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佛经研究 > 阿含经 >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

<- 第三十八集第四十集 ->

第三十九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这一集五蕴的学习中,有一些佛法中重要的词,清楚这些名词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
  杂含260经,舍利弗尊者问:云何为灭?谁有此灭?阿难尊者答: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迁流变化,者是无常变异的生灭法,但经中对灭的定义是只就五受阴而说的:五受阴这一生灭法灭,则名为灭。再一次清楚说明佛法是以人类为本的有情而说的,虽外在一切都在生灭,与我们的生死解脱有什么直接或根本的关系呢?重要的是看清自身五受阴这一法。它是过去的造作和过去希望自体继续存在的思愿因缘和合感得的,执取爱染只有苦患,轮回不止,生灭不已,此法不灭,苦无止尽;五受阴这一法也是刹那生灭,不可长保,何须执着?必归坏灭?何能执着?如果这一法不是惑与业的条件和合才生,又怎能依因灭果即灭的因果必然而将苦灭除?如果它不是无常、灭法,云何可灭?“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正因为它是因缘假合才有,是非实生的有,所以消除了集起的条件,五蕴就灭而不生了。
  下面第61经,佛陀开示了怎样让五受阴还灭。先要知道什么是五受阴,它是怎样集起的,发现它无常、无我的真相,则于五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五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寂静、涅槃。这里有随信行,经说若于此法(五受阴),用智慧观察、思惟、分别,确认,中间不死未得须陀恒,必得须陀恒;因其信根清净,信任佛大善知识,对法有信心,由其深信并观察而证得;又有随法行:用更深入的智慧如实现观,思惟、分别、确认,随顺教法而修行,中间不死未得须须陀洹,必得须陀洹。不管随信行还是随法行,不管是信增上还是智增上,都是通过对五受阴观察、思惟、分别,如实正慧等见,都可达三结尽乃至诸漏尽。这也是我们学习五受阴的最终目的。

<- 第三十八集第四十集 ->

佛经,佛经研究,阿含经,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