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佛经研究 > 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经型及编集研究_林崇安

  《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林崇安(《内观杂志》27,2004)
  一、前言
  北传《增一阿含经》共472经,从第1到第446经,依次是一法、二法、三法至十一法,明显呈现出「增一」的形式,第447-472经则不如此规律。南传《增支部》是一法、二法、三法至十一法。由于传承的不同,北传《增一阿含经》和南传《增支部》所编列的经有不小的出入。以下分析北传《本事经》的「经型」,进而探讨第一结集时《增一阿含经》的雏形以及其后经文的增补和演变。
  二、从《本事经》到《增一阿含经》的雏形
  释尊四十多年的教化,因材施教,开示深浅不同的佛法,为了便于忆持,有时将依法数增加的方式来传扬佛法,此有二类:A《本事经》,B后期《契经》中的一些经,例如,后来编入《长阿含经》中的《众集经》、《十上经》、《增一经》、《三聚经》。分别说明如下:
  A《本事经》
  《本事经》除了依「增一」的形式往下编排之外,它的经型是:无因缘(尼陀那),有重颂(=应颂=祇夜),其内容泛括戒、定、慧。所编的法数只到三法或四法而已,便于初学者去记诵。因此《本事经》在释尊教化的中期便开始传出。这种增一的讲经方式,便于初学,在弘扬佛法上,甚为方便。先举《本事经》的一经作说明:
  《本事经》第126经
  (01)吾从世尊闻如是语:
  (02)苾刍当知!世间略有三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
  (03)云何为三?一者、亲里相应寻思,二者、利养相应寻思,三者、妒胜相应寻思。
  (04)如是略说三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
  (05)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起亲里相应寻思、不起利养相应寻思、不起妒胜相应寻思?
  (06)汝等苾刍,应如是学。
  (07)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依耽嗜寻思,略说有三种,学求无上乐,为障必无疑,
  依亲里相应,利养及妒胜,去大乐大净,结尽甚为遥,
  舍亲属利养,及妒胜寻思,摄止观勤修,速能尽众苦。
  由上一经可初步看出《本事经》的经型特色是:
  1.依照法数编列:由一法编到三法,此处所引之经属三法(亲里相应寻思、利养相应寻思、妒胜相应寻思)。
  2.没有因缘(尼陀那):没有「一时,佛在某处」等说法之因缘。
  3.有重颂(=应颂=祇夜):经尾有释尊重摄经义而说颂。
  4.是佛对弟子们所要求的学处:经文最后有时出现「汝等苾刍,应如是学!」,表示是一种学处。
  另一特色是,出现相对的二法时,先以流转门,后以还灭门来叙述,例如:
  《本事经》第58经
  (01)吾从世尊闻如是语:
  (02)苾刍当知!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增益,颠倒坚固,垢秽随增,恶趣成满,与多众生为不利益,为不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无义无利,增长忧苦。
  (03)云何一法?所谓邪见。…
  《本事经》第59经
  (01)吾从世尊闻如是语:
  (02)苾刍当知!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损减,颠倒除灭,净法随增,脱诸恶趣,善趣成满,与多众生为大利益,为大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有义有利,增长喜乐。
  (03)云何一法?所谓正见。…
  以上相继的二经,先以流转门,后以还灭门来叙述,这是《阿含经》编集时常见的经型。
  总之,《本事经》是配合经型,由一法到三法的增一方式集成,法数只到三,又有重颂的提纲契领,便于初学者忆持佛法。《本事经》的集成是在释尊教化的中期,并经由佛弟子传诵于印度各地。
  B《长阿含经?众集经》等
  释尊晚年令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舍利弗仿增一的形式来说法,《长阿含经?众集经》说:
  诸比丘﹗如来说一正法︰一切众生皆仰食存。如来所说复有一法︰一切众生皆由行住,是为一法,如来所说,当共集之,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诸比丘﹗如来说二正法︰一名、二色。复有二法︰一痴、二爱。…(T1,49c)
  此经由「一正法」一直说到「十正法」,同样,在《长阿含经?十上经》中,释尊亦令舍利弗说法,舍利弗依增一的形式,由「一成法、一修法、一觉法、一灭法、一退法、一增法、一难解法、一生法、一知法、一证法」一直说到「十成法、十修法、十觉法、十灭法、十退法、十增法、十难解法、十生法、十知法、十证法」,最后并经佛印可。同样,在《长阿含经?十上经》中,释尊亦令舍利弗说法,舍利弗依增一的形式,由「一成法、一修法、一觉法、一灭法、一退法、一增法、一难解法、一生法、一知法、一证法」一直说到「十成法、十修法、十觉法、十灭法、十退法、十增法、十难解法、十生法、十知法、十证法」,最后并经佛印可。这种由一到十的增一方式,便于归纳大量的佛法,其出现是在释尊教化的后期。
  以上所说A《本事经》和B《契经》中的《众集经》的结合,便是后来《增一阿含》编集的雏型。
  三、第一结集时的《增一阿含经》及其经型特色
  王舍城第一结集时,《增一阿含经》便以增一的方式编出,有一定的经型。它的主要经型是:有因缘(尼陀那),无重颂(=应颂=祇夜),有「当作是学」=学处,所编的法数由一法到十法,内容泛含戒、定、慧。以下引符合「标准经型」的三经来说明。
  《增一阿含100经》
  (01) 闻如是:
  (02)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03)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是众中,我不见一法修已,多修已,成地狱行,成畜生行,成饿鬼行。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谓杀生者也。
  诸比丘!若有人意好杀生,便堕地狱、饿鬼、畜生中。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以然者,以断他命故。
  是故,当学莫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04)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一阿含101经》
  (01) 闻如是:
  (02)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03)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杀生也。」
  (04)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不行杀生,亦不念杀,受命极长。所以然者,以彼不娆乱故。
  是故,诸比丘!当学不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05)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一阿含112经》
  (01) 闻如是:
  (02)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03)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施。云何为二?所谓法施、财施。诸比丘!施中之上者不过法施。
  是故,诸比丘!常当学法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04)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以上列出三个例子,可明显看出《增一阿含经》的经型特色是:
  1.依照法数编列:上列前二经是编属法数「一」,这一法依次是杀生、不杀生。第三经是编属法数「二」,这二法是「法施、财施」。
  2.有因缘(尼陀那):有「一时,佛在某处」
  3.没有重颂(=应颂=祇夜):经尾释尊没有重摄经义的重颂。
  4.大都是佛对弟子们所要求的学处:「诸比丘!当作是学!」
  5.如果出现相对的二法时,先以流转门(如杀生),后以还灭门(如不杀生)来叙述。
  可知《增一阿含经》与《本事经》的经型虽有些类似,但《增一阿含经》有经的因缘,法数增至十法,经文变长而没有重颂。
  王舍城第一结集时,以上述条件,集出《增一阿含经》,今举出符合标准经型的一法和二法(经号依大正藏,佛光藏与内观教育版也相同)为例:
  A1符合标准经型者:
  属一法的有1-10,11-20,43-52,53-62,71-72,77-81,84-89,91,93,100-109经。(共65经)
  属二法的有110-119,121-124,127,129,133-135,141-142,149-150,152,154-157,160,162,165-172,174经。(共39经)
  A2量少而短的其他经型:
  属一法的有21-42,属「第一弟子」类,为第一结集所编入;
  63-70,73-76,90,92,94属「本事经」类,为后期补入。
  其他属二法的有:125-126,131-132。
  第一结集时,除了上列的一法、二法,其他三法到十法的集出,也大多是符合标准经型者。
  小结:现存《增一阿含经》一法有109经,二法有65经,共174经。由上所列可以看出,符合A1标准经型者,显然占多数:属一法的共有65经,占65/109。属二法的共有39经,占39/65。其他三法到十法也是标准经型者居多。至于属十一法的经,则是后期的增入。
  四、北传《增一阿含经》的演变及长文经典的编入
  第一结集后,北传系统的《增一阿含经》未参与第二、三结集,因而经文没有被重编移到其他《中、长阿含经》内,但是后期的「持增一阿含者」将其他《阿含经》的经文移入,以补充内容。现存北传《增一阿含经》经中,属于后期所补入的有二类:
  一类是依法数,从《中、长阿含经》移入者:
  属一法的有82,83,95-99。
  属二法的有120,128,130,136-137,139,143-148,151,153,158-159,161,163,173。
  另一类是将原有符合标准经型的经文,补上长的因缘部分,使内容更为详尽:属二法的有138,140,164经,这些经内长的因缘是后期所增入。
  后期北传的《增一阿含经》经文份量之变多,一个主因便是由于「持增一阿含者」将许多《长阿含经》、《中阿含经》的经典移入。为何要移入?一方面想使《增一阿含经》本身内容完备(含摄其他阿含),一方面想使原有《增一阿含经》的因缘部分完备。「持中阿含者」也有相同的倾向:将其他《阿含经》的经典移入,使《中阿含经》本身内容更完备。
  五、结语
  以上指出,释尊时期所传诵的《本事经》和后期的《众集经》、《十上经》、《增一经》、《三聚经》,依法数增加的方式来忆持佛法。王舍城第一结集时,便以增一的方式编出《增一阿含经》。这些《增一阿含经》有一定的经型,主要经型是:有因缘(尼陀那),无重颂(=应颂=祇夜),有「当作是学」=学处,所编的法数由一法到十法,内容泛含戒、定、慧。至于为何北传的《增一阿含经》和南传的《增支部》所编入的经有大的差异?主要是传承不同。南传的《增支部》属上座系,额外经历第二和第三结集,将四阿含重新编整,因而有不少的经由一阿含移到另一阿含,而不同于第一结集。北传的《增一阿含经》不属上座系,未经历第二和第三结集,所以保留不少原先标准的经型与内容。后期「持增一阿含者」虽对经文文句略有增补,并将一些《长阿含经》、《中阿含经》的经典移入,但就整体而言,北传的《增一阿含经》实保留不少第一结集时的原貌。


佛经,佛经研究,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