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佛经研究 > 阿含经 >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

<- 第五十七集第五十九集 ->

第五十八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8集
  第五十八集
  学习了这几经,觉得非常如实。我们的五蕴身心和佛陀及他亲自教导的圣弟子的五蕴身心是一样的,相同的是蕴处界的生命功能,同样都是要达到贪嗔痴的止息,对如何修行达六触入处尽、离欲、灭,佛陀为我们做了切要的开示。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欲望是人正常的生理需要,认为那是自然的、本能的,离欲的修行是在扼制这些本能,但我们非要等到人老体衰、欲染薄弱才来修行吗?经中婆蹉王看到年少比丘出家未久,诸根欣悦,颜貌清净,心生疑惑。圣弟子以他们的行践为我们做了解答:眼见色,可以转变态度,换位思考,观想老年女众是自己的母亲,把中年女众当成姐妹,见幼小的女众作自己的女儿想,这样想虽有一定功效,但以羞耻心打压欲贪,如石头压草,总不能彻底,何况被压抑强制的心灵又如何能使诸根欣悦?所以,还可做此身不净的观想。东施西施虽外表差异巨大,但相同之处是皮肤下面都是血肉模糊,身体里面都装满痰脓便唾。这就是我们贪恋和保惜的色身的真实样状。修不净观不但不会爱染其他人,连自己这个臭秽不净的苦器也想厌弃,可见在对治我们的贪欲方面是有很大功效的,但也有负作用。除此,佛陀更教导我们守护根门,善摄其心,不管入宫还是独处,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时时于根尘触中正念正知,不令贪嗔痴烦恼漏入心中,如守田者心不放逸,有牛入田,牵鼻执杖,槌打驱逐,这样才能长出好苗。圣弟子于六触入处极生厌离、恐怖,善自摄护,欲恶不善法则不漏其心。而达到六触入处尽、离欲、没,不是实在的爱染断了,也不是有个实在的五蕴止息了。阿罗汉于六触入处止息贪嗔痴,只是缘聚而起缘灭而散的缘起现象,我们认为的实有或断无都不能正解生命的缘起。
  六处名世间,个人的经验、观念、执取不同,每个人营造的世间也千差万别,虽上演的故事千姿百态,但苦迫的性质是同一的。凡夫于六根门头落入烦恼的世间,圣弟子于根尘触对中超越了贪嗔痴的系缚。苦在这里生起,也在这里止息,这就是修行的地方。断世间、越世间达正尽苦边,不是飞到世界的边缘,不用另觅他方去灭苦,不是等待以后或来生,更不是求他力救拔和超度。超生离生跳出三界,就在生命的当下,就在六根的功能作用中,不再为外在的现象所转,不再受自己的观念所束缚,不再被身心的境界左右,如师父说的“百花虽艳,染不可得”,时时清凉,时时自在,不受束缚,那就是解脱。没有贪嗔痴不再是理想,不再是妄想,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的,是时时可以证明的,这就是佛陀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师父对我们的恩德!感恩佛陀!感恩师父!

<- 第五十七集第五十九集 ->

佛经,佛经研究,阿含经,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