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金刚经

<- 金刚经原文_南怀瑾金刚经仪轨 ->

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梵语,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此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即是非相;主张认识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追求,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境地。《金刚经》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
  《金刚经》(梵文: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梵文名称修改)')于公元前4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佛教界公认的大成就者六祖慧能大师开示的金刚经。
  又名【金刚经解义】
  (一)凡二卷。唐代曹溪六祖慧能述。又称金刚经注解、唐朝仪凤元年《金刚经》(17张)金刚经口诀、六祖解义、六祖口诀。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八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卷首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卷上由第一法会因由分至第十一无为福胜分,卷下由第十二尊重正教分至第三十二应化非真分。序中指出,所谓金刚即佛性,般若即大智慧,波罗蜜即到彼岸、离生灭相,而经则为成佛之道;欲使众生远离生灭之相,破除谬想愚痴,以达涅槃妙境而得大智慧,故说成佛之道。所述词句简明而易解。
  (二)凡二卷。清代徐槐廷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二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书之内容,首为黄乐之序、徐槐廷述金刚经源流;其次列举汇纂引用书目、诵经要法六则;再次以注、论、讲三段分释本文,“注”以解释经文中之字句,“论”以辨析论断经文之精要,“讲”则仿效如来之口气以演发金刚般若之大义;末为汇解、总解,谓金刚经为佛祖传心秘旨,以清净为体,发心为用,而以如如不动为究竟。
  陈湘记书局藏版自序
  囊读曾凤仪所著金刚经宗通。及五十家注金刚经。又近人丁福保所注之坛经等。其中多引六祖口诀。及六祖注金刚经。顾此口诀或经注原本。求之十年未获。所得者乃四川出版。系采撷坛经之有关金刚经各条而鹜更者。此函丁局询购。据复亦未见原本。心中大为失望。己卯春蛰居北平。在厂甸故书摊中。偶检一本。颜曰大鉴禅师金刚经口诀。归而细校。乃知即寻之十年而不遇者。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此书系六祖惠能所口讲。故曰口诀。亦曰金刚经解义。即六祖注金刚经。原是一种。因人抄辑而名不同耳。当宋元丰间。天台罗适。曾搜求之。彼时已有十余种。但杭越建陕四本相同。乃印行之。即此本也。此本又重刊于元末。因经后有陈友谅及妻汤氏五娘等愿文可知。余适参禅于弥勒院。因抄呈真空禅师鉴定。拟印行流通而未果也。戊子冬患胃疾甚重。就医宁桂间。己丑秋赴渝。抄本及楞伽新记八卷并遗失。良可惜也。来台后。偶于筐中复获口诀副本。极抄录之。此方人士多好佛。宿植善根者。其一览之。
  民国39年庚寅6月10日河北史凤儒序于高雄铝厂(时年86岁)

<- 金刚经原文_南怀瑾金刚经仪轨 ->

佛经,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