恶法。今天的艺术,今天一切色相表现的,是叫人家起什麽样的念头?善念少,恶念多,与德行相应的少,与邪恶相应的多。我们如何把它纠正过来?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一定要有许多人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我们从本身做起,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好的形象,也能令这些人接触到之後生欢喜心。这是正面的,是善的,是清净的,是没有污染的,才能挽救世道人心。这是佛家三轮教化的落实,而不是仅仅在经典上讲这句空话,一定要把它做到。
  “髻”这意思是很明显的表达出来,能令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在事相上说,无论是哪一种行业,无论是某一样的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了解事实真相,明白事实的道理,他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譬如说我们要建一个道场,为什麽要建这个道场?现在有这麽多人共修,场地不够,这是有理由,这是应当要建立的。有一些人发心建道场,并不是有很多人共修,没有人来共修,他也建很大的道场。我在台湾看过很多,道场建得富丽堂皇,宫殿式的,里面住几个人?三、四个人,五、六个人,每一天清洁打扫都做不完。於是乎有法会的时候,一年做几次法会很热闹,不做法会的时候门都关起来、都锁住。这种道场可建可不建,为什麽?没有这个必要。一年做个几天法会,尽可以租借场地来做。像我们讲经,如果不是天天在这里讲经,就不需要这个讲堂。偶尔讲个一天、两天,讲个一个星期、十天,都可以租借讲堂来用,不需要花这麽多冤枉钱。所以你要懂得是不是必要,不是必要不应该做。我们建立一尊佛像,现在到处都喜欢建大佛,就像建大楼一样,我的楼要比你高一点,再过几天又有个人再建一个新的,又比你高了,大家在比高,是不是真的高?不见得。真的高,要德行高才是真高,楼盖得高不行。
  大的佛像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如果没有必要,我们把建道场、建大佛种种这些建筑,不是眼前迫切需要的,为什麽不把这个钱拿去救灾?这麽多众生在遭难,如果我们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之下建立一个大佛像,我看那个大佛像看到许多灾民受苦受难他都流眼泪。你要把这些钱拿去救济这些苦难,这个好,菩萨舍身救人,这是多麽大的功德。诸佛菩萨曾经舍身救苦,这些受难的众生,对佛菩萨有真正感恩戴德之心。灾难过去了,经济复苏了,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人一定会想到菩萨当年舍身救我们,我们要跟菩萨做一个大像。别说造一尊像,造十尊像、造一百尊像都不难。那是感恩戴德,那个时候是时节因缘成熟应当做的。现在举世都有灾难,所以我们一切经营都要仔细的去想想,应不应当做,有没有必要去做,这非常非常重要。第四尊:
  【善巧漩氵复主水神。】这个名号特别是教导我们现在的众生,意义就很深了。“漩氵复”,要落实到我们生活上就是应变。现在这个世间
  大家都晓得,确确实实就像在险滩上行船一样,处处都是急流、都是漩涡,小船在里面通过非常危险。新加坡地区没有见过这种状况,在中国大陆来的印象就很深了,你亲眼所看到的。比喻社会的险恶,在复杂的社会里面,你有善巧方便,能够应付。这一个德号跟四大天王的西方天王表法意思很接近,西方是广目天王。我们看到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条龙,也有造形是一条蛇,蛇跟龙意思都一样;左手拿的是一个珠子,右手是个龙。龙跟蛇都表变化,善变。代表什麽?代表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变化无常。这颗珠是表示在一切变化里面,你掌握一个不变的原则,你才能够控制这个局面。跟这个意思一样,“善巧漩氵复”,漩
  氵复是变化,善巧就是你有智慧、有定力、有能力应付复杂变化的局面。不但你能够应付,更重要的你能够诱导,使他能够恢复到正常,这才叫善。如果你能够应付,不能够改变他,你是有巧没有善。一定要有能力帮助这个社会,中国古人所讲的“移风易俗”,如何能把风俗习惯诱导到淳厚善良。有主水神救护一切众生,你才真正在做救护一切众生的工作。
  这个工作的项目无量无边,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都包括在其中。它的总纲领、总原则就在教育,古来这些大德,中国人常讲古圣先王,这是有大智慧、大福报的人,他们能掌握到这个机缘,能掌握到这个原则,教化一切众生。所以真正的教育,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起,一再的重复;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重复的很多,一百次的重复、一千次的重复、一万次的重复、无数次的重复,为什麽要这样说法?看看大家还没有听懂、还没有做到,重复就不算是病,是应该的。几时大家统统都做到,就不必再说了,没做到就得要说。教育教的是什麽?教育一定要从家庭教起,家庭教育。教育的内容是教他做人,小朋友一开端就教他学礼,学规矩、学礼貌。至於为什麽要这样作法,等到他开了智慧的时候再给他讲解,先教他做,强迫他去做,他能做得到。智慧开了再跟他讲解,讲解为什麽要这样做,说明这个道理。教他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应当如何互助合作,如何共同创造繁荣兴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教育,基本的教育。像一个国家建设,就是基础建设。像我们盖楝大楼,这是整个结构的架子,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教学,是慢慢再填充、再美化,这是基础教育。我们今天把基础教育疏忽、失掉,所以社会才动乱,世间才有这麽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今天实在讲非常困难,难在什麽?难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今天你再提起古圣先贤的教育,人家说你已经落伍,你不合时代,你忽略现实了。拿这些帽子套在你头上去,你还敢开口吗?可是我们晓得,这些事情又势在必行,所以你就有善巧了。如何把古圣先贤这种教诲的精神方法,能够在今天把它变成现代化、本土化,让现代人也能欣赏,让现代人也能够欢喜接受,这就行了。我们要取它的原理原则、精神,至於在形式表达方面要用现代化,大家才能接受。我在讲席里头都曾经说过,我提倡,可是真正听懂了,真正肯做的人不多。譬如说礼节,礼节是表达我们的真诚、恭敬。佛家的礼节,见到法师要趴在地上磕头,这不是现代的礼,这古礼,清朝以前可以,大家看到欢喜,应该的。现代人再行这个礼,你要晓得障碍了多多少少众生不敢入佛门,他知道佛法很好,他不敢进来。为什麽?要向和尚磕头,这事情做不到,就把他吓倒了。所以我们提倡,在任何场合当中、在寺庙里,见到出家人合掌问讯就好。
  我们要改革,什麽叫改革?我们要现代化,我们要作现代人,不要去作古人。诚敬没有变,但是方式变更了,大家容易接受。拜佛,平常拜佛问讯就可以了,不必要趴在地上磕头顶礼,用不着。真正在地上拜佛,你一天拜三百拜、拜五百拜、拜一千拜,那是什麽?那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行,这也值得提倡的。那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不是普通的礼节。我们普通见人、见佛,我们用问讯都可以了。所以在这些事相上,如果不能做到现代化,对於佛法的弘扬决定会产生障碍。我们出家人自己本身要知道、本身要宣传,要劝导在家的同修,怎样使佛法在这个大时代里面,能够广泛为一切大众所欢迎、所接受。日本的法师他们连服装都换了,他们穿西装、穿皮鞋。袈裟他有没有?我们这麽大一块布,他只有小小的两三寸,用个红线套在脖子上。做法会的时候,诵经,他就套上;不用的时候,他卷一卷放到西装口袋里。他是完全做到现代化,跟大家生活打成一片了,所以在一般场合当中,他除了剃头之外,完全看不出来他是出家人。这个事情曾经大概在过去总有二十年前,台湾的佛门里面曾经热烈讨论过,希望台湾的出家人也都能学日本,我们的服装换成现代化的。有一些人赞成,有一些老和尚不赞成。不赞成原因是什麽?如果万一完全是统统跟在家人一样,出家人去唱歌、跳舞、戏院看戏的时候,都没有人晓得了。穿上这个服装,歌舞厅你总不好意思进去,酒店里面,你总不好意思到那边去喝酒、吃肉,服装穿着就受很大的限制了。有好处,所以那些老和尚提出这个意见,我赞成。实实在在讲,我们穿这个服装是最有学问的服装,怎麽说最有学问?最舒服的服装,宽袍大袖子。穿西装,腰那麽紧缩在身上,袖子那麽小,穿得好难过,哪有我们这个穿得自在,这麽舒服?穿西装的时候不能拜佛,拜下去恐怕做得不好线都绽线,衣服就破了,这是真的。所以我非常喜欢中国从前这个服装,这个服装是中国人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总是过得非常舒适,衣食住行都非常讲究,比外国人确确实实是不一样。外国人想飞,中国人也想飞。中国画的飞天,长袍大袖,飞天画得多美、多优美。外国人飞天是太空人,一身包得紧紧的,不一样。所以这个服装我觉得保留,不但可以保留,而且还可以能发扬光大。为什麽?在家人也可以穿,不一定限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穿;你喜欢舒适,你就可以穿。我有一年在美国菲立士,那是个很热的地方,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期。我们家里头有几位比丘尼,女众,穿的是我们罗汉装,头发剃了。她们跟着馆长常常到市场去买东西,外国有一些年轻的小姐看了之後就问她们,你们这个衣服看了很舒服,哪里买的?她也想买。她看到她们剃头的时候,过几天她也把头发剃掉了,跟我们不一样的是她头发剃掉了,她戴耳环。她们回来告诉我,我说你去多买几件衣服,她要送给她,让她去穿。这是方法许许多多,如何把社会能够诱导往善良的地方去,移风易俗,我们要有心。你有这个念头,你就会生智慧,你就会得三宝、得善神的加持,自己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做,怎样去帮助别人。实在说,在家同修要穿上这个服装也好,为什麽?那些不是好的场所,他也不好意思去了。人家一看你穿这个衣服,虽然你没有剃头,他总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怎麽会跑到这儿来?就不相同。对自己会有约束,对社会也是一个有非常好的诱导。第五尊:
  【离垢香积主水神。】
  “垢”是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部经上所讲的全都离了,因为这是大乘经。所有的这些神众都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应化变现的形相,决定不是凡夫。所以此地讲的离垢就是断烦恼,一定是破无明。“香积”是说甚深禅定,香积在此地表甚深的戒定。我们在“香赞”里面常常唱戒定真香,香积在此地表甚深的戒定。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晓得,什麽是善?什麽是恶?这是我们学佛,初入佛门第一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善恶的标准很多,而且这些标准还常常变化,古今的标准不同,中外的标准也不同。我们中国人以为善的,外国人并不以为你是善。譬如我们举一个最基本的,大家都晓得,中国认为孝亲是善,外国人听了孝亲摇头,不能接受,他不懂得这个。中国人认为父母年老了,应该要伺候、应该要孝养,这是善。外国人你要跟他讲这个,他不以为然,外国人没有养老的观念。年岁老了,老了进老人院,那是养老的地方;国家津贴,国家养老。
  所以每个地方风俗、习惯、文化不相同,善恶标准不一样。我们读古书,三代的礼就不相同,这是很古老了,夏、商、周就不一样。每一个地方,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尤其像我们新加坡这个小地区,多元文化,很多的种族,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善恶的标准也不一样,一定要能够辨别。辨别之後一定要能够随顺众生,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在什麽时候,在什麽地区,跟哪些人接触,要随顺他的善恶标准,这样就行了。决定不可以用我们的标准来强迫他接受,那是错误的,这样就行不通了;一定要符合他的标准,慢慢的再改变他。所以佛的教学是很有耐心,他可以完全随顺,到最後他把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见解,把你改变得与自性相应,但是你的生活方式还是完全照常,那就叫佛化,那才叫真善真美。事上虽然如此,可是在理上,确实善恶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决定不会改变,而且这个标准能够适应一切不同的标准。那就是佛讲,利益众生是善,利益社会是善,利益自己是不善,这是佛法讲的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讲利益社会、利益大众是善,这是一切大众都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能接受;如果说利益自己是不善,很多人不能接受。佛教初学怎麽讲?只说前头一句,不说後头一句,後头不讲,保留着。善恶就是利益大众的是善,与大众没有利益的是恶;不利大众的是恶,大家都可以接受,先讲这一套。慢慢再过几年,他逐渐逐渐心地清净,逐渐逐渐智慧开了,再给他讲後半句,为什麽利益自己是不善?这一定要懂得六道怎麽来的,轮回怎麽来的,再说十法界怎麽来的,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才晓得佛说这一句话的道理。因为你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造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萨神仙造的,与他们统统没有关系。谁造的?自己造的。怎麽造成的?佛讲是分别执着造成的。分别执着里面第一个就是分别我,我所有的,你在这里头产生严重的分别执着,这就错了,就变现出六道轮回,你在这里面就有得受了。虽然这个事情不是真的,就像作梦一样,佛讲这个世间梦幻泡影,就像作梦一样。我们晚上睡觉作梦的时间短,现在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作梦的时间比较长一点,都在作梦,不是事实真相,是个梦境。可是你有执着才发生这个梦境,如果你把我破掉,不再执着我,不再分别我,你梦就醒过来,六道就没有了。我们要问,醒过来之後是什麽境界?诸位要晓得,醒过来之後是一真法界。就跟我们在作梦一样,我们梦醒了,回到现实的世界,现实世界是个梦境;这个梦境醒来之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叫梦醒了。那个境界不可思议,那个境界里头没有生死,没有轮??,佛经里面常讲的无量寿。无量寿是对我们讲的,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讲不讲无量寿?不讲了,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这个世间执着有个寿命的概念,佛讲无量寿;到那个地方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了,那叫真的无量。所以我们自己修学知道从哪里下手,我们帮助别人也晓得从什麽地方劝导,这就是善巧方便、就是智慧。哪些话、哪些法是应当说的,哪些在现前这个阶段不应当说的,他在初学,他境界没有达到这麽高,一个阶层、一个阶层来教导;我们自己亦复如是,也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这是“离垢香积”的意思。第六尊:
  【福桥光音主水神。】
  这个名号的意思非常明显。“桥”是桥梁,从此岸到彼岸。什麽才是此岸、彼岸的桥梁?我们把上下两个字连起来,这是基督教讲的福音。什麽是福音?佛所说的话才是真正的福音,佛的言语是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圆满的福音。经上告诉我们种福,佛比喻福田,福田里面最殊胜的是三宝,三宝是一切众生真实福田。你要种福,你一定要供养三宝。先教你修布施,到最後是教你供养。供养,怎样供养才是真正的得福?佛在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当中,第一条如教修行供养。可见得佛教你供养,没有教你拿钱出来供养,不是。拿钱出来供养得福很小,依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麽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就是真正供养,这才是“福桥光音”。我们要落实来说,“福桥光音”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我们星期六所讲的《大乘无量寿经》,那是真正的“福桥”,可以帮助我们渡过苦海。六道、十法界都是苦海,渡过苦海,到达彼岸。大小乘经里面常讲涅槃彼岸,涅槃彼岸就是一真法界,在《华严》里面称为华藏世界,那是涅槃彼岸;在净土宗里面,西方极乐世界是涅槃彼岸。涅槃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华藏世界不生不灭,极乐世界不生不灭。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涅槃彼岸。“福”这一个字,我们也要把它认识得很清楚。“音”称为光音,充满智慧的音声,充满智慧的教学,充满智慧的说法,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见一切人,开口给他说话就是“福桥光音”,真正帮助他消灾得福。我们真正有这个愿望,帮助一切众生消除一切业障,得智慧、得福报。一切言说都是这一个目标,都是这一个方向,我们就是在行菩萨道了,就是在做佛事了。第七尊:
  【知足自在主水神。】
  “知足”这两个字非常重要,知足就自在,知足是因,自在是果。我们要想得自在,一定要知足;我们要想得快乐,也一定要知足,知足常乐!佛在经上常常说,教我们常生欢喜心。我们欢喜心为什麽生不出来?不知足。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她为什麽自在?也是知足,她要不知足就不自在了。诸位同修要晓得,菩萨最後身,菩萨的最後身是等觉,候补佛,再往上提升一级他就成佛了,所以等觉菩萨是菩萨的最後身。他要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作佛,度化众生,统统是示现,应以佛身而得度,就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八相成道第一个相,他要住兜率天。菩萨为什麽不住在别的地方?为什麽要一定选择在兜率天,去候补佛位?兜率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知足。诸位要晓得,知足就是兜率天。你现在知足了,你住在你家,你家就是兜率内院,一点都没错。你要不知足,天天拜弥勒菩萨,天天念《弥勒菩萨上生经》,你也没有在兜率天,兜率天跟你不相干。你如果真正知足了,你住的地方就叫兜率,知足天。所以佛经里头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我们要想明白了,要想亲近弥勒菩萨,你就晓得怎样才能真正亲近弥勒菩萨?知足了。
  我们在古德传记里面看到,像最近《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记载,老法师入定的时候,在定中上升兜率天。他怎麽能够到兜率天?他要不知足,决定定中现不出兜率天的境界,也见不到弥勒菩萨。他真正知足了,於世出世间法毫无希求,这个念头断了。心地清净平等,这个时候有求必应,他求生弥勒净土,果然就能满愿。所以诸位要晓得,往生弥勒净土的条件就是知足自在,你修弥勒法门要得不到知足自在,你去不了。那个地方人统统都知足,你一个不知足的跑去,那怎麽行?你跟人家怎麽能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跟他不相应。一定要做到知足自在。实在讲到这个境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你愿生哪里,你一定就可以到哪里。为什麽?条件具足了。这也就说明,弥勒是唯识专家,通常要亲近他要学法相,跟他才相应。可是宗门里面修禅定的,也有很多人向往弥勒菩萨。实在是什麽原因?他有个妄想,他不希求西方净土,希求弥勒净土。他那个妄想是,知道弥勒菩萨将来要到人间示现成佛,佛经上讲的。他打什麽妄想?他来成佛,我做他的弟子,做他的常随众。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目犍连、舍利弗这一大批人天天跟绕着佛。他想当佛的弟子,跟佛一同下来度化众生。因为这麽个原因,求生弥勒净土,将来跟弥勒菩萨一起下来度众生。
  每一个人学佛的愿望不一样,佛菩萨大慈大悲,都能满足各个众生的愿望,你喜欢什麽愿望,都能满你愿望。可是你得要达到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做到知足自在,你才能亲近。实在说西方净土比弥勒净土殊胜,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往生弥勒净土,将来随着弥勒菩萨下生到这个人间,弥勒菩萨示现成佛,这些人是佛的常随弟子,像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样,常随弟子。我们在这经上看到,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世尊讲经说法,他方有许多菩萨来听。我们往生西方净土之後,将来弥勒菩萨讲经说法,我们来参与法会,我们是他方菩萨来的,身分不同,不比他差,比他还殊胜。他是本土的,我们是外国来的,诸位你要很冷静细心去想想,算算这个帐,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他们高出很多。又何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後,要想去看看弥勒菩萨,天天跟他见面。怎麽知道?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无量寿经》後半部弥勒菩萨当机。我们不必到兜率内院去,弥勒菩萨天天都要到极乐世界去观光,我们天天跟他见面,在极乐世界见面。在极乐世界跟弥勒菩萨见面是朋友,我们地位是相等的。你要生到兜率内院,地位不平等,他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在他面前不敢随便。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手同行,同学、同参、学长,不一样。像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然後对於求生净土这个心就坚定,决定不怀疑、决定不动摇。
  我在此地,过去演培法师在的时候,我跟他是老朋友。我修西方净土,他修弥勒净土,可是我们两个交情很厚。我们各修各的,彼此互相尊重。现在佛门里面修这两种净土的人很多,我们对於两种净土的状况都能够理解、都能够明了,知道我们自己怎样选择,怎样努力的来修学。每一尊菩萨德号里面表法的义趣,就是我们菩萨的学处,换句话说,学些什麽?要知道就在这些地方学习。第八尊:
  【净喜善音主水神。】
  这个德号里面的意思很容易体会。“净”是清净,“喜”是欢喜。“善音”里面的意思很广也很深,音是音声,当然言语也包括在其中。善音,音一定是帮助别人断恶修善,这一类的音声都称之为善音。可是善有很多的标准,不但是佛法里面说的标准很多,世法里头也不少,世间法里头也很多,这些我们必须都要理解的,然後我们才不至於把它搞错。实在讲善与恶很难辨别,《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得很多。譬如他说现前你看到是善,你得到很多好处、得到很多利益,可是再过几年後果就不善了,这种善不是善。有些善事在这一生当中看起来是很善很好,如果看看来世来生就不善,他到恶道里面去了。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圣人所说的善不是在眼前,眼前不善,可是後果很善,这是善法。凡夫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不知道往後,只看到今天不晓得明天,这些原因都是佛在经论上一再所说的愚痴。这个问题非常非常严重,如何能够化愚痴为智慧,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谁知道这个事情?谁重视这个事情?谁又认真努力不息的在从事这种工作?唯有诸佛菩萨他知道、他明了,其次才是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中国人习惯上称呼的古圣先贤,他们明白。
  所以世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破迷开悟,这是大善。如果他迷惑颠倒、心不觉悟,再大的福善,大福大善,往往後果都不好。也就是用的善心做错事情,用了好心结果做的是害众生的事情,这就是没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懂得业因果报的事实,所以才造成许许多多的灾祸。智慧从什麽地方生起来?从清净心里面生起来,清净心就是禅定。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不是以禅定为枢纽。佛法的教学是智慧,智慧一定要从定中得来,所以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教的是什麽?就这三个字,戒定慧而已。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最初方便,因戒得定。戒就是守法,这个意思诸位一定要明了,你能守法、你能守规矩,你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现前才得法喜。如果你要问智慧是什麽样子?智慧就是法喜,法喜充满。他这个智慧已经开始往外透露了,你才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不是从外头五欲六尘刺激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自性里面像泉水它自己涌现出来的。世间人所谓的乐都是五欲六尘的刺激,外来的,不是真乐。那个乐在佛法里面叫坏苦,乐是坏苦,不是真的;法喜是真乐,禅悦是真乐。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渐逐渐明了,逐渐逐渐的契入,真正能生欢喜心。
  诸位同修在念佛堂念佛,得法喜的人不少,这就是诸位修学的成就,你在这个地方功不唐捐。由此可知,道场对於我们修行的重要性,不是在道场你的功夫很难得力;得力就是得清净心、得法喜,你很不容易得到。为什麽?身心不安。道场给你做增上缘,让你身心安稳,让你一切放下。特别是从外地到新加坡来念佛的,专门来念一个星期佛、念一个月佛,你到这个地方来身心世界真的一切放下。你在自己地方念佛,距离你的家很近,你家里人会来找你、会来看你,常常会打电话来问候你,就给你打闲岔了,搞得你身心都不安宁,所以你得不到法喜。走得远远的,电话号码也不要告诉他,他要来也不容易,就是成就你的增上缘。你到这里是什麽一切都不要问,什麽事情不闻不问,二六时中就是这一句佛号,你在这里面收获多多,是你意想不到的,我都不必多说,你们自己会亲身体验。所以确实净喜你得到了,然後从这里面就生出善音。如果你的言音还不善,换句话说,你的净喜没得到,你要得到之後,你的音一定是善。善对修学一定有增益,不善对修学一定就有减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刚才有几个同修来跟我说,念佛堂念了几天,有同修告诉他,“你怎麽这几天愈来愈瘦了?”他这一听就害怕了,这个不善。什麽样是善音?这里面有关怀,还有勉励,“看你这几天是清瘦了一些,你精神怎麽样?体力怎麽样?”这是关怀。如果精神体力觉得很正常,与以往没有两样,清瘦一点不要紧,没有关系,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怎麽说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你生活方式在转变,过去一天睡十几个小时,现在睡两、三个小时,这很大的改变;过去吃三餐、吃五餐,吃得很饱,现在你饮食很少,这都是很大的转变。尤其是过去吃肉食,现在在吃素,这个转变就更大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我学佛半年就吃长素。这一个转变身体当然受影响,人就瘦了很多,而且颜色也不好看,面黄肌瘦,我的长官、朋友看到我都说我有病,病很严重。可是我自己觉得体力精神跟过去没两样,很好,大家都这麽说,好了,我就去检查检查,检查没病,就更放心了。这样子过了好几年,我一想对我好处就太大了,因为年轻工作很不容易离开,大家看我这个样子都像有病的样子,说都相信,检查是没有;但是看样子的时候病很重,所以我就请长假不干了,就出家了,这个假就好请。要不然肥肥胖胖请,不让你走,长官不会让你走的。
  所以没有关系,只要精神体力好,因为这是一个生活的改变,一定在生理上产生一些影响,这个影响是善的,不是恶的。这一个瓶颈突破了,往後就正常。出家人里面清瘦的,自古以来很多,一般大概清瘦多半是长寿。谚语里头有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年岁愈大的时候,清瘦是很难得的。今天中午,詹匐院送了一封信给我,他们五号,星期六举行,广洽法师有个纪念堂的破土典礼,请我们同学们去洒净参加。送信来的是一位老居士,他告诉我他今年九十多岁了,可是我看起来他也不过是六、七十岁的样子,耳目聪明,走路走得很快,也是很瘦。九十多岁了,看不出来,一般人看顶多是六十几岁人,七十岁的样子。我问他平常做什麽功课?拜佛,他天天拜佛。拜佛很好,没有妄想,所以健康长寿,这是我们修行人好样子。心地清净,善音一定增长人的道业。主水神,水是滋润一切众生的,取这个意思。净喜就是心水,心地清净,最善的言音,成就众生殊胜的道业。道业包括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相应全是道业。现在一般人对佛法了解得很少,尤其是大乘佛法,听说一个道,就与我们自己生活不相关,那就完全错了,无上道就是日常生活。下面一尊,第九尊:
  【普现威光主水神。】
  “普”是清净平等心,这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心遍十方三际,这是普。“现”是示现,“威”是威德,“光”是光明。什麽是威德光明?在本经里面,它这个意思是讲真实智慧,威德是真实智慧,光明是善巧方便。唯有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十方无量无边的法界都能示现,这叫普现。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现相、就说法、就帮助他、成就他,这叫普现威光。诸佛菩萨如是,我们也要认真努力学习。“普现”在我们现前来说是愿望,我们要发愿,像通常讲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要真有这个愿。有愿必须要有行来实践你的愿望,否则的话,你这个愿是空愿,是不能兑现的,有愿一定要有行,愿跟行是离不开的。处处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你才能帮助别人解决疑难杂症。如果说是有人来问你,你没有办法解答,没有办法帮助他断疑生信,说实在你说你没有智慧,能说得过去,实在讲是你没有愿行。你要是有愿有行,遇到这些事情,自己没有智慧,佛菩萨加持你。你遇到这些境界现前,得不到佛菩萨加持,你要晓得你愿行不足,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话,佛菩萨加持,你会解答得很圆满。解答之後你会想,我怎麽会有这个智慧?你都很怀疑,为什麽会答得这麽好,佛菩萨加持。
  所以在佛法里对发愿非常非常重视,你才能处处示现。这也是修行,这也是行门,常常得佛菩萨加持,你开智慧就快。可是记住,真正得佛菩萨加持,你的心地决定是清净的。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还有分别,你愿力也很强,也有人加持你,谁加持?妖魔鬼怪。也会叫你很有智慧、很有辩才,妖魔鬼怪加持你。什麽原因?因为你心邪,妖魔鬼怪心邪,邪与邪感应,他加持你。你也能言善道,你也能够迷惑人心,道力差一点点的都会被你破坏掉,造作的罪业就大了。现前你也许得一点名利,得一点好处,後果都在地狱,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得佛力加持决定是心地清净,纵然智慧开了,福智现前了,心地还是清净不染,我们要细心观察。多少修行人,最初心的确是向道,是善心,可是智慧福报一现前,多少人变质了?智慧现前、辩才无碍,就变得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福报一现前,迷於五欲六尘,贪图享受。於是这个时候就是智慧福报现前,他道业衰了,烦恼增长,贪嗔痴慢天天增长,後果都到三途去了。我们在历史上,自古至今看到多少出家人是这样堕落的,我们不能不谨慎。
  怎样才能保得住?最好一生守住最简单的一个生活方式。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不要过好的生活,希望生活都能够苦一点,这个好。有同修来告诉我,这个地方的生活太好,吃的东西、供养的东西太多,太好了,这怎麽办?很好办,你不吃就好了。人家供养那麽多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不吃就好了。你在那麽多供品面前练功夫,练不动心,不起贪心,练功夫,那有什麽不好?这个东西摆在面前一诱惑,这个也想尝一点,那个想吃一点,你就完了,你就堕落了。我们出家人做个好样子,决定没有贪心,守住我们自己的原则。这些好吃的东西给在家同修吃,让他们生欢喜,喜欢到这儿来念佛,到这儿念佛是享受,人人都来了。他们初学佛的人,如果到这儿念佛这麽苦,下次吓得不敢来了。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很欢喜,觉得这里很好,一切都很自在,吃的、喝的都非常丰富,他生欢喜心。佛法里头常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我们今天是第一个道场,诸位要记住,第一个念佛堂,佛教给我们“先以欲勾牵,後令入佛智”,所以好吃好玩的东西多放一点,诱惑他们大家来。慢慢的他看到你们出家人心都这麽定,都不受诱惑,他也逐渐来学习了。但是好的东西还是要天天陈列,为什麽?天天有新来的人,对他们有吸引力,这是大乘佛法的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所以不可以少,多多益善。这是“普现威光”,我们要晓得,就是落实在我们自己分上,我们要怎样去做。处处展现出戒定慧,虽展现出戒定慧,又是无心的,要有意做出来,人家会看得出来,做作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装出来的,自自然然的流露,不知不觉,这就好。这个时代众生非常非常复杂,别说比古时候,比半个世纪以前就不晓得要复杂多少倍。诸佛菩萨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我们也要学,我们面对着不同根性的众生,应当用什麽方法帮助他,我们就用什麽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对甲用的方式,不适合对乙,对乙用的方式,未见得适合於丙,我们也要了解,要能够观机,随机应变。一个目标,一定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帮助他觉悟,这一个目标是决定不变。手段方法是无量无边,决定是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帮助他认识净土,帮助他欢喜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菩萨行,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没有定法。末後这一尊:
  【吼音遍海主水神。】
  “吼音”是救护一切众生之音,是说法之音,是规过劝善之音,吼音是大音。“遍海”,海在此地是比喻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音里面,第一殊胜之音是弥陀名号,六字洪名,确确实实是遍虚空法界。没有一尊佛不宣扬,没有一尊佛不念佛,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你才晓得念阿弥陀佛是多吉祥。我们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念阿弥陀佛的音波相结合,所以我们念佛堂里,每一个人念阿弥陀佛的音声,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念佛,一切诸佛生欢喜心,所以你欢喜,你凭什麽欢喜?是因为一切诸佛都生欢喜,你当然欢喜了,这感应,感应道交,就这麽回事情。其次才是讲经说法,诸位要晓得讲经说法是为什麽?还不是为劝大家念佛。诸位进入念佛堂,法还要不要讲?不要讲了,没得讲了,再讲就是废话一大堆,还需要讲吗?在念佛堂念得是不错了,还不能死心塌地,为什麽?外面轻轻有境界现前,心做不了主,又被外面动摇,在这个状况之下经还是不能不讲。如果诸位在念佛堂信心坚定,《金刚经》上讲“信心不逆”,就不需要讲经,也不需要听经。信心不逆,不需要,你已经成就了,戒定慧三学都成就。如果信心还不清净,还有疑惑,自己要清楚、要明了;自己要清楚,还有疑,还会受外面境界动摇,就一定要听经,一定要研教。至於研究教理是疑惑重的,研教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断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如果疑惑并不太严重,很快就能回头,听经就可以了,不必深入去研究,能够每一天听经,就能够稳住自己的心情,不被外面动摇,这就好。我们必须要明了这一些事实真相,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就是到外面去招生,到外面去劝导,劝大家进念佛堂,就干这麽一个工作。我以前跟诸位详细说过,在念佛堂领众修行的这些法师,这是内护,在念佛堂里面照顾大家。讲经说法是外护,念佛堂之外去招生,去找大家来念佛,是外护。这个功德是相等的,决定不是说讲经法师的功德很大,念佛堂的法师不会讲经,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好像我们就轻看他了,小看他了,这错误,很大的错误,决定是平等的。真正通达教理的法师,对於念佛堂、禅堂里面这些领众的法师们决定尊重,决定不会有轻慢的念头。为什麽?他懂得道理。如果有轻慢心,他不明教理,不懂佛法,懂佛法不是这个态度。实实在在讲真正要是把弘法的工作做好,你能够讲得让人相信,讲得叫人欢喜,愿意到你念佛堂来念佛,讲经的人也要有一点功夫,没功夫做不到。功夫从哪里做?念佛堂出来的。所以如果能在念佛堂念上三年到五年,古时候一般的标准是五年,先在念佛堂念五年,然後再学讲经。或者是先在禅堂里面参学五年,然後再去学教,古人是这个方式。这就是先把你的心定下来,五年的时间是修清净心,在佛法里面讲是培养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或是禅堂或是念佛堂,五年的时间是培养你无知,无知就是清净心。五年之後去学教,学教是无所不知,你读经、你听讲会开悟,那就无所不知了。
  假如你的心不清净,妄念纷飞,烦恼、忧虑、牵挂很多,你学教,你学上三百年你都不会开悟。不开悟,说老实话你讲不出东西来,你准备得再丰富都是别人的,不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是从外面拼拼凑凑的搞一个拼盘出来,不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那不一样。诸佛如来教导弟子们,都是希望大家真正开悟,明心见性,展开经卷都从自性里面流出来,这是如来对我们弟子们的期望,我们不能够辜负,一定要认真修学,如教修行。“吼音遍海”这是成就,无比殊胜、究竟圆满的成就,真正是普度一切众生。说得最浅近的就是念佛堂,念佛堂里面是九法界众生平等得度,等觉菩萨进入这个里面也是一句阿弥陀佛,恶道众生进入这个念佛堂也是一句阿弥陀佛,平等的法门,平等的得度,平等的成就,这是不可思议。所以古人说这个法门说作“五乘齐生报土”,齐是平等的意思,一起都生实报庄严土。五乘差别很大,菩萨、声闻、缘觉、人、天这五乘,五乘一起都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下面这一句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这一句不必解释了,跟前面讲法是一样的,意思也一样。说明主水神在法会里面,数量也是无量无边。叹德这一句话里面的意思很丰富:
  【常勤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
  我们在今天读这一句经文,我们的感触比平时更多,因为在现前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区正遇到水灾。主水神里面就有救济淹在水里面这一些苦难众生,拯溺这是救。现前社会上发起救灾的运动,我们捐出自己辛苦赚得来的金钱,这是救济。我给同修们说,我们在念佛堂里面精勤专念阿弥陀佛,也是为了救灾。念佛能救得了灾吗?道理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确确实实会起作用。你懂道理很好,不懂道理只要真诚、恳切也起作用。所以不明道理的,只要恳切,以真诚心就有行、就有感应;明白道理的人当然不疑惑了,断除一切疑惑,你的心是清净的,你念佛也会有感应。济苦叫护,他们现在在危难当中,我们要去帮助他,这叫护。这是从现前水灾方面,我们有这样的感触,而在佛法当中表法的意思就更深。
  我们落在水里面,什麽是水?贪爱是水。由此可知,现代这个社会芸芸众生,被贪爱水淹没的有多少人?恐怕比我们现在所看到,大水灾里面所淹的,不晓得要多多少倍。佛说法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我们要如何救济落在贪爱水中的人,这些人沉沦在爱河当中,怎样去保护他?怎样去帮助他?这是救护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利益的意思,所以它里面是有两个意思在。第二个意思就是雨水能够滋润万物,帮助万物生长。我们世人常讲风调雨顺,需要雨水的时候就有雨水来得恰好,也不多,也不少,这是说的利益,都是在佛法当中。前面讲的救济,如何帮助一切众生断贪嗔痴。贪嗔痴在这经上分别讲,这三段讲的都是水,水是贪,讲得多,三段∶河神、海神、水神,你看那个贪多严重!嗔只讲一个,下面主火神是嗔,後面主风神是痴。贪讲得特别多,这有道理的。实实在在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贪心太重太重了。所以这部经文这一段合起来,就是怎样帮助众生息灭贪嗔痴,成就戒定慧。这是菩萨行门里面,因为这十类菩萨所代表的十行法门,前面我们读过十住,这个地方是十行法门。行门里头最重要的纲领,怎样息灭一切众生的贪嗔痴,成就众生的戒定慧,我们到总结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
  佛家常用慈云法雨来做比喻,以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要用佛法来帮助他、觉悟他,才真正叫救护。今天上午有几位佛友来看我,讲到救济灾难,现在灾难非常多,他自己也蒙受很大的灾难。谈到现在佛门在全世界,许多的法师、许多的道场都有展开慈济的工作,为什麽还救不了世间的灾难?我给他介绍,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根本的原因出在教育。什麽教育?佛陀教育。佛教育,自从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展开,将近三千年中传遍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可以说是生根茁壮,开花结果,中国人得的利益无比的深厚。为什麽会有今天这个灾难?最近这两百年中,大概顶多也就两百年的样子,佛教育变质了,变成宗教,与我们人生脱节。这一脱节,当然戒定慧没有了,天天在衰减,现在衰减到连看都看不见,恐怕用显微镜都找不到,戒定慧没有了。贪嗔痴天天增长,比须弥山还高。今天你说贪嗔痴慢,哪个不知道?太明显了。你说戒定慧,真的,拿着显微镜都找不到。由於一切众生贪嗔痴慢的增长,带来的自然灾害,贪心是水灾,嗔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就是地震。你说灾难从哪里来?佛家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贪嗔痴慢,一切法就变成水、火、风灾、地震,就变成这个,想什麽就现什麽。如果我们想佛菩萨,我们的环境就变成非常之美化,就变成极乐世界,变成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都知道,香光庄严,为什麽?心好,思想好,境随心转。诸位要记住,境随心转是真理,是事实的真相。外面环境随心转,我们最贴切的就是身体,身体也是境界,所以你的身体也随心转。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你的心慈悲、心真诚,它怎麽会生病?一天念二十四小时,一年念到头,它也不会生病。为什麽?它没有生病的原因。如果你要一想,我念佛念三十六个小时了,那麽久没有睡觉,不得了,身体吃不消,马上就生病。为什麽?境随心转,你的念头一想病,病立刻就来了,这话是真的,一点不假。我以前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我一天吃一餐,因为对早餐跟晚餐没有念头,他不饿,很正常。平常是我这一顿没有吃,好饿,马上就饿了。他怎麽饿的?想饿就饿了,他不想就不饿了。睡眠也是如此,想睡就要睡,他不想他就不会睡。佛在经上讲,财、色、名、食、睡叫五盖,这五种盖覆了我们的自性,所以这五种叫烦恼,盖覆了我们自性。这五样东西是不正常的,可以舍掉。世间一般人讲财、色、名还可以舍,吃怎麽能舍?吃舍了还能活吗?吃跟睡不能舍。五盖他舍三条,两条舍不掉,还是不行,还是属於障碍,要晓得那两条也能舍。真正舍掉的是色界天人,这是六道里面我们讲高级凡夫。初禅天以上,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他都没有了,他都不要了。所以色界天人,这是初禅以上的人,他没有饮食,禅悦为食,他也不睡觉。不但不睡觉,他眼睛睁开不会眨眼的,眼睛眨一下他还有烦恼,他功夫还不到家,他不会眨眼睛的。由此可知,欲界六层天以下,财色名食睡有,五欲有,不过是愈往上层去,他欲的念头愈淡薄,愈往下面执着的心愈严重;愈往上去愈淡薄,到初禅就断掉了。这是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读这段经文,连续读这三段∶河神、海神、水神,都是讲贪爱。
  〔二十二〕 主火神
  【复有无数主火神。】
  这一句说出数量、说出类别,团体的类别。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主火神就是今天所讲的能源专家学者,属於这一类的,这一个行业里面。在鬼神里面,在中国也有主火神。我在抗战期间念书的时候,学校就是一个火神的庙,贵州人叫它做赤帝公,赤帝公就是主火神,火神庙。我们还是把他落实在我们现前社会行业一类好说好懂。在佛法里面,“火”是表智慧,智慧之火能烧烦恼之薪,成熟善品,破无明暗,有这个意思在。烦恼就是贪嗔痴,戒、定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唯有智慧能断烦恼;断烦恼是把烦恼转变成智慧。这个地方也列十位上首。第一尊:
  【所谓普光焰藏主火神。】
  水、火都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利益众生,一种是损害众生;水、火、风都是有这个功能。它过分就变成损害,很恰当的时候是利益。在这十位菩萨表法的德号当中,这两种意思都有。“普光焰藏”这个名号里面,火的气息非常浓厚。“焰”就是火焰,“藏”是含藏的意思,这里面含藏着有大火。像我们现在这些能源专家,能源的这些学者们,探测地下的能源,知道地底下地热含藏量非常之大,火山的爆发就是它的能量含藏得太大了。如果含藏量不是太大就变成地热,我们可以开采,得到它的好处利益,就是天然气,能够帮助我们日常所消耗的能源,这是藏的意思。“普光”就是表法的意思,我们自性,藏就是代表自性,自性里面本来含藏无量的智慧光明。主火神象徵着智慧,他发光,无尽的智慧光明,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诸佛菩萨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
  我们现在世间人开采地下的资源,特别是开采能源,这个地球含藏的量大家知道有限,会开采尽的,所以现在世界许多地方呼吁要节约能源。实在讲使用能源最多的是美国,美国这一个国家几乎使用全世界能源几乎占二分之一。但是地球里面蕴藏的能源是有限,我们自性里面蕴藏的能源是无限的,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是取用不竭,而且这个现象是愈取愈多,愈用愈广,这是真的。在哪个地方去用?特别是在讲经说法。前面我们读过无碍辩才,这里头最重要的乐说,四无碍末後的这一条,欢喜为人演说,这一条很重要。当然欢喜为人演说,总得要有人来问你,你才能说;人家不问,你就不好为人说了,总得要有人问。在没有人问的时候,如果自己有这个方便,可以找几个自己同参道友,在大庭广众当中,故意这麽一问一答,那也行。都是属於乐说,欢喜为人演说。佛法最重视机会教育,经上讲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不就是讲的机会教育吗?非常重视机会教育。我们要有热心才能做到普,纵然我们现在事上没有办法做到普,心上做到了,真正有一个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愿,这个心愿跟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完全平等。事上不一样,事上不一样是我们有烦恼,智慧德能不能完全现前,他们烦恼断尽了,所以得大自在。事上不一样,我们的心愿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事上我们的进展就相当快速,何况又得诸佛菩萨威神的协助,永离三界六道,永离十法界,我们会变得很有信心。如果诸位对这些道理真正能够通达明了,上上的信心,能肯定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上品的信心。要是依照这部经典来说,你对於《华严》能够通达、能够明了,对於《无量寿经》能够通达明了,你很有信心。所以心愿等同诸佛如来,心性里面所含藏的智慧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真的是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当前的问题如何把自己的烦恼障碍除掉,这是我们现前的问题,我们有烦恼、我们有业障、我们有习气。因为自己的烦恼、习气、业障重,不但道业不能成就,连世间想做一点事业都相当困难,往往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原因自己总要晓得、总要明了。所以佛法的修学最重要的断烦恼、除习气,使我们自性般若光明能够现前。这是主火神从利益众生这一面来说的,这个德号完全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自己想成就,也要帮助一切众生成就,虽然德号里面只说这一面,利益这一面,另外一面包含在其中,文字上表面没有,意思有。你想想看你要不断贪嗔痴,普光焰藏如何能现前?这里面断贪嗔痴字面上意思没有,决定包含在其中。说这一面离不开另一面,说断烦恼那一面,决定有包括开智慧这一面。第二尊:
  【普集光幢主火神。】
  “普”是普遍,“集”是结集。我们从这德号里面看,决定是讲後得智,不是根本智;前面说的是根本智,“普光焰藏”是根本智,这是讲後得智。後得智是广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普集光幢”的意思。名号很有义趣,它排列决定不会颠倒,它有顺序的。第一句是般若无知,第二句是无所不知,无知而无所不知;第一句是讲性德之体,第二句是讲性德的作用。无所不知从什麽地方学来?只要根本智成就,广学多闻就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天天见、年年见,无时无刻不见;见的时候,见了生智慧不生烦恼,就叫广学多闻。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然後你才能体会到《华严经》经上讲,一切诸佛如来尘说刹说,无间说,一切诸佛讲《华严经》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会的人,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常生智慧,就是入华严境界,不入华严境界怎麽可能常生智慧?所以从“普光焰藏”这个基础就“普集光幢”,就常生智慧了。从根本智的基础上,决定生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智慧,这叫做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不要搞错,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定是很多经典,一样一样去学习,我们把佛的意思完全搞错了。真的叫依文解义,三世佛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意思错解了。如果是一部一部经典学,现在我们中文《大藏经》里面,总共算得经典也不过三千多部,哪里能叫无量?有量的。无量是讲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是无量无边,点点滴滴都生智慧。你要为人讲解,记录下来就是经典,所以经典是无量无边。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後才晓得今天落实在自己修学上从哪里下手?还是要从根本智下手。可是我们求学时节因缘错过了,古时候求学,训练根本智是在年轻的时候,一般来讲,佛家讲是二十岁之前。出家是在沙弥的时代,在家接受教育是小学的时代,古时候的小学是八岁到十二岁,这个时代训练根本智。没有经过这个训练,你要想去听经、研教,非常困难。不但没有好处,说实在的话还有害处。你要问什麽害处?宗门祖师讲“堵塞悟门”,你永远不会开悟,你说这个损害多大?禅宗为什麽不给你讲经说法,大慈大悲,他教你悟入,他不给你说,说了之後你就不会开悟了。有一些同修问,佛家讲无始无明,他就问,无始总有一个开始,到底什麽原因起无明的?无明从哪一天开始起来的?说修行证果,成了佛无明断了,断了无明之後什麽时候还再起来?教下给你讲,禅宗不讲的,禅宗叫你自己去悟。你要能够悟到了,禅宗祖师给你证明,没错,给你证明;他不给你讲,他只给你做证明。但是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他帮你修正,你念头稍微有错,他帮你修正,他也不跟你讲,一定要叫你自己去领悟。他用什麽方法来修正?香板来修正,禅宗是打人出了名。你起念头了,打你,把念头打掉;没有念头了,打你。为什麽?没有念头是无明。没有念头打无明,有念头打妄想,所以有念也打,无念也打,一直打到你觉悟为止。真的那个棒下,不少人被打觉悟了。不过祖师眼光很厉害,如果不是这个根性,打死都不会觉悟,他不打你,他对你很客气,不会打你的。他要打你,他瞧得起你,看到打你,你会觉悟,打你不觉悟就不打了;很慈悲,他不是随便打人的。教下的方式就不一样,教下讲解。但是讲解你也要悟入,你才能得真受用。讲解要不肯真正去悟入,你得的是皮毛,那个利益很小很小、很有限。换句话说,得一世的利益,来生得不到。教下如何才能真得利益?一定要去做到。教你不要贪,你真的一切都不贪才行,你真的干。嘴里说不贪,心里还是有贪,就没有用处了,就没法子教了。教你不妄语,你还是打妄语,那有什麽法子?说老实话,世出世间学问要想真正成就,司马光说得很好,从哪里开始?从不妄语开始。他说的这个话,实在讲也正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义趣。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真实心就不妄语,妄语心就不真实了,不真实你怎麽会求到法?别说是佛法,连世间法你也得不到。所以要懂得从真实心中作,从不妄语入门。自己有过失不怕,造罪业也不怕,要真正忏悔,要真正能改过。有罪业、有业障,自己能够觉悟就很难得了。你自己晓得自己有业障,晓得自己造罪业,这个人就有悟处。悟了以後要修,悟了以後不修等於没有悟。修是什麽?修是改正过来。不肯改正过来等於没悟,就是李炳老讲,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依旧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一生还是会空过,没法子了。一定要做到,世缘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有一丝毫的贪着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所以要放下,要彻底放下,心地清净,真正是一尘不染,彻底放下。如果要帮助众生,势必要在事相上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真正放得下的样子给人看。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也不例外。唐朝的庞蕴居士,这是宗门里面授记的菩萨,是一位相当富有的在家居士。他参禅开悟了,不但他开悟,他一家人都开悟了,真正是上根利智。悟後表演给社会大众看,还不是表演断贪嗔痴吗?世间人放不下的第一个就是财宝,世间人不肯放下的。他就做给别人看,他家里面有的是财宝,把这些金银财宝装上一条大船,船划到长江的当中,砸个洞让船全部沉下去。表演给人看,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有害,没有好处。所以别人看到他这个作法就向他请教,你这些金银财宝既然你不要了,为什麽不拿到社会上去做一点好事,救济贫苦?实在说他这个举动、这麽作法,就是叫人提出这个问题来。他留一句话给後世,“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这是为人演说,表演给人看,教人真正成就清净心,真正成就真实智慧,“好事不如无事”。
  也有同修们听到这些故事他也学,把自己工作也辞掉了,财产统统都布施掉了,到後来没饭吃,苦不堪言,写信问我怎麽办?我说你搞错了。你要想学庞居士,庞居士後头留了一手,为什麽?生活没问题。你就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他生活没有问题。他靠什麽生活?编草鞋。在中国古代编草鞋,编织的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几文钱他的生活就没有问题,所以他生活有着落。你要学他,一切财产统统布施掉,工作也不干了,你有没有想到你将来靠什麽生活?你要把这一条想好,再去学庞居士,去表演那一套。庞居士是开了悟,你没有开悟,糊里糊涂就布施掉,所以後果就不堪设想了。人家有智慧,过去、未来他都通达、他都知道。所以学人家的行为,不可以盲目的学,盲目的学我们要吃很大的亏。人家是圆满智慧的表现,我们只是感情用事,怎麽可以?决定不可以的。如果说在新加坡,新加坡有居士林、有念佛堂,你可以学庞居士,你统统舍掉。为什麽?生活不成问题,这一边居士林可以养你老,一直送你到往生,你还有什麽忧虑?你比庞居士还放下得多,他还要打草鞋,你都不要打草鞋。你在念佛堂里头一声佛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个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殊胜庄严。所以这两尊菩萨的德号合起来看义味无穷,深广无尽。如果能体会得几分,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有很大的受用。《华严》这才是个开端,还没有说到热闹之处,才开端,开端我们就很有受用了,可想这一部经内容真的是无比的丰富。人家问你,《华严》说的是什麽?《华严》说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真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世间社会大众没有一个人脱离《华严》范围之外的,统统包含在其中。无论是什麽人,机缘很难遇到,遇到之後要能够来听,欢喜来听,一定得殊胜的利益。这个利益要用世俗的话来讲,得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讲其他的利益他不懂,讲现前的,现前的幸福美满都在《华严经》上。如果他晓得有这麽样的好处,他一定欢喜来研究,因为他希望眼前能够得到利益。第三尊:
  【大光普照主火神。】
  “大光”是形容自性本具的智慧,唯有自性般若才能普照虚空法界;“照”的作用就是起感应道交。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一切的造作都在佛光注照之中,不但现前众生的心念佛知道,即使是无量劫前,我们微细的念头也在般若智光之中。我们听了这些话,读了这些文字感到很希奇、感到不可思议。实际,十方三际是一体,没有前後、没有广狭、没有浅深。这在自性般若光明才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因此它有这麽大的德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主火神所表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关破除之後,业障、烦恼、习气才能够断除,而後觉悟了,悟了之後才真正得乐。众生烦恼习气还没有除的时候,这个时候与诸佛如来就不能产生感应,在前面我们都将这个道理给诸位报告过了;是我们的心、境跟如来果地上不相应。
  大乘经上常讲,众生一念微善都能感动诸佛菩萨;一念是讲时间短促,一刹那,时间很短;微善,极其细微的一个善念。我们想想这一种微细的善念,一念的微善我们哪个人没有?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有。为什麽我们不能感动诸佛菩萨来示现?不是佛讲错了,还是我们望文生义,曲解了“一念微善”。实实在在说,我们每一个众生乃至於地狱众生,善根福德都相当具足,哪里只微善?为什麽还堕在三途?虽有善根、虽有福德,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它不能现前,这个把它障碍住了,道理在此地。由此可知,经上所谓的是一念微善现前,没有障碍,或者是有障碍,这个障碍很薄弱,好像很轻的云彩,稍稍风一吹云彩就吹掉了,这样才能感得诸佛菩萨现前。又何以说他是一念微善?这一念微善是性德的光明。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怎麽降生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有一些,也就是一念微善现前,感得佛陀到这个地方来应化,应以佛身而得度之,所以现佛身来度众生。虽示现佛身,这些有善根的人不认识佛,也不可能向佛请教,更不可能向佛学习。这就是说明他一念微善现行,佛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定有诸佛菩萨来帮助这些善根福德成熟的众生。在经上讲,他们最初得力於五不还天里面的净居天人,净居天人都是修行证果的,在一般经论里面说三果圣人,都是小乘三果的圣人。他们看到了,看到佛应化到世间来了,世间这些众生不知道向佛请法,他们来示现、来启请,代我们启请。不仅如此,我们在佛家常常听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外道,示现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乃至於童男童女,各个阶层普遍的示现,他们起带头的作用。听说这个世间有这麽一个大智慧的人、大学问的人、大德能的人都来皈依,都来亲近佛陀,做佛的弟子,带动整个的社会,把那些一念善根成熟的众生都接引到佛门来,这叫做一念微善,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在佛法里面,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比我们这部经题更明显,把修行的纲领给我们说出来:清净、平等、觉。虽然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也有次第。次第从哪里修起?从清净心修起,这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来说;如果是上上根人,他从觉门下手。清净、平等、觉三个门,上上根人可以从觉门进来,像中国的禅宗、性宗,他们从觉门。教下,他们从正门、从定门,从戒定这个法门。净土宗是从净门,从清净心。由此可知,离开了觉、正、净,违背了清净、平等、觉,虽有善根福德现前,也没有办法产生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说大乘佛法入门的一个诀窍,无论是在解门或是行门,不认真求学就不得其门而入,这是“大光普照”里面起用的意思。第四尊:
  【众妙宫殿主火神。】
  “宫殿”是表慈悲、表覆育,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众”是众多。众多是从事相上说,事相无量无边,这些境界相是由众生性识所变现出来的。大乘经上笼统的说,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讲的“众”。不但事众多,理也众多,有事必有其理,理跟事都非常复杂。一尊佛陀教化一个大千世界,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叫一佛土。今天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换句话说,佛国土就是大千世界也是无量无边。每一个佛国土里面都有十法界,十法界就太多了,不是数字能说得出来的,众多。
  “妙”,这个字的意思很深,《般若经》上常说“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叫妙。谁能看得出来?觉悟的人看出来,太妙了,他看出什麽?看出来原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事就是理,理就是事。性清净,相哪有不清净的道理?理空寂,事哪有不空的道理?所以看出这个才知道万法皆空。什麽个道理我们现在觉得样样都不空?这是什麽道理?给诸位说,这是迷情不空,除这一点之外,我们跟诸佛如来果地上境界有什麽差别?没有差别。你们看到经上讲诸佛如来无量寿,我们现前哪一个众生不是无量寿?我说这话你们又不相信,明明看到这个身几十年就有死,怎麽是无量寿?这是你没把事情看清楚,你不晓得这个身是假的,身不是我。如果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我们的身就好像身上穿的衣服一样,把我们这个人比作清净法身,衣服脏了天天换洗,你没有感觉得这个衣服寿命好短,没感觉到。在十法界里舍身受身就像穿衣服、脱衣服一样,那不是自己,这身不是“我”,“我”无量寿。所以你晓得诸佛如来无量寿,我们哪一个人不是无量寿?跟诸佛如来差在哪里?差在诸佛如来是智慧当家,我们凡夫是情识作主,这个糟了,迷情作主。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诸佛菩萨用的是四智菩提,我们凡夫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差别在此地,除此之外实在讲没有差别,这才叫妙。
  你如果真正明白、觉悟、契入境界了,你的心怎麽会不清净?清净心处众生界,众生界也是清净的,决定不染着。禅宗里面话所谓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道理,这才叫众妙之门,这才是真正慈悲。我们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两句话就是此地“众妙宫殿”的意思。但是佛家又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也是事实。为什麽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与妄想、分别、执着相应的慈悲、方便就坏了。与觉正净相应的、与清净平等觉相应的慈悲就是本,就是慈悲是本,方便是门。所以要看跟哪个相应,与佛菩萨相应是佛法的根本、是佛法的入门;如果与烦恼相应就错了,就变成造作无量的罪业,这是生佛凡圣差别之处。所以佛法修学,无论什麽法门,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大乘也好、小乘也好,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宗门教下,它有一个总原则,永远不变的一个原则,就是戒定慧,就是觉正净,这个不能变更。与这个相应,这是佛法;与这个不相应,那是魔法。佛同用一个魔字来说,魔是什麽?魔是折磨,你的身心受到折磨,心不安,心受折磨,身不安,身受折磨。与觉正净相应,是决定会得到身心安稳。这是我们学佛同修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的修学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不是升官发财,不是得到五欲六尘的享受,不是的。真实的利益就是得到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境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真实的利益。明了之後你才懂得修因证果,这个门径自然清楚了。这是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在佛法里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不能不知道的。第五尊:
  【无尽光髻主火神。】
  “无尽”,无量的意思,也有无止境的意思。“光”是智慧,自性里面所含藏的智慧,真正是无尽的。不但智慧无尽,德能也是无尽的,色相也是无尽的。他能够在十法界随类现身,色相无尽;有能力示现,德能无尽;又有能力随机说法,显示出智慧光明的无尽,帮助一切众生开发他自性的智慧德能。他证果了,他成佛了,佛菩萨不居功,为什麽?他的一切成就是他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外来的。决不是佛菩萨给他的、佛菩萨帮助他得到的,不是的,自性本具的。我们现在晓得众生很苦恼,众生的烦恼也是无尽的,这一点也没错。众生的苦难也是无尽的,为什麽?迷了,把你无尽的智慧德能变成了烦恼灾难。一下觉悟了,就把无尽的烦恼灾难转化为智慧德相,转变。所以学佛,特别是大乘法中,一定要懂得做一个大转变。从哪里转起?从念头上转起。我们现在种种忧虑、种种烦恼、种种分别、种种执着,如何把它转变成清净、平等、觉?你就成功了。上上根人闻法,哪里要天天听经?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永嘉大师,到达黄梅向六祖请教,几句话之下很投机,佛家讲很投缘,眼下大彻大悟,他老人家掉头就走。六祖就问他,你怎麽走得这麽快?没事了,没事没有在此地住的必要。六祖留他住一晚上,明天再走好了,所以他在曹溪道场有名的叫“一宿觉”。他亲近师父一天,还是师父留他,不留他一天他都不待,哪里像我们这样天天听经,听上几年都还迷迷糊糊的。
  所以听经要会听,会听是转境界。读经的时候,即使是在一些法会当中,乃至於超度法会,放焰口、蒙山施食这些佛事,古大德都教给我们随文入观,那就有真受用。什麽叫随文入观?随着经文把我们的观念改正过来,他就入境界。你读《华严》,你读《十住品》,你能随文入观,你就是十住菩萨;你读《十行品》,你就是十行菩萨;你读《十地品》,你就是十地菩萨;随着经文就入境界,一部《华严经》念完成佛了,确实是如此。天天念,天天入境界,入了你要问还会退转吗?会退,退得很快。为什麽会退转?烦恼习气太重,看看外面花花世界、五欲六尘又动心,又生烦恼,这就退转了。明天再念又入境界,进进退退,到什麽时候不退了,你就成功了。到不退就叫证果,这里面有位不退、有行不退、有念不退,最低的是位不退,位不退是绝对不会再退堕凡夫地。
  我们要问,这个时候烦恼有没有?见惑没有了。见惑用现在的话来说,错误的见解决定没有了;可是错误的思想还有,错误的见解没有了。错误的思想是什麽?贪嗔痴慢,还有这些念头,这些念头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没断。所以你见解正确,在这个境界你就证小乘初果,就证得位不退,小乘须陀洹果。烦恼虽然有,起不起作用?给诸位说,不起作用。为什麽不起作用?他有定功,他有定慧,能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初果以上,还没有证得四果罗汉之前,有微细的贪嗔痴慢,决定没有贪嗔痴慢的事。可是偶尔也有贪嗔痴慢的习气,绝对没有这个事情,这就是说他的定慧能够控制。一直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习气没有了,完全转过来了,就刚才讲那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当然转业报身成如《无量寿经》上讲的金刚不坏身、无量相好身,转秽土为净土,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转变在心,心里一转变之後,外面所有境界都转变。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在理上讲肯定的,我们哪有没有能力的道理?为什麽转不过来?还是心没变得过来,很想变变不过来。不但变不过来,怕的是愈变愈糟,原因在哪里?我很想变、很想作菩萨、很想作佛、很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个“很想”就是个邪念,就错了。清净心里头还有一个“很想”,心就不清净,你怎麽能成就?要怎麽样才成就?不想,他就成就了。诸位要听我这个话,要执着我这个“不想就成就了”,到哪里成就?顶多无想天成就,还是到外道去。你才晓得说法多麽难,就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佛法里面讲“无想”,无想是无邪念,无错误的思想,他有正念,宗门常讲“无念为宗”。你要真的无念就变成无想定,那就错了。无念是无邪念、无恶念,他有正念。所以这些话,从前的人讲,讲得简单,大家听了能懂。现在很麻烦,往往执着名言,产生错误的见解。所以马呜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说听的原则很好、很高明。他教我们听经,“离言说相”听,不执着讲经人的言说,不执着;“离名字相”听,不执着他所说的这一些名相术语,不执着这些;最後是“离心缘相”听,根本不要去思想他这个话是什麽意思,不要去想,离心缘相;这样听经会开悟。我们今天听经开不了悟,原因是着相,着了言说相、着了名字相、着了心缘相,我们坏在这个地方。离相才能见性,着相不能见性。所以要知道一切都是无尽的,不仅仅是智慧,样样都是无尽的。为什麽?一切诸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无尽,所变的也是无尽。“光髻”,光在此地是一切无尽里面用光来做代表;髻是高显之意,就是它非常明显、非常显著,都是我们六根很容易觉察到的,很容易接触到的。第六尊:
  【种种焰眼主火神。】
  “种种”是多,也是无量的意思,无量无尽的意思。“焰眼”,焰是光明,火焰光明。这两个字里面就把大乘法里面所说的“五眼圆明”,圆明就是焰眼的意思。在《华严经》上讲佛有十种眼,到後面经文都会讲到。在此地他表法很明显,我们要用智慧就是种种慧眼,来观察一切依正庄严,你就不会看错。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往往我们看错,人看错、事看错、物看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所以我们读菩萨的德号,我们会感到深深的惭愧,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如来的五眼,《华严》讲的十眼怎麽成就的?它的根本还是智慧,所以他此地用焰眼。智慧从哪里生起的?从禅定当中生起的。我们净宗讲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能生,无量智慧是所生。清净心从哪里来的?从持戒来的。所以它的根本总离不开戒定慧三学。
  什麽叫持戒?戒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教诫,所有一切经论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统统都称之为戒。我们要读诵,我们要明了,要依教奉行,这叫持戒。一切经太多了,我们这一生有限的时光,哪里能学得了?这没有关系。受持任何一部经论都行,因为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互相贯通的,所以一经通一切经就通了。我们同学在一起共修,对於持戒这一条我们看得很重,没有疏忽,这是我们修学的根本法。落实在生活当中一定要简单,如果太繁琐,条目太多,我们记不住,记不住等於是形式的句文而已,得不到利益,愈简单愈好。净宗学会当时成立,我们只提了五个科目,大家很容易记得,你一定要遵守。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佛告诉我们三条十一句,第一条里面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很好记;记住了要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佛的教诫。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也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好记。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决定不违背,这叫持戒。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我们生活在社会里面,决定不能够离开人群。人是社会动物,没有办法离开人群独自生活,不可能。与大众相处,佛给我们定了几个戒条,一定要遵守。第一条是见和同解,就是说要建立共识,我们大家想法看法都相同、都接近才能够相处。如果彼此见解不相同,就决定不能在一起相处,这是很有道理的。佛法在中国为什麽分成十个宗派?大家兴趣不相同。喜欢参禅,决定是参禅那一帮、那一派去了,他们思想见解相同。喜欢念佛,这一些思想见解相同,大家进念佛堂。喜欢研教,有研教的道场。所以古时候中国的寺院道场,要用现代话来说都是专科学校。譬如在隋唐时代,我们想学《华严》,《华严》到哪里学?到五台山去。五台山是华严宗,你想学这个到那边去。你想学《法华》,《法华》在浙江,在天台山。你想学法相唯识,法相唯识在长安慈恩寺。你想学戒律在终南山。都是专科大学,一点都不杂、都不乱,所以修学要懂得一门深入。为什麽?你才容易得定,才容易开悟。你一定要守住这个原则,你要学多了、学杂了,你的心是乱的,你决定不能得定,你决定不能成就。
  所以佛说无量法门是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不是叫你统统都要学,哪有这种道理?像有的大学里面,开了很多学院,几十个学系,几百种课程,不是叫你统统都要学;你统统都要学,学四百年你也念不完,哪有这个道理?只要你学一科,一个科目就行了,你就可以拿到学位,不是叫你样样都要学。同样一个道理,佛法经论虽然众多,佛并没有要求你样样都要学,你只要在里面选修一门,你就成就了。再说同样学一门东西,譬如我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中国现在有九种不同的本子。我们很喜欢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凡是喜欢这个本子,我们可以在一起学。有些人不喜欢这个本子,喜欢康僧铠的本子,他到那边去学,都好,都能成就。这就是讲见和同解。乃至於学《阿弥陀经》,大家都是学《阿弥陀经》,可是有些人喜欢藕益大师的注解,有些人喜欢莲池大师的《疏钞》,他们两个人就谈不来,又要分两个道场。统统都是《弥陀经》,依据的注解不相同,跟的老师不是一个人,学《要解》的跟藕益大师学,学《疏钞》的跟莲池大师学,也要分成两个道场。可见得见和同解重要,它是六和敬的基础,决定要建立共识,这个道场才能兴旺,这个道场才能够成就大众。所谓成就一定得戒定慧,念佛道场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叫成就。
  第二条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是广义的,是狭义的,遵守团体的规矩。大家在一块共住一定要定一套法规,这些法规决定是依据我们现实生活所需要而制订的,而且可以时常来修改,我们在一块共同生活才有规律。这是戒和同修。第三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大家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六和敬,相当不容易。六和敬最後一条是利和同均。这是佛教给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六个原则。而在同住里面,古来祖师大德提倡云水堂,现在讲睡统铺,跟军队一样。大众晚上也睡在一起,都规规矩矩的,连睡觉也是彼此互相监督,你不能不守规矩。决定不可以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关起门来,在里面干什麽没人知道,他就放逸、就懈怠了;换句话说,他退转了。所以一定要像军队一样,十几二十个人睡在一个房间里面,彼此互相监督,依众靠众,不让自己懈怠、不让自己堕落,非常重要。如果说现在人,物质条件比古时候富裕,每一个人有一个寮房,每一个人还有个套房,无论你怎麽修,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跟大众在一起像个样子,房门一关马上就变了,又是一个样子,你还能够成功吗?也许有人问,我房门关了还是规规矩矩的,你既然规规矩矩的,为什麽不给别人做个好榜样?你要关起来干什麽?佛祖给我们订的规矩好,都是为了利益我们的,都是为了成就我们的,决不是给我们找麻烦的。这个我们要懂,我们要感恩戴德,他不是找麻烦的。
  第三个科目是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六度,菩萨行为的标准。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高级菩萨所修的。我们只取这五个科目,好记,一说出来人人都能记得住。希望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都要与五个科目所说的相应,这才叫持戒。持戒久了,自自然然你就定下来。初学的时候用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自己,好像感到很不方便,什麽原因?平时放逸惯了、随便惯了,现在一下约束你,叫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你就感到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关口,一定要突破你才能得定;你这个关口不能突破,你的清净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伏不住,你有烦恼、你有杂念、你有妄想、你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你念佛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这个事情愈想就愈可怕,往生没有把握,依旧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以前我们不了解,懵懵懂懂,现在明白之後,才知道六道轮回的可怕,决定不能再干了。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你要不真干,出不去,一定要真修。所以我们将这个纲领,写在《净宗同学修行守则》里面。这本子印得很多,印成小册大家携带方便。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也很慈悲,又将《无量寿经》里面,重要的教训节录了六十条,又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六十条,合印在一起。我们能把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统统做到,这真正的持戒。这个小册子是行经,日常生活行为一定要依靠的标准,然後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才有把握,我们这一生前途才真正是一片光明。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个时候你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事事物物你都能看得清楚、都能看得明白而没有错误,就是“种种焰眼”。此地这些神众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现身说法,所以他们境界高。第七尊: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
  这个名号里面有八个字。“十方宫殿”,我们看到这个字样,就知道这是从作用上讲,不是从理上讲,是从事上讲。既说十方当然就包括三世,这是连起来,不能够分开的;说三世里面一定有十方,说十方里头一定有三世。“宫殿如须弥山”,如须弥山是比喻,须弥山是一个世界最高的山、最大的山。宫殿如须弥山,这个主火神我们就可以能想像得到,他的威德是多大,福报是多大,他居住的宫殿像须弥山一样。可是我们重要的要看他表法的意思。“宫殿”表慈悲,表护念一切众生。这个名号里面实在就是显示大慈大悲,对於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布施大慈大悲。我们要问,我们现在苦难太多,诸佛菩萨好像都没有慈悲来护念我们,没有慈悲来保佑我们,让我们遭这麽多苦难。这一些事实我们凡夫很难体会,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是布施慈悲、布施无畏,诸佛菩萨来现身是大慈大悲,诸佛菩萨不来现身也是大慈大悲,他的慈悲真的是遍覆十方三世。为什麽说他来不来都是慈悲?佛菩萨来是感应而来,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来的时候是成就一切众生。众生没有感的时候,他不能来,来了之後不但众生得不到利益,众生反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麽?众生不认识佛菩萨,会谤佛、谤法、谤僧,不是加重他的罪业吗?所以他不来,不来还是大慈大悲,避免你造业,是这麽个道理。
  我们要很冷静的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什麽叫做慈悲。它是理性的,它不是感情的,决定没有感情用事,它是圆满智慧。可是诸佛菩萨,虽然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他会以种种差别的身分,诸如人天的身分、鬼神的身分,乃至於变现动、植物的身分,还是没有离开众生。所以诸佛菩萨示现也许就在我们的周边,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这些事、这些理,理不必说,就是事古今中外典籍里面所记载的很多很多,我们稍稍留意去体会、去读诵,然後再细心观察我们的周边,虽不认识有感触,确实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这是“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名号的意义。第八尊:
  【威光自在主火神。】
  “威”是说威德,“光”是讲光明。威光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他受用都得自在。如果这两个字我们要分开来看,威德就是属於善巧方便,光是属於智慧光明。这里面所谓的实智、权智,根本智、後得智圆满具足,所以自受用、他受用都得大自在。我们要怎麽样学习?也就是说这一尊菩萨的德号,怎样落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上?威不是很威风,不是叫别人害怕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威是令人景仰,这是威德。能令人景仰一定要有德行,这个德行一定是为世间大多数人所肯定的,你才能得大众景仰。古人所谓“诚於中而形於外”,威德的根本就是真诚。佛的教育,这是大圣的教学。世间圣贤教育,我们中国两千多年来多数人肯定的孔子、孟子,多数人肯定孔、孟是世间的圣贤,他们没有私心,一片真诚,教导一切众生。教导的内容是叫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学的目的是叫你知道人与人如何相处,这是教育的目的。人与一切万物如何相处,人与天地鬼神应该如何相处,教育的目的在此地。人与人能相处,人际关系搞好了,无论在生活、在事业上你一帆风顺,你得到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你肯帮助别人,别人也肯帮助你,人事关系比什麽都重要。然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我们现在,现在就是很糟糕,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育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社会大乱。社会之乱就是人际关系坏了,每一个人只求自己的利益,破坏别人的利益,这怎麽得了?乃至於治国的人,他也是有这个观念,只顾我自己国家的利益,不顾别人国家的利益。这个世界能和平吗?能安定吗?不可能的。一定要懂得我们顾全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利益;我要知道顾全自己国家的利益,也要顾及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我们共同来发展,共同来繁荣,互助合作,这个世界才能和平,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够繁荣兴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後果是不堪设想。这是讲我们今天不懂人际关系,造成许许多多的摩擦,制造出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大自然的关系也违反了原则,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大自然生态平衡。你破坏了,破坏整个地球,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灾变,带来了许多的灾害,这是你不知道跟大自然相处,你不懂得。这几天报纸,我们看到中国大陆有一些讯息,他们现在在反省,发现到长江上游大规模的砍伐,与这一次的大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才下命令,一棵树都不准砍。这是什麽?人跟树木的关系没处好,现在教育不讲求这些了。更深一层的,现在人认为是迷信,其实一点都不迷信。真有天地鬼神,不是假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哪里是假的?如何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搞好,我们才真正享太平的日子,这是教育的目的。你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怎麽去做了。
  佛教给我们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最高的原则,教我们看破、放下,才真正得到圆满的威德光明。释迦牟尼佛真放下了,他老人家一生在世三衣一钵,彻底放下。换句话说,过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一丝毫奢侈都没有,他真放下了。当然我们不能够学释迦牟尼佛,为什麽?我们生的时代不相同,生活环境不相同。他那个时候,当年在那个地区,他们的气候,自然生活环境,许可他们过这种生活。每一天托钵,吃一餐饭,日中一食。他们那个气候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三衣展开就是盖的。卧具,诸位晓得现在把卧具都拿来垫着拜佛,不是的,不是拜佛用的;卧具是铺在地底下睡觉用的,所以称为卧具,它不是拜佛用的。过那麽简单的生活,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则原理,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要想真正得到自在解脱,要过最简单的生活。给诸位说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健康的生活。为什麽?因为心清净。心清净就身清净,身心清净就境界清净,所以是最健康的生活。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放下了,放下一定看破。什麽叫看破?对於一切万事万物,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是放光。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人家讲经说法没有预先准备,什麽人来问,当时问,当时就解答。答完之後,还不是当时记载的,佛灭度之後弟子门开会来集结经藏。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没有带一本书在手上,没有;释迦牟尼佛身上也不会有一支笔,找不到。智慧如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从哪来的?从看破来的,从放下来的。所以你真放下、真看破,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无尽的,永远用不完的,哪里要去准备,哪有这个道理。哪像我们现在学经学得这麽辛苦,不但佛看到好笑,佛的弟子看到我们也好笑。当时佛的这些学生,佛的学生听佛讲经没有带笔记,为什麽人家一听都能记住?而且能够永远不忘。佛灭度之後集结经藏,还能把佛当时讲的话能够背诵出来,他决不是有意去背诵的,而是自性流露。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诸位在经上常常读到,也可以说是我们相当熟悉,这些人身分都是小乘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都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示现的,不是真的小乘。所以在大乘经里面,我们都常常看到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大”字就已经给我们很明显的标示出来,他不是小乘,大乘。大乘阿罗汉是什麽人?法云地的菩萨称大乘阿罗汉,第十地的菩萨。因为阿罗汉这个名词的意思叫“无学”,就是他毕业了,他的修学毕业了。小乘法里面毕业称阿罗汉,大乘法里面毕业叫大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由此可知,这两千五百五十个人里面,最低的位子都是第十地的菩萨来示现的,古佛倒驾慈航里头有不少,世尊没给我们说出来,只说出几位而已。像大家知道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哪里是普通人?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佛灭度之後,他们来负责集结经藏,将佛的遗教传之於後世,做这样的工作,我们要清楚、要明白。他的总纲领就是看破、放下,我们要在这上下功夫。
  佛法叫“内学”,内就决定不能向外,向外求不到东西,要向自性当中求。真正是为佛弟子,佛给我们讲读诵大乘。大乘经要不要读?要读。怎麽个读法?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子读诵。我常常读诵经典,我要不要记?不要记。要不要思惟?不要思惟。每天读诵,从来不去记它,从来不去想它,恭恭敬敬的读,这修行,我们干的是这桩事情。为大家讲解的时候怎麽讲?看你们的表态讲,看你们的眼神讲,不是准备,没准备,这个东西活的,不是死的。字字句句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如果要是短讲,这一部《华严经》三个月可以讲圆满的,很快,一天讲很多章。细讲两个小时讲几句,这还不是很细。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们学教如何能学活,你就成功了;学死的,难!不能成就。一定要学活的,活学活用,你就得大自在,“威光自在”。第九尊:
  【光明破骐主火神。】
  这个好懂。“光明”是智慧,“骐”是比喻烦恼、无明。智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光明破骐的意思。火神,火是光明的,火能够照破黑暗,取这个意思。所以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破无明。无明这个名词不好懂,实在说我们常常读、常常听,也只是含糊笼统,问你懂不懂?好像有些懂;再一问的时候,实在是不懂。无明的样子是什麽?那就比较上容易理解,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无明的样子,无明的现相。你有这些东西,你看无明在起作用,无明在现相。由此可知,真正用功,会用功的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可能减少妄想、分别、执着。用什麽方法减少?哪一个人不希望减少?不希望把这个东西断掉?它断不了,愈想断是愈多;不想断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愈想断愈多。所以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都是断这个东西的。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断。心里面常常缘着一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这是念佛的原理。念佛的好处你要是明白,你就懂得了,好处就是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你的清净心现前,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了。然後你读经、你修学,甚至於你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都有智慧了。就跟惠能大师所谓的“常生智慧”,否则的话,我们一天到晚就“常生烦恼”,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末後这一尊:
  【雷音电光主火神。】
  “雷音”是比喻说法,这是浅而言之。如果深说,所有一切音声无一不是雷音,这是我们现在达不到这个境界。像《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那个闻,耳根对声尘就不一定是说法了;所有一切音声都是说法,所有一切色相也是说法。这在平常讲席里头,这种说法很不好懂,华严会上讲这些话大家多少能体会到一点。《华严经》毗卢遮那佛说法,尘说刹说、无间说,六尘统统都说法,这才是“雷音电光”。电光也说法,电光跟我们说什麽法?给我们说“一切法不可得”,《金刚经》上说“如露亦如电”,给我们讲事实真相不可得;不但不可得而且是无所有,给我们说这些话。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开悟,能帮助你开悟的统统是佛法,所以说哪一法不是佛法?问你会不会?禅宗祖师常常勘验学人,问你会麽?你会不会?会了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参禅、念佛都不是佛法。为什麽?你在里面生分别、生执着、生烦恼,那怎麽叫佛法?佛法是清凉自在法,你在这个法里头得不到清凉、得不到自在。所以会的人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的人看到阿弥陀佛、毗卢遮那现在他面前也不是佛法,就这麽个道理。这“雷音电光”所表的意思。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
  这个是总结,这一个团体人数也是不可思议。末後叹德,叹德里面的义趣很深很广。
  【皆能示现种种光明,令诸众生热恼除灭。】
  这一句是赞叹主火神的德行。德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够利益众生,水与火都可以利益众生;一种是损害众生。在经文里面所说的全是属於利益众生的,对於损害众生的就没有说,表法里面也是这个意思。“皆能示现”,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知道他们不仅是法身大士,实实在在说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示现的。“种种光明”就是种种智慧、种种权巧方便,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种类非常复杂,念头无量无边,他们的身口造作也是无量无边。如果没有种种智慧,不但不能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往往还成就众生造罪业,那就错了,就好比水火损害众生的意思。这个用意很微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常讲对人、对事、对物要有真实智慧,才能够令众生得利益。否则的话就损害众生,让他不知不觉当中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特别是在佛门里面。
  佛门里面最常见的盗三宝物,这个罪过很重,《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佛菩萨告诉我们,你破戒堕阿鼻地狱,佛菩萨都有能力来救你;盗三宝物,佛菩萨没有能力救你;可是盗三宝物是太容易犯。刚才李居士告诉我,跟我们大家说寺庙常住情形,有很多人不明因果,利用种种机会做偷盗的行为。李居士也能示现种种光明,把这些作奸犯科的人他都能抓到,我们一般凡夫粗心大意看不出来。盗三宝物里面包括侵损常住,侵是侵犯,损是损耗,这是尤其容易犯的,不知不觉会犯。所以严持戒律这桩事情很不容易做好,真正做好、做圆满谈何容易,要很明道理,深信因果,他才能够做得到。我们举个小例子说,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世的时候,他在机关服务,他是公务员,机关里面公事上用的信纸、信封很多。那个信纸、信封是给你办公的,可是许多人把它拿来写私人的信件,或者是自己有一些必须要的东西,用这些信封来包装,把它当作纸袋子来用,这很平常。这算不算盗三宝物?算,就是盗三宝物。所以他每一次去领信纸、信封,当然他是一个佛教徒,不会领得很多,决定不会浪费,浪费都有罪过。他领了一定要向他的长官报告一下,我今天领信纸、信封,有一些我要写私人信件;长官嫌他罗嗦,每一次领都要讲一句,嫌他罗嗦。他说,我不能不罗嗦,你不答应,我就犯了偷盗戒。这是普通机关,侵损偷盗罪还小,轻!没有三宝常住物来得重。可是今天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於常住物一般讲不爱惜。对自己来讲,浅而言之折福,你的福报就这麽样报掉了;深远的观察,将来一定堕恶道,你修得再好,你也抵不过这个罪业。经典里面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看了、读了,耳边风,没在意。常住物是十方供养的,四众布施的,来得容易,所以爱惜的心很难生起来。在近代,我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过去有一个老师,周邦道先生。晚年学佛,在台湾,他那个时候做考选部政务次长,就是相当第一副部长。公家配给他有汽车、有司机,家里面给他装电话,他的儿子、媳妇、孙子跟他住在一起。他自己如果不是公事,他不坐公家的轿车,公家给他车他不坐,他去坐巴士,从台湾来的同修都知道,他乘公共汽车,办公家的事情才用公家的车子。电话,不是公事决定不用公家的电话,外面朋友打给他可以,他不可以打给别人。为什麽?浪费国家的财力。这样的公务人员,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头,大概找不到第二个。生活非常节俭,收入养活一些穷困的亲戚朋友,他一生干这个事情。今天上午台中莲社有两个同修来看我,给我谈到周先生的女婿,在他周年纪念的时候梦见老先生,老先生告诉他,他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看看娑婆世界这些人苦不堪言,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女婿也没有皈依,对佛教相当的陌生,经过几次梦到之後参加追悼,诚心诚意的跟着大众念佛,现在逐渐进入状况。所以真正明了因果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看看出家人造这些罪业,实在讲不忍心看,也不忍心说,果报各自去承担。
  我过去在台北也常常劝勉大家,现在大众最常犯的,就是用常住的电话聊天,一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太过分了,哪有那麽多废话说?如果是国际电话,那就更可怕,这都是属於偷盗,都是属於侵损常住。所以我劝大家尽可能利用传真,传真比电话好,你有很多事情,你就是写上五张纸、六张纸,传真的时间不过两、三分钟,它的计算费用传真跟打电话完全相同。电话里面办事有的时候说不清楚,对方还产生误会,传真有文字,不会产生误会,尽可能利用传真,不用电话。你能够替常住节省一分你修福,你浪费一分你造罪,诸如这一类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总要自己提高警觉,知道修福、知道惜福、知道积功累德,经上讲自己修分分自己得。
  前面一句“示现种种光明”,就是示现种种善巧方便,目的是末後这一句,“令诸众生热恼除灭”。热恼就是烦恼,心烦全身都发热。这一句就是讲惑业苦,智慧光明可以断惑,惑是迷惑,智慧能断惑,方便能断贪嗔,这是两种利益都具足,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学佛,不仅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懂得修福、惜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日常生活当中,一个月他用多少钱?比小学生用的还少,他一个月只用十二块钱。我们出家人要用的超过他,就不叫出家人了。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的期间,那是十年那麽长的时间,李老师规定,一个月包括我自己吃饭、生活所有的费用,他说你决定不能够超过一百五十块钱,那是台湾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新加坡钱比较,在那个当时大概是一比十二,就是新加坡的一块是台湾的十二块。他给我限制不可以超过一百五十块钱,他说如果你超过一百五十块钱,你就不是出家人。我们过最低的生活水平,决定不敢浪费。自己过去生中没修福,没有福报,这一生如果再不懂得惜福修福,福从哪里来?现在大家看到我有这麽一点福报,学了佛以後才懂得这个道理修的。我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省的决定节省,决定不会浪费。讲经的时间久了,认识人多了,当然供养也就多了,我把这些供养拿去印经书。我在早年的时候,这些供养做三桩作用,大概百分之九十用在印送经书,另外有百分之十,一部分放生,一部分布施医药,我只做这麽三桩事情。经书印得很多,跟大家结的缘很广,法缘殊胜是这麽来的。早年,大概是在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印《华严经》,那个时候一套成本是台湾钱二十四块,我印的是小本的,六十四开的小本,袖珍型的,平装十二册,一册两块钱。我在平常用钱的时候,我用两块钱我都会想一想,这两块钱如果能省下来就多印一本书,所以怎麽敢浪费?希望我们的法宝普遍的流通。现在除了经书之外,我们做的有录音带、有录像带、有 CD 、许许多多东西都在流通。最近发展的网路,都用在弘法利生上。把自己的生活约束到最低的水平,我们这个日子过成习惯,就过得很舒服。我们看到别人在享福,我在种福,我现在不要享,我要种福。福报什麽时候享?古大德教导我们,也不是来生享,这一生临命终时候享,那是真的福报。临命终享什麽福?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临命终时享这个福,不要害病,才是真正的福报。只要有福的人,纵然一生当中没有接触过佛法,只要临命终时候有福报;这个福报就是神志清楚,没有病苦;如果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他就是一念、十念就决定得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的,决定得生,只要他肯念,只要他肯愿意去就行。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他最後那一念。有人念一生的佛,到最後那个念贪图世缘,反而不能往生,这种人很多。或者是临终病苦昏迷不醒,别人帮他助念,他都听不见,这不能往生。还有一类业障很重的人,一生念佛,临命终时听到念佛就讨厌、就排斥不能接受,当然不能往生。凡是不能往生,决定随业流转,这我们要晓得。所以道理不明、方法不清楚,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很不容易抓住,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主火神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一段,主风神:
  〔二十三〕 主风神
  【复有无量主风神。】
  这一句是说出数量,团体的类别。“风”,诸位都知道,风也能利益人,也能损害人。温和的风我们感受到很快乐,如果来台风、龙卷风,对我们就有很大的伤害,所以水、火、风能利益众生,也能损害众生。此地表法表什麽?表各种运动。因为风是动的,不动就不叫风。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基本的物质,现在称之为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是一切物相都是由这些东西组合而成的。这是基本的物质,佛叫它做四大;四大实在讲,就是说基本物质它的四个现象。四大里面有风大,风大就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由此可知,风的意思是表一切活动,我们现在社会里面所谓的运动,各类的运动都是属於这一类。主风神要落实在我们现前社会,就是主持各种各类运动的专门人才,这些人都算是主风神。在佛法里面,也和这一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遍移风俗习惯,做这些潜移默化的工作,也算是主风神,是这一类的。懂得这个道理,在今天我们讲演艺人员,这些表演的,演艺人员他们也属於这一类。所以这一类里面包含的范围很广很广,甚至於还包括政治里面一些运动,只要是一种运动,都可以包括在这一类,就是这一类里面包括很多种、很多类。我们现在看上首表法。
  【所谓无碍光明主风神。】
  凡是风都有“无碍”的意思,如果有障碍它就不能活动,必须没有障碍它才能展开活动。从德号里面有光明两个字,再连上无碍,这个意思就是佛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所应用的范围就广。这是“无碍光明”表的意思。第二尊:
  【普现勇业主风神。】
  “业”是造作,“勇”是勇猛,能普遍示现。这里面的意思明显的告诉我们,这一些主风神能够随类化身,随类化身就是“普现勇业”。他们看到众生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这里面没有障碍、没有畏惧。应当说什麽法,他就说什麽法,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表这个意思。这个意义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体会,如何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能让我们自己的生活与法相应,与无障碍相应,与普现相应。第三尊:
  【飘击云幢主风神。】
  我们在德号里面所看到的全都是动相,“飘”是动,“击”也是动,“云”也是动相,“幢”是高显,非常明显;这个动不是暗中在动,非常明显。尤其“云”这个字表法,它表的是非有非空,表空有不二,理事不二,表这个。“飘”,里面有广的意思,表愿;“击”,表行的意思。实在讲这两个字里面就是含着大愿大行,唯有愿行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才能够成就无上的佛法。第四尊:
  【净光庄严主风神。】
  净光、庄严前面都曾经看过,但是它们的类别不相同,此地是主风神里面讲的净光庄严,名号相同,意义跟前面不相同,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所有一切活动当中,一定要与智慧相应,要与清净心相应,这种活动对社会是有利的,对众生是有益的。如果没有智慧,心不清净,或者是为自己的利益,为一个小团体的利益,蛊惑群众,对社会产生了破坏,罪过就无量无边,他与净光相背了。由此可知,佛法,我们把它总归结,你在这部经典里面细细去观察,把它总归结起来都离不开智慧,所以佛法可以说高度智慧的方法,高度智慧的享受,高度智慧的生活,句句离不开智慧,句句离不开清净,这才是庄严。庄严这两个字简单的讲就是美好,通常我们也用真善美慧来解释。可是在世间法里面真善美慧,说实实在在话有名无实。唯独佛法里面落实,你不懂得佛法,不知道修学佛法,真善美慧四个字只是你向往而已,决定不是事实。学了佛之後这才明了,你能够用清净光明庄严自性,庄严自身,庄严生活环境,然後再扩大庄严虚空法界。第五尊:
  【力能竭水主风神。】
  “竭水”是把水吹乾,通常这水讲海水,能将大海水吹乾。这是说运动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我想这个我们不必多说。过去我们可以在历史上读到,在现前我们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地区里面,自己要仔细观察也能够看得到,社会上所谓风云人物。为什麽叫风云人物?因为他的活动能够影响整个社会,能够影响许许多多众生,这才称之为风云人物。他有这麽大的力量,能够激发震动许许多多的人心,这是取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推行佛陀教育,又何尝不是个运动?这也是个大的运动,他老人家一生全心全力来推动这个运动。佛入灭之後,由他的学生代代相传,继续不断在推动,这个推动完全是正面的,利益社会大众的。经上讲“力能竭水”,这水是什麽?水在佛法里面是表贪心,确实唯有佛法才能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觉悟之後才能断贪嗔痴。他的能力能够断贪,嗔跟痴自然就断掉了。我们连续读的这几段经文,这几段经文就是讲贪嗔痴,水是贪、火是嗔恚、风是愚痴;风是不守规矩,乱动,愚痴就乱动了。讲水经上讲了三类∶主河神、主海神、主水神,贪多厉害讲了三类。嗔恚这主火神一类,愚痴这主风神也是一类,唯独水说了三类,这很有道理。大乘菩萨修学的总纲领就是一个布施,六度统统是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归纳到最後就是一个布施波罗蜜。布施是对什麽?对悭贪。所以要把烦恼、恶业整个归纳到最後就是一个“贪”字。你为什麽会嗔?贪不到才嗔,如果贪到你就生欢喜心,你就不嗔了。你会嗔、会贪都是因为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你才造这个恶业。所以贪如果要是断掉,嗔跟痴统统都破掉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清楚的。然後你真正想用功,你从哪个地方用起,你也就心里有数,如何对治我们的贪心。不但在世法里面不起贪心,在佛法里面也不起贪心,你能够有这个认知,你的功夫自然就得力了。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行为里面第一个,贪心。这个地方讲主风神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要把贪断掉,连根拔除,就是“力能竭水主风神”,跟这个名号意思就完全相应了。必须要晓得贪烦恼的严重,贪世间五欲六尘,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贪图佛法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什麽原因?佛教我们断贪心,断贪烦恼,决不是教我们转变贪的对象,你就搞错了。不是教我们转换贪的对象,要把贪心拔除,这在大乘经论里面说得非常之多,说得非常详细。
  我们念念真有心在这上下功夫,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就是古人讲的你有个入处,你懂得怎麽个修法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大德示现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前面所讲的示现种种光明,做出来给我们看。做什麽样子?不贪、不嗔、不痴,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世出世间一切法样样都能放得下,就是“力能竭水”;放下之後,样样也能提得起,提起是为利益众生,决定不是为自利。你有自利的念头你就有贪心,念念为帮助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这就是善巧方便。必须先放下,然後才能谈提起,有丝毫放不下,都造成自己严重的业障。真正修道人要常常记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除了真正利益众生之外,我们还有什麽事?没事。除了利益众生之外,我们还有什麽话好说?没话好说,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得说的。由此可知,我们想学菩萨要真学,总得要学得几分相似,不是利益众生的绝不起念头,不是利益众生的绝不多说一句话,不是利益众生的绝不多做一件事,你的身心才真正达到清净自在,无碍光明现前。为什麽?你说为自己,没有自己,哪有自己?我与我所俱不可得,我们的功夫才会得力。所以无事,无事就老实念佛,就对了。有事是凡夫,无事是佛菩萨,这道理总要清楚、总要明了;真正明了、清楚就叫做看破。第六尊:
  【大声遍吼主风神。】
  在大风的时候,我们听到风有音声。这个地方“大声遍吼”是在种种活动之中,表示全心全力宣扬佛法,这是大声遍吼的意思。“遍”不分种类,九法界众生平等得度,不分种类。在人间来讲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别文化背景,不分别宗教信仰,以真诚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将佛法介绍给大家。介绍佛法我们常讲,讲了很多,随机说法,要知道这个原理。我们今天弘扬佛法,为什麽不能够度一些其他的宗教徒?就是因为不懂得随机说法,你要懂得随机说法,九法界众生没有一个不得度的。像佛菩萨的现身示现,我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陀当年在世,这是经上有记载的,佛长的是什麽样子?许多人见到佛陀,每一个人说的不一样。为什麽每一个人看到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看到都生欢喜,跟自己一样。所以佛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这一个身体,那一个身体就是多变;白人看他是白人,黑人看他是黑人,这妙相。我们这个相没有办法,不会变,不会随着众生念头变。所以一切众生看到佛,为什麽那麽亲切,就这个道理,这是随类化身达到极处。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什麽叫随机说法。你是个信基督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圣经》,没两样,他就欢喜了。你跟伊斯兰教的时候,《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古兰经,他怎麽不来学?不学也来看看,看看到底你跟我一样不一样。佛家讲的话是真的,为什麽?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所说法无非是破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已。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是福报,希求天堂、希求福报、希求永生,佛法统统都可以把这方法告诉你,一点都不假。你所希求的都能帮助你达到,这才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才能真正讲到“大声遍吼”,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不同种类的众生。第七尊:【树杪垂髻主风神。】这个名号的含义不太好懂。“树杪”,是树的尖端,诸位仔细想想它代表什麽意思。我在过去讲席当中讲经,也曾经跟诸位做过多次的报告,佛的经典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我特别强调,讲经一定要讲到现代化与本土化,听众才能真正得利益。虽然我们现代的讲法,本地大众需要的讲法,也绝对不违背教义,你才没有讲错。如果违背教义,那是魔说,不是佛说了,决定不违背。我曾经劝导讲经的法师们、大德善知识们,无论在家、出家发心讲经的,我们要明白一个原则,佛经一定要了解它的义理,明白它的原理跟原则,你只要把这个掌握到,至於经怎麽讲法没有一定的。我们可以从注解里面去观察、去研究,现代注解,佛经的注解最古的汉朝时候,每一个朝代都有许许多多人给佛的经论作注解。你怎麽个观察法?最好选择一部经。在中国大众最欢迎的、读诵最普遍的,无过於《金刚经》、《普门品》,这两部经家喻户晓;自古以来这两种经的注解也特别多,非常丰富。你细心去观察,汉朝人怎麽个讲法,他那一种讲法,必定契合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机。你再看看唐朝注解,他怎麽个注法,他跟前人注解哪些地方不相同,你要留意这些。唐朝人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跟汉朝人不同,所以讲法就不一样。再看宋朝的、看明朝的、看清朝的,你仔细去观察,然後你就恍然大悟,我们知道经应该怎麽讲法。正如同一棵树一样,经典是什麽?经典是树的根本,根是埋在地下,本就是它的主干,这叫本。经典是根本,讲解是枝叶,枝叶没有离开根本。我们观察这棵树,千年的老树,有没有从前的枝?有,从前的老枝还在。老枝上又发新枝,年年发新枝,年年生新的叶,年年开新花,根本还是一个。枝干也许能够维系很多年,可是花跟叶一定是新的,年年不一样,推陈出新。你要懂这个道理,你就会讲经,你讲经就会契机契理,不会把经讲错。如果你离开根本,那叫魔说;就是离开了原理原则是魔说,不是佛说。虽不离根本,不懂得推陈出新,那叫闲言语。为什麽?不契机。所以有不少学讲经的大德们,拿着古人的注解来讲,完全照着注解来说,所谓是照本宣科,这个没有离开根本但是不契机。你要是依唐人的注解跟现代人讲解,那是什麽意思?叫现代人去作唐朝时候人,这行不行?不行,讲不通,现代人的思想跟唐朝怎麽会一样?现代人生活跟那个时候也不相同,拿那个时候的注解,现在人不能接受。虽然没有离开根本,那是过去的枝叶,不是今年新发的,所以没有用。树苗、树梢就是表今年才发的新叶,今年才开的新花,它决定没有离开根本,不但没有离开根本,连枝条都没有离开。要懂这个道理,然後你那个经就讲活,就不是死的。古大德的注解要不要参考?要,参考能启发你、帮助你开智慧。而且读古人的注解,了解那个时代的状况,那个时代一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思想见解,你就晓得这个法师这种说法,对治他们的。就如同我们看处方,就知道那个人害什麽病,就这麽个道理。所以经典一定要活学活用,你才能得真实利益,这一尊菩萨的德号就表这个意思。下面第八尊:
  【所行无碍主风神。】
  特别是这一部经,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华严经》不思议解脱境界,古时候很多人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经”,不可思议。清凉解释不思议就用四种无碍来解释。理无碍,本经所说的理,圆融到极处。不但在佛法里面没有障碍,我们知道佛法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有宗门、有教下,任何一个宗派在《华严经》都是圆融的,没有障碍、没有冲突,真正是大圆满。在事上讲也没有障碍,事是事相,事相是从理里面变现出来的。理无碍,事哪里会有障碍?事是指万事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确实是没有妨碍。再深入的观察,理事无碍,理事交融,理里面有事,事里面有理,也是无障碍的。我们凡夫出的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以为什麽?以为理事有障碍,其实它没有。不但理跟事交融没有障碍,事跟事的交融也没有障碍,事事无碍,这是不可思议达到了极处,事事确实没有障碍。他说的四种无碍,在我们凡夫这四种统统都有碍。碍从哪里来的?世尊也是在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说出来了,妄想、执着。说个妄想、说个执着,里面还有个分别,不是漏掉的,省略掉的。妄想、分别、执着才产生许许多多的障碍,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给诸位说,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一真法界。理事无碍权教菩萨证得,但是他事事还是有碍,没有能达到事事无碍。通常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可以证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没有证得。超越十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事事无碍了。所以圆教初住菩萨,就能够尽虚空法界普遍示现色相,他就能够现身。这是属於事事无碍,随类现身,能现无量无边身。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做不到,一真法界初住菩萨就做到了。这是讲到“所行无碍”。
  这一句我们现前应该怎样来修学?其实懂得这一个原理原则就不难了。我们如果能够舍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所行也就无碍了。我们今天为什麽处处都有障碍?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你怨天尤人就错了。为什麽?那就变成理上有碍了,事上有碍了。理上确实没有碍,事上也确实没有碍,所以你一定要回光返照。那个障碍出生在哪里?一定出生在自己的分别执着。自己分别执着舍掉了,哪里还会有障碍?要懂这个道理,这才真正自己晓得修行着力之处在哪里。我们修行不是为别人修行,为别人,佛菩萨也做不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做不到。修行是修自己,自己得解脱,自己得契入境界。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这一切境缘当中必然是有顺、有逆,顺逆境界你都要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成就了。还有分别、还有执着,我自己错了。你能够这样回光返照,能够在这个地方观察,用功夫,做一个转变,你就入无障碍法界。
  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我们为什麽跟别人处不好?一定要自己检讨自己,不要去怪别人。我们看看佛菩萨给我们表演的,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为我们所示现的,他们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觉。境缘当中如果有不清净的,他默默的退出离开,绝不参与,这是正确的,永远还是能保持清净、平等、觉。所以他在境缘里头,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也绝不生懊恼,永远保持清净,他知道进退。进退都是佛法,进退决定与根本的教义相应,与戒定慧相应,与六波罗蜜相应。我们没有见到过,诸佛菩萨跟人家有争论的,没有听说过。他教给我们忍让,忍让是对凡夫讲的,在法身大士忍让这个念头都没有,他做得那麽自然、那麽自在,进退自如,真是“所行无碍”。这些地方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人能够常常回过头来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在中国古大德里面第一个榜样,这是历代都尊崇的,舜王。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舜王他在年轻的时候,那个生活环境多麽恶劣,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都是天天在自己反省,改过自新。到最後把他一家人,他的後母,他後母生的儿子,他义母的兄弟,全都感化过来了;不但感化一家人,感化他的邻里乡党。以後这个事情被尧王知道了,尧王佩服,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这大圣人。所以尧王召见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让给他。一定要做自己认真去反省的功夫,不怨天尤人,过失决定在我自己这一边。为什麽?外面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有什麽问题?问题决定在自己这一边,这是佛法讲的大道理。你明白这个大道理,你才能肯定修行从哪里修?修行从自己起心动念处修。念要纯正,念不能有一点邪恶,有丝毫邪恶掺杂在其中,纵然你成就,你也不能保持,你成功保持不久,最後还是要失败的。如果你果然是真诚、清净,虽失败後来会成功;你的失败是暂时的,你最後决定成就。这是讲到“所行无碍”。第九尊:
  【种种宫殿主风神。】
  “宫殿”表法的意思大家知道,此地着重在“种种”。“宫殿”表法我们简单的讲就是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爱护、关怀、帮助都是宫殿表的意思。“种种”这里面就有学问,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是无量的善巧方便,成熟自他,意思都在种种里面。不但是佛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种种根性不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说,种种背景不相同,种种意识不相同,种种生活习性不相同,乃至於种种思想信仰不相同,你用一种慈悲行不通。慈悲里头也要分种种,关怀也要分种种,帮助也要分种种,你才能够把一切众生都应付得妥妥善善。同样是个关怀、是个爱护,对甲表的态,对乙就不行,就不适用。如果我们要用最明显的例子来跟诸位说,我们对一个尊长,跟对一个两、三岁的小朋友,表态能一样吗?真的是爱护、关怀、帮助,不一样。小孩可以摸摸他的头,对尊长不可以,你不能去摸他的头,这是种种的意思,你就晓得这一切众生是多麽复杂。你不懂得种种善巧方便,你是一个态度,会把事情搞糟,这里面就没有智慧。所以举一个例子,诸位从这一个例子里头,你就要能够体会这个事情确实是很复杂,如何能把这个事情做圆满,真的不容易,这是对人。再回过头来对自己,对自己也是这麽复杂。我们成长过程期间不一样,我们也是从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也是经历这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里面,我们在生活、在工作上遭遇许许多多的挫折困难,遇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变换。所以我们自己关怀自己,自己照顾自己,那个方法手段也不相同,也常常在变化,哪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道理?这些都是学问。从哪里学?多读书、多历练,在生活里头去锻炼,你才能学到东西,你才能成熟。而佛法里面,实在讲更是圆满,但是佛法比较上难一点,就是佛讲话很含蓄,往往他不明说,他意在言外。像他说这些神众名号,我们要不细心去体会,哪里懂什麽意思?你还不看着这些名字,张三、李四,点点名就算了,哪里晓得这个名号里头,含这麽多意思在里头。这就是佛教给我们学习的,这是佛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式;处处教我们细心体会,这样才能开智慧。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惯了,佛用这个方法把我们这个过失改变过来,细心观察才能看出,每一个名号里面都含无量义,每一个名号都是我们现前的学处。我们到哪里学?就在这个地方学。末後这一尊:
  【大光普照主风神。】
  “大光普照”这个名字在前面都见过,但是他们类别不相同;这是在一切运动之中,一切活动当中。我们看这十尊菩萨德号的排列,他一开端“无碍光明”,以无碍光明开端,“大光普照”总结。总结里面不离智慧,不离平等。普照是平等心,平等是定心,要常常保持。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有能力随时契入华严三昧,得深禅定,所以他才能普照。他自性的般若光明,根本智、後得智才能够起作用;这个作用对自己就是大自在,对众生就是大随缘。随缘就没有障碍,对自己自在就没有障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所以我们要注重定,至於慧?慧不必求,因为求智慧这个念头就是慧的一个障碍。要紧的是,在我们本宗来讲,修清净心。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华严三昧,一心不乱就是甚深禅定,一心不乱起作用就是大光普照。
  不但进入念佛堂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能念一个小时,你就静静专心念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真修。诸位要晓得,我说这个真修就是这个里头,决定不能有丝毫夹杂,那叫真修。时间短没有关系,你得真实受用,绝不夹杂一个妄念,绝不夹杂分别执着。在念佛堂要学自在随缘,我们这个功夫就得力,念佛三昧就能得到。甚深的念佛三昧纵然不能得到,浅的念佛三昧,我们一般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念佛三昧,不难得到。你得到的时候,自在随缘你就体会到,身心清安、快乐。不会说念佛愈念愈辛苦,愈念愈辛苦是功夫不得力;愈念愈快乐,功夫得力了,愈念精神愈好,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愈念愈提不起精神,愈念愈想打瞌睡、愈想睡觉,这是没有契入境界。证明什麽?证明你的妄想杂念很多,你有昏沉、掉举这两种障碍,障碍你念佛,这业障,进念佛堂业障现前。什麽叫业障?这就叫业障。但是这个业障不要怕它,一定要突破,不是不能突破的,知道这个障碍是决定可以突破的。在初学这个障碍是决定有的,你怕什麽?每一个念佛人都是通过这个关口的,我们也要把这个关口突破,突破之後就自在了。後面这一句是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末後这一句:
  【皆勤散灭我慢之心。】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告诉我们,风是动,我们把它合现在所有的一切活动、运动,所以它的范围很广很广。大师告诉我们,它在表法通表“方便无住”,所以有散灭我慢之心这个意思。这一句经文,如果我们联想到《金刚经》上两句很有名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这一句经义非常贴切。我慢是大烦恼,根本烦恼里面,贪嗔痴接着就是慢。慢从哪里来?慢从痴来的,他要是有智慧就决定不会有我慢之心。这一些菩萨们,“皆勤散灭我慢之心”,他们教我们,要把贡高我慢这个心要消灭掉。儒家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但是他毕竟是三界之内的人,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所以他对慢他不讲灭,他讲伏,伏住。《礼记》里面讲“傲不可长”,他只说到这一句话。我们佛法不但傲慢不能增长,要把它消灭掉。为什麽?只要有慢这个念头在,贡高我慢,别人不如我,我比别人强,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问题才真的严重。
  出离六道轮回基本的条件要把见思烦恼断掉,小乘阿罗汉为什麽脱离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掉了。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怎麽来的?就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所以见思烦恼是能变,六道轮回是所变。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只要把见思烦恼断掉,六道轮回自然就不见了,还有什麽出不出?自然就没有了。佛给我们讲的这个道理,讲得太清楚、太明白,我们细细的思惟、细细的观察,明了之後,肯定了,一定要依教奉行。在生活里面,生活是活动,在工作里面,工作也是活动,风是代表动态的,哪能不动?起心动念都是动,言语造作还是动。在一切活动里面,把贪嗔痴慢舍掉,这就是主风神所表的义趣。所有一切活动,与智慧、与慈悲、与清净、与善巧方便相应,那就对了、就正确了。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敬印《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佛经,华严经,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